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选用蔬菜上常用的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杀螨剂对食用菌害螨进行毒力测定。以食用菌上常用农药敌敌畏为对照,旨在选择一些适合于防治食用菌害螨的药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螨速生薄口螨(Histiostoma feroniarum Dufour)采自福建农大食用菌试验场草菇子实体上。跗线螨(Tarsonemus spp.)采自福建农大食用菌试验室的金针菇菌种上。挑取草菇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铃虫自然敏感种群对常用杀虫剂浸叶法的毒力基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阿拉尔棉铃虫自然敏感种群(AL-S),在详细观察2龄中期幼虫的形态、行为特征及比较其生理学特性对药剂敏感性影响的基础上,用生理特性一致的2龄中期幼虫,测定了10种常用杀虫剂浸叶法的毒力基线。结果表明:①2龄中期幼虫的形态和行为特征为头宽≤体宽,体色不透明肉色,体节明显且行动较敏捷。此时2龄幼虫的时龄约为10~22h,体重1.33±0.27mg;②试虫生理特性差异影响对药剂的敏感性。2龄幼虫不同发育历期的敏感性,以前期最敏感,中、后期较接近;雌蛾不同蛾龄的卵发育的2龄幼虫敏感性,以4日龄蛾卵的幼虫敏感性最低,7日龄蛾卵最敏感,5、6日龄蛾的敏感性相近,且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故在测定毒力基线时,为保持试虫生理同质性,宜选用5、6日龄雌蛾卵的2龄中期幼虫为佳。③用2龄中期幼虫,获得10种药剂浸叶法的毒力基线,杀虫剂致死中浓度(LC_(50))按以下次序增大:功夫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硫丹、甲基E605、辛硫磷、毒死蜱、丙溴磷、久效磷、灭多威。  相似文献   

3.
利用MTT法测定杀虫剂对细胞的毒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MTT方法是Mosmann(1983)首创的一种鉴别、统计细胞死或活的方法。本文通过改进MTT方法,以棉铃虫的细胞系(BCIRL—HA—AMI)为测试对象,建立起一种适应农药毒力测定的细胞生物测定方法。该方法比传统活体生物测定要快捷、简便、准确、灵敏。本文用改进的方法研究了5种有机溶剂和9种杀虫剂(或化合物)的离体毒力,5种有机溶剂除二甲苯外,丙酮、乙酸乙酯、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在低浓度(0.5%,v/v)时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结果还表明,除溴氰菊酯和氯丹外,其它7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或化合物)的细胞生物测定结果与传统活体生物测定结果相关性很好,这表明MTT细胞生物测定方法可能不适用于菊酯和有机氯类杀虫剂的筛选和毒力测定,但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而言,它仍是一种有效的离体生物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螨克对叶螨各发育阶段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螨克Amitraz对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和石榴小爪螨Oligonychus punicae(Hirst)的各发育阶段的毒力进行探讨,以寻求防治叶螨的最佳虫态。一、材料与方法 (一)药剂 20%螨克乳油(德国先灵农药有限公司)。 (二)虫源本试验所用的叶螨均采自南昌大学校园内。柑桔全爪螨采自温州蜜桔,石榴小爪螨采自樟树。在室内待产卵后挑去成螨,以获得同一时期的各虫态的螨。  相似文献   

5.
Bt杀虫蛋白对棉铃虫的抗虫毒力和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Bt杀虫蛋白 (ICP) Cry1A汰选的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抗性种群和同源对照种群分别测定了 4种不同类型 Bt ICP的抗虫毒力。结果表明 :4种杀虫蛋白对对照种群的毒力顺序为 :Cry1Ac>Cry1Ac+ 1C>Cry2 A>Cry1C;对抗性种群的毒力顺序为 :Cry1Ac+ 1C>Cry1Ac>Cry2 A>Cry1C,其中Cry1Ac+ 1C表现出对抗性种群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从 Bt液体发酵上清液中提取的增效粉 ,与Cry1Ac以 1∶ 1和 1∶ 2的比例混合 ,对 Cry1Ac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用抗性种群测定的增效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种群 ,处理 5d的增效比值大于 14d的  相似文献   

6.
1993-1996年用点滴法和浸叶法分别测定了几个县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灭多威,久效磷的抗性水平,其结果溴氰菊酯LD50分别为0.00959,0.01612,0.02360ug/头,氯氰菊酯LD50分别为0.5570,0.08590,0.7559ug/头,与敏感基线标准比较,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瑙为13.70,23.00,33.71;  相似文献   

7.
几种杀虫剂对斯氏线虫的毒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药剂对线虫的生存力和侵染力影响的试验结果说明,在供试的三种杀虫药剂中,巴丹对斯氏线虫的毒性最大,敌百虫对线虫具有一定的毒性,而氰戊菊酯对线虫几乎无毒牲.巴丹和敌百虫还可导致斯氐线虫处于亚致死状态.  相似文献   

8.
常用杀虫剂对苹果黄蚜、龟纹瓢虫的毒力及其选择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是苹果、山楂、梨等果树的主要害虫,而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是其主要天敌之一。本试验用9种常用杀虫剂对这两种昆虫做了毒力测定,并得出各药剂选择性指数。 1 材料与方法苹果黄蚜及龟纹瓢虫幼虫均于1995年夏季采自山东夏津县苹果园。供试的9种药剂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虫剂对白粉虱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几种杀虫剂对白粉虱的毒力测定剧正理张友军朱国仁徐宝云(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是世界性园艺和观赏植物的主要害虫。我国保护地面积的迅速发展,为白粉虱扩大分布和严重危害提供了良...  相似文献   

10.
杀虫剂对朱砂叶螨扩散行为及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4种扩散试验法证明氧化乐果,杀虫脒,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朱砂叶螨有较强的刺激扩散作用,扩散率基本随药剂浓度增加而升高,扩散高峰在施药后24h,叶螨对药剂处理叶(株)有很强的忌避性。3种激发生殖力试验证明,11种农药中,增殖最大又持久的4种,且逐日上升;抑制力高又持久的2种,并逐步下降;5种居中,即先抑制后增殖,而且增殖作用还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这些可能是引起叶螨再猖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Bt预处理缓解不同龄期棉铃虫的抗药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一定剂量的Bt制剂处理不同种群,不同发育期的棉铃虫、24h后测定它们对氰戊菊酯的反应。结果表明,不管是抗性种群还是敏感种群,棉铃虫经Bt预处理后与未处理对照相比,都表现为2-4龄幼虫的敏感性明显提高,而卵,初卵、1龄末幼虫敏感性变化不明显,DE-R种群敏感性变化幅度〉96HN-R种群〉YZ-S种群;以YZ-S为第三偌线比较96HN-R种群和DE-R种群的抗性倍数变化,发现卵和1龄幼虫经Bt预自理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花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影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我国研制的转基因抗虫棉(Bt棉)品系CK595-1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对棉铃虫1~5龄幼虫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t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和体重抑制率有明显的器官和幼虫龄期间差异,其活性顺序为叶>蕾>铃>花,其作用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棉铃虫1~4龄幼虫连续取食Bt棉叶片和棉蕾不能正常化蛹,5龄幼虫可部分化蛹及羽化;1~4龄幼虫取食Bt棉的花及2~5龄幼虫连续取食Bt棉铃后均可部分化蛹及羽化,化蛹率随龄期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棉铃虫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棉铃虫1a发生5代,其中第二至四代为主害代。通过对湖南省近年棉铃虫的发生情况系统分析,提出气候变化、耕作制度改变、大区域连年大发生和天敌控制效应下降是湖南省棉铃虫加重为害的主要原因;成虫诱测技术中以黑光灯诱测较为简便易行;采用回归预测、期距预测可提前20d以上准确预报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14.
棉酚和单宁酸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和消化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作者利用昆虫人工饲料测试了棉酚和单宁酸对棉铃虫幼虫生长、营养指标以及中肠主要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酚和单宁酸均能显著地抑制幼虫的生长,但二者之间无交互作用,其中单宁酸的作用较棉酚强。含3%棉酚或单宁酸的人工饲料,饲喂4龄幼虫48h后,可引起幼虫近似消化率减小和食物转化率增大,但食物利用率无显著变化。棉酚在离体条件下对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在活体条件下,上述酶活力无显著变化,仅有中肠总蛋白酶活力下降。单宁酸在离体条件下对类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而对类胰凝乳蛋白酶活力无作用:在活体条件下,仅总蛋白酶活力和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活力显著下降。由此可知,棉酚和单宁酸对棉铃虫的生长抑制作用与幼虫中肠蛋白酶活力和食物消化率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防治棉铃虫的药剂田间筛选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年通过对15种农药、43个处理防治棉铃虫第二代自然发生群体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当代始落卵孵化初期1次施药,效果较好的有爱力螨克和抑太保;卡死克和硫丹用较大剂量也有较好的效果;而Bt可湿性粉剂单独使用效果较差;在低龄幼虫期施药,以拉维因和多虫清的效果最好,其次为万灵,均能达到减虫、保蕾目的;马氰菊酯较低稀倍数下防治效果亦较明显;而好年冬和多来宝减虫效果较低,蕾铃受害较重;氰戊菊酯或敌杀死与  相似文献   

16.
二代棉铃虫低龄幼虫的取食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被害率、相对取食量和严重被害率三个指标,对被害棉蕾十二个部位的解剖观测,详细揭示了二代棉铃虫低龄幼虫的取食部位和侵害路径。棉铃虫低龄幼虫对花蕾各部位均取食为害,但取食量不等,嗜食性不同。花药、柱头、花丝、花柱、雄蕊柱和花冠管,相对取食量大,且嗜食性好,是低龄幼虫为害的主要部位;苞叶、花萼和花瓣,相对取食量大,但嗜食性差,是抵抗棉铃虫侵入的主要有效部位,可阻止31%的幼虫进入蕾内,其中以花萼作用最大。低龄幼虫有躲避油腺取食行为,但随着幼虫日龄的增加这种选择取食行为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昆虫的弱化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感染2龄幼虫,感染3d,幼虫体长和体重明显小于对照幼虫。病毒感染4龄幼虫,残留活虫幼虫历期延长,但取食量减少37.52%。病毒感染5龄幼虫,感染幼虫蜕皮时间延迟18h,幼虫历期延长2d。幼虫血淋巴蛋白电泳结果表明,幼虫蜕皮时间延迟主要原因是蜕皮过程延长。病毒感染5龄初幼虫,残留活虫蛹重减轻14.19%,成虫产卵量减少20.58%。结果表明,HaN-PV感染棉铃虫幼  相似文献   

18.
在70%的高选择压下,分别用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凯明2号(50%辛硫磷·甲基对硫磷·三氟氯氰乳油,即含三氟氯氰菊酯的复配药剂)对室内饲养了12代未经农药处理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敏感品系进行了抗性筛选。结果,经连续筛选至第12代的LD_(50)值与筛选前第1代的LD_(50)值比较,抗溴氰菊酯种群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为136.7倍,属高抗水平;抗三氟氯氰菊酯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抗性为9.5倍,抗凯明2号种群对凯明2号的抗性为3.4倍,均属低抗水平。用8种常用杀虫剂分别对这3个种群在停止上述杀虫剂筛选2代后进行了交互抗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种群平均对8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中,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灭多威的抗性极显著高于其余5种杀虫剂;3个种群的平均抗性倍数之间差异极显著,顺序依次为抗溴氰菊酯种群>抗三氟氯氰菊酯种群>抗凯明2号种群;以平均抗性倍数表示的抗性种群与杀虫剂的交互作用有以下几个结果:①高抗溴氰菊酯的种群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有极显著的交互抗性,但对三氟氯氰菊酯和凯明2号仍反应敏感。②抗三氟氯氰菊酯和抗凯明2号的2个种群对溴氰菊酯有极显著的交互抗性;抗三氟氯氰菊酯种群对灭多威和氰戊菊酯有一定抗性,抗凯明2号种群对硫丹有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19.
用ELISA法和室内生测法研究分析了3个转Bt基因棉花株系新棉33B、GK12、GK2不同生育期、不同组织器官的杀虫蛋白表达量、校正死亡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杀虫蛋白表达量在棉花生育过程中有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总的趋势是苗期和蕾期杀虫蛋白表达量较高,花期呈下降趋势,花铃期下降最为明显,到铃期和吐絮期含量略有回升.不同组织器官的杀虫蛋白表达量也有显著的差异,其顺序为叶>铃、花心、花萼、蕾>花瓣>苞叶.室内生物测定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与其杀虫蛋白表达量高度一致.转Bt基因棉花应加强中后期对棉铃虫的监测和补充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寄主植物种类及其适合性程度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通过江苏淮南、淮北棉区棉铃虫寄主植物种类凋查,已查明60种栽培植物、34种野生植物为棉铃虫寄主,它们分属24个科,其中以禾本科、豆科、菊科、葫芦科、十字花科、锦葵科、百合科、旋花科、藜科种类居多。运用选择系数法和适合性指数法定量测定了30种常见寄主植物对棉铃虫的适合性程度,建立了选择强度与适合性程度估测模型,据此将棉铃虫众多寄主划分为适宜寄主、较适宜寄主与次要寄主三大类。并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结合寄主植物种植面积情况,明确了各代次棉铃虫主要栽培寄主种类,以优化棉铃虫测报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