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黏稠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评分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入院时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清SOD水平,NIHSS及Barthe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9,P=0.03)。两组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血浆比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5.56,P=0.00)。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Barthel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0)。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清SOD水平并改善患者NIHSS、Barthel评分。  相似文献   

2.
《内科》2021,(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和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血小板聚集率、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血小板聚集率、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替罗非班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阿魏酸钠3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胞二磷胆碱0.5g,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输注,每日2次。疗程14d。观察两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血清Hcy和CysC水平变化及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BI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颅内动脉峰流速(Vp)和平均流速(Vm)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脉动指数(P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动脉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降低血清Hcy和CysC水平。  相似文献   

5.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患者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2.75%)显著高于对照组(7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Ⅲ(AT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改善预后,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瘀通脉汤联合电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炎性反应、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4)和研究组(n=7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瘀通脉汤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化瘀通脉汤联合电针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脉汤联合电针疗法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病人血液流变学、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2.93%)高于对照组(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Hcy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Hcy和CR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中、重度狭窄采用脑梗死介入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合并中、重度狭窄颈动脉狭窄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观察两组中、重度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评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低切黏度、PCV、ECR、FIB、PAgT及血浆高切黏度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介入治疗后采用丁苯酞序贯联合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脑补损伤、神经功能及血液等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共完成治疗41例,其中分别因皮疹、心悸退出本研究2例、1例,中途退出研究2例;对照组共完成治疗43例,其中因恶心呕吐退出本研究1例,中途退出2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3月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HCT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HCT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纤维蛋白原(Fg)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3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血液流变学及BDNF、Hcy、LPa、F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观察组病人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Hcy、LPa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精神状态,并促进认知神经恢复,结合脉血康胶囊治疗可改善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功能健康指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免疫球蛋白(Ig)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164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加用前列地尔。对比两组疗效、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IgA、IgG、IgM、SOD、sVCAM-1、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67.07%,P0.05);两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IgA、IgG、IgM、Hcy、sVCAM-1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P0.001)。治疗后两组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时采用前列地尔可优化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学相关指标,降低Hcy、sVCAM-1水平,升高SOD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PA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PSV、EDV、P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PSV、EDV、PI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PSV、EDV、PI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PSV、EDV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周围神经损伤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和Hcy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67.65%)(P<0.05);两组神经传导速度(MCV和SCV)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MCV和SCV)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cy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明显,可通过降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Hcy水平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和脑脊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治疗结束后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和TNF-α的水平低于治疗前,ADL评分、VEGF和TGF-β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ADL评分、血清和脑脊液中VEGF和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比单独使用依达拉奉更好,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和TNF-α水平,升高VEGF与TGF-β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0月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收治的TIA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静脉滴注谷红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治疗TIA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VBI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血宁注射液,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两组患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及收缩期峰值流速(Vs)。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O、ET、AD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ET、ADM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NO、ET、ADM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ET、ADM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低于治疗前(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左椎动脉Vm、左椎动脉Vs、右椎动脉Vm、右椎动脉Vs、基底动脉Vm、基底动脉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椎动脉Vm、左椎动脉Vs、右椎动脉Vm、右椎动脉Vs、基底动脉Vm、基底动脉V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左椎动脉Vm、左椎动脉Vs、右椎动脉Vm、右椎动脉Vs、基底动脉Vm、基底动脉V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Vm、左椎动脉Vs、右椎动脉Vm、右椎动脉Vs、基底动脉Vm、基底动脉Vs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VBI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脑钠肽、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和联合治疗组(丹参川芎嗪+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各46例。持续治疗2 w,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Ang)Ⅱ、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hemerin水平,全血血流变仪分析患者的血流变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全血血流变学中低/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及血浆BNP、AngⅡ、IL-8、TNF-α、MDA、Chemerin水平等结果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效果较好,这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BNP、MDA及Chemerin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加快血液流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氟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血清IL-6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255,P=0.024);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较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缓解患者病情以及炎症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舒血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黏度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徐州民政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1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黏度、血浆Hcy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3.3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高切值、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黏度及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值、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黏度及血浆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联合舒血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黏度及血浆Hcy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