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诊治子宫异常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9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根据情况取活检、诊刮并送病理,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 92例患者中镜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45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0例,子宫内膜病变33例,妊娠残留3例,子宫内膜癌1例,并对92例患者进行活检、刮宫送病理,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92.4%。结论 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复杂多样,与传统的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相比较,宫腔镜检查更能直接清晰地观察宫腔内及宫颈管内的形态及结构,为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B超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560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B超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6.42%。宫腔镜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86.78%,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66例,符合率为65.06%,子宫内膜息肉152例,符合率98.68%,慢性子宫内膜炎96例,符合率89.58%,子宫内胚物残留74例,符合率100.0%,子宫粘膜下肌瘤60例,符合率为96.66%,子宫内膜癌12例,符合率83.33%。结论对各种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尽管有一定误诊率,因镜下可以定位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术中定位取材或刮宫.结果 经宫腔镜检查后诊断为子宫内膜增厚17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宫颈管息肉6例,子宫内膜炎14例,疑似子宫内膜癌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宫腔机化组织6例及宫内节育器30例.其中,经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2例患者中,5例刮宫后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余7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18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其病理诊断符合者8例.结论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准确率高,其敏感性优于B超检查,采用宫腔镜检查以及对子宫内膜异常部位行定位活检可提高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辅助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问官腔镜辅助子宫内膜定位活检936例,确诊子宫内膜癌43例,并对其相关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官腔镜辅助子宫内膜定位活检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100%。43例子宫内膜癌中,15例为弥漫型,表现病灶凹凸不平,表面有曲张异型血管。21例为局限型,镜下表现:病灶形态不规则,有曲张异型血管的子宫赘生物。有7例表现官腔点状出血灶,追踪检查,病理确诊子宫内膜癌。结论官腔镜辅助子宫内膜定位活检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有效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临床诊断和定位活检或定位诊断性刮宫术组织送病理诊断材料。结果宫腔镜检查诊断萎缩性子宫内膜2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24例,子宫内膜息肉20例,可疑或子宫内膜癌8例,宫颈息肉7例,黏膜下子宫肌瘤2例,正常子宫内膜4例。结合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宫腔镜结合组织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异常的敏感性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96.39%。结论宫腔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诊断在绝经后子宫出血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操作简便易行,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如何降低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术后病理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误诊率。回顾性分析198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手术前后诊断EAH的诊断符合率为72.72%(144/198),术中剖开子宫内膜光滑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08%(116/122),明显高于内膜不光滑组的符合率63.16%(48/76),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组的年龄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术前行宫腔镜检查、关注患者年龄、术中探查宫腔病变及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了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将宫腔镜检查结果和只进行术前分段诊刮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8例宫腔镜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6例,诊断符合率为94.7%;分段诊刮术组28例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20例,诊断符合率为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腔镜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92.8%、100.0%;诊刮术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60.0%、75.0%。两组Ⅰ期、Ⅱ期诊断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是安全有效的,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子宫异常出血的适宜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8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分为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术两组,通过分析两组对子宫异常出血诊断的病理结果 、手术时间、手术风险和经济费用,探讨基层医院子宫异常出血的适宜诊治方法.结果 诊断性刮宫448例,宫腔镜检32例.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流产后宫内残留235例,子宫内膜息肉83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56例,复杂型增生43例,不典型增生15例,子宫内膜炎9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结核1例.宫腔镜检病理结果:子宫内膜息肉13例,子宫内膜复杂型增5例,子宫不完全纵隔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瘢痕憩室2例,宫内残留2例,宫腔粘连3例.手术时间宫腔镜检明显较诊断性刮宫长,手术风险和经济费用宫腔镜检也明显大于诊断性刮宫.结论 诊断性刮宫可作为基层医院子宫异常出血的基本诊治方法,宫腔镜检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患者可作为诊治方法 之一,对一些病变的定位和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联合组织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电视宫腔镜检查后定位活检或定位诊断性刮宫术组织送病理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94例。结果 宫腔镜检查诊断萎缩性子宫内膜2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24例,子宫内膜息肉20例,可疑或子宫内膜癌8例,宫颈息肉7例,粘膜下子宫肌瘤2例,正常子宫内膜4例。结合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官腔镜结合组织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异常的敏感性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96.39%。结论 宫腔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诊断在绝经后子宫出血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操作简便易行,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性疾病患者行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宫腔镜检查与病理的符合率,诊断疾病的敏感性及准确率。结果宫腔镜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87.69%,诊断疾病的敏感性分别为:萎缩性子宫内膜86.96%,子宫内膜增生81.82%,子宫内膜炎92.00%,子宫内膜息肉86.96%,子宫黏膜下肌瘤100.00%,子宫内膜癌85.71%。准确性分别为:萎缩性子宫内膜86.96%,子宫内膜增生85.71%,子宫内膜炎88.46%,子宫内膜息肉95.23%,子宫黏膜下肌瘤91.67%,子宫内膜癌92.31%。结论宫腔镜能直视宫腔病变情况,并且在宫腔镜下定位活检可避免传统刮宫的盲目性和由此造成的漏诊及误诊,可大大提高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些年,子宫内膜癌在世界范围内正呈上升趋势。诊断性刮宫是最常用于排除子宫内膜癌变的检查方法,但60%的诊刮刮取的部位不到宫腔的一半,它对子宫内膜癌的漏诊率达35%。但是,宫腔镜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尤其是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宫腔镜可视性下的活检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可靠方法。目前牛津妇产科手册已将宫腔镜可视性检查指导下的活检作为现代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方法: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明确,并可定位取活检送病理,根据病理结果或病情决定手术方案,在排除子宫内膜癌后,单发的、小的息肉就可在宫腔镜直视下摘除病灶,而对于多发病灶、年轻且要求生育的病人可以行全面的刮宫,刮宫后再放入宫腔镜判断刮宫效果。但刮宫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高,故对于无生育要求的病人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这样既可以治疗彻底,又保留子宫的完整性。结果:自2004年4月。2008年9月我院行宫腔镜检查603例,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36例,占6%,同时行宫腔镜下摘除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创伤小。并能同时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刘琴  王强  欧阳娟  周晓琼 《江西医药》2022,(9):1215-1216+123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增厚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的子宫探查情况。方法 按就诊顺序将60例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诊断性刮宫)和观察组30例(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对分组诊治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率3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P<0.05)。两组其他疾病诊断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理符合率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3.33%(P<0.05)。观察组根治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 相比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其诊断正确率高,可给予有效治疗,整体效果更佳,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增厚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宫腔镜检查活检标本1 708例,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 639例,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 465例,两者诊断符合率89.38%;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病理检查诊断其他病变174例,误诊率10.62%;宫腔镜未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而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9例,漏诊率4.04%。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年龄在24~65岁,高发年龄在35~45岁,子宫内膜息肉在年轻不孕症患者中也可见到。结论对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时段作病理学检查,对明确疾病的性质,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联合阴道彩色超声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筛查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浦南分院住院的583例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前行阴道超声进行子宫内膜影像诊断及采用一次性子宫内膜采集器刷取子宫内膜进行宫腔刷病理诊断,再行宫腔镜取子宫内膜病理诊断,以宫腔镜病理诊断作为诊断金标准,分别分析阴道超声诊断、宫腔刷诊断及两者联合诊断的诊断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及Kappa系数。结果 本研究纳入符合入选条件且资料完整的病例总数为583例。宫腔镜诊断阳性病例37例,其中12例癌前期病变、25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为546例;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556例,恶性病变27例;宫腔刷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551例,恶性病变32例;阴道超声及宫腔刷联合诊断良性病变546例,恶性病变35例。数据配对比较,阴道超声诊断数据灵敏度为67.6%、特异度为99.6%、诊断符合率为97.3%,阴道超声诊断诊断子宫内膜癌与宫腔镜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宫腔刷诊断数据灵敏度83.3%、特异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2年10月~201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科就治的因体检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 5mm),无症状的364例绝经后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64例患者分为宫腔镜组229例与诊断性刮宫组135例,分析两组的病理检出率、临床意义和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比较宫腔镜组和诊刮组的良性及恶性病变的病理检出率,宫腔镜组明显高于诊刮组(93.0%vs. 13.3%,P 0.05)。此外,32例先行诊刮,后行宫腔镜检查,提示诊刮对于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的诊断误诊率为6.3%,漏诊率为3.1%。两组超声提示有或无宫腔占位者,病理类型分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穿孔的发生为3例(3/364),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0.7%vs. 0.7%,P 0.05)。诊刮细胞学阴性患者随访过程中,1例因术后半年出现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行子宫切除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腺癌。结论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无论良性或恶性病变,宫腔镜下病理检查准确率均高于诊断性刮宫。超声影像学提示宫腔占位与否,与病理类型无关。诊刮细胞学阴性患者仍需严密随访。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价值高,诊断性刮宫无法取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Hysteroscopy HS)对异常子宫出血(abnoraml uterine bleeding AUB)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54例AUB患进行HS检查,术中同时定位取活检及诊断性刮宫做病理检查。结果 HS诊断子宫内异常病变的敏感性为90.26%(139/154),其中子宫内膜息肉敏感度为85.42%(41/48);粘膜下子宫肌瘤87.50%(14/16):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为76%(19/25);炎症为100%(20/20):子宫内膜癌为100%(1/1)。结论 HS是AUB患的首选检查方法,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变化与诊断性刮宫,取活检行病理检查联合应用是早期诊断宫腔病变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联合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行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并通过活检或手术取材送病理.结果 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等,联合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4.7%,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联合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陈少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141-142
目的观察探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68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使用宫腔镜进行诊断,回顾性分析其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结果为黏膜下子宫肌痛11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息肉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3例,子官内膜复合性增生6例,节育环嵌頓6例.检查阳性率为80.9%,55例被检出的患者中37例行诊断性宫腔镜刮宫术,检查同时定位进行组织活检,11例经检查后采取硬膜外麻醉下的宫腔镜电切术,7例(子宫内视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増生)行子宫切除术,随访一年,无复发案例。结论应用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可对宫腔内的病理与生理变化作直接检视,发现有宫腔内病变,可进行巧步定位切除及进行组织活检,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微创,能早期发现宫颈管及子宫内膜的病变,联合病理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宫腔声学造影技术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表现为非妊娠性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宫腔声学造影检查,对其中56例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超声声像图进行特征性分析并与临床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56例,子宫萎缩性内膜21例,子宫内膜息肉1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0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过度增长11例。56例子宫内膜病变经手术证实20例,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36例,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92.86%。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简单方便实用,联合宫腔声学造影技术更能清楚显示子宫内膜情况,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尤其对宫腔细小病变检出率高,是针对妇产科内膜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及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监测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初步鉴别诊断内膜病变的首选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