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通过选取土地生产力、土地多样化程度指数、人均耕地面积、人均GDP等23个影响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花江峡谷地区土地利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检验当前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否适宜。测评结果表明,花江峡谷地区土地利用效果以查耳岩村最好,云洞湾、坝山、木工等次之,其它地区则较一般。与此同时,分析评价还证实了目前以经济林(草)种植为主的土地利用模式是适宜于花江峡谷地区的环境条件的。但是,花江峡谷地区土地利用效果很不均衡,有不少地区土地利用效果还比较差,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与科技、资金及人才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花江峡谷喀斯特区土壤质量两种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玮  周运超 《中国岩溶》2009,28(3):313-318
选取贵州省花江峡谷喀斯特区5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灌丛、乔木林、人工林、耕地、草坡)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质量有显著差异。本文应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及退化指数法对花江峡谷喀斯特区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化的对比研究,得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灌丛>乔木林>人工林>耕地>草坡。并且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定量评价方法的土壤综合质量指数与土壤退化指数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R2=9.277),说明两种评价方法都能有效地反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但文红 《中国岩溶》1999,18(3):251-256
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喀斯特峡谷生态环境在粗放的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影响下表现出强烈的脆弱性,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退化,农民生活极端贫困.本文通过对喀斯特峡谷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分析,提出建设喀斯特峡谷可持续的混农林业高效生产模式,及其推广实施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选择喀斯特高原峡谷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5-9月采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对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进行监测,以分析花椒地、金银花地、火龙果地3种不同经济林地土壤储水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土壤含水量的剖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3种经济林地土壤储水量随着降雨的季节变化明显,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在时间上滞后于降水量.在观测期内不同经济林地0~4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表现为火龙果地(478.97 mm)>金银花地(372.64 mm)>花椒地(322.15 mm);(2)随着土层的加深,含水率总体呈增加趋势,观测期火龙果地、金银花地、花椒地的土壤含水率分别为35.97%、27.36%、23.55%,整体变异系数分别为9.64%、19.53%、24.27%,火龙果地为弱变异,花椒地和金银花地为中等变异.火龙果地的持水效果最好,金银花地和花椒地次之,因此在贵州省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区的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可适量种植火龙果以达到生态恢复效果,并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能够揭示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态影响效果的生物学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等微生物活性指标在评价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氨化细菌数量、微生物熵、代谢熵等微生物活性指标在土壤生物学肥力评价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对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影响较小.利用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阶段土壤生物学肥力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特征,均表现A层>B层的特点,这说明各恢复阶段的土壤生物学肥力具有随土壤层次加深而下降的变化趋势.同时,从裸地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一乔木群落阶段,由于土壤物质循环逐渐加快,微生物活性逐渐增强,土壤生物学肥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花江喀斯特石材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设计出自然状态、简易立体化和工程化3种复垦模式,并由此而形成特殊的技术示范。研究结果表明: 从植被覆盖率来看,自然状态复垦模式的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从对3种模式的预期经济收益分析来看,简易立体化复垦模式的效益相对较好,人力、物力的投入也没有工程化复垦模式那么昂贵,比较适合贵州花江地区实际情况,是农户比较乐意接受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机理一直是近年来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了贵州花江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内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上升,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且细菌较真菌和放线菌相比占绝对优势,其在微生物总数中分别占95.95%,93.49%,92.32%和92.48%;各主要生理类群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且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增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明显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P〈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是表征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反映出随着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恢复土壤质量也在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8.
周国富 《中国岩溶》1995,14(2):194-198
喀斯特峰丛洼地地区,每个洼地都与周围峰丛构成封闭的地域系统,辐聚型的物质运动导致了系统内物质分布呈独特的不规则垂直同心环带结构。受地形和地表物质(主要是土壤)分布的影响,土地利用在峰丛和洼地部分各不相同,狭小、分散、比重小的有效土壤使系统生产力偏低,严重制约了系统人口密度和规模的增加,使该区域人口空间聚集度低,社会经济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改变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改善交通条件,增加内部与外部、内部与内部的联系性并使土地利用科学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位于三江并流核心区域,是高山峡谷地貌的代表性地区,其拥有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地形限制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发展较为落后。针对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垂直变化大,景观类型复杂多样难以直接识别的特点,对传统旅游地质资源调查方法进行了改进。遵循“景观区划与筛选—资料准备与分析—野外核查-综合再分析”的思维顺向延展过程,即首先根据成景规律对调查区进行景观区划,通过地形图和叠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筛选确定重要地质遗迹,有目的地开展资料系统收集和分析准备,在不同区带确定景观代表性路线进行工作部署和开展野外调查(核查)。该方法适用于缺乏旅游地质资源调查资料、未经开发的地区,强调前期旅游地区划、综合多种数据分析结果后的旅游地质资源筛选、路线规划过程,具有精准调查、全面发掘、成果转化率高的优势。通过该方法,对“三江并流”核心区——贡山进行了高山峡谷地区旅游地质景观详细调查,快速查明了贡山县域内旅游地质景观97处,查清了区内的旅游地质景观类型和清单,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的旅游地质资源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目标,以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例,运用遥感影像解译方法,结合社会调查与水文气象监测数据,从生态环境支撑系统、资源环境支撑系统和社会经济支撑系统三个方面,构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变化诊断指标体系,在格网GIS技术支持下,对各诊断指标实现5 m×5 m尺度的网格化表达,运用栅格数据的空间叠加方法实现生态系统健康模型诊断,揭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的时间动态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花江示范区生态系统很健康的区域不存在;(2)近十年来,花江示范区生态系统健康整体状况有所改善,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上仍然以不健康和亚健康的区域为主,占区域总面积78.68%;(3)空间上呈现出区域差异的特点,示范区东北部海拔大于1 000 m的峰丛陡坡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峰丛洼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则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四川盆地东部山地中岩溶槽谷地区的生态条件和土地利用特点,认为耕地石漠化严重和水资源利用能力极差是制约岩溶槽谷地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岩溶槽谷地区土地整理的重点和技术。岩溶槽谷地区的土地整理, 应在分析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预测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以坡改梯工程和水利工程为重点,并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贾亚男 《中国岩溶》2003,22(4):306-312
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人类通过土地利用改变天然土地覆被从而对脆弱敏感的岩溶水文系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着重从农业土地利用出发综述了当前农业土地利用对岩溶水影响的研究。农业土地利用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围绕着水质和水量两个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天然植被的清除,农业灌溉和排水,农业集约化所带来的化肥杀虫剂等的使用以及污染物质在岩溶含水层中的运移和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和建立模型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后寨河喀斯特流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分析了后寨喀斯特流域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流域内五种土地合理利用模式的适用范围和运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各种土地利用模式的推广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西南岩溶山区生态建设的一些讨论—-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方岩溶山区生态退化和重建研究实践方面的薄弱环节及国外岩溶区生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岩溶山区生态建设的特殊性进行了重新认识。指出岩溶山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必须由扶贫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单一坡改梯向多途径特色农业转变,由防护型向开发型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参与式转变。在恢复和治理生态的前提下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将环境资源转化为有形商业产品,形成生态环境外部经济效益良性循环的机制,以中止岩溶脆弱生态背景上土地退化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四次对青冈林洞、洗线洞和水响洞的调查,共获37种动物。各种类数量优势分别为有光带的蚁蛉幼虫、蕈蚊,弱光带和黑暗带水域的红点髭蟾蝌蚪以及洞壁的斑灶马。2001年10月和2003年3月,青冈林洞、洗线洞和水响洞分别有动物群落15、13和10种类型,优势群落为斑灶马、红点髭蟾蝌蚪和蚁蛉幼虫。动物的取食、隐蔽、繁殖、栖息等环境在不同时期的变换引起这一区域洞穴动物在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等的变化,人类活动则加大了生境的差异。食物-陷阱法可用于部分动物的相对数量的调查。   相似文献   

16.
莫世江 《中国岩溶》2005,24(1):48-50
通过对贵州亮岩峰丛山地的墓地进行调查和初步研究, 结果显示墓地在一定坡度上的特定地段有集中趋势,而喀斯特地区土体厚度则是影响墓地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绝大多数墓地集中分布在日照较好、排水畅通、土体较厚的阳坡山麓地带,以占用质量较优的耕地为主.因此,在墓地利用管理实践中, 实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建立有偿使用制度、严格用地指标,加强墓地绿化,实施墓地园林化建设等措施,以期多元化开发利用墓地,有效保护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7.
蔡运龙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2):1301-1308
"尺度"是认识世界和管理世界的一个重要视角,多尺度之间的相互关联是当前重要的学术前沿论题.尺度关联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对scaling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尺度转换"或"尺度耦合",而需要对不同尺度的多种复杂关系("连通性")有综合的认识;②要正确认识尺度综合的目标,据此明确综合什么,如何综合;③解决尺度综合的方法不能仅从数学模型着手.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土地系统变化为研究案例,设计一个对贵州省域、乌江流域、猫跳河流域和若干小流域等多空间尺度土地变化进行综合的研究方案,力图为解决上述问题作出贡献.该案例研究针对土地管理可持续性决策多尺度协调的实际需求,以不同尺度之间"连通性"的判定为基础,重新厘定尺度综合在土地变化科学中的意义和内涵;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途径,建立尺度综合的方法体系,包括基于尺度综合目标的土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和效应多尺度表征与数据协调方法,各尺度土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和效应之间"连通性"的发现与论证,土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和效应的多尺度综合集成;提供喀斯特地区土地变化格局、过程及其驱动力和效应的尺度综合研究案例,提供省域、省内大流域、中流域、小流域土地管理可持续性决策多尺度协调的依据和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贵州花江试验示范区查尔岩试验小区中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所表现出的缺土、缺水、植被覆盖度低、土地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特征,提出了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途径与对策,以及不同强度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主要造林植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