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东沿海海洋荒漠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杉 《海洋科学》2001,25(8):52-54
荒漠化不仅存在于陆地 ,就其特征而言 ,海洋同样存在荒漠化。1979年在联合国世界荒漠会议上对荒漠化提出下列定义 :“荒漠化是干旱区 ,半干旱区和某些湿润地区生态系统的贫瘠化 ,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干旱共同影响的结果 ,这些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可以用测定优势植物生产力的下降 ,生物量的变动 ,动植物区系的差异 ,土壤退化和对人类所增加的危害等等予以表达”。陆地荒漠化多发生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 ,可以从植被退化 ,土地沙化等外观上很容易发觉 ,发生荒漠化的区域往往是受破坏比较严重的区域 ;与此相对应 ,海洋荒漠化也可以形容成海洋生态…  相似文献   

2.
西北干旱区黄土-古土壤磁化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祁连山东段黄土-古土壤环境磁学的研究表明,在这一地区黄土-古土壤沉积中主要的磁性矿物是磁铁矿型矿物,而磁化率的增强与黄土-古土壤序列并不匹配,且存在着由剖面底部向上逐渐升高的趋势。我们认为在铁磁性矿物种类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磁化率的这种增强很可能是磁性颗粒物粒度变化或者来源相关的磁性颗粒含量的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对于水资源匮乏的干旱地区来说,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研究、利用意义重大。本文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根据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搜集2000年至2020年的所有关于“干旱区地下水”这一主题的研究论文,并运用Citespace、Excel等软件得到该主题的发文量、研究者、科研机构、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整理出国内近20 a有关干旱地区地下水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区地下水”方面的论文数量自2002年之后每年稳步增加;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包括地下水、干旱区、水资源、地下水埋深、塔里木河下游、数值模拟、地下水位、生态环境、西北干旱区、人类活动等;研究前沿越来越细化、科学问题越来越具体、研究手段越来越丰富多样,比如采用同位素技术分析地下水的来源。该研究领域经过起步阶段、平稳发展阶段,目前已进入活跃阶段和持续阶段。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学院近日正式公布2015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61人),陈发虎教授荣登10位地学部新增选院士榜单,这也是《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又一位编委的荣耀当选,在此祝贺他当选中科院院士,并祝愿他在自然地理学、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变化研究中做出更大的贡献。陈发虎教授,汉族,1962年12月生,陕西丹凤人。1984年获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兰州  相似文献   

5.
呼伦湖的近期扩张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近20多年湖泊水量平衡分析发现,湖泊水位变化主要由湖盆内径流补给量的丰枯决定。进一步分析揭示,呼伦湖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本世纪以来随气温升高,随水有增加的趋势。降水增加导致入湖径流量,湖水位上升,呼伦湖本世纪以来的扩张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其他内陆湖泊的变化一致,但这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内陆干旱或半干旱区是独一无二的,为此成为这一地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中部黄土沉积有机质记录特征及C/N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N比值在湖泊沉积物研究中广泛用于反映有机质的来源;在冰缘冻土区、热带和地中海地区主要用于指示有机质的分解程度。然而,有关C/N比值在中国黄土沉积中指示意义的研究目前讨论的较少。选取位于干旱一半干旱区的黄土高原中部西峰和洛川竖井剖面为研究对象,对该区末次间冰期以来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的时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剖面磁化率、T0c和TN含量及C/N比值的垂直分布趋势一致,古土壤层的TOC和TN含量及C/N比值相对黄土层偏高,而TN含量值在整个序列均在0.03%~O.05%的低值范围,波动很小。因此,初步认为c/N比值在中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响应上覆植被TOC输入的多少,即C/N比值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沉积序列更多地指示上覆植物生物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1 日本的水资源概况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侧,由4大岛及3000余个小岛组成,其国土面积的76%为群山所覆盖,大部分地区属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本土上河流短而窄,水流湍急,水力资源蕴藏量约为3680万千瓦。  相似文献   

8.
马尾藻活性物质对水稻幼苗抗旱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亨氏马尾藻(Sargassum henslouianum)中提取活性组分,对水稻幼苗根施培养,10d后进行干旱处理,结果表明,用马尾藻活性提取物处理者在严重干旱3d后的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3.1%和15.8%,而超氧化物歧化酶(g)D)活性比对照提高了131.9%,这说明马尾藻活性物质可以减轻干旱幼苗的自由基伤害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减轻细胞膜的损伤程度,从而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南岸是山东省重要的沿海经济发展区。笔者认为该沿海地区水资源贫乏而导致的地下水超采是目前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主导因素,也是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一、区域水资源短缺本地区水资源紧缺,一方面是由于长期大范围的干旱,另一方面是由于需水量剧增所造成。 1.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1)气候干旱山东省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温带季风区,而莱州湾南岸又是山东省降水量较少的地区,每年平均降水量仅640毫米左右,并且近十几年来同华北地区一样,本地区  相似文献   

10.
极端干旱区黄土土壤容重的测量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和古土壤的容重,不仅可以反映东亚冬、夏季风强度的变化,而且还是计算粉尘沉积通量的基础,因此,在古气候研究以及亚洲内陆干旱化重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黄土土壤容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而作为黄土高原主要源区的中国西北内陆极端干旱区,关于土壤容重的测量方法以及古气候意义涉及的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亚洲内陆极端干旱区黄土容重测量的理想方法,并发现该区的黄土容重值同粒度以及磁化率的变化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与黄土高原有很大的不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极端干旱区,黄土容重的变化主要反映了源区干旱程度的变化,季风强度对容重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沿海地区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开采量增加,造成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部分地区形成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地下水污染面积扩大,原有稳定、良性的地下水均衡被破坏,引起海水入侵、湿地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在地下水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对地下水资源环境进行了承载力分析,计算了生态水量;提出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促进地表水与地下水良性循环,保护湿地,改良恢复水环境,保障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的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有一定的供水缺口,是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较贫乏的地区之一.随着城市与工、农业用水量的急速增长,水资源环境恶化和资源匮乏可能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必须采取以下措施,缓解青岛市中长期水资源与人口、环境的矛盾:合理用水;积极开辟新水源,提高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加强水污染的防治与管理,有效改善水资源质量;强化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地下水污染;积极开发替代性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程度取决于对其生态重要性与开发可行性的综合评价.本研究从表征生态重要性的物种、生境和自然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反映开发可行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构建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评价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生态重要性-开发可行性互斥矩阵确定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程度.对厦门海域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其18个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性总体偏低,中度适宜开发的海岛共有7个,低适宜开发的海岛有8个,不适宜开发的海岛有3个,评价结果与国家海洋局2011年发布的可供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中厦门海域部分基本吻合.作者建议对厦门海域中度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可据其资源特征进行适度开发;对低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优先保护海岛生态,维护海岛自然属性;对不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重点加强海岛生态保护,必要时进行生境的重建和修复.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河口区滨海湿地面积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伟  陈沈良 《海洋科学》2011,35(7):61-66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根据遥感影像数据和实测水深数据,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河口区滨海湿地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了研究区湿地面积与黄河入海沙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初期,三角洲河口区滨海湿地面积呈快速增长之势,但滩涂面积变化较复杂,1996年实施清8出汉工程后,低潮线至水下-2,-5和-6m湿地...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珊瑚礁资源衰退状况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南海珊瑚礁资源衰退状况严重,珊瑚礁破坏率高达 90%以上,其中,占全国珊瑚礁总面积98%的海南,80%~95%的珊瑚礁受到破坏.除自然因素外,对珊瑚礁资源的不当的、过度的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海洋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是珊瑚礁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建立南中国海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正确评估珊瑚礁的生态功能与价值,建立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及监测网络系统,是中国珊瑚礁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经济区水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数据 ,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 ,以及环渤海流域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节约用水、海水利用、当地水资源利用和客水利用 4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环渤海经济区水资源不足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为环渤海经济区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战略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和执行力,文章系统分析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的发展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对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的实践和展望,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经历萌芽、成形、发展和充实4个阶段,发展特征主要包括理念的更新、原则的完善以及义务和责任的明确,然而至今在规章环境保护条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非缔约国的环境保护权责和相关利益平衡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我国从参与制定相关制度和开展国内法探索等方面积极实践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未来应从制定环境保护标准、探索政策环境和平衡各方利益等方面完善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我国应继续参与相关国际法律制度的制定以及完善国内海洋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Spatial, environment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for tidal flats and wetlands, thus, a harmonious balance between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should be maintain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oncept of tidal flat is defined, and its spatial limitation is also clarified. Located at the Yangtze Estuary, tidal flats in Shanghai area are selected for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transport of the Yangtze River, allowed exploration intensity and needs for wetland protection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 dynamic process and changing tren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idal flats are illustrated in detail. Regulations are proposed for a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dynamic protection,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of each individual tidal fiat and wetland.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further study about the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of offshore resources in Shanghai area.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水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岛市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形势十分严峻。从青岛市水资源的具体问题出发,对诸如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海水入侵等问题进行具体和理论上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在水资源的评价、开源与节流、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与污水资源化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均提出新的观点,为青岛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对青岛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紧缺问题制约砣矶岛社会经济发展。文章对砣矶岛水资源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淡化水的水量和水质;根据相关资料和发展规划,对砣矶岛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预测,得出2020年需水总量为48.33万m3,水资源缺口最高可达9.19万m3;通过总结目前岛上供水存在的问题,提出多水源分质供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即增加9.19万m3/a的海水淡化工程以及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装置,生活用水采用地下水与淡化水的混合水,生产用水采用淡化水,生态用水采用地表水和回用水,同时建设水资源监视监测系统,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