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章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有6%~67%的患者将会发生脑积水。可发生于SAH后急性期(SAH后0~3 d)、亚急性期(SAH后4~13 d)或晚期(SAH后≥14 d)。有的脑积水必须进行永久性分流术,称为"分流术依赖性脑积水"。 Dorai等对7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  相似文献   

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刚 《山东医药》2003,43(21):44-45
1996年 9月至 2 0 0 2年 9月 ,我们共收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并发脑积水者 31例 ,经及时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1例动脉瘤性 SAH后脑积水患者 ,男 1 2例 ,女 1 9例 ;年龄 2 5~ 68岁 ,平均 46.5岁。临床表现为头痛 1 9例 ,意识障碍 1 6例 ,动眼神经麻痹 6例 ,癫痫 3例 ,偏瘫 3例 ,四肢瘫 1例 ,言语障碍3例 ,失明 1例 ;精神和行为异常 1例。 31例患者中 ,第 1次出血者 5例 ,第 2次者 1 5例 ,第 3次者 8例 ,第 4次者 3例。脑 CT显示 SAH2 1例 ,出血波及脑内 1 1例。以脑 CT松果体平面…  相似文献   

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章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CT、CT血管成像(CTA)、MRI、MR血管成像(MRA)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据统计,1998年至2011年21个国家健康人群UIA的发病率高达3.2%,其中女性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CT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扫描为急性期蛛网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急性期CT扫描时的血液分布及出血量可以推测SAH的出血源,文章还就CT对动脉瘤性SAH的再生血、脑积水、颅内血肿等并发症以及颅内动脉瘤术后监测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发热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最常见的系统性并发症,约41%~72%的SAH患者出现发热[1-3]。通常发热被定义为核心温度〉38.3℃。SAH后的发热,可以加重脑水肿,加重颅内压,增加缺血性脑损伤,影响意识状态,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池积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后急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病人有无出现急性脑积水分成研究组(急性脑积水)和对照组(非急性脑积水),针对诊断脑积水病人实施脑室引流术,比较两组急性脑积水发生率、病人脑池不同部位积血量。结果本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0例病人,32例病人出现急性脑积水,发生率为35.5%,两组病人治疗方案、再出血情况、侧别、脑室积血、动脉瘤所处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5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消除各个因素互相影响,动脉瘤所处位置与脑室积血为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组急性脑积水病人各个脑池脚间池血量最高,其次是右侧外侧裂池底部,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侧脑池、中部脑池积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素众多,动脉瘤所处位置、脑室积血可为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梗阻性脑积水,因此脑池部位与脑池积血分布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在未发生脑池积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脚间池、右侧外侧裂池底部积血量的增加会提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脑积水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低钠血症发生情况.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8月收治动脉瘤性SAH患者 100例.按解剖部位分成大脑前及前交通(ACA及ACoA)组、后交通(PCoA)组和大脑中动脉(MCA)组,分析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动脉瘤性SAH患者低钠血症总的发生率为29.0%.ACA及AcoA组、PcoA组、MCA组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5%、15.0%和20.0%.ACoA组中Fisher分级Ⅲ级~Ⅳ级和Ⅰ级~Ⅱ级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2.0%和20.0%;有脑血管痉挛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痉挛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 ACoA动脉瘤破裂出血Fisher分级Ⅲ级~Ⅳ级或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高,应注意观察并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临床研究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积水死亡率及病残率高,预后不良。但如能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大大改善其预后。现对其发生率、发生机理、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临床研究及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积水死亡率及病残率高,预后不良,但如能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大大改善其预后。现对其发生率,发生机理,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往往加重病情,增高死亡率。本文论及急性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动脉瘤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非aSAH和104例aSAH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CT检查(以德国Freiburg大学神经中心的标准,根据头部CT影像分型)、第1次全脑DSA检查、重复全脑DSA及短期和长期预后MRS(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等临床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23,P〈0.001。②两组C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86,P〈0.001。非aSAH和aSAH患者伴有脑室积血者分别为36.6%(41/112)和89.4%(93/104),χ^2=72.254,P〈0.001;脑积水分别为34.8%(39/112)和74.0%(77/104),χ^2=38.910,P〈0.001。③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0,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与CT分型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r=-0.4,P〉0.05。④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14.5%(8/55)和21.8%(12/55),非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54.4%(31/57)和42.1%(24/57),两组比较,χ^2=19.575,P〈0.01和χ^2=5.283,P〈0.05。⑤168例非aSAH患者随访92例,MRS≤2分者占90.2%,中、重度残疾占3.3%;104例aSAH患者随访88例,MRS评分≤2分者占50.0%,中、重度残疾占34.1%,χ^2=8.42,P〈0.05。结论非aSAH比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低,并发症少、预后好,在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CT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扫描为急性期蛛网下腔出血(SAH)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急性期CT扫描时的血液分布及出血量可以推测SAH的出血源。文章还就CT对动脉瘤性SAH的再出血、脑积水、颅内血肿等并发症以及颅内动脉瘤术后监测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a)与各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早期临床评估和预防。方法对所有确诊的SAHa患者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平时血压控制情况,H-H评分,动脉瘤是否多发及是否血管内介入治疗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动脉瘤的多发性与其临床预后有关。结论SAHa患者年龄越大其临床预后越不佳。同时,多发性动脉瘤患者较单发性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术时机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SAH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术后6个月时的转归.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98例aSAH患者,118例转归良好(mRS评分0~2分),80例转归不良(mRS评分>2分;其中20例死亡);32例为早期手术(发病后2d内手术),166例为晚期手术.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良好组高血压(29.66%对52.50%;x2=10.464,P=0.001)、脑梗死(11.86%对35.00%;x2=15.269,P<0.001)、脑出血(9.32%对31.25%;x2 =15.410,P<0.001)、Fisher分级3~4级(22.88%对47.50%;x2=13.104,P <0.001)、Hunt-Hess分级Ⅳ~Ⅴ级(19.49%对52.50%;x2=23.557,P< 0.001)、脑血管痉挛(5.93%对25.00%;x2=14.719,P<0.001)、脑积水(5.08%对17.50%;x2=8.093,P=0.004)和晚期手术(78.81%对91.25%;x2=5.442,P=0.020)的患者构成比显著性高于转归不良组.多变量logisti 回归分析显示,Fjsher 3~4级[优势比(odds ratio,OR)9.1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98 ~ 13.45;P <0.001]、Hint-HessⅣ~Ⅴ级(OR 6.86,95% CI 1.57~12.34;P<0.001)、伴发脑积水(OR2.59,95% CI 1.17~4.31;P=0.024)以及晚期手术(OR2.17,95% CI 1.12~ 3.95;P=0.029)是患者临床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手术组与晚期手术组进行的单变量分析显示,早期手术组仅转归良好率显著性高于晚期手术组(78.13%对56.02%;x2=5.442,P=0.020),而再出血(6.25%对13.25%;x2=1.235,P=0.266)、脑血管痉挛(12.50%对19.28%;x2=0.042,P=0.834)和脑积水(12.50%对9.64%;x2=0.242,P=0.623)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手术可显著改善aSAH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a)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SAHa患者193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并分为观察组(预后不良,GOS≤3分)41例及对照组(GOS>3分)152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SAHa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多发动脉瘤比例、出血破入脑室比例、高Hunt分级(Ⅳ~Ⅴ)及脑积水比例是影响老年SAHa预后的可能危险因素。将单因素所得阳性结果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Hunt分级、多次出血、多发动脉瘤及脑积水是影响SAHa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更为个体化、针对性强的SAHa患者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1背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85%左右。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研究显示~([1]),aS AH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年发病率约为9.1/10万,芬兰和日本aSAH年发病率可分别达22.5/10万与27.0/10万,我国北京地区aSAH的年发病率为2/10万,低于世界范围总体年发病率。由于aSAH发病凶险,院前病死率较高,而我国院前死亡患者尸检率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6例,对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发现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大量饮酒、围术期血糖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动脉瘤多发以及脑血管痉挛,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和大量饮酒、围术期血糖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动脉瘤多发以及脑血管痉挛有关,临床上应注意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