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横断面研究沈阳市城区妊娠妇女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现状。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日至2016年11月15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正常产检孕妇909例,调查孕妇补铁情况,进行血常规及铁蛋白检测,评估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结果 (1)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2)随妊娠进展铁缺乏发生率依次升高(P0.05),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亦呈升高趋势(P0.05)。(3)预防性补铁的孕妇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性补铁组(P0.05)。(4)30~35岁组孕妇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结论沈阳城市地区孕妇随孕周增加,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逐渐升高。30~35岁孕妇更重视在饮食基础上预防性补铁,有效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620例妊娠晚期贫血孕妇的保健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 6 2 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的保健状况。方法 将 6 2 0例贫血孕妇分为妊娠期补铁组和未补铁组 ,分别询问孕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妊娠期有无补铁、孕次产次、建卡时间、是否定期及未定期产前检查的原因、妊娠期贫血状况及母儿并发症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妊娠期有无补铁的孕妇 ,在文化程度、职业、孕期保健建卡的时间、孕期产检次数、贫血发生率及贫血程度、母儿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定期产前检查可使妊娠期贫血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 ,尤其对于经产妇、知识层次低者、农民、工人、家庭主妇等重点人群。建议妊娠 2 0周后对所有孕妇常规补充铁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孕妇孕期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低出生体重儿(LBWI)的预测价值。方法 233例SCH孕妇(孕早期88例、孕中期75例及孕晚期70例),根据TSH基线值分为4.0 mIU/L组(n=147)与≥4.0 mIU/L组(n=86),≥4.0 mIU/L组根据是否接受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分为治疗组(n=24)与非治疗组(n=62);另选健康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检测TSH水平并统计LBWI发生率。结果孕早期、中期和晚期SCH组的TSH水平,SCH组的贫血、剖宫产及LBWI率更高(P 0.05);TSH4.0 mIU/L组的贫血及LBWI率低于≥4.0 mIU/L组(P 0.05);治疗组的LBWI发生率低于非治疗组(P 0.05)。基线TSH水平≥4.0 mIU/L是LBW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32,P 0.05),L-T4治疗是保护性因素(OR=0.631,P 0.05)。结论妊娠期SCH孕妇的TSH水平随孕周延长逐渐性升高,超过妊娠期特异性参考值将增加剖宫产及LWBI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孕妇缺铁性贫血561例调查及体内铁状况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调查了解孕妇体内铁代谢状况及影响贫血发生的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561例孕妇进行血红蛋白(Hb)、血清铁(Fe)、血铁蛋白(SF)、运铁蛋白饱和度(TS)、血锌卟啉(ZPP)进行测定,并对有关影响因素实行专人问卷调查。结果:妊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17.29%,随着孕周的进展贫血发生率增高,孕20周后贫血发生率上升显著,SF、Fe、TS下降明显,孕28-36周时贫血发生率最高达29.91%,铁缺乏症发生率高达82.05%,此阶段孕妇的Fe、SF、TS降至最低,处于贮铁耗尽状态,ZPP显著上升。结论:建议对孕妇的补铁可从孕2周后开始。孕28周后Hb<105g/L时可考虑诊断缺铁性贫血并予以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期体质量增长及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以273例GDM患者为病例组,并以年龄段为匹配因素进行1∶1的频数配对,以273例糖耐量试验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身高、每次产检的孕周及体质量,检测孕早期(孕13周前)空腹血糖、糖耐量结果及孕早期(孕13周前)、孕中期(孕19~20周)、孕晚期(孕36~37周)的血脂水平等资料,分析GDM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24.0 kg/m2(OR=2.015,P=0.040)、孕早期空腹血糖≥5.10 mmol/L(OR=2.183,P=0.014)、孕中期低密度脂蛋白≥2.80 mmol/L(OR=3.484,P=0.001)及平均每周体质量增长≥0.80 kg(OR=2.789,P=0.004)均是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中期高密度脂蛋白≥1.90 mmol/L(OR=2.015,P=0.04)则是GDM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临床上,产科医生应及早关注孕前BMI≥24.0 kg/m2、孕早期空腹血糖≥5.10 mmol/L、孕中期平均每周体质量增长≥0.80 kg及低密度脂蛋白≥2.80 mmol/L的孕妇。以上指标作为GDM独立危险因素的评估,可能对GDM的发生风险能进行更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孕早期血压高值(HNBP)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关系,分析孕早期HNBP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建卡孕妇2000例。根据孕早期(<20周)血压值将孕妇分为HNBP组(130~139/80~89mmHg)378例及NBP组(<130/80mmHg)1622例。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户籍、教育程度、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早期空腹TC、TG、HDL、LDL、空腹血糖(FPG)及尿酸(UA)水平。随访记录孕妇HDP的发生情况,分析孕早期HNBP潜在相关因素。结果:HNBP组HDP发生率21.16%(80/378)高于NBP组9.19%(149/1622),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显著增加(1.85%vs 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HNBP组的孕前BMI、初产比例、孕早期TG、LDL水平均高于N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初产、孕前BMI≥25kg/m^2、孕早期TG、LDL与HNBP存在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前BMI≥25kg/m^2(OR=2.087,95%CI为1.021~5.176)、初产(OR=1.364,95%CI为0.741~3.063)、孕早期TG(OR=1.688,95%CI为1.294~4.517)是HN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孕早期HNBP孕妇后期HDP发生率增加。孕前BMI≥25kg/m^2、初产、孕早期TG水平是HN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早期胎儿生长受限(FGR)与孕晚期FGR的相关性,为FGR的早期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共9637例,计算孕早期(孕10+0~13+6周)顶臀径Z评分,<-1分定义为孕早期FGR组,≥-1为孕早期非FGR组,分析孕早期FGR与孕晚期FGR的相关性,并根据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孕晚期FGR477例,发生率为4.9%。调整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产史、受孕方式、PAPP-A MoM、β-hCG MoM、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和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孕早期FGR组发生孕晚期FGR的风险是孕早期非FGR组的1.88倍(95%CI 1.51~2.34);在无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中,孕早期FGR组发生孕晚期FGR的风险是孕早期非FGR组的1.73倍(95%CI 1.37~2.19);而在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中,孕早期FGR组发生孕晚期FGR的风险是孕早期非FGR组的3.81倍(95%CI 1.97~7.39)。结论:孕早期FGR与孕晚期FGR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在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中这种关联更强,应重点关注孕早期顶臀径低于同孕龄的孕妇,以预防或早期发现孕晚期FG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联合分析孕早、中期甲状腺功能情况下,低甲状腺素血症(HT)对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733例孕妇病例资料。根据孕早、中期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将病例分成4组,分别为:A组:孕早期被诊断为HT且孕中期甲状腺功能正常;B组:孕早期甲状腺功能正常且孕中期被诊断为HT;C组:孕早、中期均被诊断为HT;D组:孕早、中期甲状腺功能均正常,比较组间妊娠期间各项指标、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与D组比较,A组的剖宫产(54.7%vs 45.2%,P=0.01)、妊娠期糖尿病(GDM)(16.3%vs 10.0%,P=0.01)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3%vs 2.0%,P0.01)发生率均增高,B组(22.4%vs 10.0%,P0.01)和C组(24.4%vs 10.0%,P0.001)的GDM发生率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单独的孕早期HT是GDM(aOR 1.70)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aOR 2.83)的危险因素,单独的孕中期HT(aOR 2.51)以及孕早中期均患HT(aOR 2.67)是GDM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早期HT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因素。无论是孕早期还是孕中期的HT均会增加GDM的发生率,哪怕是孕中期新发的HT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胎孕妇孕晚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138例双胎孕妇(双胎组)及同期150例单胎孕妇(单胎组)的孕晚期临床资料,同时双胎孕妇按血脂水平分为血脂异常组(94例)及血脂正常组(44例),比较组间血脂水平、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双胎孕晚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双胎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明显高于单胎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明显低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胎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血脂异常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胎孕晚期TG、Apo-B为妊娠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TG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HDL-C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剖宫产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TC为早产、胎儿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LDL-C为早产、胎儿窘迫的保护性因素(OR1,P0.04)。结论:双胎孕妇孕晚期血脂水平、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孕妇,双胎血脂异常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孕妇,双胎孕妇孕晚期升高的血脂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具有相关性,应早期积极干预双胎孕妇的血脂,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314例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发病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 (IDA)的发病现状及营养状况与IDA的关系。方法 :检测青岛市城市及农村 1314例妊娠期和非妊娠期育龄妇女的外周血红蛋白浓度 (Hb)、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血清铁蛋白 (SF) ,并进行个人问卷调查 ,应用营养计算软件评价膳食营养。结果 :1314例育龄妇女IDA发病率为 2 0 .4 0 % ,其中非孕妇的发病率高于孕妇。农村育龄妇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孕妇中孕≥ 2 8周组发病率最高 (4 0 % ) ,与其他孕周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营养评价结果显示非孕妇组热量、维生素A、E、B1、B2 、PP、C的缺乏率高于孕妇组(P <0 .0 0 1)。结论 :农村育龄妇女及孕 2 8周以上的孕妇为IDA高发人群。应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的膳食营养宣教及指导 ,对孕晚期的孕妇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诊断妊娠期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00例妊娠期贫血孕妇为试验组,根据妊娠期贫血发生时间段又分为孕早期贫血组194例、孕中期贫血组139例、孕晚期贫血组167例,另选50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均接受血常规检验,比较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试验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小于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大于对照组(P<0.05)。孕早期贫血组、孕中期贫血组、孕晚期贫血组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贫血孕妇血常规检验各项指标与健康孕妇差异显著,对孕妇积极开展血常规检验,有助于及早检出妊娠期贫血。  相似文献   

12.
铁在氧气运输、电子传递和酶活性中的作用对细胞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妊娠期随着孕妇血容量的增加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对铁的需求急剧增加,当体内铁储存量及其摄入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将导致铁的相对或绝对缺乏,引起缺铁性贫血。妊娠期铁缺乏是妊娠期贫血最常见的病因,且与子代的认知、自闭症及精神异常等有关。妊娠期贫血增加产褥期感染、胎盘早剥、孕妇死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和早产等的风险,危害母婴健康与安全,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很关键。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治疗方法主要有口服铁剂和静脉铁剂治疗。综述妊娠期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相应诊断,探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孕妇及子代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其治疗与预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无症状单胎妊娠期女性阴道菌群分布纵向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妇产科健康无症状单胎妊娠期女性46例,观察评价孕妇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阴道菌群状况。结果 (1) 46例女性中,孕早期20例(43.48%)检查阴道菌群平衡,其中16例(80.00%)整个妊娠期阴道菌群都保持正常,4例(20.00%)在孕中期或孕晚期检查发现阴道菌群失衡;孕早期26例(56.52%)检查阴道菌群失衡,其中15例(57.69%)于孕中期或孕晚期无任何处理情况下转变为阴道菌群正常;(2)孕早期细菌性阴道病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需氧菌培养结果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孕妇随孕周增加无症状单胎妊娠期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是动态变化的,或可通过自身调节作用恢复阴道菌群平衡。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丈夫对妻子的家庭暴力与不良妊娠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期家庭暴力的现况以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天津市和辽宁、河南、陕西省的 6个市、32个区 ,对有 6个月至 1岁半小儿的妇女12 0 4 4名进行了调查及分析。 结果 妊娠期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为 4 .3% ,形式为心理暴力、性暴力和躯体暴力 ,且反复发生 ,性暴力的发生率最高。妊娠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孕妇 ,妊娠次数多 (P <0 .0 1,OR =2 .0 )、有人工流产史的比例高 (P <0 .0 1,OR =1.89)、产前检查开始晚 (P =0 .0 1,OR =1.32 ) ,而且妊娠期阴道出血、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妊娠期贫血、胎膜早破以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 (P <0 .0 5 ,OR值分别为 1.85、2 .81、5 .39、1.92、1.6 4和 1.92 )。未发现妊娠期家庭暴力与早产的关系。此外 ,孕妇和其丈夫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吸烟、饮酒的状况与孕妇受虐和丈夫施暴有关 (P <0 .0 5 )。 结论 本研究提示家庭暴力应作为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一个因素 ,妊娠期检查时应该常规询问 ,以及时发现 ,给予适当的救助 ,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蛋白琥珀酸铁用于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选择300例妊娠16~24周的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干预性补铁:对照组150例,仅定期检测铁缺乏指标.两组孕妇于16~24周、32~34周和37~39周检测并记录血常规及铁代谢的各项指标.结果:16~24周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红细胞及铁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4周、37~39周研究组RBC、HCT、Hb、SF、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EP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用药后贫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使用蛋白琥珀酸铁的孕妇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蛋白琥珀酸铁用于预防妊娠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效果良好,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轻中度慢性高血压患者孕期血压维持和控制水平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5年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规律产前检查并结束妊娠且资料完整的初始诊断为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的302例临床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孕期血压(blood pressure,BP)维持和控制的不同水平组(A组血压130/80mm Hg、B组130~139/80~89mm Hg、C组140~149/90~99mm Hg、D组150~159/100~109mm Hg)的临床特征及重度高血压(sever hypertension)、伴蛋白尿的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with proteinuria,PE-Pro)、重度子痫前期(sever preeclampsia,SPE)以及小于胎龄儿(small-For-gestational-age,SGA)的发生率。结果 慢性高血压血压分级影响分析:孕前或孕早期慢性高血压Ⅲ级患者在孕中期或孕晚期重度高血压和SPE的发生率比高血压Ⅰ级者高(P0.05),但对PE-Pro、SGA的发生率未见影响(P0.05)。孕前或孕早期慢性高血压Ⅲ级患者发生PE-Pro、SPE的孕周比高血压Ⅰ级者早(P0.05),但对重度高血压的发病孕周未见影响(P0.05)。孕期血压维持和控制水平分析:A组重度高血压、PE-Pro、SPE的发生率比B组低(P0.05),B组重度高血压的发生率比C组低(P0.05)。孕期血压维持和控制水平对SGA的发生率未见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压维持和控制水平影响重度高血压、PE-Pro、SPE的发生(OR=4.957,95%CI 1.409~17.443;OR=2.388,95%CI 1.446~3.944;OR=1.174,95%CI 1.666~6.047);孕前或孕早期出现蛋白尿(OR=17.693 95%CI 1.800~173.886)是SPE的独立影响因素。肥胖是SGA的保护因素(OR=0.099,95%CI 0.013~0.737),孕期体重增长、血压维持和控制水平是SGA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03,95%CI 0.657~0.982;OR=5.786,95%CI 1.542~1.703)。结论 慢性高血压轻中度孕妇孕期血压控制有利于降低重度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而且并不对SGA的发生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1背景与目的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双胎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约30%~45%的双胎孕妇在孕晚期发生贫血[1-2]。2016年一项对中国16个省进行的横断面研究发现,妊娠妇女孕早期、中期、晚期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4.9%、16.6%、23.2%,其中多胎妊娠的贫血及IDA的患病率高达28.7%及20.6%,均高于单胎妊娠[3]。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龄、孕前体质量指数(Pre-BMI)、孕期体重增长、一级亲属即父母患糖尿病单因素以及复合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以达到控制某个可控因素来降低GDM发病风险。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731例孕妇的年龄、孕前BMI、早孕期增重、糖尿病家族史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并进行复合因素分析。结果:妊娠年龄(OR=1.071,95%CI=1.034~1.110,P=0.000),孕前BMI(OR=1.535,95%CI=1.087~2.170,P=0.015),早孕期体重增长(OR=1.132,95%CI=1.041~1.231,P=0.004),家族糖尿病史(OR=2.386,95%CI=1.393~4.086,P=0.002)。妊娠期合并1个高危因素孕妇患GDM的危险度是合并0个高危因素的1.966倍(95%CI=1.277~3.027,P=0.002),合并2个高危因素孕妇患GDM的危险度是合并0个高危因素的3.060倍(95%CI=1.912~4.898,P=0.000),合并≥3个高危因素孕妇患GDM的危险度是合并0个高危因素的8.444倍(95%CI=4.077~17.488,P=0.000)。结论:妊娠期间合并高危因素数越多,GDM发生危险度越高。对于合并高危因素的妇女,产科医师可在其备孕咨询时或初次产检时给予指导,降低可改变的1个或2个因素,达到很大程度降低GDM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长(GWG)与妊娠合并疾病及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3541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将产妇按孕前体质指数(BMI)和不同孕期体重增长(GWG)分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合并疾病及结局的关系。结果:孕妇孕期体重平均增加(16.0±4.9)kg,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341.6±425.9)g,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分别占2.1%及5.1%。根据IOM推荐孕期GWG分组,GWG过低、过高组孕妇与正常孕妇的巨大儿、剖宫产数、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超重、肥胖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OR=2.7,2.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5.4,OR=7.7)、巨大儿(OR=1.6,OR=8.9)、剖宫产(OR=1.4,OR=1.7)的发生风险,而GWG过高增加剖宫产的发生风险(OR=1.5)。结论:孕前BMI不仅影响妊娠合并疾病的发生,也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临床上应特别重视孕前宣教及体检,建议育龄期妇女达到合适的体质指数后怀孕。孕期过度体重增长增大了不良妊娠结局(巨大儿、剖宫产)的发生率,临床上可参照IOM推荐体重增长范围进行孕妇体重控制,加强孕期的健康教育和体重随访。同时建议利用大数据多方调研,得出适合中国各地区的孕期体重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铁强化酱油对孕妇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96例孕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从孕12周开始在膳食中加服铁强化酱油,对照组使用普通膳食。分别测定两组孕妇12周前、28~32周、36~40周各期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含量。结果:实验组中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清铁蛋白均较对照组增高,转铁蛋白较对照组降低;实验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孕妇服用铁强化酱油有助于提高孕期血红蛋白和孕期铁储备,能有效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改善孕期生理性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