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连续监测经巴氏灭菌、微波、微滤及超声波处理的猪肉水溶性蛋白提取液中菌落总数的变化,检测不同除菌处理前后其中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分子量大小和各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发现微滤处理能保证猪肉水溶性蛋白提取液3 d内无菌,且对其中营养物质基本无影响,超声波对其营养物质基本无影响,但对其基本无灭菌作用,微波及巴氏灭菌均会严重损耗提取液中的营养物质,对其有一定的灭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准确定量速冻面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筛查肠毒素sea基因并指示PCR反应假阴性的三重PMA-qPCR检测方法。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靶基因RpiR和肠毒素基因sea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探针和构建扩增内标,优化建立三重qPCR检测体系,建立PMA食品前处理方法去除死菌DNA,构建纯培养物和速冻面米制品中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标准曲线,应用三重PMA-qPCR方法检测人工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速冻面米制品。采用GB4789.10-2016中规定的选择平板计数法,评价三重PMA-qPCR方法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三重PMA-qPCR检测体系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好。当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量大于10~3CFU/g时,靶基因RpiR可获得有效扩增,污染量在10~3~10~7CFU/g之间时,扩增曲线线性良好(R~2=0.994),PMA-qPCR定量结果与平板计数结果一致性较好。当sea阳性菌株污染量大于10~3CFU/g时,应用PMA-qPCR方法可有效评估食品污染肠毒素A的风险。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三重PMA-qPCR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可快速定量检测速冻面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评估食品污染肠毒素A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在某些不利于生长的自然和食品加工条件下能够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状态,普通检测方式极易漏检,因此VBNC细菌检测技术的开发与优化对副溶血弧菌感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叠氮溴化丙锭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propidium monoazide quantitative PCR,PMA-qPCR)能够利用活细胞的膜完整性区分活菌和死菌的原理,以副溶血弧菌ATCC 17802为对象,通过探讨PMA-qPCR方法中各项因素对活菌计数结果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VBNC副溶血弧菌的定量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PMA质量浓度为15 mg/L,黑暗孵育10 min,再进行强光照射15 min后,死细胞的DNA扩增得到有效抑制,此时提取DNA模板进行qPCR扩增准确性更高,活菌数与qPCR扩增循环数呈现显著性线性相关(R2=0.99)。PMA-qPCR法测定副溶血弧菌活菌数的标准曲线显示该方法检测范围为2.90×101~2.90×10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超高温瞬时灭菌乳微生物鉴定的检测方法,通过对发生坏包的超高温瞬时灭菌产品采用直接培养检测、80℃和100℃处理后培养检测的三种方式进行微生物鉴定,来确认其污染工段,可初步定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指导超高温瞬时灭菌乳污染源工段,适用于超高温瞬时灭菌乳企业进行产品污染工段的排查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超声波协同ClO2对热敏性西瓜汁的灭菌效果及超声波-真空技术脱除ClO2残留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以鲜榨西瓜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协同ClO2对其灭菌,并通过真空结合超声波脱除ClO2残留,评价该工艺灭菌效果及脱除ClO2残留的技术参数。结果:灭菌的最佳工艺为:ClO2浓度77mg/L,超声波功率120W,杀菌时间2min;ClO2脱除工艺条件:温度35℃,超声波功率40W,压强2.5kPa,时间5min。结论:超声波能有效提高ClO2的灭菌效果,灭菌时间由3min缩短至2min;本工艺作用5min,ClO2脱除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取植物乳杆菌单拷贝基因plnF为靶基因,设计引物探针,将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相结合,建立了活性植物乳杆菌定量检测PMA-qPCR方法。方法:优化PMA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验证,建立标准曲线,验证灵敏度,并将该方法用于检测人工添加奶粉、米粉、酸奶样品以及冻干样品中的植物乳杆菌。结果:显示经PMA条件优化,最佳PMA浓度为2μg/mL,最佳曝光时间为10min,所建立的PMA-qPCR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植物乳杆菌,利用细菌纯培养物与对应Ct值建立标准曲线,可以看出纯培养物浓度与Ct值之间存在对应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 )为 0.9992,最低检测限为15拷贝/反应体系,人工添加样品以及冻干样品检测中PMA-qPCR和平皿计数法结果的对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结果在不同的人工添加样本以及冻干样品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MA-qPCR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特异、灵敏地定量检测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蔬菜中的亚硝酸盐检测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改进,本实验采用国标方法、振荡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分别提取蔬菜中的亚硝酸盐;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检测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回收率,并测定不同超声时间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提取液超声波10 min时提取效果最佳,回收率最高.与国标法相比,超声提取法简便、快捷、检测结果准确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检测效率,建立超声波水浴辅助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用菌中硒含量的方法。对仪器实验条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对样品前处理方法、铁氰化钾的影响和方法选择性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样品检测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及安全性评价。该方法检出限为0.20ng/mL,加标回收率为91.6%~102.7%。与国标方法对照,提高了样品前处理效率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为食用菌中硒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叠氮丙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ropidiummonoazide-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MA-qPCR)快速检测餐饮食品中6病原菌的方法。方法开发6种病原菌前增菌通用型培养基,采用热裂解方法提取样品DNA,采用PMA技术鉴别活菌与死菌,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样品中目标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建立病原菌的PMA-qPCR检测方法,开展餐饮食品样品病原菌筛查检测。结果本方法特异性良好,灵敏度较高, 1533份餐饮食品样品中检出病原菌71株,检出率为4.63%(71/1533)。结论本研究运用PMA-qPCR开展病原菌活菌检测技术研究,所建立研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餐饮食品及相关食品中病原菌的快速筛查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旨在对乳品中酵母菌活菌总数进行准确的定量检测,深入研究PMA处理乳品中酵母热损伤菌的最佳工作条件,去除热损伤死菌DNA的影响。针对从乳品中分离的三株酵母菌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设计引物Y3和Y4,运用实时荧定定量PCR进行序列扩增,以重组质粒pMD-18T-26S拷贝数对数与扩增循环数(Ct)值为坐标轴建立标准曲线,建立PMA-qPCR检测方法,并对实际样品中的酵母菌活菌富集后进行数量检测。PMA-qPCR法可达到国标规定的食品中酵母菌最高限量值1×102 CFU/mL的检测标准,对应Ct值为36.67±0.43,重复性良好,总耗时6~7 h,可对酵母菌数量进行准确和快速的定量分析,为乳品中腐败微生物的鉴定与监控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不同灭菌方法对玛咖灭菌效果及其活性成分玛咖酰胺和芥子油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湿热、干热、微波、~(60)Co辐射4种灭菌方法对玛咖粉进行灭菌处理,检测灭菌前后玛咖粉的微生物限度指标,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灭菌前后玛咖粉中玛咖酰胺和芥子油苷含量。结果 ~(60)Co辐射灭菌、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效果均较好,达到96.57%以上,微波灭菌效果不明显,灭菌效果只有78.76%;玛咖活性成分检测结果表明~(60)Co辐射灭菌对玛咖酰胺和芥子油苷含量影响最小,损失率分别为2.61%和2.40%,其次是干热灭菌,损失率分别为10.58%和2.99%,湿热灭菌对玛咖酰胺和芥子油苷含量影响最大,损失率分别达到51.47%和76.05%。结论综合考虑灭菌效果和对玛咖活性成分影响,玛咖粉灭菌方法可选用~(60)Co辐射灭菌或干热灭菌。  相似文献   

12.
The efficacy of sanitizing technologies in produce or in vegetable wash water is generally evaluated by plate count in selective media. This procedure is time consuming and can lead to misinterpretations becau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sanitizing processes may affect bacterial growth or culturable capability. Thu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a propidium monoazide real-time PCR (PMA-qPCR) method to monitor the inactivation by ultrasound treatment of foodborne bacteria in fresh-cut vegetable wash water. To this aim, lettuce wash water was artificially inoculated with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106 CFU/mL) and treated by means of a continuous ultrasonic irradiation with a power density of 0.280 kW/L. Quantification data obtained by PMA-qPCR and plate counts were statistically similar during the viability reduction of 99.996% which corresponds to 4.4 log reductions. Further reductions of E. coli O157:H7 were not detected by the PMA-qPCR method due to the limit of detection of this technique (20 CFU/mL). Inactivation data obtained by both techniques successfully fitted a linear model, giv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kinetic parameter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MA-qPCR method is a suitable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ultrasonic disinfection of vegetable wash water, being a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live and dead bacteria.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优化酸性电解水对罗非鱼片的杀菌工艺,开发一种新型的罗非鱼片减菌预处理方式。考察酸性电解水杀菌方式、氧化还原电位(ORP)、杀菌时间及料液比对罗非鱼片杀菌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杀菌工艺,并以过氧化氢作对照,评价酸性电解水的杀菌效果及其对罗非鱼片感官和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对罗非鱼片的最佳杀菌工艺条件为:浸泡方式,ORP 1163 mV,杀菌时间6 min,料液比3:80,在此条件下杀菌率可达98.0%;酸性电解水对罗非鱼片的杀菌率显著优于过氧化氢(P<0.05),酸性电解水能较好地保持罗非鱼片原有的色差和质构。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杀菌技术用于食品中,能有效保存食品营养成分和天然色、香、味。该文综述了超声波杀菌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超声波单独杀菌、与其他技术联合杀菌、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加热、微波、臭氧三种灭菌方式对辣椒粉进行灭菌,以辣椒素类物质含量为特征指标选用响应面法探讨不同灭菌方式对辣椒素类物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灭菌过程中温度对辣椒素类物质稳定性有显著性影响,加热时间对其影响不显著;微波功率及微波时间均都对辣椒素类物质稳定性有显著性影响;臭氧灭菌过程中灭菌时间对辣椒素类物质稳定性有显著性作用,臭氧浓度对辣椒素类物质影响不显著,最佳灭菌条件为:浓度3.16mg/L,灭菌时间24.2min,辣椒素类物质含量达2.59mg/g。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复苏问题,采取温度、盐度和酸度3个因素复合诱导制备VBNC菌,尝试四种复苏方法,并以荧光定量PCR和PMA-qPCR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证明:8%无菌Tween80可以使VBNC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48 h后复苏,同时PMA-qPCR能够有效检出VBNC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克服传统平板计数法对于VBNC菌的漏检。  相似文献   

17.
以熟制太湖白虾包装产品中残存菌为研究对象,探讨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用于灭菌的可行性,对影响超高压灭菌效果参数(压力、时间)进行考察与评价,并分别用Weibull和Log-Logistic模型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杀菌效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压力大小和保压时间是影响杀菌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压力的影响更加显著;两种模型均有较好的拟合度,且Log-Logistic模型拟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较合适的杀菌方式并尽量保持紫米甜酒酿的原风味,本文使用电子鼻、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对热杀菌、辐照杀菌、超高压杀菌及未杀菌对照4组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各样品间的区分度较好,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主要源于氮氧化合物、醇和醛酮、甲基类、硫化物。HS-GC-IMS检测鉴定发现4组样品共同具有醇、酯、醛、酮、酸、烯烃和烷烃7个类别42种物质,相对含量最高是醇类(62.03%~65.73%),其次是酯类(12.70%~13.93%)和酮类(9.36%~11.59%),杀菌方式对样品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影响较大。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表明样品共有关键风味化合物11种,主要包括2-甲基丁酸乙酯(69.39~100)、乙醛(38.61~42.05)、异戊酸乙酯(18.16~27.23)、异戊醇(9.91~18.08)、丁醛(14.13~18.06)、异丁酸乙酯(8.22~12.18)。线性判别分析和最近邻算法分析结果均显示超高压与未杀菌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最为相似,依次为辐照、热杀菌样品,表明超高压杀菌对样品的香气呈现影响最小,是紫米甜酒酿的最佳杀菌方式。本研究结果为甜酒酿杀菌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究热压结合处理(50 ℃,350 MPa保压10 min)对低温火腿中绿色魏斯菌和肠膜明串珠菌的抑制作用。通过薄层平板计数法对热压结合处理的杀菌效果进行判断,使用流式细胞技术判断细胞的生理状态,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热压结合处理对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压结合处理后,绿色魏斯菌和肠膜明串珠菌的存活率分别为-4.74和-6.61lg(CFU/mL),其生长变得迟缓,对数期生长速率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热压结合处理对两种菌的形态造成明显的变形,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细胞内部出现团状聚集和透电子区。热压结合处理对细胞膜产生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变大,导致细胞外紫外吸收物质也极显著增加(p<0.001),细胞处于亚致死状态。热压结合处理会对细胞膜产生一定的形变及损坏,使得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流出,同时细胞内部也会发生蛋白变性和细胞质皱缩,达到抑制耐压菌生长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