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提高体外分离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成功率。建立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2根脐带(至少20 cm)冲净淤血,采用加工穿刺针固定脐静脉灌注消化液,一根用0.2%胶原酶Ⅱ,另一根用0.1%胶原酶Ⅰ和0.25%胰酶等比混合消化液,比较两种酶的消化效果。收集细胞并用含有10 ng/mL的VEGF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细胞的生长及传代。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所得细胞进行鉴定。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结果两种消化酶方法均获得了相当数量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胶原酶Ⅱ的消化效果稍优于混合消化酶,且比较理想的消化时间均为13 min,细胞接种后4~5 h开始贴壁生长,1周左右可生长成单层,光镜下呈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法可见内皮细胞胞浆中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细胞周期显示约有50.6%的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胶原酶Ⅱ和胶原酶Ⅰ与胰酶等比混合消化液灌注法是获得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一种可取方法,而胶原酶是分离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首选消化液,成功率高,可靠性大,可成功构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培养的改进及其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改进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提高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5号带柄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灌注消化液,分别用0.125%、0.25%胰蛋白酶和0.1%胶原酶消化脐静脉内膜,比较三种酶液消化的结果,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点,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所得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0.125%、0.25%胰蛋白酶和0.1%胶原酶的最佳消化时间分别为15min,10min,12min,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为单层生长,鹅卵石样镶嵌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细胞内有Ⅷ因子相关抗原。结论 胶原酶是分离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首选消化液,且0.1%胶原酶消化12min获得的细胞数量多,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方法:在传统HUVECs分离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HUVECs,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所培养细胞的纯度。结果:改良实验步骤和精简操作后,HUVECs分离不受影响,分离的HUVECs在体外2~4 d可长成单层,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鹅卵石"状排列,Ⅷ因子免疫组化实验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达99.37%。结论: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HUVECs具有培养周期短,所获得的HUVECs纯度较高的优点,有利于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新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和鉴定的方法,并详述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燕  郑练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22(4):209-211,F0003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实用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离及培养方法。方法:在传统HUVECs分离、培养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法的改进,用Ⅰ型胶原酶分离HUVECs;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HUVECs生长情况,最后使用Ⅷ因子免疫荧光及摄取Dil-Ac-LDL实验鉴定HUVE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s纯度。结果:改进实验工序和精化实验操作后,HUVECs分离不受影响,原代HUVECs3~4d后融合,传代后2~3d融合,倒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铺路石"状,有接触性抑制现象,Ⅷ因子及摄取Dil-Ac-LDL实验呈阳性,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纯度达92.9%。结论:本培养方法操作简便,培养周期短,获得的HUVECs纯度较高,有助于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是否正常与保持通畅的血液循环,维持正常的血管舒缩状态密切相关,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因素。采用培养的内皮细胞进行科学研究是一种普遍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离和培养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取“灌注消化法”、“机械刮取法”和“灌注搓揉法”来分离HUVECs.通过苔盼蓝排斥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数,进行免疫荧光法鉴定,比较这3种方法在获取的细胞数目、细胞活力和纯度方面的差异.常规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取第3代培养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根据细胞生长特点,形态及表型特征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灌注搓揉法”所分离的细胞无论从细胞数目、细胞活力和纯度方面均优于传统的“灌注消化法”和“机械刮取法”.培养的细胞从形态、生长特点和表型鉴定证实为血管内皮细胞(ECs).结论 “灌注搓揉法”是一种获取血管ECs成功率高,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真皮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及冷冻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人真皮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及其冷冻保存技术。方法采用中性蛋白酶及胶原酶消化结合免疫磁珠方法,分选CD34-/CD31 细胞。所获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免疫荧光染色、RT-PCR鉴定证实为LECs。采用梯度降温法冻存内皮细胞,经复苏后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台酚蓝试验、MTT试验、流式细胞术细胞检测等方法鉴定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中性蛋白酶及胶原酶消化方法结合免疫磁珠分选,可从真皮组织获取高纯度的LECs。与新鲜细胞相比,复苏的内皮细胞活力保持在92%以上。复苏后的内皮细胞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及生长曲线与新鲜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冻存内皮细胞的凋亡率较新鲜内皮细胞高,为(9.15±0.34)%vs(5.31±0.2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性蛋白酶及胶原酶消化结合免疫磁珠分选,可获取足够数量及纯度的LECs;冻存的内皮细胞复苏后无明显形态学改变,并保持较高的活力及体外增殖能力;可作为种子细胞来源,为淋巴管系统发育和新生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分离培养人真皮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及其冷冻保存技术.方法 采用中性蛋白酶及胶原酶消化结合免疫磁珠方法,分选CD34-/CD31+细胞.所获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免疫荧光染色、RT-PCR鉴定证实为LECs.采用梯度降温法冻存内皮细胞,经复苏后进行形态学观察, 以台酚蓝试验、MTT试验、流式细胞术细胞检测等方法鉴定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 中性蛋白酶及胶原酶消化方法结合免疫磁珠分选,可从真皮组织获取高纯度的LECs.与新鲜细胞相比,复苏的内皮细胞活力保持在92%以上.复苏后的内皮细胞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及生长曲线与新鲜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冻存内皮细胞的凋亡率较新鲜内皮细胞高,为(9.15±0.34)% vs(5.31±0.2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性蛋白酶及胶原酶消化结合免疫磁珠分选,可获取足够数量及纯度的LECs;冻存的内皮细胞复苏后无明显形态学改变,并保持较高的活力及体外增殖能力;可作为种子细胞来源,为淋巴管系统发育和新生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目曲:探讨牛胸主动脉内皮细胞(CTAECs)的原代培养方法,提高体外分离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成功率,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无菌手术刀片在牛胸主动脉内膜刮取内皮细胞,“力度梯度标记法”探索刮取力度,细胞收集于含20%南美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对培养细胞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机械刮取法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大量CTAECs,在倒置显微镜下呈多角形或短梭形,细胞核清晰,呈卵圆形,单层细胞融合后呈铺路石子样排列。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抗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呈阳性。结论:机械刮取法是获得CTAECs的一种可取方法,成功率高,可靠性大,可成功构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人脂肪干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进行人脂肪干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及鉴定,为组织工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剪碎的人脂肪组织加入Ⅰ型胶原酶消化,离心。将细胞悬液置于6孔培养板中,37℃、5%CO2培养箱中培养,细胞达80%融合时进行传代。选取第3代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物;选取第3代细胞,分为成骨诱导组和成脂诱导组,每组又分为诱导组(加入相应诱导培养基)及对照组(未经诱导的细胞)。成骨诱导72 h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检测,8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检验细胞内是否出现钙沉积;成脂诱导2周后进行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是否形成脂滴。结果:培养细胞均有CD44、CD49d抗原阳性表达,不表达CD45、CD106抗原;成骨诱导72 h后,诱导组细胞内AKP含量(0.488 3 U•g-1prot)较对照组(0.063 2 U•g-1prot)明显增高(P<0.05);8 d后诱导组茜素红染色阳性,对照组阴性;成脂诱导2周后油红O脂肪颗粒染色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利用原代细胞培养技术可成功地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出脂肪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内皮细胞(ECs)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而鼠类是常用的动物模型,因此建立简易、有效、重复性好的分离培养鼠主动脉ECs的方法,在心血管疾病、肿瘤扩散、免疫疾病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如何提高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hPDL)的成功率,为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成活率高的hPDL膜细胞,建立体外细胞模型提供一定的实验方法.方法:利用3种不同方法(组织块法、酶消化组织块法、全牙消化法)进行牙周膜细胞的原代培养,用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鉴定细胞来源;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研究体外细胞生长特性.结果:3种方法获得的细胞形态和生物学行为大致相同;波丝蛋白抗体染色阳性,角蛋白抗体染色阴性.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同源性好,但初代培养时间长;全牙消化法的原代培养成功率高于其他2种方法.结论:通过对牙周膜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良,可以显著提高hPDL原代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15.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6.
改良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明金  张学渊 《重庆医学》2003,32(11):1447-1449
目的 探寻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新方法。方法 选取豚鼠4只,无菌条件下分离其耳蜗血管纹和螺旋韧带,37℃下,Ⅳ型胶原酶(0.5mg/ml)消化3h,将消化获得的细胞接种后用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进行培养,反复刮除杂细胞。用ABC免疫酶染色法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来鉴定培养的内皮细胞,设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结果 所培养的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度极高,胞浆内均含有内皮细胞特有的Ⅷ因子相关抗原。结论 本实验培养获得了纯净的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其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为血迷路屏障的体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贴壁法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分离大鼠主动脉,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并纯化传代,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鉴定CD31抗原。结果,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形成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或铺路石样排列,并产生接触抑制现象。抗CD31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呈阳性。结论,大鼠内皮细胞贴壁培养法较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大鼠肺血管及腹主动脉的内皮细胞,建立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表达的体外模型。方法分离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采用活体胶原酶灌注法、腹主动脉内皮细胞采用贴壁法;二种方法均用胰酶不完全消化和加入血清或无血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纯化的内皮细胞。结果肺血管内皮细胞灌注法细胞传代至第4代后其增生速度趋于稳定,内皮细胞纯度达到95%以上,冻存后细胞复苏率(0.816±0.085)和贴壁率(0.758±0.079)均较高、生长良好。腹主动脉内皮细胞贴壁法第4代传代后细胞增生速度较慢,纯度为78%,冻存后传代细胞复苏率为0.724。结论肺血管内皮细胞灌注法分离到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纯度高,可作为进一步研究ACE调控的良好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9.
内皮细胞在一些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细胞培养方法广泛用于其形态、功能、代谢的研究。我们采用改良Jaffe法成功传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材料与方法: 内皮细胞分离与培养:用酶消化法分离内皮细胞。取正常娩出胎盘之脐带(20~25cm),置4℃cord缓冲液中保存(一般不超过6h)。操作在超净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改进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相关鉴定。方法 从动物选择、取材、循环灌注、植块贴壁等方面对体外分离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原代培养细胞经传代、冻存与复苏,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长特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与PMVECs的特异性结合物植物凝集素BSI的结合情况(FITCBSI结合试验)。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培养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融合为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或铺路石样镶嵌生长并有接触抑制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CD31和Ⅷ因子表达阳性;FITC-BSI结合试验呈阳性结果。结论 改进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且成功率高;综合鉴定表明培养细胞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与PMVECs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