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柴胡类方衍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丰熙  李刚  胥彩林  罗飞 《中医杂志》2007,48(10):949-950
《伤寒论》的小柴胡汤通过药量、药味和服药次数的变化,衍化出柴胡类方,探讨它们之间的衍化过程,不仅可以领会柴胡类方病机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仲景如何从药量、药味和服药次数三方面的改变,来使方剂的治疗与具体病机相适应,从而达到极高的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经腑证是后世医家根据《伤寒论》三阳病篇相关内容,总结归纳出的三阳病经腑辨证规律。由于少阳位处半表半里及其主枢的职责,少阳病常兼变他经病证,病情复杂,难以明确病位,故其经腑证难有定论。我们认为少阳病常表现为经腑同病。其经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经郁而化火,治以小柴胡汤;其腑证包括少阳之邪初入胆腑的小柴胡汤证,三焦水饮内停导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在少阳、旁溢三阳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和病在少阳兼有阳明里热的大柴胡汤证。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不外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本文就口渴之症,探其治法,深究用意,以启临床之思辨。  相似文献   

4.
郭霖霖 《河南中医》2019,39(6):814-817
《伤寒论》中的"微烦"往往不是初起即得,多是经治疗以后在病程中或者病愈以后出现,所以多属虚实夹杂证或寒热错杂证。邪热内郁胸中,热势尚轻,故微烦,本证之"微烦"属太阳病误下,中焦虚寒,邪热内郁胸中,栀子干姜汤主之;少阳之邪,兼入阳明,燥热内郁,故郁郁微烦,本证之"微烦"治用大柴胡汤;表热内陷,郁扰胸膈,故烦,热未炽盛,故微,本证属邪实正伤之微烦,治用调胃承气汤;汗后阴损,胃肠结滞,郁热上扰,故烦,里结未盛,未成坚实,邪热不盛,故微,证属太阳病误汗伤津,以小承气汤试探性治疗;发汗伤津,病邪虽去,邪因入阳明,津液内竭,里气不和,故"微烦不了了",治疗不可攻下,静以候之,亦可酌进滋液调肠方药;"微烦"为药已中病,正邪交争,邪外出之征兆,提示再服以助正气抗邪、得汗而解;脾胃气机阻滞,水谷郁蒸而见微烦,治从温健中阳,泄浊升清;大病初愈,脾胃虚弱,食积生热,表现为日暮微烦,本证减少进食,自可痊愈。  相似文献   

5.
李艳锋  张恒  张致祥 《陕西中医》2009,30(9):1242-1244
仲景六个柴胡汤分别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和下篇,其中小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中篇,而柴胡桂枝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则在下篇。张致祥主任医师谓仲景六个柴胡剂,是仲圣匠心所在,以示人们曲应病机,灵活运用,现就张致祥主任医师临证五十余年运用柴胡剂之体会作以简介。  相似文献   

6.
张丰跃  门九章 《光明中医》2010,25(9):1564-1565
《伤寒论》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先河,研究张仲景辨证论治医学思想首要以《伤寒论》主症为突破口。《伤寒论》中关于口渴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水饮内停;热邪伤津;阳气衰微所致。《伤寒论》中治疗口渴的方药主要为五苓散证;白虎加人参汤证;附子汤证等。笔者结合《伤寒论》口渴理论与临床病案加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少阳病柴胡类方架构浅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伤寒论》中,柴胡类方剂共有6首,共同组成了治疗少阳病的方剂。大小柴胡汤都是治疗少阳本证的方剂,少阳本证主方仍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对小柴胡汤治疗不足的一个补充,即邪重而正气不甚虚弱之时,当用大柴胡汤治疗。柴胡桂枝汤为治疗少阳兼太阳表证的方剂;柴胡加芒硝汤是治疗少阳兼阳明里实的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兼太阴里虚的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是治疗三阳同病的方剂。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有 5条原文论及白虎加人参汤证治 ,古今医者在临床上使用本方治疗阳明胃热炽盛、气阴两亏所致诸症疗效确切 ,值得重视。笔者通过复习文献 ,发现历代医家对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有关问题争论颇多 ,至今尚未定论。在此 ,有必要提出来 ,加以讨论。1 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的机理问题《伤寒论》1 73条 :“伤寒 ,若吐若下后 ,七八日不解 ,热结在里 ,表里俱热 ,时时恶风 ,大渴 ,舌上干燥而烦 ,欲饮水数升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 74条 :“伤寒 ,无大热 ,口燥渴 ,心烦 ,背微恶寒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对白虎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医心方>、<金匮玉函经>诸书的考查,提出传世本<伤寒论>的"白虎加人参汤"很可能是"白虎汤"之误,如此似更接近仲景著作的原貌.从隋唐时期开始,医家们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经验,即在白虎汤中加入人参命名为白虎加人参汤而沿用至今;虽然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在应用时无实质区别,但清代医家舒驰远"或加人参,或不加参,当视其元气如何"的论述仍有参考意义.近年来学者们所谓据<伤寒论>叫大症不是白虎汤主证而应为白虎加人参汤所上的观点,实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0.
黄芳  赵映前 《光明中医》2009,24(7):1224-1225
口渴一症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它反映着人体内的寒热变化、阴阳盛衰及经气的输布功能,因此口渴的辨证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伤寒论>中对口渴的辨治,来体现和学习仲景辨证论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魏亚杰  石凯峰 《河南中医》2013,33(4):495-496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为少阳郁热,太阴虚寒,临床以口干口苦,脉弦,头晕及胃脘发凉,恶凉食,便溏,脘腹胀满为辨证要点,凡见此证者,无论何病,皆可用之.根据寒热多少,调整药物用量,口苦甚者,增加黄芩用量;腹胀满而下利益甚和(或)胃脘部发凉,恶凉食者,增加干姜用量,甚则可加用附子.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第29条是因中风兼津虚内热证误用辛温发汗,导致变证迭出。治疗当以保胃存津为原则,或用温中生津法,或用益阴通络法,或用和胃泄热法,或用温阳固脱法,视其方证,应用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3.
陈元品 《四川中医》2003,21(6):22-24
烦躁是病人的一种精神症状,预示着疾病的安危程度,是我们临床必须时刻观察的指标。一般认为须为自觉症状,多属阳、热、实证;躁属他觉症状,多属阴、虚、寒证。综观《伤寒论》全书398条原文,有关“烦”、“烦躁”、“躁烦”、“心烦”的条文76条、88处,涉及三阴三阳、五脏六腑;治疗方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针药并用,从而体现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慧  肖映昱 《河南中医》2023,(2):167-170
少阳主枢,不仅是表证传里之枢机,也是三阳证转入三阴证的枢机,故其临床证候复杂且多有兼证。张仲景立调和枢机之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以上五方虽均能和解少阳,调畅枢机,也都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特点,然各有侧重。小柴胡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功能为和解少阳,调达枢机,疏利三焦;柴胡桂枝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太阳表证未解,功能为和解少阳,兼以解表,为解太阳、少阳两感之轻剂;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功能为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弥漫三焦,表里俱病,寒热虚实互见,功能为和解少阳,通阳和表,泻热清里,重镇安神;柴胡加芒硝汤证病机为邪犯少阳,兼阳明里实,燥热较甚,正气偏虚,功能为和解少阳,兼以泻热祛实,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15.
16.
韩延华  姜勋 《河南中医》2010,30(9):833-836
《伤寒论》中的泻下剂有以下几首:十枣汤、三物白散、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承气汤、小陷胸汤、抵挡丸、抵挡汤、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和麻子仁丸。综合上述13首方子,均可看到承气汤的影子。热与水谷互结治以承气汤加减;热与湿相结治以承气汤配伍化湿逐水之药;热与血结成瘀血而致病治以承气汤配伍化瘀逐血痹之药。故凡是有热为患即可用承气汤为底方酌情加减。可见承气汤在下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19.
徐兵 《光明中医》2013,28(9):1962-1963
(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白虎汤所治均为阳明气分热邪充斥内外,弥漫表里为其特征。故本条之"表有热,里有寒"应理解为表里俱热。其脉象浮滑中的浮象,为热盛于外,滑为热炽于内,里热盛,鼓舞气血,故其证当见大热、汗出、口渴以及心烦等热象。白虎汤中知母寒而润,既能清热,又能滋养阴液,其清热之力大于滋阴养液。石膏甘辛大寒、善解肌、清热泻火、为清热之重剂。炙甘草、粳米为甘甜之品,既能补中气、调胃和中而滋化源,同时亦可节制石膏、知母为性过寒,以免使药苦泄沉重下达,不利清泄阳明之热。  相似文献   

20.
探讨"阳明清法三证"中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以及猪苓汤的病机、方证、方药、临床应用的异同,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