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63岁,因“左侧胸闷,咳嗽半年,痰中带血1月”于2006年5月13日入院。胸部CT检查示:左肺上叶中央型肺癌,伴左肺上叶阻塞性炎症。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示:恶性肿瘤。腹部彩超及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于2006年5月16日行左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左上肺”恶性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对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2013年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FIGO分期ⅡB~ⅣA期及卡氏评分≥70分的122例。根据X-tile软件确定治疗前LMR 最佳临界值为 4。 [结果] 122 例患者LMR 范围 1.62~8.51,平均值为4.21,中位值为4.13。 高 LMR 组与低 LMR 组患者的肿块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LMR水平和治疗方式影响患者总生存期(P<0.05)。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MR水平影响患者预后(HR=0.532,95%CI:0.132~0.942,P=0.039)。[结论] 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中 LMR 可作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癌肉瘤:肉瘤样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22例肺肉瘤样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肺肉瘤样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切除的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本组患者中位年龄63岁;男女比例为8∶3;大多数患者有吸烟史。全组的中位生存期为0.96年,5年累积生存率为26.5%。Ⅰ、Ⅱ和Ⅲ期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0.0%、0和11.1%(P=0.0014)。pT和病理切片含有坏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肉瘤样癌易发生于有吸烟史的老年男性,手术后容易早期出现远地转移而死亡,pT3以及病理含有坏死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时间依赖受试者生存曲线(ROC)将患者分为高LMR组和低LMR组。分析直肠癌患者LM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用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LMR最佳临界值为4.21,其中高LMR组58例,低LMR组27例,高LMR组与低LMR组之间的脉管癌栓发生率、癌胚抗原(CEA)水平和TNM分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术后是否接受放化疗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术前CEA水平、脉管癌栓、LMR水平是影响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高LMR组与低LMR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4%和40.7%;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6%和25.9%;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LMR是影响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LMR与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分期相关,且LMR是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与远期生存呈正比关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放疗过程中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变化趋势,分析LMR变化与预后及放射性损伤间关系,为准确评估放疗反应和疗效提供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分析2013-2015年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48例,收集放疗前、放疗期间和结束时每周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详细记录淋巴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计数并计算LMR,按照每项观察指标的中位数进行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Cox、Logistic模型对病变长度、病变部位、临床分期以及LMR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MR在放疗期间呈指数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LMR平均值为总生存(P=0.011)及无进展生存(P=0.017)的影响因素,LMR平均值对局部控制率的影响也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但对食管癌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未见明显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的分层分析仍发现LMR平均值较高者预后较好,Logistic分析发现食管病变长度和照射方式是LMR平均值的影响因素。结论 LMR在放疗期间呈指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越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照射范围越大,LMR下降幅度越大,对预后影响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是炎症反应的关键免疫细胞,可以反映机体免疫状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肿瘤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可能对评价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价值.LMR对于头颈部肿瘤、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预后价值已经得到证实.本文就LMR在恶性肿瘤患者对评价预后的价值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钱门龙  万闹  殷航 《肿瘤学杂志》2017,23(3):185-188
摘 要:[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新疆军区总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9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术前LMR最佳临界值为5.83; 按术前LMR值分为高LMR组(LMR≥5.83)与低LMR组(<5.83)。[结果] 92例患者术前LMR范围1.47~12.33,平均值为6.00,中位值为5.89。高LMR组与低LMR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LMR组和低LM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和76.7%(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LM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RR=3.948,95%CI:1.770~8.808)。[结论] 术前外周血中LMR是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肺肉瘤样癌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背景与目的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本观察拟探讨肺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肺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经过并进行随访。结果 肺肉瘤样癌发病平均年龄为62岁,男女之比为6比1,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肺癌相似。其增强CT有一定特征性,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难以明确诊断,免疫组化均有上皮表型。结论 肺肉瘤样癌的诊断主要依靠手术病理,不能行手术者可能漏诊,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治疗策略与非小细胞肺癌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早期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2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术前LMR预测PTC复发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和高LMR组,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特征及复发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使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与PTC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LMR预测PTC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5.246 6。低LMR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高LMR组(11% vs 2%,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LMR<5.246 6(P=0.006)及肿瘤多灶性(P=0.039)是预测PT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LMR对早期预测PTC复发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实践中可将其作为复发危险度分层的补充,联合应用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 44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14例初治鼻咽癌外周血2 m l,流式细胞仪计数2 000个以上的细胞,用C e ll G uest软件分析阳性标记细胞百分比率进行评估。结果正常人与鼻咽癌外周血CD 44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鼻咽癌按分期外周血CD 44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其外周血CD 44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 44在鼻咽癌外周血中早、晚期均呈高表达,早期鼻咽癌具有较强的转移潜力。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133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临床病理特征不同的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D45CD133细胞百分数,探讨CD133阳性表达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5CD133细胞百分数,另采集20例健康体检者血样作为对照。结果:肝癌组CD133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CD133含量与肿瘤包膜完整性、门静脉癌栓、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与肿瘤直径、AFP值无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随病理组织分级增高,CD133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CD45CD133细胞百分数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CD133表达对估计有无血行播散和远处转移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各分期肉瘤样肝癌(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肉瘤样肝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理确诊为SHC 2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男性16例,女性8例。中位发病年龄55岁。结果:临床表现以腹痛、发热为主,肝炎病毒感染者占66.7%,肝硬化者占79.2%。Ⅲ~Ⅳ期占87.5%。平均肿瘤长径6.27 cm。1例行肝移植,8例行手术为主治疗,3例仅进行局部治疗,余进行对症支持、化疗、靶向或联合免疫治疗。入院CT或MRI均有异常表现,活检或术后病理均符合SHC。随访1~39.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术后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4.7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2.3个月。Ⅲ~Ⅳ期患者中位OS为4.8个月。结论:对于Ⅰ期肉瘤样肝癌患者,治疗以外科切除为主,术后给予辅助治疗可使患者受益。对于Ⅲ~Ⅳ期肉瘤样肝癌患者,手术获益局限,可行全身化疗、口服靶向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整合情况,以揭示其在H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32例HCC患者和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和PBMC中HBV-DNA含量,引物和探针设计选择HBVC区的DNA序列。结果:HCC组和CHB组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2.5%(20/32)和46.7%(21/45)、HBV-DNA均值(不含阴性)分别为105.50±1.52和105.05±1.45copies/ml,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7.5%(28/32)和51.1%(23/45)(P<0.01)、HBV-DNA均值(不含阴性)分别为104.51±1.32和104.05±1.05copies/ml;HCC组血清和PBMC中HBV-DNA阳性率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2.5%比87.5%,P<0.05);HCC组和CHB组血清和PBMC中HBV-DNA同时阳性时,其HBV-DNA含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HCC患者PBMC中存在HBV-DNA整合的现象;作为临床预测HCC发生的风险指标,PBMC中HBV-DNA含量的检测与穿刺肝组织相比具有轻创或无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RT-PCR法检测胃肠道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EAmRNA,探讨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评估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 方法: 应用RT-PCR技术,选择特异性CEAmRNA引物,检测41例胃癌、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同时定量检测外周血CEA和CA19-9糖蛋白.另抽取1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41例胃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 26.8%、19.5%、14.6%.12例对照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均阴性.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40%,10/2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25%,1/16),P=0.000.TNM分期IV期中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63.6%(7/11),III期21.4%(3/14),I、II期6.3%(1/16),P=0.004.外周血CEAmRNA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EAmRNA、CEA和CA19-9在胃肠道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以CEAmRNA阳性率最高,随淋巴结转移数目、病期进展,阳性率更高,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测定大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 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7年 11月— 1999年 3月 ,共 31例大肠癌患者 ,男 14例、女 17例 ,平均年龄 5 5 6± 11 6岁 ;按有否远处转移分为两组 ,其中同时性远处 (肝、肺等 )转移组15例 ,无远处转移组 16例 ,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 ;行根治性切除 16例、姑息性切除 13例 ,剖腹探查 2例。病理诊断DukesB期 13例 ,DukesC期 3例 ,DukesD期 15例。用PGE2 酶免药盒分别测定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血PGE2 、及术中肿瘤组织和灌流血中的PGE2 。结果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 明显升高 ,外周血PGE2 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DukesD期者显著高于B、C期者。两组肿瘤静脉血PGE2 均高于伴行动脉血 ,其V A值有显著性差异。肿瘤组织的PGE2 含量较正常肠粘膜高 2 8倍。手术切除原发肿瘤两周后外周血PGE2 显著下降 ,其中根治性切除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姑息性切除术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外周血PGE2 有可能视为大肠癌根治术后有否复发或转移的一项辅助性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测定大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997年11月-1999年3月,共31例大肠癌患者,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6±11.6岁;按有否远处转移分为两组,其中同时性远处(肝、肺等)转移组15例,无远处转移组16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行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13例,剖腹探查2例.病理诊断DukesB期13例,DukesC期3例,DukesD期15例.用PGE2酶免药盒分别测定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血PGE2、及术中肿瘤组织和灌流血中的PGE2.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明显升高,外周血PGE2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DukesD期者显著高于B、C期者.两组肿瘤静脉血PGE2均高于伴行动脉血,其V/A值有显著性差异.肿瘤组织的PGE2含量较正常肠粘膜高2.8倍.手术切除原发肿瘤两周后外周血PGE2显著下降,其中根治性切除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姑息性切除术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外周血PGE2有可能视为大肠癌根治术后有否复发或转移的一项辅助性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RT—PCR法检测胃肠道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EAmRNA,探讨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评估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选择特异性CEAmRNA引物,检测41例胃癌、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同时定量检测外周血CEA和CA19—9糖蛋白。另抽取1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41例胃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26.8%、19.5%、14.6%。12例对照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均阴性。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40%,10/2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25%,1/16),P=0.000。TNM分期Ⅳ期中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63.6%(7/11),Ⅲ期21.4%(3/14),Ⅰ、Ⅱ期6.3%(1/16),P=0.004。外周血CEAmRNA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EAmRNA、CEA和CA19—9在胃肠道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以CEAmRNA阳性率最高,随淋巴结转移数目、病期进展,阳性率更高,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Pulmonary sarcomatoid cancer (PSC) is a rare, aggressive subtyp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measures of local and systemic immunity as biomarkers are incompletely known. We performed this study to characterize the leukocyte composition within the tumor, stroma, and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PSC and correlated our findings with overall survival. Tissue from 30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SC was evaluated by IHC for the presence of CD3+, CD14+, and CD19+ cells and PD-L1 expression. A 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 (LMR) was calculated for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 and peripheral blood. Surviv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ased on IHC scores or groups defined b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cutoffs. CD3+ and CD14+ cells were found throughout the TME. CD19+ cells were almost exclusive to the stroma and correlated with superior overall survival (HR 0.40, 95% CI 0.21–0.72, p = 0.003). Most patients expressed PD-L1 on the tumor and/or the infiltrating immune cells, but neither the presence nor PD-L1 expression level impacted survival. A more prolific immune infiltration of the TME wa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HR 0.82, 95% CI 0.70–0.98, p = 0.029). PSC patients with a TME LMR ≥1.2 had a median survival of 1598 versus 488 days for a TME LMR <1.2 (p = 0.010).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an LMR ≥2.3 wa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median survival (1579 vs. 332 days, p < 0.001). Our data demonstrate multiple measures of the local and systemic immunity are associated with patient survival in PSC.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原发部位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集的7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24例男性健康者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鼻咽癌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血浆EB病毒(EBV)拷贝数,并通过EBER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鼻咽癌与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标本,对比其阳性率。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含量较健康对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织EBER阳性率较慢性炎症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DNA定量检测可用于判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病情诊断与预后,而EBER原位杂交技术则可检出鼻咽癌病理组织中游离EBV,二者联合检测可在鼻咽癌临床诊断中获得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