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脑出血发病后脑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发生脑水肿,或脑脊液增多,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甚则危及生命。脱水是急性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对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有重要价值。常用药物有甘露醇、甘油、甘油果糖、人血白蛋白、速尿、七叶皂苷钠等。根据病种、分型及个体不同,酌情选用一两种或以上药物交替使用,可减少脱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所致急性脑水肿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甘露醇组:治疗过程中给只给予甘露醇静脉注射降颅压;甘露醇加呋塞米组:治疗过程中予甘露醇及呋塞米联合应用降颅压;甘露醇加托拉塞米组:治疗过程中给予甘露醇加托拉塞米静脉滴注降颅压。所有患者每日尿量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监测,14d后评价脑水肿面积,GCS评分。结果托拉塞米组颅内压低于另外两组,肾功能不全及电解质紊乱明显减少,预后脑水肿面积减少较明显,GCS评分进步明显。结论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对于治疗急性脑水肿、消除脑水肿、GCS评分进步等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所致急性脑水肿123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托拉塞米组:治疗过程中只给予托拉塞米静脉注射降颅压;联合组:治疗过程中给予甘露醇及托拉塞米联合应用降颅压;甘露醇组:治疗过程中只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降颅压。同时统计各组患者每日颅内压平均值,每日晨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及患者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结果托拉塞米组与其他两组比较,颅内压增高缓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肾功能不全患者明显减少,预后GOS评分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效果与应用甘露醇相近,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甘露醇治疗脑卒中过程中对肾脏的损害.方法 对我院40例脑卒中患者因应用甘露醇致急性肾损伤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应用甘露醇后,蛋白尿19例,血尿15例,管型尿10例,血肌酐超过正常范围25例,经停用甘露醇,采用其他降颅压药物、对症治疗及血液透析等,肾功能恢复正常36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 脑卒中治疗过程中应用甘露醇可致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临床药师通过对2例药物所致急性肾损伤的分析总结及药学监护,期望为药物所致的急性肾损伤的药学监护提供一些经验和帮助。方法: 药师通过分析药物所致急性肾损伤的机制并给出用药建议,协助医师合理选用激素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指导。结果: 在医师的合理治疗和药师的悉心监护下,2例患者肾功能在住院期间恢复。结论:应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药物所致的急性肾损伤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大剂量甘露醇对肾功能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治疗经过、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及其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甘露醇的不同用法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本组132例中有46例使用小剂量甘露醇及速尿,6例因故未使用甘露醇,只有2例出现轻度肾功能异常,占4.35%;而有86例使用大剂量甘露醇,有3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占34.8%。结论 大剂量甘露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在其脱水降颅压的过程中,易致急性肾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疾病转归。而小剂量甘露醇则更为安全,且疗效相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抗血栓治疗方案选择以及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抗血栓治疗方案,为患者制定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药学监护,评估药物疗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开展用药教育。结果 经过抗凝、脱水降颅压、控制癫痫等治疗后,患者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左侧肢体乏力改善,好转出院。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以及黑便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对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全程的药学监护,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药物治疗,建议医师根据临床疗效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关注药物对妊娠患者的影响,提供更为全面的药学服务。结果 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实践,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陈卓  何家纯 《中国医药》2008,3(2):92-93
目的研究白蛋白在重度脑挫裂伤治疗中降颅压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将67例重度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接诊后或术后即行头颅CT评估残存的脑挫裂伤面积,降颅压对照组只使用甘露醇,治疗组在使用等量甘露醇基础上加用20%人血白蛋白2次/d,10g/次,同时监测颅内压,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脑挫裂伤灶变化,3个月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降颅压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伤后第4天和第15天于头颅CT示脑水肿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GOS评定治疗组良好率65.7%,中残率14.3%,重残率11.4%,病死率8.0%;对照组良好率40.6%,中残率18.8%,重残率9.4%,植物状态3.0%,病死率28.1%。2组相比良好率P〈0.05,病死率P〈0.01。结论白蛋白可通过促进脑水肿的吸收及持续性降颅压作用,提高救治重度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练忠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10):799-800
<正> 老年脑卒中临床上常见,内科治疗主要有血压调控,抗脑水肿、降颅压、改善脑营养代谢、防治并发症等。而甘露醇作为渗透性利尿剂对抗脑水肿、降颅压疗效确切,临床上普遍应用,但有关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例曾有报道[1]。现就我院1998年~2002年172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中15例应用甘露醇致肾损害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以及搏动指数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大脑搏动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选取26例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和24例不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在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和侧支循环代偿上,其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可导致颅内外广泛而严重病变,且侧支循环代偿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高血压脑出血为典型病例,讨论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钻孔引流术与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脑疝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__2011年1月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研究组采用微创脑血肿穿刺引流术。对照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死亡率及重、轻度残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理想治疗率为50.91%,对照组为2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研究组残留血肿〉20m/或发生再次出血的患者13例,对照组为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出血量〈60ml,脑疝症状较轻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钻孔引流术治疗效果与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无异,且术后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EPO低、中、高剂量(1 000、3 000、5 000 u.kg-1)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时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3、6、12、24、48、72 h断头取海马组织,取材前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取材后标本以免疫组化法、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n=12)。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神经功能学评分明显升高,再灌注12 h后MMP-9、VEGF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EPO各剂量组再灌注12 h后神经功能学评分、MMP-9表达明显降低,VEGF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EPO低剂量组比较,EPO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MMP-9表达明显降低,VEGF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EPO能通过抑制MMP-9发挥保护细胞外基质的作用,通过增强VEGF表达以增强组织周围微血管的修复能力,从而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VBD)与脑微出血( CMB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VBD组和非VBD组,有CMBs组和无CMBs组,CMBs按照前循环和后循环区域分别进行计数。分别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VBD是否与CMBs有相关性,及其与某些部位的CMBs的相关性。结果 VBD组在任何部位和后循环的CMBs数量及患者数量较非VBD组多(P<0.05,P<0.01)。年龄、高血压病、脑白质病变及VBD在有CMBs组与无CMB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调整了年龄、高血压病和脑白质病变的混杂作用后,VBD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BD与仅在后循环区域和前后循环都存在的CMBs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VBD比无VBD者,出现CMBs的数量多及发生CMBs的患者数量也多,且在有VBD患者中CMBs更有可能位于后循环区域。 VBD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在后循环区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伴脑微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4月~2017年3月为研究时段,选取84例某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42)和基础组(n=42)。基础组采取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长春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神经功能评分)、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配合长春西汀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伴脑微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并予以采纳。  相似文献   

18.
张黎明  刘生  马骏  吴国泰  任远 《中国药房》2006,17(9):664-666
目的:研究二十五味珍珠丸对大鼠脑缺血所致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建立以颈总动脉结扎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通过伊文氏蓝法和重量法观察二十五味珍珠丸对脑毛细血管通透性、脑指数、脑含水量的影响。结果:二十五味珍珠丸预防给药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脑含水量和脑指数,减轻脑水肿(P<0.05)。结论:二十五味珍珠丸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所致脑水肿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药物预防脑缺血事件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大连港医院神经内科收住院治疗的脑出血后遗症患者6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应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降脂、降压治疗方案,试验组30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短暂性脑缺血TIA及脑梗死等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在预防脑缺血的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药物,可有效降低脑血液动力学高凝状态,抑制血小板释放及聚集形成血栓,预防栓子脱落诱发的脑组织缺血、脑梗死发生率,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临床疗效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莫创骑  刘悦  徐立  卢明 《黑龙江医药》2021,34(4):756-758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3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从而初步明确经颅多普勒(TCD)对HICH患者血流的监测效果.方法:挑选于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进行住院治疗的HICH患者38例作为研究病例.选择TCD监测患者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和患者多普勒频谱图等指标参数.结果:患者出血侧TCD相关指标中PI、RI相较于正常侧显著升高,Vd、Vm指标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血侧TCD指标中Vs与正常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正常侧和出血侧PI值进行连续监测,同时将正常侧和出血侧第1天、3天和7天的PI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时间点出血侧PI值相较于正常侧显著升高(t=4.032,P<0.05).结论:TCD可辅助监测HICH患者颅内压情况,通过TCD对HICH患者的脑血流情况,部分血流指标同颅内压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TCD对HICH患者进行监测可间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可作为HICH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