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HBV携带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孕28周开始口服替夫定600mg/次,每天一次,至分娩后1个月停药,并在产前、产时和产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不给予替比夫定阻断治疗;两组孕妇所生婴儿于出生后即刻、1月龄是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200IU/次,出生即刻、1个月、6个月时按程序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ebd) 10 μg/次,进行联合阻断.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分娩后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变化,并于婴儿出生后及6、12月龄取血测HBsAg,对比两组阳性率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前血清HBeAg、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前血清HBc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24 h内、6个月及12个月HB-sAg和HBV-D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HBIG、Hepd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减少婴儿HBsAg、HBV-DNA阳性率,同时配合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了母婴HBV阻断率,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臭氧联合替比夫定对乙肝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同期就诊的98例患者依志愿接受治疗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患者,予臭氧自血疗法联合替比夫定,臭氧自血疗法疗程3个月,替比夫定疗程18个月;对照A组28例患者,单独使用口服替比夫定,疗程18个月;对照B组38例患者,单独使用臭氧自血疗法,疗程3个月。比较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联合应答率46.9%,对照A组36.2%,对照B组39.5%。结论:臭氧自血疗法联合替比夫定与单用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T)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东莞市长安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81例,均采用LdT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LdT治疗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1例婴儿中,HBsAg阳性率为4.94%(4/81),HBsAg阴性率为95.06%(77/81)。母婴阻断失败组与母婴阻断成功组孕妇HBV-DNA高载量、用药时间短、前置胎盘、早产、胎盘早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分娩史、吸烟、饮酒、涂抹指甲油、规律产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HBV-DNA高载量、用药时间短、前置胎盘、早产、胎盘早剥均是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dT治疗HBsAg阳性孕妇的母婴阻断成功率较高,HBV-DNA高载量、用药时间短、前置胎盘、早产、胎盘早剥与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失败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阻断胎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HB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3例诊断为中晚期妊娠(妊娠22~30周)合并乙肝孕妇,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治疗组(35例,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和对照组(18例,只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两组均在分娩后采取脐带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24 h内给新生儿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U及乙肝疫苗10 μg,并分别于1?6个月时再次注射乙肝疫苗10 μg?结果:在分娩时检测,显示治疗组母亲HBV DNA定量减少,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恢复正常,1年后复查幼儿血清中HBsAg,治疗组幼儿HBV阳性为0,对照组幼儿HBV阳性者3例?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乙肝孕妇是有效?安全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对慢性乙肝妊娠患者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台州市立医院诊治的80例HBeAg阳性、HBV DNA>106 IU/ml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妊娠中晚期对照组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研究组使用替诺福韦酯治疗,2组孕妇产后3个月停药。2组婴儿出生后均采取阻断治疗,在治疗前、分娩前检测孕妇血清ALT、HBV DNA等水平。在婴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出生1年观察血清HBeAg、HBsAg阳性及HBV DNA ≥ 100 IU/ml例数。观察比较2组肝功能、病毒学应答、婴儿生长发育、乙肝母婴传播、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 分娩前研究组HBV DNA、ALT低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95%)、ALT复常率(9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分娩婴儿阿式评分、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时,研究组新生儿阻断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72.5%),出生1年后研究组婴儿血清HBeAg、HBsAg阳性率和HBV DNA ≥ 100 IU/ml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母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妊娠期口服替诺福韦可降低乙肝感染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率,降低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恩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28-3630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在孕晚期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较高的孕妇中对阻断HBV围生期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资料,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从第28孕周起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或替比夫定600 mg/d至产后4周。主要观察指标为新生儿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共收集孕妇资料87例,拉米夫定组32例,替比夫定组28例,对照组27例。共分娩新生儿87例,拉米夫定组32例,替比夫定组28例,对照组27例。治疗至临产时,血清log10HBV DNA水平拉米夫定组〔(3.92±1.21)copies/ml〕和替比夫定组〔(3.18±1.43)copies/ml〕低于对照组〔(8.53±1.74)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后1年,拉米夫定组(3.1%,1/32)和替比夫定组(无感染患儿)孕妇所生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18.5%,5/27)。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孕妇及新生儿存在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在孕晚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中,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均能够降低HBV垂直传播的风险,两者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替比夫定阻断高病毒载量乙肝携带孕妇母婴垂直传播效果,探讨妊娠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意义和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门诊检查HBsAg阳性孕妇测定其血清HBV-DNA含量均在106拷贝/ml以上的病例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于妊娠28周至分娩期间一直服用替比夫定600mg,1次/天,对照组8例不用药物干预.观察所有孕妇孕期和分娩前HBV-DNA含量、HBV血清标志物情况.检测分娩后新生儿脐血中HBV-DNA含量、HBV标志物情况.结果20例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中,实验组11例未检出HBV-DNA(<5×102拷贝/ml),1例HBV-DNA降至103拷贝/ml,对照组8例检出HBV-DNA仍维持在106拷贝/ml以上,所有新生儿均发育正常,实验组12例新生儿脐血中HBV-DNA<5×102拷贝/ml,HBsAg呈阴性.对照组仅1例新生儿脐血中HBV-DNA<5×102拷贝/ml,HBsAg呈阴性.结论替比夫定可以显著降低HBV-DNA载量,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几率,对阻断母婴HBV垂直传播有效.  相似文献   

9.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62-62,66
目的:探讨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的188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怀孕28周起开始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每隔1个月注射1次,共3次。对照组产前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观察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及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率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5例,感染率为5.3%;对照组94例,新生儿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45例,感染率为47.8%;治疗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70例(74.46%);对照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2例(2.12%)。结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蛋白被动免疫方式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加强产时、产后新生儿主被动免疫,减少了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乙肝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20,(3):166-172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系统地评价HBsAg阳性母亲服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Pubmed、CBM等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研究,替比夫定组孕妇共1 003例,对照组孕妇共1 0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比夫定组出生不同时间的婴儿HBsAg阳性率及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可以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对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将慢性HBV感染孕妇68例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孕妇自28周起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疗程4个月,婴儿出生后6 h之内和1月时注射HBIG200 IU,并分别于0、1、6月龄注射乙肝疫苗20 μg;对照组孕妇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其婴儿出生后接受与观察组同样的防疫。结果 怀孕28周和产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浓度差异不明显;而分娩即刻,观察组血清HBV-DNA为(0.38±0.44)×106 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24 h、6个月和12个月后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7.06%和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高载量孕妇妊娠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替比夫定在预防中晚期妊娠合并慢性乙肝孕妇宫内胎儿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53例诊断为中晚期妊娠(妊娠22-30周)合并乙肝孕妇,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治疗组(35例)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8例)只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两组均在分娩后采取脐带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24h内给新生儿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200 IU及乙肝疫苗10 ug,并分别于1、6月时再次注射乙肝疫苗10μg。 结果 治疗组在分娩时检测,显示母亲HBV DNA定量减少,ALT、AST 恢复正常,新生儿出生1年后复HBV血清学标志,治疗组胎儿宫内感染率为0, 对照组胎儿宫内感染例3例。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乙肝孕妇是有效、安全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的孕妇1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实验组在妊娠28周开始每间隔4周肌肉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 ),共注射3次;对照组妊娠晚期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胎儿娩出后手挤脐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测定,观察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新生儿感染情况中,实验组 HBsAg 与 HBeAb 均阴性69例,占86.25%,对照组为57例,占71.25%;仅 HBsAg阳性实验组10例,占12.50%,对照组18例,占22.50%;HBsAg与HBeAb均阳性实验组1例,占1.25%,对照组5例,占6.25%;实验组宫内感染率为12.5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显著( P<0.05)。感染风险比较中,实验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9.09%,对照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13.0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低风险组26例,新生儿感染率15.38%,对照组孕妇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为21.7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高风险组3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15.63%,对照组孕妇高风险组34例,新生儿感染率为44.12%,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妊娠晚期肌注 HBIG可有效降低宫内感染率;对于孕期 HBV-DNA极低风险或低风险的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对阻断母婴传播无明显效果;而HBV-DNA高风险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可有效减少新生儿 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BIL、ALT和ALB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HBV-DNA转移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均可耐受。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替比夫定对HBV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方法妊娠后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30例给予替比夫定600 mg,口服,1次/d,30例为对照,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HBsAg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替比夫定组母体HBV-DNA水平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1),且分娩前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6月龄时HBV感染率分别为0和13.3%(4/30),χ2=4.29,P〈0.05。结论妊娠后期应用替比夫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妊娠晚期孕妇血清HBV-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乙肝母婴阻断中两种不同用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HBsAg阳性产妇(其中63例产妇为HBsAg、HBeAg双阳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用药方式进行研究。结果2组不同用药方式所取得的阻断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出生12 h内(不超过24 h)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进行乙肝母婴阻断,既能节约医疗资源,又能减轻乙肝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母婴及性接触传播。母婴阻断技术——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母婴传播。但母亲患有高病毒血症时,仍有10%~30%的婴儿免疫失败。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分娩结局均有不良影响,并且在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影响更为显著,临床应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县县医院收治的132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乙肝病毒e抗原双阳性孕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6例。研究组孕妇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方法,对照组孕妇仅常规接种乙肝疫苗,最后分析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结果:研究组孕妇小孩出生当天、满1周岁时HBV感染率分别为1.52%、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2%、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起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促进儿童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9.
宋亚飞  魏莉延 《当代医学》2016,(27):147-148
目的:分析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HBsAg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于胎儿出生后接种乙肝基因疫苗。观察组在孕妇28周开始予以宫内阻断,临产时进行抽血复查患者HBVM,接着胎儿出生后肌肉注射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于新生儿接种20μg的乙肝基因免疫。观察和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和1周岁时HBVM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出生时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9例(20.0%)和HBV-DNA阳性率5例(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7例(60.0%)、16例(35.6%),HBsAb阳性率25例(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4例(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1周岁时,HBsAg阳性率1例(2.2%)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17.8%),HBsAb阳性率42例(93.3%)明显高于对照组34例(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可获得显著且良好的效果,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乙肝免疫球蛋白产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郦爱贞  肖小敏  陈新  孟钊 《广东医学》2006,27(6):841-842
目的探讨目前常规剂量HBIG对HBV母婴传播的产前阻断效果。方法选取358例HBsAg阳性孕妇,同意注射HBIG者193例,为干预组,未注射者165例,为对照组。并根据血HBV-DNA含量又分别将两组孕妇分成阳性组和阴性组。其新生儿于0,1,6月龄检测外周血乙肝标志物(HBV-M)。结果仅HBV-DNA阳性者婴儿1,6月龄时的HBV感染率在干预组较对照组低,余差异均无显著性;新生儿血Anti-HBs的阳性率比较,出生24 h内差异无显著性,而1,6月龄干预组均较对照组高。结论常规剂量HBIG可能对阻断HBV-DNA阳性者的母婴传播有效,但对HBV-DNA阴性者的效果不确定;孕期使用HBIG可提高新生儿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