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析了林权变更中的时间变化特点,以及随着时间变化林地空间与属性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林权变更中的时空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实现时空信息管理系统时空查询和历史回溯功能。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源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可再生资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表现为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随时间发生变化。分析了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原因,描述动态变化过程中时间信息以及空间形态和属性特征的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时空拓扑关系,结合森林资源小班不会出现交叉、重叠的现象,空间拓扑变化只包括相离和相会的变化。时态拓扑变化先考虑同一时刻小班变化的时态拓扑变化,再结合发生变化的时间先后关系,综合考虑不同时刻小班变化的时态拓扑变化,这样可以简化时态拓扑变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和比较了几种有代表性时空数据模型的特点和存在的局限性,对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利用亲缘继承关系进行历史回溯查询,根据具体的实际应用,在现有成熟的ARCGIS平台上进行扩展,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实践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有效的进行各种时间、空间和属性的互查;时间因素和空间对象的空间特征和属性信息分开存储管理,便于时空分析,适于进行地理事件与空间对象状态因果关系的推理;减小了数据的存储空间,以及数据的冗余度.  相似文献   

4.
王荣辉  聂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45-4646
建立城镇地籍数时空模型,运用时空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地籍数据的时间、空间和属性等各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挖掘城镇地籍数据中的隐藏信息,探索研究城镇地籍数据空演变规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季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887-4888
水环境信息数据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其时空数据的存储和可视化表达对于描述客观事物的变化和辅助决策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动态分段技术是一种线性参考模型,能对河流等线状要素的空间特征和属性信息作精确描述。基于GIS平台,集成动态分段技术和水环境模型,构建了水环境时空数据结构,实现了水环境时空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时序分析,提高了对水环境辅助决策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前较好的空间数据模型是三维数据模型,但它存在很大的不足,不能描述第四维:时间和变化,表现不出动态的特性.因此,我们需要在空间模型中引入时间的概念,构造时空一体化数据模型.本文对时空数据模型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同时也探讨了时空数据模型的可视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玲  王崇倡  刘正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64-10866
主要研究如何在三维管线模型中引入时间信息,构建基于对象的原始信息和变化信息的映射关系,将含有时间戳的变更信息存入数据库中,建立管线时空数据模型.实现三维管线数据的动态管理,可以浏览和编辑最新的管线数据,也可以通过时间轴来查看任意历史时刻的管线数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建模方法大多局限于时间域内的分析,且没有考虑计算过程和物理过程,通过网络实时交互对系统行为所带来的影响等问题,扩展了传统模型以刻画系统中的时空相关、网络交互以及模型结合等问题,将时间和空间的事件信息明确地抽象到编程模型中,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形式化的描述及一体化建模。以猪舍中风扇开启为例,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证明该模型可应用于精准农业中,从而有利于设计人员更好地分析网络化计算过程在与物理过程融合、物理环境交互中的动态行为,对加深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发证过程中,具体工作程序没有明确的具体操作方法。基于此,通过对林权登记办证的基本程序、林权证补办程序、林权的变更或注销等的具体工作程序进行探索性阐述,旨在为林权登记发证机关提供具体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0.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利用多源多时相的遥感数据,利用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相结合对土地进行全面性的调查与监测,掌握其数量、质量、权属、利用现状等各种信息,它能够主动发现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使我们可以及时掌握有关土地变更的各种信息。可是当我们发现了疑似变更了属性的非法建设用地等图斑时,这些变化图斑或不确定图斑,我们很难在影像上获取它们的准确的空间位置。本文以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图像匹配技术来解决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非法建设用地变化图斑的空间定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喻胜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81-10482
对林权流转的法律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林权流转的法律属性实质上是林业物权的变动而非森林资源的交易;林业物权的变动尤其是指林地与森林资源的使用权的变动;林权流转政策规范的重点在于林地、森林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和地学信息图谱的济南市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济南市1995、1998和2003年3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软件图像处理模块及计算机解译模块,分别提取3期影像中的绿地、建筑用地、林地及水体信息;利用遥感软件建模模块统计分析得出济南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及转移矩阵,并得出地学信息图谱,利用地学信息图谱和转移矩阵监测与分析济南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95~1998年济南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绿地向建筑用地的转化,绿地转变为建筑用地的面积为62.27 km2,占初始绿地面积的25.84%;1998年济南市城市扩张加剧导致绿地和林地减少,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2003年绿地、林地的面积逐渐增多,但仍比1995年少。  相似文献   

13.
以结构化森林经营思想为理论基础,从与水源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密切相关的林分物种组成(树种混交)、种内及种间竞争、空间分布格局、垂直结构4个方面选择混交度、竞争指数、角尺度、林层指数、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数作为水源林健康经营和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函数,建立洞庭湖水源林林分多目标空间优化模型,应用改进的群智能粒子群算法求解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并针对模型输出的目标树空间结构单元制定周密的经营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模型能准确定位林分空间关系的薄弱环节,调控措施能显著改善林分空间结构,有利于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为恢复洞庭湖水源林生态功能和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应用优化模型进行水源涵养林健康经营突破了传统森林经营模式,为智能信息技术在森林空间经营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对城市森林生态效应的动态评价为目的,研究绿地和非绿地之间的物质交换特点与规律,描述和揭示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时空格局。试验对森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杨树林对其周边环境有着明显的降温和增湿效应,中午时段绿地生态场效应最高,下午测试时段对周边空气温湿度的影响与常规是逆反的。  相似文献   

15.
林业分类经营是一项复杂、艰巨、牵涉面宽、政策性强,且影响因素众多的系统工程。林权模糊、产权不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及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的机制尚未真正确立、相关政策支撑不力等是制约当前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此,一方面要广泛宣传森林的生态、社会效益,重视林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在提高认识的同时,还应完善林权颁证、切实转换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公益林效益补偿政策,从而使林业分类经营能真切地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6.
虽然从全球层面来看,国有森林面积占全球森林面积的大多数,森林资源产权以公有制为主,但近几年来,社区、个人和私营公司拥有并管理的森林趋势日益明显,森林资源的私有制变化趋势日益明显,亚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渐进式林权制度改革,将森林管理和使用权由国家层面向私有层面转让。面对森林资源产权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当从森林资源的多元效益出发,注重资源的所有和利用,以明确森林资源产权为基础,加强机制和能力建设,坚持森林资源的市场配置和国家的适度干预 ,以森林资源公共所有权为主导,推进产权制度多元化,要建立森林资源动态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取立地空间信息间隐含的相关性,对其进行定量计算和表达,研究选取森林资源小班调查数据中7项典型的离散数据,结合小班空间位置属性构成森林立地离散空间场,采用信息熵的理论方法,通过计算局部空间内离散场的信息量以及局部空间与整体的协调性,定量分析并提取多项离散型因子与立地森林健康等级间的相关指数。结果表明,在7项因子中不同的立地类型和小班内的优势树种与森林健康相关程度最高,森林起源则与森林健康等级表现出相互独立的关系。研究克服了以往使用统计学原理以及灰色系统理论均无法计算立地离散空间场相关性的缺陷,实现了对立地因子中的离散型属性间关系的定量计算和表达。  相似文献   

18.
基于MODIS 影像的多种特征信息,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为例,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分布,在空间维上分析影像的纹理特征信息和地形指标信息,时间维上分析植被的生长规律和地表温度信息,统计分析植被的特征信息差异,利用决策树方法对该林区的森林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总体分类精度为87.80%,卡帕系数为0.851 0,其中,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和其他用地的分类精度均达到80%以上。在分类决策中,时间和空间上的多种数据特征信息的加入,可有效地提高植被类型的分类精度。该结果有助于更好的了解植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为大区域尺度的森林动态信息监测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