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综合煤层气勘探及煤矿开采数据,从煤层赋存、含气性、渗透率储层压力等多个方面研究分析了杨梅树向斜煤层气地质条件及资源的开发潜力。对研究区资源量进行了预测和计算。研究表明,研究区煤层气保存条件好,含气量较高,开发地质条件优良,资源量和资源丰度大,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也是我国重要的煤层气富集地区之一。本文简介了六盘水地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现状,从向斜构造、封闭条件、煤层割理、煤的演化和含气量五个方面探讨了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可能富集高产的原因;结合各向斜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状况,并考虑其经济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分析,提出最有利区块4个,有利区块4个。最后重点评述了格目底向斜、盘关向斜和土城向斜重点勘查目标区。  相似文献   

3.
煤储层的发育与展布特征、煤的宏观和微观煤岩类型、煤的变质程度、煤质特征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前景。探讨研究区内煤储层物性特征,主要对研究区煤系发育特征,可采煤层厚度,煤的变质特征方面入手研究,对有效评价研究区煤层气资源及优选出研究区内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块,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兴平 《贵州地质》2005,22(3):188-191
本文对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对勘探历史进行了回顾,对煤层气勘探受挫原因进行了浅析.指出针对薄弱技术环节进行改进,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勘探可望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5.
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桂宝林  王朝栋 《云南地质》2000,19(4):321-351
煤层气在成煤过程中生成,并主要以煤层为储层的非常规天然气,通常甲烷组分占绝大部分,故亦称为煤层甲烷。甲烷以分子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基质的巨大内表面上。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煤层气资源,为该区的经济腾飞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须要研究形成煤层气的聚煤盆地的地质构造。地壳地质和深部构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该区重力、磁力异常、TM遥感影像、古今地应力场研究,滇东-黔西地区,莫  相似文献   

6.
滇东黔西煤层气选区及勘探目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宝林 《云南地质》2004,23(4):410-420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成煤期煤层气盆地发育,是华南重要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区,。本文概述煤层气盆地的划分与评价,提出煤层气系统的新概念,并对重点盆地进行研究。提出煤层气区带和煤层气地质风险分析的概念,并对滇东黔西地区重点区带进行煤层气藏预测及勘探目标优选,提出煤层气重点勘探开发试验区。  相似文献   

7.
8.
赵黔荣 《贵州地质》2003,20(2):92-98
该文对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气选区从预选、钻井、试采三个阶段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各个阶段的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及结果;提出了该区煤层气勘探可望从金竹坪、松河及箐脚等3个区块取得突破的勘探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9.
黔西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煤层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地区处于特提斯与滨太平洋两个构造域的交接地带,多期性质不同的构造作用形成了现今错综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根据构造变形的差异,可划分为织金-纳雍NE向构造变形区、水城-紫云NW向构造变形区和黔西南复杂构造变形区。在野外地质的基础上,结合微观变形特征和矿物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认为黔西地区构造变形属于上地壳低温-中低温环境下的脆性-脆韧性变形;由于黔西地区基底构造相对稳定,成煤期后断块内部变形较弱,煤储层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构造裂隙,有助于渗透率的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余开富  杨宏 《贵州地质》1993,10(1):35-44
黔西地区水城格木底向斜及盘县亦资孔向斜,是煤层气资源颇有希望的远景区。上二叠统煤系中除煤层外,毗邻煤层的砂岩也是煤层气重要的储集层。这些砂岩分布广泛,多以砂体的形式出现,纵向上彼此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叠置,其沉积环境主要为三角洲相。综合各类物性分析资料,砂岩均属低—超低孔渗储集层,经比较可分为好的、较好的和差的三种类型。砂岩聚集期孔隙与产气时空关系配置较好,尚有合适的圈闭即可形成气藏。格木底向斜南西翼,亦资孔向斜北翼西段、西翼中段,是目前寻找上二叠统煤层气藏应优先考虑予以勘探的。  相似文献   

11.
程轶妍  陈贞龙  李松  陈世达  郭涛 《地质通报》2021,40(7):1140-1148
黔西比德-三塘向斜煤层气藏主要赋存于龙潭组Ⅰ、Ⅱ、Ⅲ 3个煤组中,其中Ⅰ煤组6#和7#煤层、Ⅱ煤组16#和17#煤层、Ⅲ煤组20#、23#、27#、30#煤层分布稳定。煤层埋深受向斜构造控制明显,比德次向斜近轴部地区可达1500 m;煤岩以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为主,最大镜质体反射率自西向东、由北到南逐渐增大;煤岩对甲烷吸附能力普遍较高(兰氏体积,18.32~39.32 m3/t),区域上受煤变质程度影响显著;原位埋深条件下,煤岩渗透率较低,煤层含气量整体较高,平均10~15.78 m3/t,含气饱和度普遍大于50%。结合该地区多层合采效果发现,比德次向斜埋深超过800 m的气井产气效果差,珠藏和三塘次向斜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较好,其中珠藏向斜Ⅲ煤组4套主力煤层(煤层间距小于60 m)为潜在的高产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是薄至中厚煤层群发育的典型地区,煤层数量多、厚度薄、渗透率低、地应力高、压力系统多层叠置等资源禀赋特征导致国内外主流煤层气开发工艺技术本土化困难,煤层气资源难以动用。多、薄煤层煤层气地质特征的特殊性决定了煤层气开发技术的明显选择性,多煤层合采成为该地区煤层气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2009年至今,中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在贵州织金区块陆续完成23口合采煤层气井的部署工作,实现了单井最大日产气量达5 000 m3、试验井组(10口直井)单井平均日产气量超1 000 m3的突破。对此,基于织金区块多煤层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实践,系统分析了该地区多、薄煤层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归纳总结了开发关键工艺的地质适用性,从地质选层、开发模式及排采管控等方面取得以下认识:(1) 建立了合采产层优化判别方法,明确了以珠藏次向斜III煤组20、23、27、30号煤层为主的最优层位组合关系;(2) 形成了定向井多层分压合采、水平井分段压裂体积改造相结合的特色开发模式;(3) 制定了以“平衡排采、阶段降压”为理念、以“面积降压”为目的的精细化排采管控制度。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该区域的多煤层煤层气开发,对贵州省煤层气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压汞、液氮吸附实验对贵州珠藏向斜无烟煤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孔隙结构特征,并结合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了煤孔隙结构特征对其吸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珠藏向斜无烟煤主要以微孔、小孔为主,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控制;“孔隙遮挡效应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低退汞效率、高滞后环现象;由于测试原理不同,液氮、压汞实验结果有较大差异;研究区Langmuir体积平均为36.70 m3/t,Langmuir压力平均为3.23 MPa,Langmuir体积、Langmuir压力与微孔比表面积、退汞效率均呈现正相关;另外,Langmuir压力受微孔结构影响较大,特别是封闭孔的含量,封闭孔越多,Langmuir压力越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黔西北(贵州毕节)可乐向斜中段晚二叠世含煤地层具有含煤层数多、主力煤层埋藏较深的特点,结合该区探井钻遇致密砂岩气层的实际情况,从沉积环境、储层厚度、源储配置及含气性等方面评价了该区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  相似文献   

15.
假定弯曲流动褶皱的多层岩层是由多个各向同性的弹性薄层粘合而成的非均匀板,基于弹性薄板理论,研究了褶皱岩层仅受纯弯曲作用时褶皱中和面的位置的确定问题,得出了用各岩层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岩层厚度表示的褶皱中和面位置公式。结合贵州六盘水煤田涝河向斜,计算了涝河向斜褶皱中和面处于龙潭组9号煤层的底板岩层细砂岩中,距茅口组底部966 m, 煤岩层距离中和面越近,褶皱构造对其瓦斯赋存影响越少,使得该处的瓦斯含量与翼部差值就越小。研究成果对煤层气开发及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Exploit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CBM) involves groundwater extraction to depressurize coal reservoirs. This can involve groundwater extraction from multiple coal seams (commingled drainage). Interlayer interferences, caused by heterogeneity of hydrodynamic fields of the different coal gas reservoirs, can restrain CBM production. Understanding of 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reservoir, inseparable fro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s critical for CBM exploration. Analysis of Zhuzang syncline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found gas- and water-blocking strata near the maximum flooding surface in the upper part of each third-order stratigraphic sequence; thus, the hydrogeological units were divided vertically (SQ4, SQ3, SQ2 and SQ1) by the boundaries of the third-order sequence. The commingled-drainage CBM wells were analyz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tenics theory, on the ba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ydrogeological units. Gas content, reservoir pressure and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found to vary between the hydrogeological units. The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was not obvious where there was commingled drainage within single hydrogeological units with similar hydrodynamic force; this was validated by observing the consistent pressure decrease within each reservoir using historical matching. Since the source of drainage water varied from stratum SQ3 to SQ4 (containing lower hydrodynamic force compared to SQ3), it was obvious that groundwater extraction from SQ4 was restrained by SQ3, by showing obvious interlayer interference and restrained CBM production during commingled drainage across the different hydrogeological units. Reservoirs within each single hydrogeological unit tend to obtain higher CBM yield, thus take priority for commingled drainage.  相似文献   

17.
近5年来,六盘水煤田多个区块的煤层气试采开发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其煤层气聚集单元多、勘探开发条件差异大,整体评价该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预测综合有利区对本区煤层气开发决策至关重要。研究区有22个主要含煤向斜,即煤层气聚集单元,不同煤层气聚集单元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具有单煤层厚度薄、顶底板封盖性好、煤层含气量高、地应力较大、煤体结构偏差、低孔低渗、储层超压频繁的共性特征,但在煤层气资源丰度、资源量、煤层累计厚度、构造、埋深、煤阶、试采效果、勘探程度和地面条件等方面差异较大,根据各煤层单元的共性与差异性确定了煤层气综合开发评价的3个二级指标(资源条件、储集条件和开发基础条件)及对应的9个三级指标,采用多层次模糊数学方法对22个煤层气聚集单元进行了有利区优选排序,优选出5个建议优先开发的煤层气单元、9个适合接替开发的煤层气单元及8个远景煤层气开发单元。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区含煤岩系地质、沉积构造和水文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松河井田龙潭组含煤层气系统垂向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区煤层硫分与灰分总体上呈上、下高,中间低的规律;煤层含气量由顶部至底部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煤层埋深-压力系数关系揭示煤层垂向上至少可划分为2套压力系统。龙潭组3个二级层序与3个岩性分段的地层界限较为一致,奠定了独立含煤层气系统的物质基础;每套系统之间缺乏水力联系,富水性呈“弱-中等-弱”的变化规律,构成了独立含煤层气系统的水文地质基础。龙潭组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是沉积-水文-构造条件耦合控气作用的产物,划分为3个独立含煤层气系统。研究结果为松河井田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沁水盆地安泽区块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深入分析,探讨了该区煤层气的富集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煤的岩石学特征、构造、顶底板岩性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安泽区块煤储层含气量受煤阶影响,表现为: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吸附能力整体增强,含气量增大。局部区域,煤层气含量受煤层埋深、断层、褶皱及煤层顶底板岩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构造平缓带,煤层气含量随埋深增大而增大;在构造活动带,正断层上升盘含气量明显低于下降盘含气量,断层对煤层气的逸散作用明显。此外,泥岩顶底板封盖较砂岩顶底板封盖能力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明保德地区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采集煤样、煤层气样及水样,开展气体组分分析、煤层气井产出水水质检测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煤层气组成中烃类气体以CH4为主,体积分数为88.60%~97.59%;含有少量乙烷,体积分数仅为0.01%~0.14%;干燥系数均大于0.99,属于极干煤层气。非烃类组分中,主要含有CO2和N2,其中,CO2体积分数为1.74%~7.61%,N2体积分数为0.04%~8.18%。煤层气δ13C(CH4)值为–56.8‰~–47.7‰,δ13C(CO2)值为–6.6‰~13.9‰,δD(CH4)值为–252.6‰~–241.6‰。煤层产出水呈弱碱性,属于NaHCO3类型水,与地表水离子构成、矿化度、δD(H2O)和δ18O(H2O)值均相近,有地表水的补给,有利于产CH4菌大量繁殖,生成次生生物气。综合认为,研究区煤层气为热成因气和生物气的混合气,生物成因气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还原作用形成,受煤层解吸–扩散–运移作用、水溶作用和次生生物作用导致煤层气“变轻”。研究成果为后续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