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居滑坡为特大堆积层古滑坡,严重威胁着滑坡体上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研究表明,甲居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前缘发育的3处小滑坡可能发生进一步滑动变形。鉴于此,提出沿滑坡后缘外围修建一环形单向截排水沟,在H1、H3滑坡前缘处设防冲刷挡墙,在H2滑坡前缘设抗滑桩支挡,并对滑坡体上已出现的裂缝进行封填等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兴山县电厂滑坡Ⅱ目前的变形破坏主要是由于强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及河流冲蚀作用所形成.在滑体前缘有很好的临空面,在暴雨及库水位的共同作用下,首先滑体中前部先产生滑移,牵引着后部滑体向前滑移,以致整个滑坡体的滑动破坏.因此,地表排水工程对整个滑坡的治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观音阁滑坡在我国是一个知名的滑坡,也是一个典型的继承性再复活滑坡。该滑坡距三峡大坝约43km,为混合式大型土质滑坡。早在1933年该滑坡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滑移,前缘物质泻入长江,滑坡体在江岸形成杂乱无章的陇岗地形。近年来由于三峡库区蓄水,该滑坡重新复活,前缘出现了剪出口,后缘可见数条拉张裂缝,该滑坡明显进入蠕动变形阶段。随着三峡库区蓄至156m、175m水位后,或在灾害性暴雨条件下,该滑坡有可能发生大规模滑移。将直接威胁滑坡体上的公路、村庄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滑坡体瞬时泻入长江,将堵塞长江航道,对附近船只造成灾难性损失。笔者参加了该滑坡的地质灾害勘察和设计工作,本文旨在通过对观音阁滑坡设计方案的分析,为今后研究继承性再复活滑坡提供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锦汇·公园天厦滑坡区为土质边坡,基坑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基坑东侧既有小区及小区道路产生明显滑动变形,经对已开挖基坑进行回填反压,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采用收集滑体上既有房屋勘察资料、监测、调查及地质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手段,揭示了滑坡体的岩土结构特征、滑动面以及变形特征,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建设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夏龙殿滑坡体[1]工程地质条件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从滑坡形成条件、诱发变形因素两方面分析了该滑坡形成原因,根据岩土试验值、结合地区经验值及反演值,进行滑坡体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滑坡体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持续降雨情况下,滑坡体处于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新岩滑坡主要是新填方路段产生的滑坡,是位于大型古滑坡体上新近发育的局部浅层滑动。对滑坡土体进行矿物成分试验和膨胀性试验,结果表明滑坡土体具有典型的膨胀特性。从滑坡形态特征、滑坡土体特征及滑坡变形特征几方面分析了该膨胀土滑坡的特殊性,并从膨胀性岩土、人工填方、侧向变形空间及水的作用4个方面分析了该滑坡的成因,为该滑坡的支护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对深入研究和整治该地区其他膨胀土滑坡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滑坡规律一直是地质灾害滑坡领域研究的热点,针对滑坡滑移面分布不明晰的问题,以滑坡理论中的滑移面深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斜坡上饱和土层理论滑移面深度计算模型。根据平衡力学法,在滑动面控制函数的基础上,采用叠加原理推导并验证了满足模型边界条件滑动层的深度解析解,并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数值分析研究含水率和剪切强度的关系。在以上研究基础上,以六盘水市多个滑坡体监测工程为背景,提出滑坡体现场监测试验的可行性研究方案。通过现场试验,对滑坡体滑坡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滑坡体在不同降雨量环境下滑坡变化规律,发现降雨量累计值达到临界值会造成滑坡体发生滑坡,同时发现连续降雨造成滑坡体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变大,以及含水率与土体的抗剪切力的相关性作用。研究了滑动层深度与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关系,表明引起滑动的饱和土层在坡脚处较深,到坡面上部逐渐变浅。  相似文献   

8.
库水位升降对堆积体滑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礼领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2):35-39,42
根据勘探资料,详细介绍了万州中学堆积体滑坡特征和成因,研究表明该滑坡在地质历史上,发生过一次或几次大型的堆积体滑动,同时也经常发生表层的小型滑动。该滑坡底部分布砂卵石层对其稳定性有着很大的影响,按库水位上升和下降两种工况,评价了滑坡体底部存在的强透水砂土层在库水位升降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库水位下降,滑坡体内地下水位也在同步下降,库水位下降速度越快,越不利于滑坡的稳定。滑坡体底部存在强透水地层时,滑坡体内的地下水很快排出,滑坡前缘和后缘水位几乎同步下降,水力坡度变小,渗透力减少,有利于滑坡的稳定。当库水位上升时,强透水层的存在,使滑坡体快速饱水,不利于滑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对青海省平大公路何群峡2号工点滑坡,从地质条件、滑坡体特征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滑坡体变形原因及滑动面的确定。提出了对应的整治措施,希望对类似滑坡病害的整治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巴中市恩阳区属于典型川东北红层区域,近几年大量的人类工程活动及强降雨极易诱发浅表层土质滑坡,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本文通过对巴中市恩阳区近3年(2020—2022年)新增的25处近水平土质滑坡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区域典型的土质滑坡地质模型:此类近水平土质滑坡的基本特征为岩层倾角和地形坡度均在10°以内(多为3°~5°),呈近水平状,滑体土层厚度前缘薄,后缘厚,且滑坡前缘存在高陡临空面,岩、土分界面明显。在此基础上定性分析了此类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前缘滑移-拉裂,次级剪切滑动,逐级牵引滑移,整体滑动变形。选择区内一处典型的近水平土质滑坡为研究对象,以滑坡前缘和中后部地表位移为主要监测对象,并监测降雨强度,通过GNSS地表位移监测站、裂缝位移计、雨量计等监测设备对滑坡开展专业监测,监测数据表明,近水平土质滑坡的实际变形破坏模式与理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区内同类型滑坡在设计专业监测方案,制定精准防灾避险措施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电阻率法以其施工效率高、数据处理便捷等优点在工程物探勘查中广泛应用。该文介绍了该方法在四川攀枝花某滑坡灾害调查中,初步查明了滑坡范围、滑体厚度、结构以及滑坡体的滑动界面和基岩面埋深,为整个滑坡勘查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通过钻探对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反演解译成果进行了验证,为下一步开展该滑坡灾害的预警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山区公路建设的加快,许多公路的修建无法避免会引起边坡灾害,本文以通江县两河口乡沙窝寺滑坡工程为例,通过分析边坡变形历史、滑坡体边界特征及坡体稳定性,得出滑坡体处于缓慢蠕变阶段,属于中型土质滑坡,在遭遇20年一遇强降雨情况下,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动。根据滑坡体分布范围、危险区范围、滑坡性质,提出采用桩板墙与后缘裂缝填埋并设置排水沟的治理措施,可以很好地抑制边坡变形,为此类滑坡的治理提供参考,为公路边坡的治理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重庆长江沿岸典型滑坡(唐家咀滑坡)进行了地质构造探测分析,结合原有地质资料,快速准确地探测出滑动面和剪出口的结构、形态及其含水性,修正了滑坡面模型,并将其导入VC++可视化软件系统,建立了滑坡综合评价体系。将计算得到的滑坡体稳定性系数与相关规范中的滑坡体稳定性评价标准进行了比较,定量评价了唐家咀滑坡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查明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才能进行有效地治理。工作中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北京撞道口村滑坡进行探测,结果显示滑坡体与滑床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通过电阻率异常形态、高低阻等特征的分析,推断出覆盖层厚度、滑动面位置及基岩埋深,为滑坡治理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巴东某滑坡成因,预测了滑坡破坏模式。针对该滑坡体稳定性较差,局部地段稳定问题突出、变形强烈等地质问题,采用了前缘回填压脚+削方减载+抗滑桩+地表排水+浆砌石拱形骨架护坡等综合治理方案。滑坡治理后变形已趋于稳定,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安太堡露天矿东帮北部高陡边坡出现的蠕滑问题,简述了边坡的工程背景和滑坡现状,研究了蠕滑区滑坡的主要形成因素及滑动机理;通过滑坡前后边坡面的形态、后缘张拉裂缝以及剪出口的位置对滑移面进行预测;运用FLAC3D建立了边坡三维地质模型,并进行边坡的变形破坏分析,结合极限平衡分析软件Geo-slope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开展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变形破坏分为后缘切层滑动、坐落式顺层蠕滑、前缘底鼓滑动3个阶段;雨季降雨以及地下水是造成边坡滑坡的主要外在因素,边坡面顺倾、软弱夹层的存在是导致边坡蠕滑变形的内在因素;自然状态下边坡研究剖面1 180~1 240 m水平段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02,蠕滑区边坡稳定性为存在一定风险,需在该区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近年来,我国的滑坡地质灾害日渐频繁,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威胁。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某滑坡进行探测,结合钻孔资料推断了滑坡体形态、滑动面位置及埋深,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不仅效率高、成本低,而且结果直观、地质效果明显,为后期滑坡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查明滑坡体特征,特别是滑动面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是滑坡防护治理设计的关键所在。研究滑坡体的特征,用多种方法确定滑坡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对滑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研究云南省盐津县白水江二级电站右坝肩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从滑坡形成条件、诱发变形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及诱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根据岩土样品的试验值、现场大剪值,结合地区经验值及反算值,确定计算滑坡稳定性及剩余滑坡推力的抗剪强度参数,考虑到滑坡实际工况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开然及地震作用情况下,滑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工程开挖情况下滑坡处于临界平衡及失稳状态.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治理进行研究,提出坡脚支挡、坡体锚固、坡面喷射混凝土防护、坡外截水、坡面排水、坡内泄水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降雨诱发滑坡变形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深圳某滑坡的野外勘查,监测成果资料的分析,认为该滑坡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雨(特别是暴雨),降雨量或暴雨越大,引起滑坡变形量越大,且暴雨对变形的影响更大.降雨入渗引起滑坡体抗滑力降低和滑坡体下滑力的增加是滑坡变形的重要外因.为滑坡稳定性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