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固定(DHS.Gamma.PFNA)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随访术后1-5年的高龄患者(80岁以上)72例,随访期间死亡8例,并发症:关节组发生2例,内固定组了生14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髋功能评定采用Harris评分法:关节组81—92(88.5±3.7)分,内固定组68—92(82±6.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年龄≥80岁,骨质疏松及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内固定,但远期疗效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陈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技巧和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高龄陈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失败12例,动力髋螺钉或钢板内固定失败8例;骨折不愈合、骨折端移位严重者8例,骨折畸形愈合导致髋内翻行走功能丧失者12例。所有患者接受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下地时间和行走情况,术后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244.5~542.4(268.83±47.56)m L;手术时间88.3~115.9(94.37±24.38)min;住院时间8~16(10.25±3.28)d;有3例高龄患者术后发生坠积性肺炎,经过抗生素、雾化吸入等治疗以及加强护理后肺部感染情况得到控制。术后随访6~24(12.32±4.49)个月,无一例失访,手术3个月后17例可以弃拐行走,3例行走后疼痛需要继续扶拐行走,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够控制疼痛。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9.45±9.38)分;其中优8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陈旧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应根据患者的骨质量等具体情况选择假体类型。  相似文献   

3.
孙晓  王国平  朱泳  陆洲  张小峰 《中医正骨》2004,16(11):29-30
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多见,尤多发于老年病人,因该骨折多为粉碎性,老年人骨质多疏松,且往往伴有严重的内科疾患,若临床处理不当,轻者遗留髋内翻、旋转、下肢短缩等畸形,重者导致死亡.我们在1997~2003年间,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75岁以上高龄病人股骨转子间骨折4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朱保华  张媛 《中医正骨》2007,19(8):31-3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逐渐增多,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DHS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4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转子间骨折大部分是关节外骨折,是老年人股骨近端最常见的骨折。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仍然是临床骨科的难题之一。高龄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的老年疾病,且骨折往往因为骨质疏松而呈粉碎性。非手术方法因为长期卧床,并发症多而被逐渐摒弃。手术内固定应用越来越多,但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内固定的选择,高龄患者的功能康复等诸多问题仍在探索之中。自2004—2007年,作者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对无手术禁忌症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结合术后功能锻炼,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重庆市南岸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围手术期进行应用,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X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股骨矩恢复良好。患者恢复的优良率达到96.7%,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的疗效好,能使其更快下床活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柴生颋  蔡桦  万雷 《中医正骨》2009,21(8):37-37,39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目前多主张行手术治疗。而由于大部分高龄患者多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风险极大。自2005年我们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内固定与股骨头置换术对老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适应证。方法:将151例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予以分组,其中75例给予PFNA内固定设为内固定组,其余76例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设为置换组,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手术与下地承重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明显(P〈0.05);住院时间、术后髋HARRIS功能评分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髋HARRIS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内固定与股骨头置换用于老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但临床应依据患者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多为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等间接外力引起,属于低能量损伤。因老年局部骨质疏松脆弱,故骨折多为粉碎性,使治疗难度加大。自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作者应用闭合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周围骨折31例,近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膨胀钉组和PFN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膨胀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77,20分钟、104.20ml和5.12cm,均明显低于PFN组(分别为108、84分钟、240、38ml和11.7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膨胀钉组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也低于PFN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结论: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方法相比,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更加微创的内固定手段,早期临床疗效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明立阳 《中医正骨》2008,20(8):66-66
自2004年~2005年1月,我院采用双头空心加压螺纹钉结合克氏针骨水泥外固定术治疗高龄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3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股骨转子间骨折作为老年一种常见的损伤也逐渐上升。手术干预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已被广大的临床医生认同。DHS内固定器械因其合理的设计、可靠的固定已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方法之一。然而因高龄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分析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6.96%。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配合术后康复训练,按Sanders疗效评定标准,总结疗效.结果:经10~24个月随访,患者无死亡,切口均正常愈合,无感染.最终骨折均愈合,但发生髋内翻4例,合并钢板远端螺钉松动拔出1例,螺钉断裂1例.按Sanders疗效评定标准,优47例,良23例,差4例.失败2例,优良率为92.1%.结论:合理掌握临床适应症及操作技巧,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KU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KUS)术式,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术式,比较两组手术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KUS内固定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宜作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常见,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作者于1997年3月~2001年10月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股骨转子问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逐年增多,股骨转子间骨折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亦随之增多,早期手术治疗已被广泛接受。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笔者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t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增亮 《中医正骨》2008,20(1):14-15
目的: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各种内固定方法的适应症。方法:分别采用经皮3枚克氏针内固定、空心钉内固定、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和Camma钉内固定4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克氏针53例,空心钉25例,DHS38例.Gamma钉12例。结果:DHS和Gamma钉疗效最好,优良率为97%以上,空心钉优良率为76%,克氏针优良率为58%。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只要身体状况较好能耐受手术者推荐其使用DHS和Gamma钉,对不能较好耐受手术者,为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可选用克氏针或空心钉,只要适应症选择得当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70岁以上高龄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老年人社会活动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部分患者多合并有骨质疏松和严重的内科疾患,难以接受长期卧床及较大的创伤手术。治疗上如何治疗骨折及合并症的同时防止并发症是关键,选择手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已被公认,为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自2005—2006年,我们应用潍坊三维骨科医疗器械研究所生产的三维股骨转子间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股骨头置换与髓内钉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本院就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共57例。35例患者接受髓内钉治疗,其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82~95岁,平均年龄(87.8±4.3)岁。22例患者接受股骨头置换治疗,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81~93岁,平均年龄(86.4±6.5)岁。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结果: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长于髓内钉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前者也要多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和卧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长于股骨头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置换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中功能、总分高于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疼痛、畸形和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髓内钉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够有效缩短下地和住院时间,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