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药海外中心对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新时代"一带一路"对外开放背景下的国家级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的现状、特征、模式特色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的三大重任、发展路径,以期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海外中心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海外平台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有效性与文化认同度。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国际合作专项中医药海外中心自建设以来,已陆续开展了多年的建设工作。建立在世界各地的海外中心在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领域实现了“六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尤其在推广中医药海外教育方面起积极作用,借助于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植根海外的地缘优势,海外中医人才的储备等天时、地利、人和的特点,促进了海外中医药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政策、教材体系建立等诸多方面的长足发展。现已成为在海外推动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又一主要实体,并且海外中心积极整合所在国的有效教育资源,集成合力,更加凸显了其自身的优势。随着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以及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实施,中医药海外中心势必会成为中医药海外教育推广的助推器,也将为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慕课建设已成为撬动我国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式与手段,体现了知识传授的重新集成,信息传播的方式转变,以及师生互动的教学本质。从开课数量、参与平台两个方面,总结中医药院校开展相关慕课建设的总体情况,分析中医药慕课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科学规划慕课建设是根本、扎实推进慕课建设是基础、加强校际合作是未来的3个重要举措。遵循慕课建设规律、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从教育理念、教改举措、师资培训、学分制改革等各个方面探索慕课课程建设的基本模式,逐步建设具有一定规模、体现中医药特点和优势的慕课课程。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目前中医药院校实验课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中医药院校加强实验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课教师队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及其经济利益的显现,日、韩、欧美等国家开始争夺传统医学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国际竞争及外部“倒逼机制”使我们意识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纳入了新时期的重点任务,我国已将标准化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高度。近年来,我国已发布实施中医药标准296项,其中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269顶;正在制修订的中医药标准382项,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过巨大贡献,然而现在却处于萎缩与衰退局面。中医的萎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弱化的典型表现,也是有关方面对党的"弘扬中医"政策执行不力与资金支持不足,以及现行中医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不当,再加上中医药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利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为扭转中医药现状,需大力推行医疗体制改革,有效遏制利益集团对医疗利润的无休止追求,回归医疗本质;同时要以国家政策和政府资金支持为保障,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齐心协力,才有望实现中医药的复兴与腾飞。  相似文献   

7.
中医应该归在国学中,它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与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1、中华瑰丽的珍宝——中医药的魅力 “所谓国学,包括文、史、哲三大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道德伦理、逻辑等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提出:应提高对学科方向重要性的认识,凝练学科方向;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建设合理的学科学术队伍,改善学科队伍的学缘结构;建立有效的学科研究平台;多方筹措科研建设资金,改善科研条件.  相似文献   

9.
李琳 《光明中医》2014,29(12):2483-2485
中医药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文化渗透是加强中医药的海外传播的有效的方式,文章通过分析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所存在的问题,对中医药国际传播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医药国际科研步伐加快,但暴露出的问题也同样严峻,如科研中医药分离、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去中国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作者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美国、日本为例,结合国内科研现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医药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方廷钰  嵇波  陈锋  赵霞 《中医教育》2007,26(5):62-64
西方对中医的研究日益深入,愈来愈多的西方学生要求在正规的西方高等院校内学习中医,这与过去单科的针灸教育完全不同。目前,海外中医教育向高层次发展,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古典医著、经络学、针灸、拔罐、推拿、气功、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是中国国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近年来,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各种政策,大力扶持中医药的发展。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以及社会调查,对中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院校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中担负着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强中医药院校文化建设既有利于院校自身发展,也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建设中应坚定中医信念,弘扬中医精神,建设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方向性、特色性、整体性、主体性原则,不断加强领导、确保投入、培育人才、积聚力量、科学规划、形成制度。中医药院校要勇于实践,以先进的理念引导中医药文化建设,以高尚的精神确立中医药文化建设,以鲜明的特色丰富中医药文化建设,以良好的声誉促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陈金雄  许清水 《光明中医》2008,23(1):124-126
本文阐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研究概况。辨证论治,灵活加减,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治疗脑卒中的关键,其中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虽有争议,但仍取得一定的突破。中药针剂的应用,大大满足临床的需求,提高临床的疗效。针灸(特别是头皮针)的早期介入,有巨大的可挖掘潜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目前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分析出发,结合实践来探寻提高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标准化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本文探讨了我国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在适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提高我国中医药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医药发展,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初步构建了中医标准体系、加强了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积极推进了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3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了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中医药标准体系不完善、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中医药标准推广应用局限、中医药标准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要积极开展中医药标准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研究;加强中医药标准基础性研究,着重解决共性、难点问题;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宣传、普及、推广中医药标准化知识,提高标准化意识;加大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经费支持等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痛风的发病率呈日渐上升,给患者们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医学对痛风的病因病机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本文探讨了我国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在适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提高我国中医药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医药发展,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初步构建了中医标准体系、加强了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积极推进了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3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了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存在中医药标准体系不完善、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中医药标准推广应用局限、中医药标准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要积极开展中医药标准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研究;加强中医药标准基础性研究,着重解决共性、难点问题;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宣传、普及、推广中医药标准化知识,提高标准化意识;加大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经费支持等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海外中心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对于其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六位一体的功能展开,同时注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通过借鉴国内外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框架和实例,其平衡记分卡与海外中心考核有较好的契合性,故可利用平衡记分卡作为考核工具,建立一套多维度的考核标准指标体系。海外中心考核多维度而全面、客观而准确、量化而具体,有助于中医药海外中心稳固立足,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标准建设在各行各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彰显,中医药标准建设则是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中医药更好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关键所在。伴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及更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中医药标准建设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紧跟标准改革的步伐,同时面向行业的需求,梳理了当前中医药行业标准研究与制定的概况,解析新时期下标准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不足,旨在为中医药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