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吉林油田总医院行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04例,根据意向性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途径PCI,研究组患者行经桡动脉途径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造影剂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12、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的近、远期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经桡动脉途径PCI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PCI路径分为股动脉组(n=44)和桡动脉组(n=56)。股动脉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择期PCI,桡动脉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择期PCI,术后随访15~2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PCI前后心功能指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和末次随访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穿刺时间长于股动脉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前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P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PCI后桡动脉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末次随访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择期PCI均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手术成功率均较高,但与经股动脉途径择期PCI相比,经桡动脉途径择期PCI可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榆林市第四(星元)医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78例(年龄≥80岁),采用信封法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每组39例。股动脉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桡动脉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成功率、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和远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成功率、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股动脉组(P0.05)。股动脉组患者近期和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71.8%,桡动脉组分别为7.7%、43.6%。两组患者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8%,低于股动脉组的30.7%(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PCI较经股动脉入路PCI能有效缩短高龄冠心病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评定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预后的并发症上来看,对照组多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疗法作用突出,可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病人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进行PCI的高龄病人70例,病人年龄均≥80岁。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每组35例。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股动脉组经股动脉途径行PCI。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情况以及血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桡动脉组、股动脉组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成功率分别为97.14%、94.29%,PCI成功率分别为92.86%、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股动脉组CAG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28.57%,PCI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PCI的临床成功率接近,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5月陆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收治的住院患者246例,男性194例,女性52例;年龄80~93岁,平均(83.5±2.7)岁。患者根据介入途径分为桡动脉组(130例)和股动脉组(116例),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不良情况、1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造影剂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股动脉组,而术后卧床时间则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行PCI患者在病变特征、支架数量及PCI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组的血管并发症明显多于桡动脉组(18.1%vs.6.2%,P0.01),其中血管迷走性反射、局部皮肤张力性水泡、穿刺区域及血管走行区出血/血肿比例也明显高于桡动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发现急性脑卒中、远端肢体缺血。此外,股动脉组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多于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的临床疗效与经股动脉相似,但血管并发症和术后不良情况更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血清脑钠肽(BNP)、纤维蛋白原(Fg)、前清蛋白(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名医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PCI,而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血管穿刺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卧床时间、出院时间,手术前后血清BNP、Fg、PA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血管穿刺时间及心肌再灌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BNP、Fg、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BNP、Fg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NP、Fg、PA水平,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65例,将其按照穿刺途径分为经桡动脉途径20例(A组)、经肱动脉途径30例(B组)、经股动脉途径15例(C组)。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情况、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卧床时间及手术时间,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中均有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者,均手术成功。3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卧床时间短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3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均安全有效,急诊行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011例,分为桡动脉组(355例)和股动脉组(656例),分析比较2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7% vs 99.2%,P0.05)。2组患者1、2和3支病变行PCI时,手术和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复杂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行PCI时,手术和透视时间明显延长,穿刺局部血肿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少,复杂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行PCI时选择经股动脉途径优于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4月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38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98例冠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6例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97%,股动脉组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高,患者术后体位、活动不受限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STEMI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STEMI行急诊PCI患者225例,随机分为桡动脉组123例,股动脉组102例。分析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肌梗死部位、血管病变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6.7%,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泼选择709例老年(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接受PCI的入路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227例)和股动脉组(4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PCI的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桡动脉组血脂异常患者的比例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7.8%,股动脉组患者全部成功接受PCI。两组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3例(1.3%)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股动脉组27例(5.6%)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 vs 7.3%,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导管室行全脑DSA的患者138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69例。桡动脉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DSA,而股动脉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全脑DSA。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低于股动脉组,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DSA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全脑DSA手术时间较短、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但穿刺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80岁以上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3-05至2007-05进行PCI 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268例,男性176例,年龄80~97岁;经股动脉途径PCI组156例(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PCI组112例(桡动脉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点、PCI特点、住院期间主要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再次重建率).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相比,PCI的成功率相似,均在95%以上;桡动脉组需要更改途径的比率显著增高(P<0.05);冠状动脉导管插入时间(P<0.01)、X线曝光时间(P<0.05)均显著延长;造影剂用量有增多趋势(P>0.05),但两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缩短(P<0.01),所有原因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显著降低(P<0.01),其中,局部出血发生率(P<0.01)和局部血肿发生率(P<0.01)均显著减低.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桡动脉途径(OR=0.25,CI=0.09~0.75)是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独立的阴性预测因素.结论: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PCI,桡动脉途径可以降低穿刺血管局部并发症,与股动脉途径相比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和成功率,但是,穿刺失败率高,穿刺时间和曝光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时关键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别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次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的患者102例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按常规操作,研究组按对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关键技术的精细管理后操作。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99.0%vs.92.2%)、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94.1%vs.83.3%)、手术操作时间[(45.7±21.2)min vs.(57.6±18.5)min]、放射线曝光时间[(22.6±11.3)min vs.(27.4±12.1)min)]、对比剂用量[(140.4±35.7)mL vs.(176.8±24.7)mL]、术后住院时间[(3.2±1.7)d vs.(6.1±1.6)d]、周围血管并发症(4.9%vs.16.7%),桡动脉痉挛(2.9%vs.10.8%)、改股动脉途径(2.9%vs.14.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经桡动脉穿刺途径PCI治疗关键技术的精细管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徐州矿山医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失败的患者81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术,观察组患者经尺动脉穿刺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失败,改经尺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观察对照组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观察组患者术侧桡动脉搏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局部血肿发生率、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动静脉瘘发生率、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足背动脉异常搏动,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术侧桡动脉异常搏动。结论经桡动脉入路PCI较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能有效减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方法2005年1月~2005年8月行CAG和(或)PCI患者231例,按途径分为2组,桡动脉组111例,股动脉组12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7.3%,股动脉组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1.8%,股动脉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G操作时间:桡动脉组(19±5)min,股动脉组(1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操作时间:桡动脉组(56±8)min,股动脉组(56±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桡动脉组(2.1±1.3)日,股动脉组(3.7±0.8)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或)PCI,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9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途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股组、经桡组,每组9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通过造影复查了解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残余狭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桡组患者穿刺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经股组,造影剂使用剂量显著少于经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股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0.91%,经桡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6%)显著低于经股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手术成功率均较高,与经股动脉穿刺比较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穿刺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康复快,经济负担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225例,其中经桡动脉治疗组123例,经股动脉治疗组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介入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