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供用电双方在供电前通过《供用电合同》对电费违约金的设定,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电费违约金条款,可以使用电客户预知逾越合同约定日期交纳电费的后果,事先了解违约可能承担的责任大小,有利于督促并引导用户依法按期交纳电费,是供电企业搞好电费回收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法律手段之一。为了充分发挥该项法律制度的应有功效,供电企业与所有的用户签订《供用电合同》时都必须力求完善,切莫忽视《合同法》对违约金制度的规定,注重与用户对电费违约金条款进行具体明确的约定。  相似文献   

2.
收取预付电费合法可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读了某报刊资的《这笔“电费预付金”会不会打水漂?》一文。该文时供电企业收取电费预付金提出了质疑,认为这违反法律规定。立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笔者通过对供用电合同法律性质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供电企业收取预付电费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我国法律不禁止的行为。作为民事主体的供电企业,在《合同法》的框架下,依法收取预付电费不仅合法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多年从事法律工作的律师,笔者曾亲眼见到过供电企业在设备采购合同中因把关不严、审查不细等形成诉讼,有些甚至导致败诉。本文侧重于实务角度,从容易发生歧义的环节,浅析设备采购合同应重点防范的环节,有哪些具体的法律规定,如何应对和防范法律风险。1设备采购合同的定义设备采购合同(以下简称采购合同),是人们对买卖合同的俗称,其真正的法律定义为买卖合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王和 《农村电工》2007,15(1):18-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是经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9年10月11日起实施的,同时,原有的《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部法律废止.《合同法》是一部详尽、严密、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商品流通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实行商业化运作、法制化管理的机制越来越明确,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用行政的方法和手段来维系已渐不适应,而必须用法律的方法和手段来规范.由于电力商品交易的特殊性,《合同法》为供用电合同专辟一章,明确了供电企业与用户的权利和义务,为电力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了基本法律准则.  相似文献   

5.
1 格式条款《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同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李绍杰 《农村电工》2007,15(9):18-19
1 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变化带来的法律风险 也就是由于外部法律环境及其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法律风险.涉电的特别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行政法规有《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部门规章有《供电营业规则》等,电价政策则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供电企业.过去制定的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很多条款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作为县级供电企业,应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涉电法律问题及时总结,向立法机构提出建议,以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供用电合同管理是供电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的供电企业在合同管理工作中没有注意基本的法律知识,对出现的一些法律问题不能及时妥善地解决,使企业面临法律风险。本文就供用电合同管理中常见的法律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20条第2款规定:“在公用供电设施未到达的地区,供电企业可以委托有供电能力的单位就近供电。非经供电企业委托,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向外供电。”(以下称“委托供电条款”)。笔者以为该条款对于委托供电(即转供电)的法律规范与指引力度尚嫌不足,应在条例修改时给予细化与明确。同时,供电企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在电力合同中进一步落实上述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将供用电合同定义为"供用电合同是指供电人向用电人供电,用电人支付电费的合同。"电力专业用语就是,供用电合同是供电企业根据用户的用电需求和电网的供电能力,就供电方式、供电质量、供电时间、用电容量、用电性质、计量方式、电价与电费结算方式等事项,明确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所签订的协议。1供用电合同及基本特征1.1供用电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双务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互负债务的合  相似文献   

10.
<正>《高压供用电合同》是供电公司与高压用电客户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在正式供电前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的法律依据是《合同法》、《电力  相似文献   

11.
电费违约金的法律规定及冲突 电费违约金指用户在供电企业规定的缴费期限内未缴清电费时,应承担电费滞纳的违约责任。《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逾期未缴付电费的,供电企业可以从逾期之日起,每日按照电费总额的1‰至3‰加收违约金,具体比例由供用电双方在供用电合同中约定;自逾期之日起计算超过30日,经催缴仍未缴付电费的,供电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停止供电。  相似文献   

12.
李绍杰 《农村电工》2003,11(1):19-19
“两改一同价”完成后,农村供用电法律关系的内容发生哪些变化,电力法规中的部分条文是否适应改革的需要,如何规避法律法规中某些条款对电力企业或用户的不利责任,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1供电企业应与用电户签订供用电合同《电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电力供应与使用双方应当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制定的电力供应与使用办法签订供用电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供电企业和用户签订供用电合同是供用电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供用电合同签订应合法、合理、详实、严密、完整,明确规定供用电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供…  相似文献   

13.
供用电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召辉 《农村电工》2009,17(9):15-15
供用电合同是供用电双方就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协商一致形成的规范的法律文书.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作为电力经营中的重要一环,对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工作中,不少供电企业有的还未认清合同的重要性,有的虽已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供用电双方出现的诸如违约责任、合同争议等一些实质性法律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使供电企业不得不承担一系列的法律风险.本文就供用电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及规避对策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购售电合同,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买卖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条: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购售电合同是购售电各方约定,为实现电力产品的价值,由售电方转移标的物电能的所有权于购电方,购电方支付电费的协议。购售电合同具有主体特定、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标的特殊、属于双务合同、内容具有公益性等特征。订立购售电合同要注意防范下列法律风险。1利用独占或支配地位强迫售电方签订的合同可能被撤销  相似文献   

15.
电费债权法律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费债权法律风险,是指供电企业抄表完毕并通知用电户缴费后,用户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按时缴纳电费,致使到期电费债权处于不能及时实现的法律风险中。通常情况下,用户会依照合同约定,按时足额缴纳电费。  相似文献   

16.
供用电合同的格式文本是供电部门一直廷用的供用电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文本,随着改革的深化已曼现出某些方面的不完善,有待作必要的修改。本文就上海现行的供用电合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以供读者阅研。  相似文献   

17.
王帅 《农电管理》2009,(12):40-41
县级供电企业的法律风险按产生的原因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法律环境变更引起的法律风险、意外事件引起的法律风险、第三方行为等外部因素引起的法律风险以及企业及其员工的违法行为等内部原因引起的法律风险。依据《电力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笔者在下文中将对县级供电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引起法律风险的行为及将导致的法律后果做以归纳。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15日开始,宁夏西吉县供电局对全县740余户高压客户供用电合同签订情况进行清理普查。普查旨在确保供用电合同签订及时、规范,防范供电企业法律风险、经营风险及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重点清查各运行单位是否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供用电合同》文本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是否全面、描述是否准确、语言是否严谨;逐户核对电力客户名称、编号、用电地址、用电性质、用电类别、、电价电费标准、行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企业的国际化,法律风险防范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合同管理是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策略。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开发与使用也需要跟上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步伐。最后,介绍了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涉电人身损害法律风险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高发性法律风险,具有伤亡后果严重、索赔金额高、社会影响大、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审判结果不完全有利于供电企业等特点,如应对不当,除支付高额赔偿金外,还可能引发舆情,甚至给供电企业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供电企业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事前防范"的方针,做好涉电人身损害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1加强电网建设规范化管理,减少事故隐患新建供电设施的政府规划、建设行政许可文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