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生态监管对生态质量评价的需求角度梳理了我国生态监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我国构建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必要性,并从网络建设目的、原则、空间布局、监测内容和工作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构建思路,最后指出"十四五"期间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点任务,即开展生态质量综合观测站建设并进行生态功能相关监测和评估研究,开展生态质量监测样地系统建设并进行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监测,从引导生态保护修复的科学性和提高自然生态用地利用效率出发开展生态质量监测和评价的尝试,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质量监测与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2.
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生态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数据要求和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及以上区域。将江苏省宜兴市作为研究区,综合应用地理信息、卫星遥感与生物多样性数据,依据《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从生态格局、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胁迫等方面开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适用性,能够更为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生态质量;2021年,宜兴市生态质量指数(EQI)为62.7,生态质量类别为“二类”。该研究结果可为地方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开展生态质量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监测指标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维持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生态系统的状态、演化趋势等进行生态监测。该文以水生态系统为例,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角度出发,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监测指标,提出从生态完整性角度对来描述和评估生态系统状况,开展生态监测和生态评价工作。以水源地水库生态监测为例,阐述了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应用效果,表明基于生态完整性的生态监测工作是可行有效的。国内外的相关应用与研究均表明,我国推广开展基于生态完整性的生态监测评价工作是完全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监测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近期的生态监测工作重点、生态类型划分、监测指标确定及监测报告的编制,提出水源区近期生态监测应以监测区域生态质量状况和地面监测各生态系统信息指标为主,水源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4种生态类型应按照综合性、独立性、可测性、数据可获得性和长期性的原则,分别确定其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对生态监测报告的形式、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5.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河流生态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是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角度对河流质量进行的评价。河流生态健康的评价已经向多要素多指标综合、多种评价方法(预测模型法、生物完整性指数、多要素综合评价)、流域尺度方向发展。该文重点介绍了国外评价体系产生的背景和研究基础,分析了广泛应用的几类评价方法的特点、在不同国家和流域的应用情况以及各方法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国内开展河流生态质量评价研究的发展过程、阶段性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并根据目前研究基础评述了我国评价体系现存问题及应用前景,为河流生态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发展方向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按照全面监控生态岛建设进程的要求,在分析和识别崇明岛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规划、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了崇明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研究。采用遥感与地面相结合、人工与自动相结合、理化与生态相结合的手段,建立了全要素、全覆盖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络体系,围绕崇明岛五大功能分区,进一步优化了水、气、声等常规环境监测网络,拓展和完善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的监测网络,以期进一步优化预警监测网络,进而为崇明生态岛建设进程的动态评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为目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方法,并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评价指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人员及资质、现场监测、实验室管理、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第三层为方案层,包括人员操作、持证上岗、资质认定、人员培训、水质布点采样流转情况、空气自动站运维情况、现场质控实施情况、实验室环境条件、样品试剂的保存与管理、仪器检定与校准、实验室质量控制实施情况、数据填报软件运行情况、监测报告规范性等13个评价要素。经矩阵一致性检验确定了各评价要素的权重,将该权重与各要素得分运算后得到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选取广东、山西、陕西、四川和青海等5个省份的1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作为典型区开展了实地调研,并应用评价体系对其进行了监测质量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5个典型县域中,环境监测质量等级为优的县域占13.3%,一般、较差的县域分别占66.7%、20%。县域环境监测承担单位在资质、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方面表现较好,在现场监测、人员操作方面问题突出,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监测目标与监测指标体系选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扼要地阐述了农业生态监测的最终目标一农业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并对其定义、内涵(环境质量和生态完善性、动植物生产的高质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可行性)、可持续农业的一般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初步探讨了农业生态可持续性监测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小城镇开展生态监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小城镇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介绍了城市生态子系统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农村生态子系统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自然生态子系统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的监测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城市生态监测的目的、主要技术、体系构造、指标体系等方面,叙述了小型城市生态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全面掌握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生态型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红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4):220-223,239
对生态型城市的提出背景、内涵和主要特点、生态型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以及生态型城市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城市所需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和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2.
As a result of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concerns on offshore dumping, dredging spoils arising from reclamation and harbour works will create another problem of disposal. The spoils are usually not suitable for use as landfill materials as they have little bearing capacities. The disposal problem could, however, be reduced if there is an alternative use for it. This paper describes a laboratory study on the use of dredging spoils together with limestone as raw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ementitious building materials.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f the raw materials were ground and incinerated to produce cement. The cementitious material produced after incineration was also mixed with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for use as blended cement. The study shows that dredging spoils could be used to produce cement satisfying the strength requirements for masonry cement. When used as blended cement, it can replace up to 30% by weight of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without reducing the strength.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建筑施工环境噪声的管理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建筑施工环境噪声扰民问题投诉居高不下,提出环境监理部门要积极宣传环保法律法规,规范举报工作,认真受理投诉,以取得市民的理解与支持;严格审批夜间建筑施工,加大监管力度,做好对夜间施工现场的核查;加强行风建设,通过内强素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监督与服务并重;拓展工作思路,加强与建工、公安、市容、市政供电等部门的合作,共同解决噪声扰民问题。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环境司法鉴定机构的概念和建设现状,从司法鉴定机制改革、环境维权诉讼和环境监测事业发展3个方面分析了建立环境司法鉴定机构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规范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环境监理作为一项新的环境管理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可借签的经验和资料,也无相关的技术规章.对环境监理模式、工作内容、程序、方式作了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目的、内容、条件和依据,提出了验收监测程序。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建筑扬尘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计分析了2010年南京市各行政区建筑场地面积和工期,结合扬尘排放因子,建立了南京市建筑扬尘排放清单。研究表明,2010年南京市建筑扬尘TSP、PM10和PM2.5的排放量分别达2.53万t、1.40万t和0.95万t,占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23%、13%和8.6%。郊区县建筑扬尘排放量较大,约占全市 TSP、PM10、PM2.5排放总量的72%;主城区排放强度较高。对不同建筑工程类型扬尘排放量估算表明,城市建设工程和市政工程是建筑扬尘的主要来源,城市建设工程中又以住宅类建设工程为主。对不同研究获得的建筑扬尘结果比较,发现扬尘排放因子选择和污染源活动水平统计是影响建筑扬尘结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加强市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市级环境监测站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不足,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中的4个关系,大力推进能力强站,加快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形成符合环境管理需要的工作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竞争能力和信息支持能力,开创环境监测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韩涛  李学慧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4):235-236,250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本文根据公路工程建设中对沿线环境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现场监测中发现、总结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的内容和要点.  相似文献   

20.
系统介绍了宝钢环境信息化系统建设架构、功能、特点,以及对污染减排、环境自动监测及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后的应用实践,并对该信息化系统在提高环境监控能力,完善系统建设上提出扩展监控范围、提升功能等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