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EUMEL是1982年开始由西德国立数理计算机科学研究所(GMO)研制开发,1985年开始在日本日进软件会社作进一步开发的新型操作系统。目前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欧洲、日本很受推崇。由于开发EUMEL用的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ELAN,所以EUMEL有很高的可移植性,并已在以Z80,Z8000,M68000,68010,8085,8086,8088,80286,等为CPU的微型机上(如NEC—9801,IBM—PC/XT,IBM—PC/AT等)作为一个实用的操作系统使用。其主要特性如下: △在PC机上实现了多任务,多用户,且速度很快。△在PC机上实现了虚拟存贮管理,用户在编程时不必考虑地址空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MMC概述     
《软件》2003,(Z1)
可以使用Microsoft Management Console (MMC)创建、保存或打开管理工具(称为MMC控制台)来管理硬件、软件和Windows系统的网络组件。MMC是Win2000操作系统的一个特性,但也可以在WinNT、Win95和Win98操作系统上运行MMC。另外,MMC是许多设计在Windows上运行的软件程序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概况     
1.1 概况 日本小型计算机公司的实时磁盘操作系统(以下简称RDOS)是正规的两道程序操作系统。RDOS完全包括本公司提供的具有多任务实时处理功能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常驻内存的独立操作系统(SOS)。此外,它还具有如下新增加的功能:多用户复盖处理、前后台处理、磁盘分区和共享处理、文件管理和作业处理、程序交换和链接,等等。 本RDOS是以“最适合于小型机的操作系统”为设计目标,而且高度模块化的操作系统。因此,用户不但可以利用本公司提供的适于最小设备组合的RDOS,并且只要由电传打字机  相似文献   

4.
本系统是在日本SORD公司的M243微型计算机上研制的一个交互式事务管理软件。它的目标是对办公室的主要业务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由于系统采用了关系式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混合技术,从而决定了应用的灵活性和通用性。MOMIS设计在EBASIC语言上,由JIS(日本)和BC2312-80(中国)汉字磁盘操作系统KDOS/XMS支持,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全部程序约有7000多条语句(行),约占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日本有一个名为"婆娑罗"的展览吸引了日本设计界的目光,这其实是日本平面设计师矢后直规(Naonori Yago)的个展。"婆娑罗"的日语读音为"BASARA",是日本一种传统美学观念,得名于室町幕府时期的婆娑罗。婆娑罗以喜好华美服饰,大胆不羁的作风闻名。1986年,矢后直规在静冈县出生。从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后在日本SIX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师,曾斩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日本文化也逐渐受到我国师生的广大欢迎,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展日语教学能够更好地优化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感知,进而为后续学习小语种奠定良好基础。但现阶段,许多高中在日语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师单向授课的现象,由此难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本文将基于当前高中日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数码摄影》2003,(8):70-70
金蜂SHARP CEC SL-5600C掌上电脑是日本夏普株式会社(SHARP)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旗下的金蜂通信(GoldCellCom)推出的掌上电脑,它采用了Linux操作系统.是夏普于今年3月份在殴美.日本市场推出的Zaurus SL-5600中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8.
DEBUG.COM(以下简称DEBUG)是DOS系统提供的一个实用程序。虽然后来又出现了诸如PC-TOOLS、NORTON等功能更强、在许多方面用起来也更方便的集成工具软件,但DEBUG以其短小、简捷、直接、方便的特点,在开发、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磁盘文件系统)方面,仍是一个常用且有效的工具。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386档次的微机普及以来,许多计算机用户都由单用户的DOS操作系统转向了多用户的操作系统。 目前,最为流行的多用户操作系统要属UNIX及  相似文献   

9.
展望 Microsoft公司的操作系统策略是使得Windows及其应用程序在各种硬件平台上都能够运行,这个硬件平台包括了从低档(low-end)平台,例如客户设备和可移植的计算机,到拥有复杂多处理器能力的高档(high-end)系统。Windows NT是一个设计用于充分利用高档系统能力的Windows版本。 Windows NT的设计目标是满足许多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包括了终端用户、网络和系统管理员、应用  相似文献   

10.
命名为C的程序语言原先是作为分时系统(TSS)用的操作系统(OS)UNIX的主力语言。它是一种精巧的语言。由于C语言适于描述操作系统、编译程序及软件工具,所以自1979年以来在能使用软盘的微型计算机中也开始使用它。相当于C语言子集的tiny C是面向初学者的小语言。一、作为UNIX主力语言而产生的C语言 C语言目的是描述PDP-11上用的操作系统UNIX。在1972年由贝尔研究所的D.Rit-chie研制。设计用在分时系统(TSS)上的UNIX是一个使用非常方便的操作系统,相当普及,随之,C语言也被推广了。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Unix系统问世以来,已取得极大成功。这固然是由于该系统的核心部分—Unix操作系统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但作为操作系统与用户间接口的命令程序设计语言shell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shell作为操作系统的命令语言,使用户可以利用终端或从命令文件调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功能。shell本身又像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一样,具有变量,控制流程(if-  相似文献   

12.
操作系统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很难用定量的方法进行描述。形式化方法是操作系统设计和验证领域公认的标 准方法。以操作系统对象语义模型(OSOSM)为基础,采用形式化方法对微内核架构的中断机制进行了设计和验证, 在自行开发的安全可信操作系统VTOS上加以实现,采用Isabelle/HOL对设计过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对VTOS中 断机制的完整性进行了验证,这对操作系统的形式化设计和验证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汤韬 《程序员》2005,(1):47-47
2004年,对于操作系统领域(当然,我们这里特指传统 PC 和服务器范围内,不包括嵌入式和主机系统)是一个平淡、稳定发展的一年。但是就是在这平淡之中,操作系统未来5-10年的发展蓝图已越来越清晰了。已经不用再讨论,现在以及未来操作系统市场上,Windows 和 Linux 将会成为交锋的主角。这是两种设计哲学的交  相似文献   

14.
Asianux Server 3.0是由红旗软件(中国)、Miracle(日本)和Haansoft(韩国)联合推出的新一代企业级高性能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它的推出延续了Asianux对企业级用户、合作伙伴和开源业界在新技术和服务上的承诺,满足关键业务应用对Linux操作系统不断增进的需求,为用户的IT平台提供一个开放而强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2005年8月28日,国内Linux厂商中科红旗迎来了它的五岁生日。同一天,红旗软件(中国).MiracleLinux(日本)和Haansoft(韩国)三方联合宣布.推出新一代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Asianux2.0。这是三国Linux厂商共同合作推出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6.
该文系统的介绍了在中文WindowsXP操作系统下,利用普通键盘,像拼音一样进行日语假名输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构件化模型是当前操作系统设计新的发展趋势.构件化操作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集中反映在其内核的设计与实现中.本文首先介绍已有的内核结构以及操作系统新的抽象--服务体/执行流模型(SEFM),进而介绍基于SEFM的构件化操作系统Minicore中内核(核心服务体)的设计技术.最后以实际的测试数据验证了所采用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最早的地球观测卫星计划是1972年美国发射的Landsat—1(ERTS计划)。当时,有许多国家(包括日本)的科学家参加了这一计划,对卫星数据进行分析解译,这也是日本开展从空间对地观测活动的开始。1978年,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琦玉县建立了地球观测中心(地面站),并从第二年开始接收Landsat数据。此后,日本的许多研究机关,大学等都开始了对卫星数据的应用和研究工作。近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的森林破坏,土地沙漠  相似文献   

19.
51单片机操作系统开发中的问题与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1 系列单片机是美国 Intel公司在 1980年推出的高性 2 开发51单片机操作系统应注意的问题能 8 位单片机,在我国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在软件 (1)操作系统软件的代码不能太长设计中需要软件工程师从底层做起,在系统软件设计方面需要做大量的重复性劳  相似文献   

20.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灵魂,包含了许多计算机的设计思想,搞清楚了操作系统,对于计算机就不再困惑。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加强操作系统的亲和力。首先介绍操作系统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如何将其变得生动而有意义;介绍技术的来龙去脉;同时,为了使操作系统可实际操作,需要实验驱动的教学方式,采用自由软件Linux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