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改善与提高学习困难儿童的生活质量。方法2003年2~8月采用短程结构式游戏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并用程灶火编制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学习困难儿童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检查评定。采用整群随机抽取湛江市2所小学4年级儿童共750名,按标准筛选出学习困难儿童83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从该2所小学同年级学习成绩在中等或以上水平的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作为正常组。结果按随机抽样原则经过短程结构式游戏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总分和认知、情感两个成分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中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和抑郁体验5个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短程结构式游戏是改善学习困难儿童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心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常规注射和使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两种治疗方式下1型糖尿病患儿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42例1型糖尿病患儿、26例健康儿童进行评测,并对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相关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患儿生活质量低于健康儿童,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患儿在学校生活、抑郁体验、焦虑体验、情感成分以及总体满意度上优于常规注射治疗患儿(P均<0.05)。糖尿病患儿较正常儿童更容易得到父母的关心理解和情感温暖,更容易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其生活质量与父亲的情感温暖、关心理解以及采用的治疗方式密切相关。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生活质量下降客观存在,父亲多给予患儿情感温暖和采用胰岛素泵有助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患儿及家长心理卫生状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急性肾炎(AGN)患儿及家长个性、心理健康状况与疾病的关系,为NS,AGN的心理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儿及家长个性心理进行调查。结果:NS患儿P,E量表得分低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N 和L量表得分高于正常成人对照组(P0.05)。NS患儿SCL-90评定结果,除强迫、精神病性及附加量表外,余如躯体化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惧、偏执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5),而患儿家长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正常成人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NS患儿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个性倾向,心理上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躯体化等多方面症状,AGN患儿个性和心理与正常儿童无差异,NS,AGN患儿家长具有内向、神经质个性倾向,心理上亦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躯体化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初诊及长期无病生存5年以上白血病儿童的情绪、自我意识特征及个性特征。方法选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版艾森克个性问卷分别对30例初诊白血病、20例长期无病生存5年以上白血病和5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心理评估。结果三组儿童的焦虑总分以及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长期无病生存组患儿的焦虑总分以及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和社交恐怖分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初诊组患儿的社交恐怖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学校恐怖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抑郁评分方面,白血病患儿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以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儿童的自我意识总分以及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和焦虑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长期无病生存组患儿的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初诊组患儿的自我意识总分以及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分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总体白血病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自我意识总分以及行为、焦虑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长期无病生存组与初诊组患儿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性格普遍偏于内向(P0.01)。结论白血病儿童较正常儿童有更多的焦虑情绪,其自我意识降低,具有内向性格特征。在治疗儿童躯体疾病的同时,对白血病儿童进行社会心理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学龄期癫痫儿童的情绪、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相互关系。方法用癫痫计算机化认知任务测试的方法(CCTE)对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287例癫痫患儿进行认知测试和情绪障碍评估,其中男152例、女135例,年龄6~18岁,平均(10.9±2.4)岁。分析学龄期癫痫患儿情绪障碍、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情绪和生活质量的评定分值、认知任务测试的答题正确数进行处理。情绪、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癫痫儿童生活满意程度得分与计算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一般智力呈显著负相关。癫痫儿童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得分与语言配对联接学习能力呈显著负相关(r=-0.15,P0.05)。焦虑、抑郁与各项认知功能均无显著相关。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量表各分项均呈显著负相关(r=-0.13、r=-0.14、r=-0.12,P均0.05)。结论学龄期儿童癫痫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存在相关关系,临床应予重视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神经科门诊的93例癫痫患儿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并与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严格匹配的93名正常儿童进行对比。生活质量评定工具: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量表(SEP),青少年癫痫患儿的生活质量-48项量表(QOLIE—AD-48),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患儿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皮疹、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障碍;患儿生活质量损害的范围广泛(P〈0.01),其中社会支持的损害最明显;患儿焦虑抑郁的得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焦虑、抑郁、羞耻感与生活质量有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应对患儿进行包括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社会功能,全面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诊及长期无病生存白血病患儿的情绪、自我意识特征及其父母的情绪特点。方法选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分别对40例初诊白血病、20例长期无病生存白血病和5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定,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白血病儿童的父母进行心理测评。结果白血病患儿的焦虑和抑郁总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8和0.045);其中长期无病生存组患儿在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和社交恐怖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2、0.019、0.001和0.000)。初诊组患儿在社交恐怖分量表得分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4),在学校恐怖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0)。总体白血病患儿的自我意识总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3),其中长期无病生存组在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1、0.037和0.037),但自我意识总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581);而初诊白血病组患儿在自我意识总分及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7、0.001、0.005、0.031和0.001)。白血病组父母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显著高于我国常模组(P0.001),其中初诊白血病组父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长期无病生存组(P值分别为0.015和0.032)。患儿父母的焦虑和抑郁得分有明显的相关性(r=0.95,P0.001),但与患儿的焦虑、抑郁及自我意识得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及其父母较正常对照组有更多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白血病患儿的自我意识降低。因此,应重视对白血病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单纯焦虑性障碍儿童的情绪问题及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进行初步研究,为焦虑性障碍的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9~12月期间确诊的单纯焦虑性障碍儿童110人(焦虑组)及正常儿童113人(对照组)。由儿童本人填写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以及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最后回收量表197份。结果:焦虑组儿童躯体化、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得分、焦虑总分及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组儿童父母的“教育成效”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焦虑性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突出,焦虑性障碍患儿父母的教育成效较差。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对父母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白血病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对父母情绪的影响。方法2004—2005于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CS)、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和少儿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白血病组(20例)和非白血病组(51例)2组患儿的自我意识水平、主观生活质量以及个性特征调查比较;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2组儿童的父亲和(或)母亲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白血病组与非白血病组儿童在自我意识水平、主观生活质量以及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儿童的父母在焦虑[A分值,(10.25±3.34)分]、抑郁[D分值,(9.44±3.92)分]和总分[T分值,(19.69±6.61)分]均显著高于非白血病组父母得分[(8.06±4.36)、(6.48±4.57)、(14.54±7.98)分,P<0.01]。结论儿童期白血病与非白血病患儿在心理行为特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白血病儿童父母较非白血病儿童父母有更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因此,在治疗儿童躯体疾病的同时,对白血病儿童及其家庭进行社会心理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叙事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抛掷硬币法将60例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支持,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支持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叙事治疗(每周2次,每次60 min,共计3周)。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儿童抑郁量表、儿童焦虑情绪筛查量表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干预组26例、对照组29例患者参与全程研究。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干预组NSSI次数得分、NSSI水平、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17)。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干预组NSSI次数得分、NSSI程度得分、NSSI水平、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叙事治疗能有效减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NSSI次数,缓解NSSI程度,且有助于缓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4,26 (2):124-13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儿童颞叶癫癎及特发性癫癎对认知及情绪的影响,并探索影响认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颞叶癫癎、40例特发性癫癎患儿资料,招募4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每位受试者均行以下神经心理测试: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 (MoCA)、言语流畅性、数字广度、木块图、儿童社交焦虑量表 (SASC)、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 (DSRS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颞叶癫癎组及特发性癫癎组MoCA、言语流畅性、数字广度、木块图得分均较低 (P <0.05);SASC、DSRSC 得分均较高 (P <0.05)。颞叶癫癎组的MoCA、言语流畅性、数字广度、木块图得分均低于特发性癫癎组 (P <0.05),SASC、DSRSC 得分高于特发性癫癎组 (P <0.05)。颞叶癫癎组的MoCA 得分与SASC、DSRSC 及发作频率呈负相关 (r=-0.571,-0.529,-0.545,P <0.01);特发性癫癎组的MoCA 得分与SASC、DSRSC 及发作频率呈负相关 (r=-0.542,-0.487,-0.555,P <0.01)。结论 颞叶癫癎、特发性癫癎患儿的整体认知及言语、记忆、执行功能均受损,并合并焦虑抑郁,尤其以颞叶癫癎更明显。较高水平的焦虑、抑郁及发作频率是影响认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哮喘对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生活质量测评在哮喘儿童健康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抽取9~12岁健康儿童189例,哮喘儿童128例,其中病情已控组60例,未控组68例,应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进行对照评估研究.结果 哮喘未控组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在认知、情感水平及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哮喘已控组及健康组(P均<0.05),哮喘已控组情感水平满意度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 哮喘末控制影响患儿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提高哮喘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关键是控制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童肾穿刺活检术前后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对其作用.方法 22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114例干预组术前增加心理干预.所有患儿术前和术后在家属帮助下填写Birmaher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基本情况表.评价患儿的心理状况,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肾活检前后心理变化,分析影响患儿心理的因素.结果 对照组肾穿刺活检术前SCARED总分为(52.34±15.83)分、干预组为(50.73±14.97)分,均高于国内常模[(33.94±5.78)分];经过术前谈话及心理干预后SCARED总分降低;干预组手术前后SCARED总分变化较对照组升高,而DSRSC总分患儿肾穿刺活检术前后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儿年龄、家庭属地、家属文化程度对患儿焦虑性情绪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等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患儿术后较术前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得分降低;干预组手术前后焦虑、敌对、恐怖等因子得分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穿刺活检患儿术前心理状态受多因素影响.术前患儿多存在焦虑、敌对、恐惧等心理问题.合理的心理干预可降低患儿对手术的恐惧及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哮喘儿童及其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Rutt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36例6~14岁哮喘儿童进行个性、行为心理测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家长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 哮喘儿童E、N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行为问题发生率为33.3%,哮喘家长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以抑郁、焦虑、躯体诉述及恐怖因子得分最明显(P<0.05).结论 哮喘儿童及家长的心理问题均较健康对照人群高,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癫(疒间)患儿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癫(疒间)息儿生活质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神经科门诊的93例癫(疒间)患儿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并与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严格匹配的93名正常儿童进行对比.生活质量评定工具:抗癫(疒间)药物的不良反应量表(SEP),青少年癫(疒间)患儿的生活质量-48项量表(QOLIE-AD-48),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 患儿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皮疹、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障碍;患儿生活质量损害的范围广泛(P<0.01),其中社会支持的损害最明显;患儿焦虑抑郁的得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抗癫疴药物的不良反应、焦虑、抑郁、羞耻感与生活质量有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合理的药物治疗外,应对患儿进行包括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社会功能,全面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行为与家庭环境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行为及家庭环境,为患儿心理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家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调查患儿及其父母41例,健康对照组为家庭环境与患儿相似的健康儿童及其父母34例.以初试-复试法测定量表信度,家长与儿童评定的一致率测定量表效度.结果 病例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7%,健康对照组为2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5 P=0.278);病例组抑郁、社交退缩及攻击性因子得分分别为[(5.82±3.23)分、(3.61±1.95)分、(12.55±5.88)分],较健康对照组[(3.99±1.91)分、(2.56±1.42)分、(7.77±3.35)分]得分均显著增高(Pa<0.01),而交往不良因子得分较对照组低[(4.10±2.10)分 vs (5.47±2.56)分 P<0.05].家庭环境的娱乐性因子病例组得分较健康对照组低[(2.42±1.63)分 vs (3.39±1.90)分 P<0.05].结论 难治性NS患儿家庭娱乐性降低,并存在抑郁、攻击、社交退缩等行为改变,予以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肥胖及矮小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探讨其与正常儿童自我意识方面的差异。方法 2008年8月至2008年12月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湖南省长沙市7所中学中86例肥胖及69例矮小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肥胖儿童在行为、躯体外貌、合群、焦虑及自我意识总分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肥胖儿童在智力与学校及幸福与满足两个分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矮小儿童在行为、躯体外貌、幸福与满足、合群及自我意识总分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矮小儿童在智力与学校表现及焦虑两个分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肥胖及矮小儿童自我意识水平较正常同龄儿童低,且其自我意识水平高低程度不一。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水平与躯体疾病密切相关,有必要在医学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Tourette综合征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Tourette综合征(TS)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状况,为其综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儿童保健科就诊的174例TS患儿(≥8岁)作为病例组,选取儿童保健科门诊的正常体检儿童186例(≥8岁)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TS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状况。结果:TS儿童主观生活质量总分(156.6±21.1)低于对照组(164.2±21.2)(P<0.01),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认知成分、抑郁体验和焦虑体验得分(19.1±3.5,24.1±4.4,90.6±13.3,24.0±4.6,23.8±4.4)亦低于对照组(20.7±3.0,26.6±3.2,97.9±15.3,25.1±3.1,24.7±3.5)(P<0.05)。相关分析发现TS儿童主观生活质量总分与患儿年龄、病程、症状严重程度、儿童行为总分及家庭矛盾性呈负相关 (r=-0.432,-0.213,-0.869,-0.137, -0.257;均P<0.01),而与家庭娱乐性呈正相关(r=0.08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S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症状严重程度、患儿年龄、家庭矛盾性和娱乐性(β′=-0.787,-0.171,-0.109,0.106;P<0.01)。结论:TS儿童主观生活质量不佳;为提高患儿主观生活质量,尽早控制临床症状与改善家庭环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共患焦虑和抑郁情况,同时探讨共患疾病对其行为的影响特点。方法 2007-2009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收集105例ADHD患儿,年龄8~14岁,均符合DSM-IV诊断标准,但不存在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于某学校选取66名同年龄段,无ADHD、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学生作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ADHD诊断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进行评定,对照组儿童经SCARED、DSRSC评定后选择正常的43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用于分析。结果 105例ADHD中39例(37.1%)共患焦虑,66名对照组中13例(19.7%)共患焦虑,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29,P = 0.016)。ADHD共患抑郁者33例31.4%),对照组10例(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04,P = 0.017)。ADHD同时共患焦虑与抑郁者16例(15.2%),对照组中未发现共患焦虑与抑郁者。ADHD患儿CBCL社会能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得分除躯体主诉外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 = 0.000~0.010、P = 0.000~0.007)。ADHD单纯共患焦虑组CBCL躯体主诉得分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HD单纯共患抑郁组CBCL焦虑/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HD同时共患焦虑与抑郁组CBCL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思维问题、注意问题和内化性问题均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ADHD患儿有较高的抑郁和焦虑共患情况,同时共患抑郁与焦虑的ADHD患儿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需要更多的精神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行为特征及其母亲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治疗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附属和平医院确诊的4~12岁支气管哮喘患儿96例为支气管哮喘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对支气管哮喘组及96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母亲进行评估。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患儿社会能力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38.5%,明显高于对照组(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躯体主诉、抑郁、焦虑、内向性行为、社交退缩、违纪等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患儿母亲在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较正常儿童表现出更多的行为问题,且支气管哮喘患儿母亲较正常儿童的母亲更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故在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配合适当的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