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缺血区不同时间点NF-κB、ICAM-1、VCAM-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β-七叶皂甙钠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NF-κB、ICAM-1、VCAM-1蛋白的表达.并在大鼠于脑缺血前24h、1h及再灌注即刻分别腹腔给予β-七叶皂甙钠5mg/kg,2h MCAO,再灌注24h、48h后取脑,运用TTC染色测算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ICAM-1、VCAM-1蛋白表达,分析β-七叶皂甙钠的干预效应.结果 (1)脑缺血后缺血区脑组织NF-κB及ICAM-1、VCAM-1表达均增加,NF-κB于再灌注后12~24h表达达高峰,ICAM-1于再灌注后24h表达达高峰,VCAM-1于再灌注后24~48h表达达高峰.(2)NF-κB的表达与血管内皮ICAM-1、V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3)β-七叶皂甙钠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和48h缺血区NF-κB、ICAM-1及VCAM-1的表达增加.(4)β-七叶皂甙钠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损伤,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减少41.8%.结论 (1)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CAM-1、VCAM-1大量表达,这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2)脑缺血后NF-κB的活化可能与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蛋白表达调控有关.(3)β-七叶皂甙钠能够减轻脑缺血后的脑组织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的激活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线栓法制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LR2和核因子-κB(NF-κB)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缺血脑组织的分布和表达量,同时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缺血脑组织内浓度,并分析其表达相关性.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LR2蛋白在缺血半影区及皮质区、纹状体区有表达,且在灌注早期(即1h)即有增强表达,在3 h即达高峰;皮质区和纹状体区NF-κB表达从6 h开始逐渐增强,于再灌注24 h达高峰;缺血侧半球皮质内TNF-α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表达高峰在再灌注12 h;TLR2蛋白的表达与NF-κB和TNF-α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TLR2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被激活,可能通过NF-κB导致炎性因子TNF-α等的大量表达介导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Ref-1蛋白、NF-κB及IκB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ef-1、NF-κB、IκB的动态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Ref-1蛋白、IκB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P<0.05),NF-κB蛋白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P<0.05)。结论脑缺血区再灌注损伤可导致Ref-1蛋白酶活性下降、IκB降解,引起NF-κB的激活,进一步导致自由基大量产生,加重了细胞内DNA的损伤,从而促进损伤区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Survivin及NF-κB蛋白的表达,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 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组分别缺血2h、3h、6h、8h再灌注4h、24h、72h、1周、2周后处死,亚低温组于缺血后13~14 min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相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亚低温组比常温组缺血侧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NF-κB P65核内移明显降低(P<0.01).结论 病灶侧亚低温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组织Survivin表达,抑制NF-κB的核内移,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NF-κB、iNOS蛋白和细胞凋亡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I/R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B、iNOS蛋白表达;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 )研究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雌激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NOS表达明显减弱(P<0.01);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结论 雌激素能抑制脑I/R后NF-κB、iNOS表达,减少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LR4/NF-κB通路的活性变化,并探讨槐定碱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采用Western blot和qR-T PCR观察TLR4、NF-κB基因和蛋白变化,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患侧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TLR4、NF-κB表达明显上调。槐定碱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的激活,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减轻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结论 TLR4/NF-κB通路参与了槐定碱的脑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机制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脑缺血再灌注组(B)和硫辛酸预干预组(C),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2 h后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 h、24 h、3 d、7 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灶大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大鼠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F-κB的表达于再灌注6 h即增高(P<0.05),TNF-α的表达于24 h增高(P<0.05),3 d时均达高峰(均P<0.05),7 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硫辛酸预干预组于脑缺血再灌注24 h、3 d、7 d时NF-κB和TNF-α表达降低;α-硫辛酸预干预组NF-κB各时点组内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F=2.245,P>0.05)。与模型组比较,α-硫辛酸预干预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结论α-硫辛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α-硫辛酸抑制NF-κB、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阿斯匹林干预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MCP-1表达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讨阿斯匹林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健康蒙古沙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阿斯匹林干预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后松夹,建立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p65、MCP-1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6h~7d NF-κBp65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1),且出现MCP-1阳性表达;同I/R组比较,阿斯匹林干预组在缺血再灌注后6h、1d、3d、7d NF-κBp65与MCP-1表达量均下降(P〈0.05)。结论 阿斯匹林能够下调NF-κB、MCP-1的表达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Akt及NF-κB蛋白的表达,探讨亚低温对局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 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0)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组分别缺血2h、6h,再灌注4h、24h、72h、1周、2周后处死,亚低温组于缺血后13~14min实施病灶倒亚低温持续4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kt、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相同缺血再灌注时闾点,亚低温组比常温组缺血侧Ak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NF—κBP65核内移明显降低(P〈0.01)。结论 病灶侧亚低温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组织Akt表达,抑制NF—κB的核内移,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Sham)组、I/R组、L-Arg治疗(ARG)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I/R组、ARG组于缺血2 h再灌注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L-Arg,实验中监测大鼠血压。于再灌注72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各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Western blot测定大鼠缺血脑组织内NF-κB p65、IκBα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各组大鼠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I/R组相比较,I/R后72 h,ARG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改善(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3与Sham组比较,I/R组NF-κB p65表达明显升高(P<0.01),IκBα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ARG组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R组、高于Sham组(P<0.05),ARG组IκB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R组、低于Sham组(P<0.05)。结论 I/R后早期给予L-Arg可减轻脑组织损伤,其机制与一氧化氮(NO)抑制NF-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模型,用clasto-lactacystinβ-lactone阻断UPP,TTC染色测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NF-κB表达增多,梗死体积逐渐增大,24h达高峰。阻断UPP后,NF-κB表达减少;梗死体积缩小,24h缩小了44%,7d缩小了36%。结论阻断UPP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NF-κB、iNOS蛋白和细胞凋亡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I/R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B、iNOS蛋白表达;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研究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雌激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NOS表达明显减弱(P〈0.01);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结论雌激素能抑制脑I/R后NF-κB、iNOS表达,减少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A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C组)海马CA1区NF-κB、肿瘤坏死因子-amRNA(TNF-a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l区NF-κB和TNF-a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NF-κB和TNF-a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6h和12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48h;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P〈0.01)。参附注射液治疗后NF-κB和TNF-amRNA的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救治过程中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NF-κB与TNF-amRNA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TWEAK、NF-κB的表达及氧化苦参碱的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缺血组、和给药组(氧化苦参碱60,120mg·kg-1)。应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6 h,24 h,48 h,72 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缺血周围区TWEAK和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显示TWEAK的表达水平在脑梗死后6 h内上升,48 h达高峰,72 h逐渐下降。氧化苦参碱120mg·kg~(-1)能改善大鼠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缺血后TWEAK和NF-κB表达量的升高。结论实验证实了TWEAK的表达参与了脑缺血后继发性损伤,氧化苦参碱可通过下调TWEAK、NF-κB表达,减轻缺血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Injection)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A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C组)海马CA1区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mRNA(TNF-α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6h和12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48h;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P<0.01)。参附注射液治疗后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救治过程中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NF-κB与TNF-αmRNA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κB-α、NF-κB表达的影响,探索米诺环素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米诺环素治疗组(MT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IκB-α、NF-κB p65的表达。结果相应时间点MT组较IR组IκB-α阳性细胞区灰度值明显增高,NF-κB p65胞核内阳性数明显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以增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κB-α表达,减少NF-κB的阳性表达,达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由两个亚单元组成,均属于Rel家族蛋白.它在细胞内与NF-κB抑制蛋白(I-κB)结合呈非活性状态,当被神经生长因子(NGF)、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PP)等刺激物激活后便与I-κB解离而转入核内与特定的启动子结合,从而调控基因表达.NF-κB不仅促进神经的发育与神经可塑性,还与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在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核因子 -κB(NF-κB)及其靶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 RNA表达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二者在诱导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给予两次相隔 3 d的假手术 ,其余两组分别在 2 h大脑中动脉缺血 (MCAO)及 2 2 h再灌注前 3 d给予 10 min的缺血预处理 (PC)或假手术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 -多聚酶联反应 (RT-PCR)技术比较各组 NF-κB及 TNFα的表达。结果 预缺血组NF-κB的表达和 TNFα的 m RNA转录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 (P<0 .0 1)。结论  10 m in MCAO预处理可有效抑制NF-κB的激活和 TNFα的基因转录 ,NF-κB活化减少以及由此所致的 TNFα表达下调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发生耐受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s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FADD)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用半定量的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DD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ADD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半暗带脑皮质内FADD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于缺血灌注后3h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2h达高峰(P<0.01),至再灌注后24h明显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皮质内FADD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提示FADD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灶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核转录因子-κ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尼龙线栓法制备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对照)组和MCAO/R阿托伐他汀(治疗)组; 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脑缺血2 h再灌注3 h处死; 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 应用HE染色检查梗死灶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活性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减小(P<0.01);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再灌注3 h后梗死灶周围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P<0.01);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脑组织NF-κB活性降低(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灶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明显抑制作用;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