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减排会增加制造商的成本,导致批发价和零售价提高,从而抑制市场需求。以此为背景,本文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研究了强制减排规制下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时的供应链决策与协调。通过设计碳减排利润增量分享契约协调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实现帕累托改进,利用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最终确定减排利润分享比例。研究发现,实施碳减排利润分享契约能有效提高零售商的订货量,并降低批发价格;制造商的利润随着消费者低碳意识提高而提高;当净化率较低时,零售商的利润随消费者低碳意识提高而提高;当净化率较高时,零售商的利润随消费者低碳意识提高而降低;最后,论文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碳减排利润分享契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制造商向零售商提供低碳产品推广补贴的背景下,考虑一个主导制造商和两个跟随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研究两个零售商竞争与合作情况下的供应链减排及低碳产品推广决策,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分别构建了竞争模式、合作模式的模型,得到最优减排水平、低碳产品推广投入及低碳产品推广成本分摊比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种模式的最优减排水平不变;与竞争模式相比,合作模式下零售商低碳产品推广投入更低,利润更大,而制造商分摊比例更大,利润更小;当竞争系数大于两个零售商低碳产品推广敏感系数之和时,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更高,通过谈判协调,可以提高双方的利润.最后运用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信息不对称是阻碍制造商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及投入减排技术的主要原因,文章基于碳交易机制,在零售商隐匿消费者低碳偏好信息的情形下,研究制造商减排和零售商的信息共享策略选择问题.文章利用Stackelberg模型考察供应链各成员的最优决策,其中零售商拥有私有信息(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并决定是否与制造商共享该信息.利用博弈论与静态比较分析,发现零售商共享信息对供应链有益,且在信息不对称下,制造商与零售商制定收益共享契约可以提高自身收益.当制造商风险规避程度较低时,零售商愿意共享信息;当消费者低碳偏好较高且对产品价格不敏感时,制造商的减排率会增加;对于减排成本较大且消费者低碳偏好较低的产品,增加碳配额会降低产品的价格,进而削减制造商的减排动力.因此,制造商可以适当降低自身风险规避行为以吸引零售商共享信息,此外,制造商与零售商制定收益共享契约对供应链有利;为加强制造商减排技术的投入,零售商可以优先对非价敏用户做好低碳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者对低碳产品存在偏好的碳交易市场中,研究两级闭环供应链中的减排与定价决策问题.对于制造商负责回收模式下的回收再制造过程,采用指数分布来刻画废旧产品质量水平的不确定性.假设新产品和再制造品存在竞争关系,建立制造商和零售商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给出制造商确定减排投资和回收参考价格以及零售商决定两种产品的差别定价策略,通过算例分析回收产品的残值和碳交易价格对最优策略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当碳交易的市场价格升高时,制造商应加大减排投资,且零售商应采取提高产品零售价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碳交易机制下,考虑制造商之间存在竞争且减排成本系数为低碳制造商私有信息的情况,分别构建信息完全对称和信息非对称情形下的供应链模型,对低碳制造商减排率和产品销售价格进行决策。通过引入由批发价和成本共担组成的联合契约,促使低碳制造商传递真实的减排成本信息,并通过算例对碳交易价格和减排成本系数等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发现:引入联合契约能够使得信息非对称下的供应链利润基本达到集中决策水平;碳交易价格的增加会激励制造商积极减排、降低碳排放总量、提高供应链利润;低碳制造商减排成本系数的降低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量、增加产品市场需求、实现供应链利润增长。  相似文献   

6.
在低碳环境下,研究了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低碳供应链成本分摊决策问题。考虑消费者具有环保意识,因此在购买产品时会考虑产品的碳排放。分别讨论了零售商参与减排成本分摊契约和双方Nash讨价还价成本分摊契约两种形式对碳减排、产品定价和整个供应链及其成员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两种契约形式中,零售商都可以实现与制造商共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从而促进制造商提高碳减排率,提高供应链利润。但是基于Nash讨价还价方式的减排成本分摊契约的供应链绩效高于零售商成本分摊契约下的供应链绩效。同时消费者低碳偏好增加可以激励零售商更多地分摊减排成本,在此基础上,利用Nash讨价还价模型确定了零售商为制造商提供减排成本分摊的比例范围及其最优解。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减排因子对不同决策结构的定价、零售商减排分摊比例、供应链利润等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机市场需求且受制造商减排水平影响,考虑碳限额与交易机制,研究制造商进行单纯银行借贷和供应商投资持股的组合融资时的最优决策和利润情况,分析消费者低碳偏好、碳交易价格和供应商的投资持股比例对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变量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资金约束、单纯银行借贷和组合融资下,消费者低碳偏好、碳交易价格和持股比例与制造商的减排水平和利润以及供应链系统的利润正相关,而供应商的批发价格和制造商的生产量与消费者低碳偏好正相关,与碳交易价格负相关,而持股比例与供应商的批发价格负相关,与制造商的生产量和减排水平正相关;持股策略下制造商的减排水平和生产量最大,无资金约束时次之,单纯银行借贷时最小;而无资金约束时供应商的批发价格最高,单纯银行借贷时次之,持股策略时最低;在持股比例满足一定条件下,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利润优于单纯银行借贷时的利润,并且可以优于无资金约束时的利润,提高了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碳交易机制背景下考虑普通制造商和低碳制造商存在竞争的情形,分别构建集中和分散模式下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并对减排率以及产品销售价格进行求解。针对分散决策造成的供应链利润损失情况,采用Shapley值法对供应链进行协调,并给出契约协调机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Shapley值法的有效性,并对碳交易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敏感性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表明:Shapley值法的引入提高了供应链成员以及供应链的总利润,实现了供应链协调;碳交易机制的实施减少了碳排放总量,但较高的碳交易价格会降低供应链利润;消费者价格敏感性的增加使得普通制造商、低碳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整体利润均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需求不确定环境下,研究考虑消费者低碳意识的双渠道供应链的需求信息共享策略。论文考虑由单个零售商和单个进行碳减排的制造商构成的两级双渠道供应链,构建三种情形的模型:信息不共享、信息共享和只有零售商作预测。通过三种情形下供应链中成员最优决策和利润的比较,得到需求信息共享策略对供应链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消费者低碳意识等参数对供应链运营的影响。研究发现,需求信息共享未必使得供应链成员利润均提高,当制造商预测准确度优于零售商时,零售商会选择信息共享,制造商选择信息不共享情形;当零售商比制造商预测准确时,零售商会选择信息不共享的情形,而制造商会选择仅有零售商预测,此时制造商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以获得零售商的预测信息;消费者低碳意识对批发价、零售价、单位产品减排量、供应链成员利润均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需求不确定环境下,研究考虑消费者低碳意识的双渠道供应链的需求信息共享策略。论文考虑由单个零售商和单个进行碳减排的制造商构成的两级双渠道供应链,构建三种情形的模型:信息不共享、信息共享和只有零售商作预测。通过三种情形下供应链中成员最优决策和利润的比较,得到需求信息共享策略对供应链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消费者低碳意识等参数对供应链运营的影响。研究发现,需求信息共享未必使得供应链成员利润均提高,当制造商预测准确度优于零售商时,零售商会选择信息共享,制造商选择信息不共享情形;当零售商比制造商预测准确时,零售商会选择信息不共享的情形,而制造商会选择仅有零售商预测,此时制造商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以获得零售商的预测信息;消费者低碳意识对批发价、零售价、单位产品减排量、供应链成员利润均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研究零售商受资金约束的供应链优化问题。构建了制造商占优的两级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引入减排成本分担机制,分别给出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的最优解。通过收益共享契约,实现了供应链协调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帕累托改善。通过算例分析了不同减排成本分担系数、碳交易价格对供应链利润和订购量、碳减排决策的影响,为供应链各成员开展减排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成员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供应链总绩效,而且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绿色的产品;碳价格的提高,促使供应链更加努力减排,从而提高了供应链总利润。  相似文献   

12.
以低碳和普通产品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链的差异化定价与协调机制问题。求解得到了两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及可行的低碳产品生产成本范围。研究发现:1)分散决策的差异化定价策略无法达到供应链协调;2)在可行的低碳产品生产成本范围内,低碳产品制造商、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利润都随低碳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而减少,只有普通产品制造商的利润随低碳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降低低碳产品生产成本是促进低碳产品推广的关键。针对分散决策造成供应链效率损失的情况,采用Shapley值法进行协调,并给出了契约协调机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消费者价格敏感性变化和低碳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对最优决策和供应链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梁喜  张余婷 《运筹与管理》2020,29(12):107-117
在考虑消费者渠道偏好和低碳偏好的基础上,使用以制造商为主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单一传统零售渠道、网上直销双渠道和网上分销双渠道中各成员的最优定价决策与减排策略,以及两种双渠道的利润分享协调策略。研究发现:当制造商引入网上直销和分销渠道后,能够有效增加制造商的最优单位减排量;在开通新的渠道后,传统零售商的利润总是会降低,而当消费者对网上销售渠道的偏好处于某一范围内时,制造商的利润会增加。本文通过设计利润分享机制来协调制造商和传统零售商的利润问题,使得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实现Pareto改进。  相似文献   

14.
在节能减排背景下考虑制造商低碳生产、零售商宣传竞争的情形,将碳减排量以及商誉作为状态变量,借助微分博弈研究供应链动态优化与协调问题。针对双重边际化效应,通过引入成本共担契约对供应链进行协调。研究表明,引入契约后零售商处的低碳宣传努力水平提高、低碳商誉提升、需求量增加,供应链利润基本达到集中决策水平;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市场需求量提高,制造商利润增加,供应链整体利润提高,启发供应链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创造良性竞争环境、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零售商市场需求预测信息分享对双渠道绿色供应链绩效的影响。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建立并求解零售商信息分享和信息不分享下的绿色供应链决策模型,得到贝叶斯均衡解和各方最优期望利润。研究发现:在双渠道绿色供应链中,若零售商对市场需求预测较为乐观,信息分享使得制造商更有动机提高产品绿色度;此外零售商信息分享总是有利于制造商利润增加,但并非总是使得零售商利润损失。当制造商绿色投资效率较高时,信息分享使得零售商利润增加,反之,信息分享使得零售商利润降低。对整个绿色供应链利润的影响取决于渠道间竞争强度、直销渠道市场份额及制造商绿色投资效率。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了模型和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低碳背景下,考虑政府分别对低碳产品制造商进行直接补贴和购买低碳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补贴两种补贴形式,以单个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三种不同主导力(无主导、制造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下的定价和减排问题.以不同的补贴方式为类别,分别对三种不同主导力下的最优定价策略、最优减排策略和最优成员利润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了政府单位产品补贴系数对最优决策结果的影响.分析发现,1)无论政府补贴制造商还是消费者,制造商主导下的批发价格最大,其次是无主导力的,最小是零售商主导的;制造商主导的零售价格最大,其次是零售商主导的,最小是无主导的;无主导的减排水平最高,其次是零售商主导的,最低的是制造商主导的.2)政府对低碳产品制造商进行直接补贴时,三种不同主导力对制造商利润大小关系的影响顺序依次为零售商主导,制造商主导和无主导;而对零售商利润大小关系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和无主导.3)政府对购买低碳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补贴时,三种不同主导力对制造商利润大小关系的影响顺序依次为制造商主导,无主导和零售主导;三种不同主导力对零售商利润大小关系的影响顺序恰好相反.最后,通过算例对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盼  江韶波 《运筹与管理》2022,31(11):161-166
针对由一个零售商两个制造商组成的竞争供应链,建立了零售商处于领导地位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收益分享合同和成本分担合同下流程创新效率和竞争强度对流程创新水平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并探讨了最优激励合同类型。研究发现,流程创新效率的降低会使得制造商流程创新水平和供应链成员利润降低;竞争强度的增大会使得制造商流程创新水平和供应链成员利润增加。此外,在流程创新效率较高和竞争强度较低时零售商提供收益分享合同有利,在流程创新效率较低和竞争强度较高时零售商提供成本分担合同有利。  相似文献   

18.
研究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的闭环供应链回收、碳减排与专利授权决策问题。分别构建制造商回收再制造、零售商回收再制造支付固定专利费、零售商回收再制造支付单位专利费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分析低碳消费者比例、普通消费者对再制品的接受程度及碳权交易价格,对企业回收、碳减排及定价决策的影响,并比较了三种模式下企业及供应链的利润。研究表明:随着市场中低碳消费者比例及普通消费者对再制品接受程度的提高,总会使得回收率及碳减排率增加;碳权交易价格的提高,也会促使制造商提高碳减排率;对制造商来说,其利润在零售商回收再制造且支付固定专利费用下实现最优。从自身利润最优的角度出发,作为领导者的制造商将总是选择零售商回收再制造且支付固定专利费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考虑消费者具有低碳产品偏好的情况,研究需求随机且受减排影响的期权契约,建立了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模型。该模型中制造商处主导地位,零售商处追随地位,制造商首先提出期权契约,零售商购买期权。求解发现,由于传统双重边际化效应的存在,只有当零售价格等于期权执行价格时,才能达到供应链的协调,这时零售商利润为负,不满足参与约束。为此,从降低期权执行价格的角度,对期权契约进行补充,增加了成本共担条款。研究表明,减排成本共担的期权契约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最后利用算例验证了结论,计算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及零售商分担的减排成本比例随期权价格和期权执行价格的变化情况,并对减排难度系数的敏感性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夏良杰  柳慧  黄迎  李友东  孙莹 《运筹与管理》2021,30(10):199-205
研究碳交易规制下制造商减排服务外包时供应链各成员的最优决策和绩效问题,对比分析了定制和订购两种减排模式下的供应链博弈均衡和供应链成员绩效。研究发现,在碳交易规制下,定制和订购两种减排合作模式下供应链成员均存在最优决策。在定制模式下,单位产品的初始排放量和制造商的减排成本系数提高一定会降低最优产量、单位产品减排量和减排服务价格,减排服务商的减排成本系数提高会降低最优产量和单位产品减排量,但不一定会降低减排服务价格;在订购模式下单位产品初始排放量、制造商和减排服务商的成本系数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不一定如此。当需求函数满足均匀分布时,无论制造商和减排服务商的减排效率如何,订购模式对减排服务商更有利,定制模式对制造商更有利,但供应链系统总利润的高低与制造商的减排成本系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