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高压圈式定子线圈绝缘结构普遍采用环氧粉云母带,全粉连续绝缘结构。经真空低温干燥,然后直线模压成型端部不同化,嵌线后整机浸漆烘干固化的制造工艺。上述绝缘结构和制造工艺在全国线圈质量评定试验过程中暴露出制造中的薄弱环节在端部绝缘。线圈击穿部位在直线出槽口处、转角和端部击穿占的比例较大。因为铁心槽口处的电场强度比较集中,为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计算12/3相双绕组异步发电机多达上百的相间端部漏感,在两线圈间端部漏感的求取和绕组与线圈连接关系确定方面采用了新的分析方法,此方法具有简单通用等传统方法所不具备之优点。通过引入气隙电流和镜像电流,以Biot-Savart定律为基础,把线圈端部各大段分成若干小段,用数值方法计算两线圈间端部电感。仿照图论结合回路电流法分析电路网络的过程,列写了表示线圈支路电流与一相绕组回路电流间的关联矩阵,用规范统一的编程方法计算各相绕组间的端部漏感并给出了几个漏感参数值。最后还对文中方法和其它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以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为例,建立其纵切面简化模型,得出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高压和低压绕组电场强度的分布,分析绕组端部的电场强度分布。并通过改变绝缘纸板的厚度分析绕组端部和变压器内部其他部件的电场强度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能为绕组端部绝缘电气强度及有关电磁参数的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电机端部绕组的温升求解是电机温度场计算过程中的难点所在。针对端部绕组周围的流场域不规则,难以用热路法或有限元法精确计算其表面换热系数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简易风洞实验装置的对流换热系数测量方法,搭建了实验平台对不同绝缘等级、不同成型工艺的绕组线圈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对流换热系数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绝缘等级的绕组端部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相差不大,相比于成型线圈,散开线圈端部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更大。通过实验实现了对端部绕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准确测量,为后续电机温度场的准确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谈如何保证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的端部形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影响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端部形状的一些主要因素。提出了用解析法取代绘图法进行线圈端部形状的设计及其计算方法,即在线圈图的原画法的基础上,计算出端部渐开线各主要尺寸的精确数值。并对线圈端部的空间尺寸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模具制造工艺的几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600MW水氢氢发电机增容改造时,通过增加内屏蔽、优化线圈角部电场强度和绕组端部采用填塞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优化绝缘结构,确保改造后发电机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和解决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线棒表面法向电场引起的电晕问题,基于平板电容的电场分布与计算原理和美国工程师皮克(F.W.Peek)关于交流输电导线表面起晕场强的研究成果,以某大型水轮发电机为例,计算该发电机定子端部线棒表面的法向电场强度及其表面起晕场强,得出该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大面积电晕的原因为其法向平均电场强度接近于其起晕场强的结论。并进一步给出应该根据绕组端部线棒法向电场强度来控制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间隙的建议,以期为发电机定子端部间隙的设计、安装和发电机端部电晕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组合法──有限元法与模拟电荷法组合分析了电力变压器端部的电场,得出了影响电力变压器端部最大电场强度E_(max)与其结构尺寸M、H、ρ、s之间的关系,为其绝缘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电力变压器端部电场的数值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发电机定子端部线圈渐伸线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圆的渐开线原理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计算方法,并结合MathCAD程序对600MW和1000MW发电机定子端部线圈渐伸线进行了求解。根据求解结果结合PRO/E建模技术完成了600MW发电机和1000MW发电机定子线圈端部渐伸线的三维建模。为定子线圈渐伸线的设计计算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同时为今后PRO/E在产品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圈式绕组感应电机定子端部的空间模型。以Biot-Savart定律为基础,通过剖分线圈的端部面积,推导了定子绕组为圈式时的多相电机的端部互漏感计算公式。利用Matlab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出了某型样机的定子线圈端部互电感。结合回路电流分析法,计算了样机在不同短距系数下的定子相漏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与验证。  相似文献   

11.
线状电极工频电场强度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变电站母线与设备连接线为例,建立了变电站母线与设备连接线工频电场强度数学模型,基于模拟电荷一矩量法,对距离地面1.5m高处平面内的工频电场强度进行仿真计算,得出随着导线间距、导线下悬挂点距地面高度、上下端悬挂点水平距离的不同,电场强度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的结论,为此,提出了导线安装设计建议,可作为输变电系统线状电极电场分析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e strength of the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intensity and magnetic field of the 500-kV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s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equivalent charge method and the Ampere’s Law,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factors of the fields were evaluated. By optimizing the phase sequence, the frequency electric intensity and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can be reduced. Within a distance of 25 m from the center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the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intensity and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fall off sharply with the distance increase. Finally, the best phase sequence and the minimum ground clearance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s were obtai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east impact on envionment.  相似文献   

13.
合成绝缘子高压端是绝缘子电场强度最大的位置,也是最容易形成碳化导电通道的位置。为了发现高压端的短路缺陷,作者对220 kV合成绝缘子高压端正常情况下,金属性短路和半导体短路情况下的径向电场强度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导电通道明显降低了高压端径向电场强度,可以采用测量径向电场的方法检测220kV合成绝缘子高压端的碳化导电通道缺陷。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舌形触头盒内最大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公式表明触头盒的介电常数愈大,盒内触头最大电场强度愈小,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相当接近,可供舌形触头盒绝缘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真空浸渍环氧玻璃丝管绝缘件的表面闪络特性及设计要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SF6气体中真空浸渍环氧玻璃丝管绝缘件耐受雷电冲击和工频电压的试验,确认了管沿面允许场强与高压电极允许场强之间的关系(0.5:1),并初步探讨了文[1]表4-1所列场强设计基准值的实际裕度。笔者还介绍了真空浸渍环氧玻璃丝管绝缘件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设计要领:注意管两端金具形状和尺寸设计;消除楔形气隙的恶劣影响;清除楔形气隙的设计措施;金具与真空浸渍管的联结强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直流线路合成场强现有计算方法展开分析,阐述现有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利用无网格法计算直流输电线路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在此无网格法计算原理的基础上,对贵广直流线路单级运行时的合成场强进行计算。证明贵广直流线路在单级运行时的合成场强及离子流密度均符合我国制定的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17.
周玮  张传计  张军  梁星  汪泉 《电测与仪表》2016,53(13):100-106
针对GIS开展的UHF法局部放电检测是目前主流的带电检测方法之一,现阶段局部放电UHF检测仪偏重于对局部放电的定性判断,迫切需要建立量值溯源链并评价检测结果的可信度。本文参考IEEE推荐的电场强度校准方法,对局部放电UHF检测仪关键参量的量值溯源方法和平台进行了研究。对电气设备内部的电场信号采样,根据示值与场强的对应关系换算出被试品测得的电场强度。通过校准平台,将被试品与标准电场强度进行比对,得出被试品的测量误差为-3.74 d B~+2.98 d B。试验表明基于传递标准和稳态电场校准局部放电UHF检测仪主要参量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田智  熊博  杨秀友 《电力学报》2009,24(4):261-265,269
为减小输电线路的走廊,减低线路的工程造价,同塔多回的输电线路型式逐渐成为今后线路建设的趋势。以330kV同塔四回输电线路设计为例,分析了可能的同塔四回杆塔模型,并列出了相应的的各种导线排列方式。根据不同的导线排列方式,计算分析各种导线排列方式下的线路对地场强、导线表面场强和磁感应强度。分析表明,线路各回路及相序布置不同,产生的地面场强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也不同。从磁感应强度和自然输送功率的角度分析,其最佳导线排列方式和对电场强度分布最有利的导线布置形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文中对电力电容器的元件结构进行了研究,将电容器元件的场强分布归纳为平行均匀电场区域、电极端部折边的平行区域、铝箔卷绕的起始部分及元件两侧的圆弧部分。对不同类型的场强分布情况根据需要借助三维建模软件SolidEdge进行二维和三维建模,采用Quick-Field有限元计算软件和Infolytica软件的ElecNet有限元软件分别对二维和三维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了元件最大电场强度的数值和出现的位置,对最大场强出现的区域进行结构优化并重新计算,根据计算和分析的结果,提出电力电容器元件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空气开关电弧的磁流体动力学建模及特性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虑电弧的物理参数以及电磁、热和辐射等现象,通过对商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空气开关电弧等离子体的二维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学模型。然后仿真分析了电弧半径、电场强度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外部磁场对电弧运动过程的影响。同时完成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大,电弧半径将受到器壁宽度的限制;电流对电场强度的影响很小;外部磁场在加速电弧运动的同时,产生的"磁压"会导致电弧高温区不断被压缩以及局部压力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