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制度、制度变迁与制度惰性所谓制度,美国新制度学派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的解释是:"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道德伦理,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体行为。"由此可见,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行为  相似文献   

2.
概念 正式制度是人为设计,构造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由正式的宪法、法令、规章制度等构成. 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约束的途径之一,充分的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理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约束的现状。进行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完整的保护了企业资产安全,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科学运转。本文就是针对风电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进行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分粥的故事出发,以制度经济的三方面基本内涵为出发点,对"分粥故事"进行制度经济学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制度在约束人们行为的时候,间接的约束比直接的约束应用更普遍,其效果也更好;微观动机导致宏观行为,在激励机制设计中,要么设计一个付酬机制,要么设计一个负付酬机制,这样才能保证代理人努力工作;制度是针对每一个人来制定的,好的制度是把每一个人都想象成最坏的人来制定的.  相似文献   

5.
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使得后发的国家对先发国家的赶超成为了可能和现实。由于制度供给的短缺,经济后发优势的发挥通常与政府推动结合在一起,也容易在短期取得明显的经济绩效。但是,政府行为对制度规则的替代实际上使得经济增长面临"制度陷阱",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需要构建一种刚性的制度系统,形成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有效约束,增强市场主体对未来制度预期的信心,形成对经济长期增长的稳定促进。  相似文献   

6.
李摇琴  徐细雄 《南方经济》2016,35(10):38-53
腐败与反腐败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除了制度监管与党纪约束外,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也对官员行为与权力寻租形成重要约束。与以往围绕经济发展、政治结构、法律制度等视角的研究文献不同,本文重点考察宗教传统及其隐性约束对官员腐败行为的治理效果。基于1998~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我国传统宗教文化对抑制腐败产生了积极作用,地区宗教文化越发达,官员腐败程度则越低。同时,与道教相比较,佛教文化的腐败治理效果更明显。我们还发现,宗教传统与制度监管两种不同力量在防治腐败中存在替代效应:制度环境越落后的地区,宗教传统抑制腐败的积极效果越突出。  相似文献   

7.
陈公海 《山东经济》2006,22(6):47-49
企业制度和文化是确保企业实现目标的两种手段。基于人性假设对制度与文化进行了区别,提出了制度设计要基于人性的“X理论”假设,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而文化的功能是提高员工的贡献意愿,进而促使员工主动采取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其目的是使外在的潜在利润内部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效率均逐渐递减,农民在潜在外部利润和获利机会下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承包地流转,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但这种承包地流转制度极不规范,没有一定的制度规则可循。虽然制度变迁是制度主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社会博弈过程,但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承包地流转发展完善期间应居于主导地位,从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目标决定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进程及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9.
制度生成机制有两种传统的认识论演化生成论和制度设计论。前者认为制度的生成是社会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相互之间长期博弈而逐步形成的用于约束彼此行为的共同规则或规范,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而后者认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必然存在,制度的生成是难以自然演化的,而是人们在长期多重博弈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明确设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行为的框架。制度提供的一系列的规则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与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框架1.在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成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①而制度变迁则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目标模式)对另一制度(起点模式)的替代过程,和新旧制度的交易过程。实际制度需求的约束条件是制度的边际转换成本,但由于边际收益递减,生产最优规模的约束条件是边际转换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相应地,实际制度供给的约束条件是制度的边际转换成本等于制度的边际收益。作为制度…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所讲的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以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看,资本就是能通过运作实现增值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资本其本质职能在于追求利润,它不仅仅是追求一般的利润,而且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实行资本金制度。资本运啻是资本买卖交易行为或手段,是指企业通过具体产业,  相似文献   

13.
李双龙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65-168
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各种约束,它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约束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从外部看,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评价标准的改变;从企业自身来说,是为了追求持续发展;从管理来看,是一种追求和谐、兼顾的行为,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从哲学来看,它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变迁和创新的一种制度安排。制度变迁是在各种主客观因素和变量的约束下,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制度变迁主体发现了在旧的制度中存在着无法取得的"潜在利润",  相似文献   

15.
刘清华 《乡镇经济》2008,24(12):32-35
我国农地制度处在两难境地——变革担心现在,不变革忧虑未来。农地制度变革机制解析有助于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实现平稳对接。从组织、要素和经济主体行为选择;个视角分析,农地制度变革的三种形式是:一体化推进型、资本驱动型和自然演化型,其核心机制分别是节约制度成本、要素替代和基于自利动机的自我选择。农地制度变革的多样化和社会性特征既是对农地制度变革形式的归纳,也是农地制度变革机制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制度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更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变量。所谓制度,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某种契约形式或契约关系”。是一系列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规则网络。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解决人们所面临的合作问题,创造有效组织运行的条件。正式制度包括政治(及司法)规则,经济规则和合约。  相似文献   

17.
制度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本因素,有效的制度安排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产权制度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经济制度,建立具有排他性、收入独享性、可自由转让性的有效的产权制度是保障经济增长的基础.制度变迁是一种制度创新过程,有效的组织在制度创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种能提供对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性活动的激励约束机制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描述3个实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法律规则和经济学假设所不能解释的盲区,并从法律和经济的角度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阐明了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在解决这些困惑上的无奈,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制度变迁.只有通过制度变迁来实现对资源的重新整合与新的制度安排,才能消除盲区的存在,并修正人们的行为,以创造出更加良好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9.
罗意 《珠江经济》2007,193(9):49-58
作为云南山地民族主要的生计方式之一,刀耕火种是龙竹棚拉祜族的生活所靠,它与龙竹棚拉祜族的历史、宗教、制度,特别是传统的土地制度(包括轮歇体制)相关.当土地制度经历巨大转变之后,刀耕火种走向真正的衰落,而新的、成熟的、可替代的生计方式是生计变迁的重要因素.龙竹棚的个案使我们看到拉祜西是如何策略性地影响政策的地方性实践,以达到保证生计的目的.笔者认为,该策略实际上就是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不是随意的,其基础是拉祜西传统的农耕文化.此外,生计变迁绝非政府单方面行动、政策所能实现,而是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拉祜族非正式的社会制度与拉祜村民的适应多方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 西方国家就业制度是适应工业化社会效率发展要求的一种制度,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使用劳动力的高效化.为此,它必须具备对劳动力灵活调节的机制.而这种灵活调节是通过自由劳动力市场来实现的.一、西方国家的就业运行机制在一定社会经济制度中,反复进行着就业扩张与收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人数和工资水平构成影响就业机制的两个最直接的基本要素.其中劳动人数与社会总人口规模、人口增长率、人口中劳动适龄人的比例等因素相联系,构成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因素;工资水平受到国民收入总额、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总额等要素的制约,是劳动市场的需求信号.西方国家就业制度从总体上说是自由市场制度,即由工资成本约束的就业机制,其基本特征是,国家不干预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