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目的 评价新橙皮苷对大鼠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方法 200只大鼠(♀各半)根据性别和体质量采用分层随机法分成对照(0.5%羧甲基纤维素钠)组、环磷酰胺(20 mg·kg-1)组、新橙皮苷低、中、高(0.45,0.9和1.8 mg·kg-1)组。雄鼠于交配前4周开始给药至交配期结束。雌鼠于交配前2周开始给药至妊娠第6天。实验期间每周测定动物体质量。交配结束后,雄性动物对附睾尾精子进行精子检查;妊娠第15天,对雌性动物子宫内容物包括黄体、着床腺、活胎、死胎及吸收胎、胎盘等进行检查。结果 给药期间,各组别动物一般观察均未见明显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雄鼠交配前体质量、脏器重量、精子计数及精子活力数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新橙皮苷3个剂量组精子总畸形率均在2%以内。新橙皮苷各给药组雌鼠体质量、脏器重量、黄体数、着床腺、活胎数、吸收胎数、死胎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雄鼠睾丸、附睾、前列腺和精囊腺未见给药相关改变,对照组和新橙皮苷组雌鼠子宫和阴道可见明显孕后变化。结论 新橙皮苷对大鼠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未见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天山假狼毒炮制前后的急性毒性变化及其体内外组分的改变。方法 将小鼠分为生药组1(60.6 g·kg-1)、生药组2(75.75 g·kg-1)、生药组3(90.9 g·kg-1)、生药组4(106.05 g·kg-1)、生药组5(121.1 g·kg-1)、炮制组1(58.6 g·kg-1)、炮制组2(73.25 g·kg-1)、炮制组3(87.9 g·kg-1)、炮制组4(102.55 g·kg-1)、炮制组5(117.2 g·kg-1)(均按生药计),分别灌服不同浓度的天山假狼毒生药及炮制品提取物1次,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及动物死亡情况,计算LD50。利用UPLC-Q/TOF-MS测定天山假狼毒生药、炮制品及其含药血清总离子流图,分析各部组分的化学成分变化。结果 天山假狼毒生药提取物LD50=91.465 g·kg-1,95%置信区间为83.929~98.680 g·kg-1。天山假狼毒炮制品提取物LD50=104.900 g·kg-1,95%置信区间为95.584~122.774 g·kg-1(均按生药计)。死亡动物解剖仅见肝脏颜色变深,其他脏器肉眼未见明显改变。生药经炮制后7个成分峰面积减小,3个成分未出现。相较于炮制品,生药含药血清中的代谢成分或移行成分明显更多,且炮制品入血成分色谱峰明显小于生药。结论 炮制可明显降低天山假狼毒急性毒性,这种减毒作用与天山假狼毒部分成分含量的降低或消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流苏石斛4种药用石斛对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 4种石斛以0.25,0.50 g·kg-1连续给予正常小鼠30 d后,测定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4种石斛以0.25,0.50 g·kg-1连续给予受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的小鼠30 d后,显微镜下用细胞计数法计数免疫抑制小鼠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结果 4种石斛0.25,0.50 g·kg-1剂量均能显著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显著增加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和巨噬细胞吞噬指数;铁皮石斛0.25,0.50 g·kg-1剂量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鼓槌石斛和流苏石斛0.50 g·kg-1剂量能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和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金钗石斛0.50 g·kg-1剂量能显著升高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结论 4种石斛均能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但铁皮石斛在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方面效果优于另外3种石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青紫颗粒单次给药以及重复给药13周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评价临床前安全性。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青紫颗粒组(18 g·kg-1),给药体积为每次30 mL·kg-1,24 h内灌胃给药2次(间隔至少4 h),给药后观察14 d,通过临床观察体质量变化和病理解剖等确定毒性反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幼龄SD大鼠(4日龄)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低、中、高剂量青紫颗粒组(1,2,4 g·kg-1),给药13周,给药体积每次10 mL·kg-1,每天给药2次,恢复期4周。检查项目包括临床观察、体质量、摄食量、血液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尿液分析检测、激素水平、幼鼠发育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青紫颗粒灌胃给予SD大鼠,无明显毒性,最大耐受量>18 g·kg-1。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幼龄SD大鼠灌胃给予青紫颗粒重复给药13周,最大无毒性反应剂量为2 g·kg-1。潜在毒性靶器官为肝脏,主要毒性作用表现为肝细胞炎性坏死,没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青紫颗粒对受试动物在拟临床使用剂量范围内未见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乳铁蛋白调节炎症免疫反应在治疗牙周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1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乳铁蛋白给药组低、中、高剂量组(1,2,3 g·kg-1),甲硝唑阳性对照组(0.02 g·kg-1),PDTC组(200 mg·kg-1),乳铁蛋白+PDTC组(2 g·kg-1,200 mg·kg-1),MCC950组(1 mg·kg-1),乳铁蛋白+MCC950(2 g·kg-1,1 mg·kg-1),每组10只。采用丝线结扎联合10%蔗糖饮水建立模型后开始给药,每天1次口腔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口腔给药0.9% NaCl,连续给药1个月后处死各组大鼠。ELISA试剂盒检测IL-1b、IL-8、IL-10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TLR2-NF-κB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牙周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乳铁蛋白各剂量组牙周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HE染色显示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TLR2、NF-κB、NLRP3、Caspase-1 p20和GSDMD-N蛋白表达降低,促炎因子IL-1b、IL-8的含量降低,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升高。结论 乳铁蛋白在治疗牙周炎中发挥的调节炎症免疫反应可能通过下调TLR2-NF-κB-NLRP3通路的蛋白表达,降低炎症反应的启动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抗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糖止丸的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以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中设定3个剂量组,首次给药1次,连续观察7 d,记录糖止丸对小鼠体质量及进食量的影响;最大耐受量试验中将糖止丸按照最大溶解度配置成225 mg·mL-1溶液,按小鼠最大给药体积40 mL·kg-1灌胃给药,观察和记录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将糖止丸分别按2.25,1.50,1.00 g·kg-1配置成高、中、低3个剂量组溶液,10 mL·kg-1灌胃,观察大鼠的亚急性毒性反应。结果 糖止丸急性毒性试验单次给药后观察7 d未见小鼠死亡,无法测出其LD50。按照毒理学评价标准,LD50>1 g·kg-1属无毒性物质,最大耐受量试验中给药剂量增加到9 g·kg-1仍未出现毒性,表明糖止丸对小鼠安全无毒。亚急性毒性试验,在高、中、低3个剂量连续用药30 d后,大鼠体征和各生理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止丸安全性良好,可进一步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开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麻醉下阿芬太尼抑制人流手术患者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方法 择期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年龄18~4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II级。随机分成2组,利多卡因联合阿芬太尼组(LA组)与阿芬太尼组(A组)。LA组患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 mg·kg-1后,缓慢注射丙泊酚2.0 mg·kg-1及阿芬太尼(初始剂量为15.5 μg·kg-1),A组患者则静脉注射0.1 mL·kg-1生理盐水后,再依次缓慢注射丙泊酚2.0 mg·kg-1与阿芬太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消毒铺巾,观察患者置入宫颈探条的体动反应。采用序贯法计算阿芬太尼的剂量,若在置入宫腔探条时,发生体动阳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剂量增加20%,反之则剂量降低20%。直至出现 ≥ 6个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的交替点,结束试验。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阿芬太尼抑制人流患者体动反应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术中生命体征,静脉注射痛,术后10 min、术后30 min、出院时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LA组ED50为6.55 μg·kg-1(95%CI,2.10~8.07 μg·kg-1),A组ED50为8.24 μg·kg-1(95%CI,6.75~9.75 μg·kg-1),2组阿芬太尼的ED50有差异;与A组比较,LA组术后10 min、术后30 min、出院时疼痛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或P<0.05);LA组静脉注射痛发生率下降(减少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呼吸抑制发生例数、清醒时间与恶心呕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显著降低阿芬太尼用于人流手术的ED50,减少静脉注射痛发生率,缓解术后短期急性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制草乌、姜半夏配方颗粒与饮片煎剂的急性毒性差异。方法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14年发布的《药物单次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制草乌、姜半夏配方颗粒与其饮片煎剂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根据毒性实验结果的不同,分别以最小致死量(minimum lethal dose,MLD)或最大给药量(maximum administration dosage,MAD)来反映制草乌、姜半夏配方颗粒与其各自饮片煎剂的毒性差异。结果 制草乌饮片煎剂的MLD值在生药25.6~32 g·kg-1之间,而制草乌配方颗粒的MLD值在生药40~50 g·kg-1之间;姜半夏饮片煎剂与姜半夏配方颗粒小鼠灌胃的MAD均为生药238.872 g·kg-1,以姜半夏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的上限用量9 g·d-1计算,相当于人用剂量的1 592.48倍。结论 制草乌颗粒的毒性明显低于制草乌饮片煎剂;姜半夏配方颗粒与饮片煎剂均未见毒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普通工艺、传统工艺制备紫雪散的抗惊厥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传统工艺紫雪散和普通工艺紫雪散低、中、高剂量(0.78、1.56、3.12 g·kg-1)组及5%苯巴比妥(0.01 mL·g-1)组。通过颈背部sc尼可刹米注射液诱发小鼠惊厥模型,观察各组小鼠治疗后的惊厥潜伏期、死亡潜伏期、20 min死亡率;采用比色法检测大脑皮层中钙水平;Griess reagent法检测大脑皮层总NO含量;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大脑皮层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苯巴比妥钠、普通和传统工艺紫雪散的中、高剂量均可显著延长小鼠的惊厥潜伏期(P<0.001);普通和传统工艺紫雪散的低、中、高剂量均可显著延长惊厥小鼠的死亡潜伏期(P<0.01、0.001);模型组小鼠死亡率为100%,苯巴比妥钠组没有小鼠死亡,普通和传统工艺紫雪散的中、高剂量组死亡率明显降低。2种工艺紫雪散的抗惊厥作用具有剂量相关性,与普通工艺高剂量比较,传统工艺紫雪散高剂量可以显著延长惊厥模型小鼠的惊厥、死亡潜伏期(P<0.05、0.01),降低惊厥致死率。与模型组比较,3.12 g·kg-1传统工艺和普通工艺紫雪散、苯巴比妥钠均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脑内钙含量(P<0.05、0.001)和总NO含量(P<0.001);与普通工艺紫雪散组比较,3.12 g·kg-1传统工艺紫雪散可以显著降低惊厥小鼠脑内总NO的含量(P<0.01)。与模型组比较,传统工艺和普通工艺紫雪散3.12 g·kg-1组、苯巴比妥钠组小鼠脑皮层中Glu含量显著减少(P<0.05、0.001);传统工艺紫雪散3.12 g·kg-1组小鼠脑皮层中GABA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传统工艺和普通工艺紫雪散均具有抗惊厥作用,并且传统工艺紫雪散的抗惊厥作用优于普通工艺紫雪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如意珍宝丸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保护作用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经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检测合格的雄性SD大鼠,麻醉后手术分离坐骨神经主干,4-0含铬肠线环绕结扎坐骨神经三支分叉近端4次,每结间隔约1 mm,复制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选择建模成功的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分别为模型组,如意珍宝丸低(0.5g·kg-1)、中(1.5 g·kg-1)、高剂量组(4.5 g·kg-1),罗通定组(18 mg·kg-1),并设置假手术对照组,按15 mL·kg-1给药体积,每日1次,连续灌胃给药10 d。在第5,7,10天给药30 min后测定TWL。末次给药次日,腹主动脉采血,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10 d后如意珍宝丸低、中、高剂量组,罗通定组大鼠TWL明显延长,血清IL-10含量明显降低;如意珍宝丸高剂量组、罗通定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如意珍宝丸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疼痛炎症级联反应,抑制中枢神经敏化,而对坐骨神经CCI大鼠慢性神经源疼痛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毛菊苣水提物(文中简写为MS)的急性毒性,并通过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D-GaIN)、卡介苗联合脂多糖(BCG LPS)和异硫氰酸-1-萘酯(ANIT)致小鼠肝损伤实验研究探讨MS的保肝作用。方法 急毒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并观察记录14d 内小鼠死亡情况、体质量和摄食量等,14 d 后处死并做大体解剖,观察其各主要脏器是否异常。保肝实验:将小鼠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组/护肝片组)及MS 0.13 g?kg-1 和 0.26 g?kg-1剂量组,采用D-GaIN建立化学性肝损伤模型,BCG LPS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ANIT建立小鼠黄疸性肝炎模型,经眼球采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水平,同时测定肝脏指数,并取肝脏做常规HE切片观察。结果 急毒实验:本品给小鼠单次给药最大给药量为150 g(生药)?kg-1(为70kg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用量的500倍)未出现死亡及其他急性毒性反应。保肝实验:在D-GaIN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中,MS 0.26 g?kg-1剂量组能显著抑制D-GaIN 所致的血清ALT、AST和TBIL活性升高(p<0.05或p<0.01);在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中,MS各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p<0.01)BCG LPS所致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升高,但对血清中TBIL的含量未见明显改变。在黄疸性肝炎模型中,MS 0.26 g?kg-1剂量组可显著抑制(p<0.01)ANIT所致的小鼠血清ALT、AST、TBIL和DBIL活性升高。此外MS 0.13 g?kg-1剂量组对小鼠血清中TBIL和DBIL的含量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肝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MS各剂量组对本实验中的三种肝损伤均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本品以最大剂量150 g(生药)?kg-1 给药对小鼠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MS 对实验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纳米氢氧化镧对大鼠慢性肾衰竭致高磷血症的治疗作用,并与碳酸镧和普通粒径氢氧化镧的治疗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建立纳米氢氧化镧的合成工艺,通过腺嘌呤(0.2 g·kg-1)对60只Wistar大鼠建立慢性肾衰竭高磷血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纳米氢氧化镧高、中、低剂量组(0.15,0.1,0.05 g·kg-1)、碳酸镧组(0.3 g·kg-1)、普通粒径氢氧化镧组(0.1 g·kg-1)和模型组。另取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纳米氢氧化镧空白给药组。检测血清磷、尿液磷、血清肌酐、尿液肌酐、血尿素氮、尿液尿素氮、肾脏系数、甲状旁腺激素等生化指标,比较纳米氢氧化镧与普通磷结合剂对于高磷血症的治疗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纳米氢氧化镧(0.1 g·kg-1)对高磷血症大鼠中的血清磷、血清肌酐、尿液尿素氮、肾脏系数有降低作用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碳酸镧和普通粒径氢氧化镧相比有降低作用,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纳米氢氧化镧与碳酸镧相比具有更高的效价,可以作为后续开发的新型磷结合剂。  相似文献   

13.
There are worldwide concerns regarding the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 of melamin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melamine on pregnant dams and embryo‐fetal development in Sprague–Dawley rats following maternal exposure on gestational days (GD) 6–20. Melamine was administered to pregnant rats by gavage at doses of 0, 200, 400 and 800 mg kg?1 per day (n = 8–10 for each group). All dams were subjected to a Caesarean section on GD 21 and their fetuses were examined for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With administration of melamine at 800 mg kg?1 per day, maternal toxicity manifested as increased incidences of clinical signs and death, lower body weight gain and food intake, and increases in heart, adrenal gland and kidney weight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revealed an increase in incidences of congestion, tubular necrosis/degeneration, crystals, casts, inflammatory cells in tubules, tubular dilation and tubular hyaline droplets in the maternal kidneys, while fetal kidneys (one fetus/litter) did not show any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Developmental toxic effects included a decrease in fetal weight, an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skeletal variations and a delay in fetal ossification. No treatment‐related maternal or development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at doses ≤400 mg kg?1 per day.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15‐day repeated oral dosing of melamine is embryo‐/fetotoxic at a maternotoxic dose, but not teratogenic in rats. The no‐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 of melamine for pregnant dams and embryo‐fetal development is considered to be 400 mg kg?1 per day.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解酒饮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联苯双酯组(11.7 mg·kg-1)、模型对照组和解酒饮低、中、高剂量(6.25,12.5,25 g·kg-1)组6组,每组10只,每天1次,连续14 d灌服给药。末次给药后1 h,除正常对照组外按12 ml·kg-1剂量一次性灌胃给予56°北京红星二锅头造模。12 h后处死小鼠取血标本和肝组织标本,比较各组的肝脏指数,并对肝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水平。结果 解酒饮可显著降低酒精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水平,可减少肝中脂肪空泡,减轻炎症表现,急性肝损伤肝脏指数明显改善。结论 解酒饮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解酒饮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解酒饮对小鼠急性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联苯双酯组、模型组(0.3% CCl4腹腔注射)和解酒饮组(按剂量分为25,12.5,6.25 g·kg-1组,灌胃25 ml·kg-1,连续灌胃8 d),每组各10只。造模12 h后,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蛋白(TP)的活性。肝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活性。并对肝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MnSOD、bcl-2、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解酒饮能降低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升高的血清ALT、AST水平。解酒饮25 g·kg-1降低肝匀浆升高的MDA水平,同时升高肝匀浆中的SOD和GSH酶活性,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解酒饮25 g·kg-1可以上调MnSOD、bcl-2表达水平,下调caspase-3表达水平。结论 解酒饮可能通过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抑制肝细胞凋亡,对小鼠急性CCl4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