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葡萄糖响应的合成类闭路胰岛素递释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有效控制Ⅰ型及中晚期Ⅱ型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实时的监测血糖浓度并适时的注射胰岛素。因此研制有效的对环境葡萄糖浓度做出响应的智能胰岛素递释系统成为近年来蛋白质递释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模拟胰腺分泌胰岛素反馈机制的化学合成闭路胰岛素递释系统。这种仿生系统也被称作“人工胰脏”,通常由葡萄糖敏感因子与相应的执行器材料整合而成,可以根据人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有效调节胰岛素的释放。本文将重点讨论基于葡萄糖氧化酶(GOx),葡萄糖结合蛋白(GBP)及苯硼酸(PBA)的三种不同递释体系的作用机理和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两种胰岛素方案治疗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84例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采用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记为对照组,剩下42例采用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联合晚间注射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记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率11.90%较对照组30.95%显著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胰岛素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均较为有效,但早期采用强化治疗方案能有效稳定平衡血糖代谢、预防低血糖发生,可作为临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首选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皮下注射胰岛素(INS)作为治疗糖尿病主要的治疗方式,存在使用抵触和低血糖等副作用,而开发口服给药途径更具有应用前景。脂质体作为最成熟的药物递送体系,在蛋白或多肽口服给药方面存在着稳定性差、载药率低和粘液渗透有限等问题。基于细胞膜骨架成分磷酸酰胆碱(PC)设计合成了三氟乙基修饰两性离子头部的二棕榈酰胆碱磷酸脂质分子(DPFCP),并构建了负载胰岛素口服给药的脂质体递送体系(INS@DPFCP)。对比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INS@DPPC)和未功能化二棕榈酰胆碱磷酸(INS@DPCP)脂质体,系统地研究了INS@DPFCP理化性质、释放药物稳定性、粘液渗透性、生物相容性和细胞内吞效率及转运能力等。结果表明,INS@DPFCP的粒径为185 nm,包封率为(47.1±3.9)%。相比于INS@DPPC(27.2%)和INS@DPCP(24.5%),INS@DPFCP粘液聚集量仅有17.15%。溶血和细胞毒性实验证明,INS@DPFC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质量浓度高达1.2 mg/mL时,溶血率为6.88%,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此外,细胞摄取及转运测试表明,Caco-2细胞对INS@DP...  相似文献   

4.
由超分子两亲化合物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刺激响应性的纳米药物转运体系由于其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和滞留时间、增加体系的稳定性等优点,近年来在以恶性肿瘤为代表的疾病的治疗和研究领域倍受关注.针对几类大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主要概述了近年来基于其构筑的超分子两亲体在智能药物转运体系中的应用概况,分析了现阶段超分子纳米药物转运体系的优缺点,并指出其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pH响应型纳米载体因具有智能的酸敏或碱敏释药性能,已成为当前一类重要的多功能纳米载体,并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酸敏性纳米载体,可用于肿瘤弱酸微环境的药物控释,因而对药物的定点释放和癌症的靶向治疗等生物医学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各类pH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典型合成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以及物理结构变化3种方式引发的pH响应释药机制。深入阐述了pH响应型纳米载体的载药性能、体外释药性能、体外细胞毒性、体内抗癌性能及体内分布性能,并详细列举了近年来pH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各类实验参数,进而为pH响应型纳米载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法学的借鉴和性能参考。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具有荷载效率高、靶向性能好、半衰期较长等优点, 非常适于作为药物转运载体, 可有效提高药物的水溶性、稳定性和疾病治疗效果.目前, 开发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控靶向释放能力和精确载药位点的理想药物转运载体, 仍是该领域存在的挑战性问题和当前研究的重点.自组装DNA纳米结构是一类具有精确结构、功能多样的纳米生物材料,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较高的膜渗透性和可控靶向释放能力等优点, 是理想的药物转运载体和智能载药材料.本文总结了DNA纳米结构的发展历程、DNA纳米结构作为药物转运载体的研究现状、动态DNA纳米结构在智能载药中的应用进展,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汤洁  刘仁发  戴志飞 《化学进展》2018,30(11):1669-1680
脂质体是第一种成功进入临床应用,也是目前进入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类纳米递药体系,将药物装载于脂质体中可以实现降低非特异性吸收、提高靶组织的富集量、降低副作用等目的。但是当前的脂质体技术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载药量低以及靶向效果差等。新的脂质体载药技术的发展使得脂质体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将热、激光、超声、离子辐射等外源物理刺激与脂质体药物结合可以提高脂质体药物在肿瘤的富集量,同时调节药物的释放。脂质体独特的核壳结构使得脂质体可以同时装载多种药物从而实现联合给药,通过合理设计脂质体纳米材料的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多种药物的递送,还能够实现药物的程序性释放。脂质体不仅能够装载治疗性药物,还能装载具有造影功能的组分,从而实现对治疗过程的影像监控。本文将主要介绍近五年在脂质体的载药方法、靶向给药、药物控释、联合给药、影像可视化等方面的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又以Ⅱ型患者为主,Ⅱ型糖尿病患者占比超过90%。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能够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方式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增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然而,GLP-1极易被体内的二肽基肽酶Ⅳ(DPP-4)降解,其血浆半衰期不足2min,缺乏临床应用价值。为了延期体内作用,许多GLP-1受体激动剂被研究和开发。根据其体内半衰期的长短,这些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分为短效型和长效型。同时,研究者还以各类功能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发展了不同GLP-1受体激动剂的递送体系来延长药物体内作用时间,减少给药频率,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本综述介绍了已获得临床批准的GLP-1受体激动剂以及基于它们的热致水凝胶等药物递送系统在治疗Ⅱ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单分散磁性纳米粒子靶向药物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单分散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主要制备方法、表面修饰以及在生物医学靶向药物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金属有机前驱体高温热分解法、溶剂热合成法和LSS(liquid-solid-solution)法是目前制备高质量单分散磁性纳米粒子比较有效的手段。通过表面修饰制备出的具有良好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和活性功能基团的磁靶向药物载体将可能实现定位蓄积、高效载药、控制释药和可生物降解等靶向治疗癌症的目的。开发出具有荧光检测、主动靶向识别、高效载药、智能控药释放、无毒副作用和生物相容性于一体的多功能靶向药物载体将是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葡萄糖敏感型水凝胶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一种新陈代谢疾病,对糖尿病的有效控制在于不间断的测定血糖浓度并适时的释放胰岛素.因此,能够对环境葡萄糖浓度变化做出应答的功能型高分子材料葡萄糖敏感水凝胶,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葡萄糖敏感型水凝胶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应用于胰岛素释放体系和生物传感器领域的载有葡萄糖氧化酶、伴刀豆球蛋白和苯硼酸基团等葡萄糖敏感型水凝胶的作用机理和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葡萄糖响应性聚合物材料因其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领域的潜在应用而被广泛研究.其中基于苯硼酸(PBA)的葡萄糖响应性聚合物作为人工合成材料而具有体系稳定,可逆响应的优势.本文主要从自调节胰岛素投递和血糖持续检测两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基于苯硼酸体系的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自调节胰岛素控制释放体系主要包括葡萄糖响应性微/纳米凝胶、聚合物胶束和囊泡3种形态,它们的形态结构组成对葡萄糖响应性能力,反复开关释放及胰岛素的包覆都有很大的影响.基于苯硼酸体系的血糖持续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荧光感应器和可视感应器.随着这些聚合物材料性能的逐步完善,它们将更有实际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载药型角膜接触镜可以有效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眼部给药方式。目前,在视力矫正领域,硅基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因其具有高透氧和较低含水率的优点,已逐渐替代传统水凝胶角膜接触镜,被广泛使用,在眼科治疗及预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综述重点总结了近几年载药型硅基水凝胶角膜接触镜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的载药方式对硅基水凝胶的基底结构、药物种类、药物释放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宿丹  第凤  邢季  车剑飞  肖迎红 《化学进展》2014,26(12):1962-1976
导电聚合物(conducting polymers,CPs)是一类与金属具有相似的电、磁和光学特性的有机聚合物,电刺激会引起其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从而导致CPs的电荷量、掺杂水平、导电性以及体积发生变化.利用CPs的这些特性,可将其用于药物、蛋白质以及基因等的传递和可控释放.通过对CPs基体进行化学物理修饰,可以扩大CPs基体的载药品种、提高载药量以及优化药物控释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CPs的性能和制备方法,对CPs基药物传递体系的药物担载和释放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以CPs为基体的药物传递体系的研究进展,最后对CPs基药物传递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重大疾病,胰岛素抵抗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微量必需元素硒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通过硒蛋白发挥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硒与糖尿病的关系引人关注,早期研究表明硒具有类胰岛素作用,可望用于防治糖尿病,但近来的人群试验和动物研究却表明硒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长期补充一定剂量的硒反而增加了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而且,硒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两面性被证实与几种硒蛋白密切相关,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硒蛋白S(SelS)和硒蛋白P(SelP)等。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介绍了硒在糖尿病中的两面性以及硒蛋白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李鹤  龙亚秋 《有机化学》2016,(4):736-743
目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依然是口服或注射降糖药物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虽然已有针对不同靶点开发的多种抗Ⅱ型糖尿病药物上市,但是鉴于糖尿病治疗药物长期服用的高安全性要求以及庞大的患病人群,研发新型安全有效的抗糖尿病药物仍然是当今药物化学研究的热点.GPR40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中的一员,激动后可以诱导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因为仅在血糖浓度过高时,GPR40激动剂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所以针对该靶点开发降糖药物将极大地降低目前抗糖尿病药物低血糖副作用的风险.因此,GPR40已成为抗Ⅱ型糖尿病药物研发的前沿和热门靶点,本文将围绕小分子GPR40激动剂的药效团模型,即必需的苯丙酸核心骨架及其疏水末端和连接链的结构改造,对近年来各大制药公司及研究机构报道的小分子GPR40激动剂的研发进展进行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了降低癌症治疗中药物对正常细胞的副作用,发展响应癌细胞特定微环境变化,并实现药物靶向输送的功能化载药体系,引起了化学和药物学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以非共价作用构筑的超分子载药体系,在外界刺激下,可实现结构、形貌和功能的动态可逆性转变,从而为设计和发展智能超分子纳米药物载体提供平台。超分子自组装一直是超分子化学和纳米科学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大环主体构筑新的识别机理,在超分子自组装及相关应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通过特异性修饰主体或客体,可将功能化基团引入超分子体系,从而满足在不同领域应用的要求。通过非共价修饰,超分子纳米体系不仅可以作为理想的药物载体,改善药物水溶解性和稳定性,而且可以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本文根据大环骨架的不同,分类介绍了基于大环主体构筑的超分子载药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该体系的研究现状,对超分子载药体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智能葡萄糖敏感自调式药物传递系统备受关注。这种智能药物释放系统能够模拟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生理模式而精准调控药物释放并控制血糖水平,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苯硼酸(PBA)功能化的葡萄糖敏感高分子纳米载体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该类材料具有体系稳定、可长期储存、可逆的葡萄糖敏感性能等优势。根据响应因素不同,葡萄糖敏感药物传递系统可分为pH响应、温度响应和光响应等类型。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PBA的葡萄糖敏感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的发展过程、性能和应用,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磁性铁氧化物纳米粒子(MIONPs)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磁靶向性的纳米材料,其以良好的磁靶向性、小尺寸效应、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药剂学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功能MIONPs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各种铁氧化物纳米粒子在药剂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MIONPs的智能载药靶向控释、对特殊药物的靶向负载、降低身体的多药耐药性(MDR)、加强药物治疗效果、载药穿透血脑屏障(BBB)等;并讨论了当前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展望了其在药物、药剂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药物控释体系可改善药物分子在机体内的释放、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显著提高药物利用率并减弱药物的毒副作用。智能响应型水凝胶凭借其刺激响应性、亲水性和无毒性在药物控释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智能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的概念、机理和应用,详细归纳了智能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的研究进展。按照刺激源不同将智能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分为pH响应型、温度响应型、光响应型、生物分子(如葡萄糖、酶)响应型、外场(如电场、磁场)响应型、压力响应型、氧化还原响应型及多重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进一步介绍了智能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在治疗癌症、急性肾损伤、眼病、糖尿病等疾病及抗菌、防止伤口感染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基于目前智能响应型水凝胶药物控释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生物相容性差、存在突释或滞释现象、不可降解等)对其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给药系统.本文综述了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包括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组分选择、制备方法、表面修饰,并且对物化性质分析、给药途径以及载药和释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