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进行总结。方法收集嘉兴地区七所医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1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患者平均病程10.5年,入院时即刻血糖浓度均低于3.0 mmol/L,血糖浓度最低为1.2 mmol/L。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入院后均给予葡萄糖等治疗,休克、昏迷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除7例深昏迷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之外,余均治愈。导致低血糖的原因: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应用不合理,服用β-受体阻滞剂、异烟肼、饮酒等。结论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较多,对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要注意检测血糖浓度,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警惕糖尿病患者缺乏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的低血糖症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缺乏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我院2006~2008年收治糖尿病并发低血糖128例,其中30例缺乏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甚至无症状,回顾分析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1 型2例,2 型28 例.30例均无明显急性低血糖症状,其中14例在常规检测时发现低血糖.16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其中偏瘫8例,昏迷4例,癫痫样发作、精神异常各2 例,入院后检测血糖0.9~2.5 mmol/L.30例均符合低血糖诊断标准,立即给予补充葡萄糖,36~48小时后血糖全部恢复正常,16例脑功能障碍症状消失.结论:糖尿病患者缺乏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低血糖的发生与降糖药应用不当、自主神经病变、睡眠及运动有关,应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经药物治疗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39例药源性低血糖症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9例糖尿病合并药源性低血糖症中,口服磺脲类药物不当27例,应用胰岛素不当12例。结论目前临床上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是导致药物性低血糖症的主要原因,另外,胰岛素应用不当也是常见原因。治疗上应及时调整口服药物种类及胰岛素剂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血糖酷似胰岛β细胞瘤临床表现的机制,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服用降糖药导致低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文2例均为老年患者,例1入院前2h于睡眠中突发意识恍惚,不能回答问话伴全身大汗,面色苍白.例2因突发胡言乱语半小时就诊,急诊行脑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例急诊查指尖血糖1.2 mmol/L 、2.5 mmol/L,予葡萄糖静脉推注后仍处于持续低血糖状态并伴高胰岛素血症,考虑为胰岛β细胞瘤,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并追问病史,得知患者入院前均自认为有糖尿病而服用降糖药物,药物致低血糖诊断明确,后复查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正常.结论 老年患者服用格列本脲后可出现严重低血糖伴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表现酷似胰岛β细胞瘤,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院近3年来20例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 针对我院急诊收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降糖药物选用方式、发病时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年龄分成两组:≥65岁组(13例)和<65岁组(7例),从中找到引起低血糖昏迷的常见原因,由此探讨预防的措施.结果 我院低血糖昏迷主要发生在高龄糖尿病患者中;与口服磺脲类长效降糖药物和注射预混胰岛素有关;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昏迷发作时间以夜间为主,且与HbA1c较低有关;与<65岁组相比,≥65岁组患者有更低的HbA1 c(5.4±1.2)%vs(7.3±1.6)%(P<0.01),发作时更低血糖(1.58±0.59) mmol/L vs (2.39±0.67)mmol/L(P<0.05)和更长的病程(10.7±3.2)年vs (6.2±2.4)年(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血糖控制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在控制血糖的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低血糖反应,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因不易被发现而危及生命。低血糖指血糖低于2.8mmol/L。老华人低于3.0mmol/L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及中枢神经损害的临床综合症,严重者常可导致不可逆的中枢神经损害以致死亡。2006.7~2007.3我院内分泌科共收治糖尿病167例,其中9例糖尿病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反应,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9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男7例,女2例,年龄在56~78岁之间,平均67.0岁,病史5~30年,平均17.5年,入院时空腹血糖12~29mmol/L,平均21.5mmol/L。9例病人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肾脏是磺脲类、胰岛素等降糖药物的降解及清除的主要器官,糖尿病合并肾功能损害时易造成降糖药物在体内蓄积而致低血糖。2低血糖反应的表现与原因分析(1)自主神经兴奋的症状有6例,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四肢颤抖及饥饿感等。因患者晚餐量减少,延迟进食而造成低血糖反应。(2)神经性低血糖:有2例低血糖造成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损害的症状,表现为视力模糊,手足抽搐、嗜睡及昏迷等严重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餐后2 h血糖(PBG2h)值与随后发生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观察记录在PBG2h小于6 mmol/L的情况下,餐后2 h至下次进餐期间是否发生低血糖,了解低血糖的原因。结果共观察到160人231例次PBG2h小于6 mmol/L的情况,对106例次PBG2h在4.0~5.9 mmol/L进行观察,60例次出现低血糖症状或血糖≤3.9 mmol/L,46例次未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56.6%(60/106)。PBG2h值4.0~4.4、4.5~4.9、5.0~5.4、5.5~5.9 mmol/L各段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86.7%(13/15)、61.5%(24/39)、48.3%(14/29)、34.6%(9/26)。结论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当PBG2h低于6.0 mmol/L时,随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高。且PBG2h值越低,随后低血糖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或二甲双胍与预混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25)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能达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或二甲双胍;B组为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25组;两组以空腹血糖<6.1 mmol/L,同时B组餐前血糖<6.7 mmol/L为目标;观察24周,观察血糖、血糖波动、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糖化学红蛋白的达标率及体重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相似无统计学的差异;而空腹血糖达标率、胰岛素日用量、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体重增加均A组优于B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或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更平稳,低血糖发生率少,体重增加少且同样能有良好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且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用甘精胰岛素调控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血糖水平,以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患者194例,根据胰岛素种类和目标血糖的不同,分为甘精胰岛素组1(n=48例)和常规胰岛素组1(n=46例),目标血糖为6.1~8.3 mmol/L;甘精胰岛素组2(n=49例)和常规胰岛素组2(n=51例),目标血糖为4.4~6.1 mmol/L。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和各项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当目标血糖相同,甘精胰岛素组与常规胰岛素组的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ICU滞留时间、住院费用、住院病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目标血糖6.1~8.3 mmol/L时常规胰岛素组有4例(8.7%)患者并发了低血糖,甘精胰岛素组无低血糖发生,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目标血糖4.4~6.1 mmol/L时常规胰岛素组有8例(15.7%)患者并发了低血糖,甘精胰岛素组1例(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对危重患者预后影响与常规胰岛素相仿,但甘精胰岛素能显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现将使用剂量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01~2006-10我院内分泌病房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入院时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增高,自愿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其中男24例,女12例,发病年龄38~67岁,病程3个月~16a。入院时空腹血糖10.8~16.7mmol/L,餐后2h血糖15.8~24.2mmol/L,糖化血红蛋白9.8%~15.4%。1.2方法入院后即给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其间不给予任何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泵采用美国Mindmed公司生产的507C型,胰岛素为诺和诺德公司的诺和灵RI,患者…  相似文献   

11.
低糖血症是指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3.0 mmol/L而导致脑细胞缺糖的临床综合征,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诊断标准是指血浆葡萄糖浓度≤3.9 mmol/L。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43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时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诊断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糖尿病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 均有中枢神经抑制表现, 不同程度昏迷,发作时血糖测定值<2.8 mmol/L[1].  相似文献   

13.
赵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706-2706
将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口服降糖药,观察组给予地特胰岛素注射,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变化、体重变化、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7.11±0.33mmol/L,体重增加2.11±0.78kg,用药计量0.4U/kg;对照组空腹血糖7.09±0.61mmol/L,体重增加6.44±1.12kg,用药计量0.8U/kg。地特胰岛素结合口服降糖药可以维持血糖稳定、维持体重、低血糖发生次数也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65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组 3 5例 ,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MSII)组 3 0例。两组治疗靶血糖值均为空腹血糖 <7.8mmol/L且餐后 2小时血糖 <8.9mmol/L。结果 两组达到相同的血糖水平 ,CSII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 (P <0 .0 5或 <0 .0 1)。结论 CSII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 ,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从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ADs)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预混胰岛素治疗至少3个月,联合/或未联合OADs治疗,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0%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基于患者和医师的考虑,将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由医师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和OADs的剂量,随访16周,目标空腹血糖≤5.6 mmol/L.结果 共36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观察,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均与治疗前相当(P均>0.05),而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23.8±6.0)、(9.6±4.0) U/d,t=13.59,P<0.01],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4.4±2.9)、(23.8±2.8)kg/m2,t=3.25,P<0.05];随访期间36例入组患者中15例患者共发生低血糖30次,低血糖发生率41.7%(15/36),均无需他人帮助,少量进食后缓解,无重度低血糖发生,无患者因低血糖反应而退出本研究;36例患者转换前治疗总体满意率为36.1% (13/36),转换后为72.2%(26/36),转换后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转换前(x2=6.26,P<O.05).结论 HbA1c≤7.0%时将预混胰岛素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且胰岛素用量及注射次数减少,患者体质量减轻,治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对2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安置胰岛素泵,设置给予24 h基础量及三餐前即时皮下注射诺和锐,监测患者空腹及三餐后2 h末梢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时间、低血糖事件.结果:持续治疗8周后,患者空腹血糖为(5.12±0.55)mmol/L、餐后2 h血糖为(7.48±0.96)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4±0.71)%、血糖达标控制时间(8.62±1.89)d,4例次发生轻微低血糖症状,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提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可有效、安全的控制老年性糖尿病,且通过糖尿病教育、带泵指导、饮食及运动指导、及时监测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临床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发生的轻中度低血糖处置后的血糖水平,并分析影响处置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患者88例,收集一般资料和低血糖处置后的血糖数据,评价处置后的血糖水平,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总体186例次低血糖事件中,发生时血糖3.0 mmol/L、处置后15 min3.9 mmol/L、1 h时 5.6 mmol/L、1~2 h≤3.9 mmol/L、2~4 h≤3.9 mmol/L的发生率分别为17.2%、73.7%、64.5%、9.7%和7.1%。低血糖发生时段、发生时血糖水平以及降糖方案中是否包括胰岛素是影响处置效果的因素。结论 :住院糖尿病患者轻中度低血糖进食指导存在不足。影响处置效果的因素包括低血糖发生时段、发生时血糖水平及所用降糖药是否包括胰岛素,应关注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每日注射一次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与中效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口服格华止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方法35例口服一种或两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 c>7.5%),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17)和NPH组(n=18),分别采用每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加口服格华止(500mg,tid)和每晚10点注射NPH胰岛素加口服格华止(500mg,tid)治疗。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和NPH胰岛素组的平均FBG和HbA1 c无明显差异(P>0.05);但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NPH组(P<0.05)。结论每日注射1次长、中效胰岛素联合格华止的方案可使绝大多数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获得理想控制,甘精胰岛素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胰岛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并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脑病的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5例发生低血糖脑病的AD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平均年龄75.3岁,均有长期的AD及糖尿病病史,以意识障碍、言语不清、精神异常、癫痫、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发病。发病早期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11例,癫痫发作2例,抗精神病药物过量、感染性休克各1例。按误诊疾病给予相应治疗后病情无缓解,行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排除初始诊断,并测血糖0.8~2.5 mmol/L,综合分析确诊为低血糖脑病,经静脉补充葡萄糖等治疗,14例症状缓解,1例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AD并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病时症状常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快速血糖检测应作为以神经精神症状就诊的AD并糖尿病患者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0.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3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对3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52岁。病程5~16年,平均9年。1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20例。26例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2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例长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住院14±5.6d。其中应用进口胰岛素泵20例,国产胰岛素泵10例。2结果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前,空腹血糖平均10.7±4.2mmol/L,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后空腹血糖降至6.7±2.1mmol/L。三餐前血糖从9~13mmol/L降至6.5~7.9mmol/L,餐后2h血糖从12~16m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