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尿激酶与瑞替普酶在治疗急型肺动脉栓塞时的临床疗效做一对比研究;方法:本科室于2015.2-2015.12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53例,其中24例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29例应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溶栓效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尿激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瑞替普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结论:尿激酶和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相比之下,瑞替普酶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6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造影明确栓子部位,应用导管导丝碎栓及团注尿激酶接触性溶栓行介入肺动脉溶栓术。明确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介入溶栓术后放置可取出下腔静脉滤器,之后予经上肢浅静脉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3~7 d。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肺动脉血栓清除情况、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术后10 d内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复查,根据综合情况考虑是否在滤器置入后10~12 d取出滤器。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溶栓术及联合静脉溶栓,6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SpO2及PaO2明显升高;CTA复查肺动脉内血栓完全清除或大部分清除。53例明确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介入溶栓术后放置可取出下腔静脉滤器,43例于术后10~12 d取出下腔静脉滤器,无严重手术及溶栓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联合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是一种安全易行、创伤小、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50例(研究组)和尿激酶组50例(对照组),观察溶栓前后患者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压、动脉氧分压、血压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溶栓后研究组肺动脉压、动脉氧分压、血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溶栓后显效2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6%,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实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肺癌患者合并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表现及CT血管成像(CTA)特点,提高对肺癌并发肺动脉栓塞的防治认识,并研究两者在临床上诊断上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9例确诊肺动脉栓塞,同时分析其诊断及治疗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约1.2%(9/763)。9例患者均静脉应用肝素和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2例采用了尿激酶溶栓治疗,经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重视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及早期诊断与治疗,CTA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简便、安全、准确率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诊断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0月诊断为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各50例,分别进行溶栓治疗。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溶栓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变化。结果①瑞替普酶组较尿激酶组溶栓后动脉血气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均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溶栓后所有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白细胞介素-8水平升高,瑞替普酶组较尿激酶组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负相关(r=-0.659-、0.598)。结论①同型半胱氨酸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呈负相关,白细胞介素-8参与栓塞后炎症的发生;②瑞替普酶治疗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效果好,发生再栓塞的机会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利用16排螺旋CT行肺动脉成像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2例患者的肺动脉栓塞部位及范围均能显示,其中肺动脉栓塞10例,肺叶动脉栓塞7例,肺段及段以下动脉栓塞5例。22例患者中只有4例为单支动脉栓塞。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能为肺动脉栓塞诊断提供直接、丰富的影像诊断细节,并能在治疗后较好地评价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介入溶栓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27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介入溶栓治疗。结果经介入溶栓后,24例患者皮温升高,皮色转红,肌力正常,其中完全开通血流15例、部分开通血流9例,1例改行右上肢截肢;1例改行食指远节部分切除;1例改行桡、尺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结论介入溶栓是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安全有效、简便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与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治疗组(n=50)和介入治疗组(n=50),在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介入治疗组患者加施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结果:常规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与介入治疗组相比,差异较大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且介入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相较于单一实施常规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与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在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情况下,促进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诊治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0例肺动脉血栓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都有比较特异的血气与胸部影像学诊断特征.给予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经过治疗后都痊愈出院.结论 肺动脉血栓栓塞临床表现症状比较复杂,应给予综合诊断与溶栓联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经皮介入和局部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用普通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导引导管经皮介入和局部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后即刻用普通PTCA导引导管行肺动脉内碎栓、吸栓及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处理前后的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4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处理前后肺动脉压从(57.23±6.21)mmHg(1mmHg=0.133kPa)降至(36.34±4.05)mmHg(P〈0.01),血氧饱和度从(81.41±4.32)%升至(97.01±2.02)%(P〈0.01),症状明显改善,无出血、血管破裂、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普通PTCA导管经皮介入结合局部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和提高血氧饱和度,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肺动脉置管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APE)的优缺点。方法对2012年1月-2017年6月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50例AP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介入溶栓治疗30例,外周静脉溶栓治疗2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溶栓减少体积及D-二聚体下降至正常的时间。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与第15天溶栓体积比较,介入溶栓组均大于外周溶栓组;介入溶栓组D-二聚体下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外周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E的肺动脉介入置管溶栓对患者远期缓解帮助较大,大部分患者可彻底清除肺动脉主干内血栓,较快缓解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失代偿,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2例经CT肺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对比分析右心大小、肺动脉宽度、三尖瓣反流程度、肺动脉压力改变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治疗前二维超声心动图发现5例肺动脉内有异常回声,11例右心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10例三尖瓣中度及以上反流.11例有肺动脉高压,其中7例为重度.所有患者肺动脉均有不同程度增宽.经溶栓、抗凝治疗后,5例肺动脉内异常回声消失,治疗后右心房左右径、右心房上下径、右心室横径、肺动脉宽度、肺动脉收缩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12例患者中,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是无创性评价肺动脉栓塞治疗效果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溶栓方案治疗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08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35例,随机分为3组:尿激酶12h溶栓组、尿激酶2h溶栓组和rt—PA50mg溶栓组。结果(1)3种溶栓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各组问均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2)rt—PA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4h,呼吸困难的改善较尿激酶2h组、尿激酶12h组明显;(3)溶栓后4h、8h、12h各时间点,尿激酶2h组与尿激酶12h组D-二聚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A组与尿激酶12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三种溶栓方案的疗效(总有效率、病死率)和安全性(主要是出血率)相仿;(2)从溶栓治疗后I临床症状的改善,D-二聚体所显示的溶栓速率等方面来看,rt-PA组治疗肺栓塞略优于尿激酶2h、尿激酶12h组。  相似文献   

14.
7例尘肺患者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螺旋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PTE).1例于次日行肺动脉介入破碎、吸出血栓并局部溶栓治疗,其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6例直接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加华法林抗凝治疗.7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均成活,未见明显的并发症.老年尘肺患者是PTE的高发人群,其诊断以影像学检查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7例行介入溶栓治疗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与经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7例患者溶栓均取得成功,主干通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的临床效果可靠,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和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9例接受腔内治疗的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7例;年龄22~55岁,平均(36±8.18)岁。对所有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置管溶栓、机械碎栓、导管吸栓等腔内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照治疗前后患者肺动脉高压和Miller评分,评价腔内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效果。 结果47例患者(47/49,95.92%)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好转,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Miller评分显著改善(P<0.05),2例患者(2/49,4.08%)症状改善不明显。 结论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腔内治疗可以恢复肺灌流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无溶栓禁忌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应用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min静脉滴完,溶栓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结果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8.0%;再通率与发病距溶栓的时间有关,发病距溶栓〈6h再通率达75.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疗效确切,仍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早期综合性介入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经患侧胭静脉或股静脉穿刺行深静脉腔内成形+局部导管溶栓治疗24例,单纯行局部溶栓治疗4例。结果深静脉腔内成形术成功率85.7%,溶栓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17例(60.7%),显效9例(32.1%),好转2例(7.1%)。溶栓时间:综合性介入溶栓平均40.5h,单纯局部溶栓平均74.3h。治疗中穿刺点发生小血肿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下肢深静脉腔内成形+局部溶栓,同时用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是保证局部溶栓疗效和增加其安全性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9.
肺栓塞32例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华 《健康大视野》2006,14(8):85-86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血管被栓子栓塞导致的疾病。栓子的来源可以是血栓、脂肪、空气或其他外来物质。75%~90%病人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是心肺血管疾病中常见的急症,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的牛命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临床上得到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肺栓塞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栓塞(PE)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急性PE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年7月~2004年6月收治的30例急性PE患者的易患因素、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临床评估分析。结果D-二聚体检测>500μg/L占100%,血气分析低氧血症占100%,心电图呈典型SIQIIITIII占10%,超声心动图呈肺动脉高压占100%,螺旋CT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及血管截断占80%。溶栓后PO2明显升高,肺动脉压明显下降。结论PE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PE,床旁无创检查可快速确诊并指导治疗。尿激酶快速静脉滴入能迅速有效地溶栓,是救治急性PE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