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制备半生药型袋泡剂的几点体会李福如(江苏省南通市中医研究所226001)袋泡剂是中药传统汤剂的一种改进剂型,一般分为全生药型和半生药型 ̄[1]。全生药型袋泡剂系将药材饮片直接粉碎成粗末制成,其服用量及体积较大;半生药型袋泡剂则以部分药材粉碎成粗粉与另部分药材提取物混合制成,其实际含生药量可数倍于全生药型袋泡剂。笔者结合本院制剂工作实践,就半生药型袋泡剂制备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1制备工艺半生药型?...  相似文献   

2.
探讨半生药袋泡剂风湿灵薰洗剂的制备工艺。采用正交法对风湿薰洗剂提取工艺进行筛选,并研究了生药的粉碎度、浸膏与药材颗粒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提取药材以水煎煮3次,每次时间分别为2小时、1小时、生药粉碎度20-60目,浸膏与药材颗粒配比1:1.3的制备工艺最佳。  相似文献   

3.
张洪坤  黄洋  李康  吴韶辉 《中草药》2012,43(7):1349-1354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水ig大鼠后肠道内容物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与抑菌药效的相关性,为建立"代谢物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自制11批藿香正气水,ig给予大鼠后40min处死动物,制备肠道内容物样品,检测藿香正气水抑菌效果,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将抑菌圈直径与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寻找控制藿香正气水质量的药效成分群。结果以强迫引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有10个与抑菌活性密切相关的色谱峰被引入回归方程,其中呈正相关的色谱峰有4个(6、13、26、30号),且26号峰(和厚朴酚)经实验证明具有抑菌作用。结论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找到可控制藿香正气水质量的体内药效成分群,且证明相关成分具有抑菌作用,这些成分群对藿香正气水质量控制具有参考价值,该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复方金银花袋泡剂为医院协定处方制剂,是在传统制剂复方金银花汤剂的基础上,经剂型改革研制而成的,功效清热利咽、养阴清肺,主治慢性咽炎。对比研究表明,该袋泡剂与原方汤剂的溶出情况基本相似。现将其研制工艺和初步临床观察略作介绍。1 药物组成金银花24g,山豆根15g,生地黄12g,玄参12g,麦冬12g,胖大海12g。制成12g/袋。2 制备工艺2.1 吸汁药材品种选择从方中药物特性分析认为,金银花和胖大海质地膨松,吸汁力较强;山豆根、生地黄、玄参、麦冬质地坚硬,细腻,所含成分不易短时间泡出。因此选择金银花和胖大海为吸汁药材,山豆根等4味药为煎…  相似文献   

5.
藿香正气水由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等 10味中药组成,具有解表、理气和中的功能,用于外感风寒、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是夏季必备良药。方中厚朴为主要药材,但由于药材用量大,资源紧张,有的地区性用药及民间草药亦冠以“厚朴”药用,造成药源混乱,影响了藿香正气水的质量。为此  相似文献   

6.
袋泡剂是汤剂剂型改革中出现的新剂型之一。具有服用方便、疗效好等特点,且能降低社会劳动强度,节省药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剂型。七味白术散袋泡剂是由党参、白术、茯苓、葛根、藿香、木香、甘草制备而成的一种半生药型制剂,与汤剂相比,其主要优点是避免了药物挥发性有效成分的损失,提高了疗效。为了保证其质量,给药品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其进行了显微鉴别。(一)样品来源七味白术散袋泡剂由本院袋泡剂课题组制备。处方中药材取自本院药房,均经性状和显微鉴定。(二)显微鉴别首先将处方中七味药材粉末一一在显微镜下观察,以熟悉了解各味药的细胞、组织及内含物的特征,然后任取七味白术散袋泡剂5包,研细,过80目筛,混匀,所得粉末  相似文献   

7.
探讨半生药袋泡剂风湿灵薰洗剂的制备工艺。采用正交法对风湿灵薰洗剂提取工艺进行筛选,并研究了生药的粉碎度、浸膏与药材颗粒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提取药材以水煎煮3次,每次时间分别为2小时、1小时、1小时,生药粉碎度20-60目,浸膏与药材颗粒配比1:1.3的制备工艺最佳。  相似文献   

8.
正交试验法优选柴胡桂枝袋泡剂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兴 《中成药》1999,21(11):610-612
探讨了半生药型柴胡桂枝袋泡制的制备方法,通过吸汁药材的选择,提取工艺的考察,颗粒与浸膏比例的确定等方面的研究来探讨制备工艺。同时测定了袋泡剂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9.
骨伤薰洗灵的提取及制备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伤薰洗灵半生药袋泡剂制备工艺。方法:以醋酸乙酯得量为指标。采用正交法筛选骨伤薰洗灵提取工艺;以水溶出率和挥发油含量为指标。筛选生药粉碎度;以不吸湿,性质较稳定,筛选浸膏与药材颗粒的最佳配比。结果:正交试验中,煎煮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其它因素无显著性差异。最佳制备工艺为提取药材浸泡时间0.5h,煎煮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2h,1h,1h。生药颗粒大小20-60目,浸膏与药材颗粒最佳配比1:1.3。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在制备泡袋剂时,中药的浸出率是制剂质量的关键。本实验就中药的颗粒大小、烘烤温度、泡袋剂的浸泡水量和时间等因素与浸出率的关系。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寻找制备泡袋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服用方法。结果认为,药材颗粒细度应通过一号筛;颗粒烘烤温度为100℃10min;泡袋剂加水量100ml;浸泡时间15min,可获得最佳浸出率。  相似文献   

11.
扶正固本袋泡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扶正固本袋泡制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部分提取部分打粉工艺制备半生药型袋泡剂;以薄层扫描法测定君药黄芪所含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结论: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控,特别适合医院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安眠袋泡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龙  赵菊秋 《中成药》1996,18(2):1-2
对处方中吸汁药材的品种,比例,粒度作了选择,制备的半生药型袋泡剂由1份干膏和2.5份40~60目柴胡细粉组成。以水浸出物,正丁醇浸出物,药理指标对袋泡剂与汤剂作了比较,二者相当。  相似文献   

13.
平安胶囊处方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平安丸处方制备平安胶囊。制备工艺中将檀香,丁香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采用效成分双提取法,其挥发油采用β-CD包结工艺进行包结;甘草等水提,提取液浓缩成膏;焦三仙成细粉,兑入浸膏干燥,粉碎后兑入β-CD包结物混合制成胶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洗四方"半生药型袋泡剂的提取工艺。方法:筛选吸附药材粉碎粒度;以水溶性浸出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溶剂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对"洗四方"半生药型袋泡剂水提工艺的影响。结果:取20-60目药粉180g作为吸附药材。最佳提取方案为加40倍量水,每次煎煮60min,共煎煮2次。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法优选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芳  王小平  向爱民  伍伟祯  王越 《中草药》2002,33(6):508-510
目的;优选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厚朴酚,白术多糖,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成分,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优化工艺为:厚朴,枳实采用水提醇沉(20倍量水,0.5h,提取3次,95%乙醇沉淀杂质),黄连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白术等其它药材采用水提法(24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h,白术粒度为2-4mm(,结论:该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妇宁袋泡剂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出粉率为指标优选粉碎工艺,以总黄酮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其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并对其成型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其中益母草、紫草部分药材打粉,其余药材采用水提取工艺,最佳工艺为提取3次,第1次加水8倍水,第2、3次分别加水6倍水,每次提取40min。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1.09~1.11(60℃)的浸膏,并吸收到药材粗末中,经干燥,分装入滤袋中即得。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选择的制备工艺有效,可适应医疗机构制剂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几种藿香正气制剂中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章万  郭平 《中成药》1994,16(11):12-14
建立了用HPLC测定藿香正气制剂中橙皮甙、厚朴酚与甘草酸含量的方法;比较了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丸和高效藿香正气胶囊中这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音葆袋泡剂是我院制备的纯中药制剂,它具有清肺利咽,润喉止咳之功效,对急慢性咽炎有较好疗效。现将制备工艺和临床应用结果报道如下。1 处方与制备方法1.1 处方 桔梗、杭白菊、西青果、金银花、薄荷、胖大海各36g,甘草24g,全量为240g。1.2 制备方法 以上七味药材,净选,除尘,晾干,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干燥,灭菌,定量分装于滤纸袋内。制成100包。规格:2.4g×20包。2 质量标准2.1 性状 本品为袋泡剂,内容物为黄褐色粗粉,气微香,味甜,微苦。2.2 鉴别 1取本品研成细粉,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成束,壁厚,微木化,胞腔线形,周围薄壁细胞含…  相似文献   

19.
藿香正气水是临床常用的中药酊剂。其主要成分为苍术、茯苓、陈皮、大腹皮、厚朴、生半夏、白芷、广藿香油等 ;有解热化湿、理气和中的功能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泻泄、胃肠型感冒等。临床应用中偶见不良反应 ,现综述如下。1 过敏反应 [1 ]一患者 ,因腹胀恶心而自行口服藿香正气水 10 ml,服药后 10m in,即感全身瘙痒、发热 ,躯干、四肢出现红斑皮疹 ,尤以颈部、胸背部、大腿内侧多见 ,甚至连成片 ,考虑为藿香正气水引起过敏反应 ,遂嘱其停用此药 ,口服阿司咪唑 (息斯敏 )片并静注葡萄糖酸钙 ,2 d痊愈。为证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藿香正气胶囊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工艺条件与参数。方法:以厚朴酚、和厚朴酚为考察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藿香正气胶囊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D141型树脂对藿香正气提取液中厚朴酚、和厚朴酚有良好的吸附,其工艺条件为厚朴酚、和厚朴酚的比吸附量为6.98mg.g-1,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14倍药材。结论:D141型大孔吸附树脂可较好地吸附藿香正气胶囊中主要有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