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强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中国人民警察部队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并择期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分为常规随访组和加强随访组,每组各63例,分别进行常规随访和加强随访。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依从性、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冠心病二级预防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常规随访组比较,加强随访组随访依从性(年随访人次)、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19%vs.61.9%)及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68.3%vs.95.2%)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强随访组再发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常规随访组(9.5%vs.26.9%,P0.05)。常规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3例,心肌梗死2例;加强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1例,心肌梗死1例,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随访制度提高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改善1年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远期预后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平均随访12.6个月,收集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依据性别将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ACCE发生情况。结果共745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男性502例(67.38%),女性243例(32.62%)。女性患者年龄为65.02±9.97岁,明显大于男性患者(60.98±12.27岁)。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明显增大。女性合并高血压比率为58.44%,男性为45.62%,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血生化检查中,女性患者的肌酐、尿酸、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男性。女性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患者的总MACCE事件发生率为13.17%,男性为7.57%,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男性存在明显差异,行PCI后的远期MACCE事件发生率也高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3.
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性别差异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410例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组267例、女性组143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病的年龄偏大,临床常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常有心悸、气短、恶心或呕吐和肩背放射性疼痛的伴发症状,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对于确诊CHD的特异性低,冠状动脉造影多为单支病变,狭窄程度较轻。结论女性CHD患者发病年龄大、心绞痛不典型,伴随症状多,病变较轻,心电图对女性CHD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240例。根据患者术后72 h内牙龈出血(包括进食硬食物时出血、刷牙出血、自行出血)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观察患者术后72 h内牙龈出血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240例患者中37例发生牙龈出血,发生率为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OR=9.255,95%CI(1.487,57.613)〕与手术时长〔OR=1.010,95%CI(1.001,1.020)〕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手术时长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年龄为4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389例,根据年龄和性别分为中年女性(40~59岁)组、老年女性(60~75岁)组和中年男性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中年女性与同龄男性比较: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患病率女性显著低于男性(P〈0.01);糖尿病患病率女性与男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及严重程度女性显著轻于男性(P〈0.01);(2)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比较: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患病率,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老年女性(P〈0.01)。结论:中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率均低于同龄男性及老年女性,冠脉病变也较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连续入选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并行冠脉支架植入术且资料完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18例,依据随访2年结束时是否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将患者分为MACCE组及无MACCE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细胞计数、血清生化、病变特征、是否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是否应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CS患者PCI术后随访2年,无MACCE患者193例(88.5%),发生MACCE的患者25例(11.5%),25例MACCE中死亡14例(56.0%),再发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9例(36.0%),非致死性卒中脑2例(8.0%)。14例死亡患者中5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死于出血,1例死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5例死亡原因不清。MACCE组中入院时血压异常17例(68.0%),NT-proBNP>1 000 pg/ml的患者9例(37.5%),肌酐>110μmol/L的患者3例(12.0%)。与无MACCE组相比,MACCE组入院时血压异常(17/25vs87/193,P<0.05)、NT-proBNP明显升高(9/25 vs 37/193,P<0.05)、肌酐升高(3/25 vs 4/193,P<0.05)和空腹血糖升高比例(10/25 vs 49/193,P<0.05)均明显增加。结论入院时血压异常、NT-proBNP明显升高、肌酐升高和空腹血糖升高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随访和常规随访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7月1日,搜集有关PCI术后造影随访(AF)和常规随访(CF)对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按照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6篇,患者7065例,其中AF组3492例,CF组411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F组相比,AF组患者总的再次血运重建率(RR=1.62,95%CI:1.32~2.00,P0.00001)升高,靶血管血运重建(TVR)(RR=1.68,95%CI:1.18~2.38,P=0.004)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RR=1.64,95%CI:1.39~1.95,P0.00001)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全因死亡率(RR=0.66,95%CI:0.50~0.87,P=0.004)下降;心肌梗死(MI)率(RR=0.80,95%CI:0.52~1.23,P=0.31)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作为PCI的随访手段之一,增加再次血运重建的机率,可能减少患者远期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率。对高缺血风险患者的价值还需大样本完全随机方法的研究结果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心肌缺血与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0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成功行PTCA及支架置人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动态心电图显示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ST段压低幅度、ST段压低总时间、缺血发作平均时间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前(分别为4.1±1.1次vs9.1±1.6次,1.4±0.5mm vs 3.0±0.6mm,28.3±5.6min vs 207.1±13.3min.4.8±0.9min vs 19.2±2.2min和25.2%.vs 66.0%,P分别〈0.001、〈0.001、〈0.001、〈0.001和〈0.001);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心肌缺血发作时,临床发生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比例明显低于手术前(为7.8%vs43.7%,P〈0.001),传导阻滞发生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手术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缺血程度、缺血持续的时间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对老年患者已存在的传导阻滞改善不明显。动态心电图可作为一种对PTCA及支架置入术疗效及患者预后有价值、无创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院内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共1 007例,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判断其对PCI后发生院内死亡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所有高龄冠心病患者中共33例发生院内死亡,死亡率为3.3%。PCI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急诊PCI(OR=8.59)、肾功能不全(OR=4.53)、急性心肌梗死(OR=6.83)、左室射血分数50%(OR=3.53),左主干病变(OR=6.12)、C型病变(OR=5.90)、置入支架数≥3(OR=4.64),ROC曲线下面积为0.9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48。结论:急诊PCI治疗、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50%、左主干病变、C型病变、置入支架数≥3是高龄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该回归模型对PCI后院内死亡事件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血脂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以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住院的非绝经期女性患者15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和冠心病组(B组)。B组患者再根据病变血管Gensini评分法分为B1组、B2组和B3组。回顾分析A、B两组血脂变化特点。结果冠心病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c)、载脂蛋白(apo)B、脂蛋白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1、B2、B3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TG、LDL-c和Lp(a)增高[(1.16±0.40)mmol/L、(1.85±0.93)mmol/L和(1.94±0.98)mmol/L,(2.43±0.60)mmol/L、(3.27±1.13)mmol/L和(3.70±1.13)mmol/L,(201±154)mg/L、(268±129)mg/L和(277±136)mg/L,P〈0.05]。结论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TG、LDL-C、apoB、Lp(a)水平明显升高,随着冠脉病变的加重,TG、LDL-C、Lp(a)明显升高,推测其为非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女性冠心病患者448例,均以完成冠脉造影,根据患者年龄分为≤40岁组91例、41~50岁组104例、51~60岁组125例、60岁组128例。比较四组的一般情况、冠脉造影结果及危险因素。结果各组女性冠心病患者在体重指数、吸烟指数、冠心病家族史方面无明显差别,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比例明显增加。≤40岁组在高血脂、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方面明显低于其它各组,且随着年龄增长,各项危险因素及程度有增加趋势。不同年龄女性冠心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单支病变患者比例降低,多支病变患者比例增大。闭塞病变发病率明显增加,76%~99%狭窄发病率明显增加,50%~75%狭窄发病率降低。结论对传统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还需针对女性特有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方可有效的降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行微信随访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数据采集本院就诊的82例CH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常规护理,41例)、观察组(微信随访,41例),两组血压值、生活质量比较。结果出院时比较血压值无差异(P0.05);随访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压值更稳定,SF-36评分更高,依从率更高(P0.05)。结论 CH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此病以PCI术为主,缓解疾病危害、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但出院后缺乏对症护理,患者仍有未遵医嘱用药、作息不规律等问题,影响疗效,因此早期仍需提供对症护理,其中微信随访是最常见护理类型,其顺应时代出现,提供对症护理利于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纳入2013年1月~1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400例,其中男性208例,女性192例,年龄(61.1±10.1)岁。所有患者均行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抽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分析软件分析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与PCI前比较,PCI后冠心病患者瓜氨酸、皮质酮、钴胺素、D-核糖-5-磷酸、苹果酸、血清素、羟基胆固醇、磷脂、心磷脂、胆固醇、前列腺素F、3-羟基戊基肉碱、1,25-二羟基D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CI前比较,PCI后冠心病患者类固醇激素、类固醇、甘油磷脂、亚油酸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前后机体代谢发生改变,代谢产物和相应的代谢通路明显变化,为介入术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高风险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合并以下临床情况判断为高风险冠心病患者:①≥70岁高龄患者58例,其中8例年龄≥80岁;②急性心肌梗死54例,其中4例伴心原性休克;③不稳定心绞痛25例;④控制不佳糖尿病32例;⑤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病变13例;⑥中风4例;⑦慢性心功能不全(LVEF≤35%)18例;⑧肾功能不全(Cr≥140μmol/L)5例;⑨慢性阻塞性肺病8例;⑩血液系统异常4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PIC介入手术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疾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的完善PIC介入手术治疗方式,给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更好的手术治疗。方法该研究选取了2014年1月20日—2015年10月26日期间于该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30例进行分析,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有15例,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PIC介入手术,并将其作为治疗组;对另外15例单纯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同样实施PIC介入手术,并设置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疗效与恢复状况。结果治疗组术后出现了弥散性与C型//多支病变,单纯冠心病患者的出现的病变类型则为B型病变与单支病变,[1]同时,对两组患者支架后扩张、直接支架植入、支架重叠、平均病变长度、术前参考直径、平均手术时间以及无复流进行了对比分析,其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原理。结论采用PIC介入手术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存在难度大、病变范围大以及并发症多等问题,因此,采用此法进行治疗必须要严密监控患者各项生病指标变化,对基础性病变和并发症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治疗,但是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疾病的治疗方式中,PIC介入手术与其它方式在疗效上并无太大差异,可以进行推广。[2]  相似文献   

16.
李蕊  张艳  秦石成 《山东医药》2010,50(2):89-9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后左室壁运动情况,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左室壁运动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0技术分别记录30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7d左室短轴图像,测量左室壁运动参数的变化。结果与PCI术前相比,术后7d冠心病患者缺血节段的应变、应变率、缩短率显著增高(P均〈0.05),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左室扭转角度均增大。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室壁运动情况改善;应用STI技术评价左室壁运动准确全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的ApoE的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及冠心病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冠心病的遗传机制。方法:采用病例-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陕西地区400例年龄为42~81岁之间的女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应用基因芯片的方法测定患者的ApoE基因型,数据用SPSS16.0进行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0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检出4种基因型(ApoE2/3、ApoE3/3、ApoE3/4、ApoE4/4)和3种等位基因(ApoE2、ApoE3和ApoE4)。其中ApoE2/3基因型58例(占14.5%)、ApoE3/3基因型254例(占63.5%)、ApoE3/4基因型80例(占20%)、ApoE4/4基因型8例(占0.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以ApoE3最多(占80.8%),次为ApoE4(占12%)和ApoE2(占7.2%)。ApoE4基因型的女性冠心病患者TC和TG水平都显著高于E2型冠心病患者,ApoE2基因型的女性冠心病患者HDL和LDL水平显著低于ApoE3型和ApoE4型冠心病患者(P<0.05)。ApoE4基因型患者的病变积分显著高于ApoE2型患者和ApoE3型患者(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TC、TG和ApoE4等位基因与冠心病呈正相关。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脂质代谢进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ApoE基因多态性可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将318例因“胸闷、胸痛”住院的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发现女性绝经后冠心病危险性增加。绝经后出现典型或非典型胸痛,同时伴有2个或2个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可能性大。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前降支是最易累及的血管。结果提示绝经后出现典型胸痛,伴有明显危险因素者,发生冠心病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拟诊冠心病住院的绝经前女性患者6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5例,平均年龄(47.6±3.8)岁,正常对照组25例,平均年龄(46.2±4.9)岁,均抽血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血常规,并详细记录年龄、身高、体重、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及糖尿病史。结果冠心病组中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收缩压、甘油三酯、尿酸、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史、收缩压、甘油三酯、尿酸升高、血红蛋白降低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史、收缩压、甘油三酯、尿酸升高、血红蛋白降低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将318例因"胸闷、胸痛"住院的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发现女性绝经后冠心病危险性增加.绝经后出现典型或非典型胸痛,同时伴有2个或2个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可能性大.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前降支是最易累及的血管.结果提示绝经后出现典型胸痛,伴有明显危险因素者,发生冠心病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