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肉瘤(LC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例LC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结果:LCS老年男性好发、以咳嗽、咯血、胸闷等为首发症状,X线示周围型居多,还可见于肺门.镜下肿瘤主要由恶性上皮成分、间叶成分组成,癌、肉瘤成分多样.光镜及免疫组化分析可确诊.结论:LCS临床和CT表现与肺癌不易区别,最终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肺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肉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6、44、71岁。属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和滑膜肉瘤各1例,其中中央型1例,周围型2例。中央型表现为肺门结节,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阻塞性改变。周围型表现为肺内巨大肿块伴点状、斑片状钙化,增强明显强化,边界清楚,密度不均,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结论 原发性肺肉瘤中央型CT表现难与肺癌鉴别,周围型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化脓性骶髂关节炎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CT确诊的5例化脓性骶髂关节炎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5例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均为单侧发病,3例病变位于右侧骶髂关节,2例位于左侧.CT表现为关节面模糊、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增宽.其中3例可见斑点状、短条状死骨,5例均可见关节囊肿胀,1例可见周围软组织脓肿形成.结论 CT可清楚显示骶髂关节及其周围结构,对化脓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可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PPS)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PS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患者的肿瘤总体表现为病变密度、边缘不同,强化程度不等,与周边关系各异,7例经皮穿刺活检,5例行手术根治,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原发肺肉瘤。结论:原发性肺肉瘤(PPS)的患者极为少见,CT影像学表现多样,术前不易确诊,故需要病理进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治疗要点。方法:随机选择周围型肺癌患者680例进行临床分析,患者均行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治疗周围型肺癌,根据患者治疗后的实际情况分析周围型肺癌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病例的穿刺均一次性成功,成功率达到了100%,穿刺活检后病理诊断确准率亦达到100%,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紧急处理情况。仅有3例患者于活检部位感到疼痛。结论: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可为周围型肺癌提供准确、安全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四肢肢体脂肪肉瘤的MRI和CT检测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43例四肢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16例患者于手术治疗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另外9例患者术前行MRI及CT平扫及增强扫描辅助诊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将其按照分型方式(分别为高分化型脂肪肉瘤、黏液型脂肪肉瘤、去分化型脂肪肉瘤及混合型脂肪肉瘤)评定其诊断结果。结果:43例患者中,发病部位在上肢者13例,在下肢者30例,病灶平均直径为(14.6±6.1) cm。所有患者病变组织均可见不同大小的脂肪细胞,病理学特征为脂肪细胞与脂母细胞混合存在,伴有可被深染的多形性细胞;CT检查,基本特征为病灶呈不规则低密度阴影但边界清晰,增强后显示病变部位分隔明显增强;MRI检查,基本特征为T1短信号、T2长信号及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成像等信号,肿块内存在条索状和线状阴影,病变组织周围神经与血管呈被挤压样,但骨质结构相对完整。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CT和MRI以脂肪信号为主,增强后轻度强化;黏液型脂肪肉瘤CT和MRI表现为囊性密度及信号,增强后可见云絮状、网格状轻中度强化;混合型脂肪肉瘤具有上述2种类型混合的影像学表现。结论:病理检查可为确诊脂肪肉瘤的类型提供确切依据,CT和MRI影像学检查可为判断肿瘤大小提供依据,MRI造影增强后扫描对明确肿瘤边界有重要作用,3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可为确诊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癌病人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0例肺癌患者,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等综合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再次接受多层螺旋CT诊断。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良恶性病变检出率、疾病类型确诊率及诊断表现。结果①70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恶性病变66例,占(94.29%),良性病变4例,占(5.71%)。70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恶性病变70例,占(100.00%),良性病变0例,占(0.00%)。②70例患者中中央型肺癌35例,周围型肺癌35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中央型肺癌检出32例,占(91.43%),3例误诊,占(8.57%),周围型肺癌检出35例,占(100.00%),误诊0例,占(0.00%)。结论肺癌病人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显著效果,早期诊断价值较高,但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存在误诊现象,故而临床应协同其他措施诊断,以确保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8.
周围型肺癌是肺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目前 ,CT已成为诊断肺癌的重要检查手段 ,通过对病灶内部的表现特点和边缘征像的全面分析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变边缘的CT征像在周围型肺癌的CT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尤其对小肺癌更具有意义。本文搜集了经手术、病理和临床确诊的5 0例周围型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瘤体边缘的CT表现特点 ,减少延误诊 ,提高诊断准确率。1 材料与方法  本组 5 0例中 ,男 31例 ,女 19例 ,年龄 38~81岁 ,平均 6 2 4岁。主要临床症状为 :咳嗽 37例、咯血 14例 ,胸痛 12例 ,发热 8例、消瘦 2例 ,因颅脑和腰椎…  相似文献   

9.
朱晓松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7):814-815
目的评价脑胶质肉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肉瘤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均位于幕上,其中颞叶3例,额颞叶1例,枕顶叶1例。CT扫描4例为低等混杂密度,1例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为不规则强化。边界清楚,4例周围有水肿,1例无周围水肿。结论脑胶质肉瘤少见,CT扫描能够清楚显示病变,但易与胶质母细胞瘤、转移瘤等相混淆,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腔外型胃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外型胃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12例腔外型胃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中,病变位于胃底、体、窦部的大弯侧,肿瘤均向腔外生长,呈类圆形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坏死、囊变明显,实体强化,与胃关系密切.结论:CT扫描能明确诊断并确定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肿块巨大、广泛坏死、囊性变及与胃关系密切为腔外型胃平滑肌肉瘤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继发曲菌球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结核继发曲菌球的影像学诊断、X线分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0例肺结核继发曲菌球病例的系列X线片、断层片以及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影像学特征 ,并经痰、纤支镜检查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霉菌培养等辅助检查协助诊断。全部病例均行病灶肺叶切除术 ,并经病理学检查所证实。结果 :根据影像学特征分为 3型 :即游离型、附壁结节型和充满型 ,术前确诊率由入院时的 17 5 %提高到 92 .5 %。全部病例均实施手术治疗 ,无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 :根据影像学特征及其分型 ,可明显提高确诊率 ,减少漏诊及误诊。手术治疗安全可靠、治愈率高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中,右侧6例,左侧1例。CT表现为含脂肪成份的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光滑,增强扫描肿块内脂肪区域无强化,软组织成份有强化。术前有6例明确诊断,1例误诊为右肾上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CT扫描对本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目前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错构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对21例肺错构瘸患者的临床表现、影象学特征、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有症状者10例,X线和CT均显示:肿瘤的形态和大小,11例有钙化。术前诊断为肺错构瘤8例,肺结核6例,肺癌4例,肺炎性假瘤3例。手术方式:肺错构瘤摘除3例,肺楔形切除10例,肺段切除3例,肺叶切除5例。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肺错构瘤理想的疗法是手术切除,微创切口和胸腔镜手术可作为较好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位骨化的病理、临床、X线表现及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资料选取经X线随访证实资料完整的12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之外伤史(损伤史),男11例,女1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47岁。方法采用摄取正位及/或侧位X线平片,最小1次,最多4次,其中3例手术前做了层厚5mm的CT连续扫描。结果:X线表现以云絮状、片状、索条状多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病率比较高,术前CT检查发现1例异位骨化周围低密度影。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异位骨化的最简便方法,CT检查是临床手术切除时估价范围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肺隔离症23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SG  Cheng GY  Sun KL  He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3):1616-1617
目的 对肺隔离症的分类、发病率、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加以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自1974年6月至2006年11月间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诊的23例肺隔离症,发病率占同期手术的0.29%,其中叶内型19例(83%),叶外型4例(17%);18例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症状为发热、咳嗽、咯血,5例无症状。术前确诊或拟诊14例(61%)。结论 肺隔离症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胸CT、MRI检查,一旦确诊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e JR  Luo Y  Cheng P  Cao RW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5):1066-1068
目的 探讨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1997至2006年收治的38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病例资料.38例患儿术前均行超声检查,部分结合行右心导管造影或高螺旋CT检查,结合术中探查确诊;本组患儿均行手术治疗,补片修补扩大后的房间隔缺损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入左心房或者将垂直静脉与左心房直接吻合或用同种血管连接,矫正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同时纠正合并畸形.结果 1例患儿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2例术后分别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和肺动脉高压危象,治疗后康复;术后随诊3个月~7年,37例患儿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较易漏诊,超声应重视对肺静脉开口位置及血流的观察,必要时结合食管超声或造影检查,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有更高的确诊率;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 T检查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肺转移中的表现及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DTC患者临床资料,均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接受胸部CT检查。记录并分析CT检查对DTC肺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观察肺转移患者的CT表现特点。结果此次入组的121例DTC患者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肺转移9例,所占比例为7.4%;CT检查正确诊断肺转移6例,正确诊断非肺转移100例,胸部CT检查对DTC肺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6.7%(6/9)、89.3%(100/112)和87.6%(106/121);6例CT正确诊断肺转移患者均显示病灶直径均3mm,其中病灶为3-5mm者3例,病灶超过5mm者3例;图像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粟粒形结节或肿块影,结节灶密度较均匀且边界多较为清晰,大部分分布于双侧肺中、下野外带。结论胸部CT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DTC肺转移的有效手段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为后续针对性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X线及CT在纵隔淋巴结肿大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3例(其中男39例,女24例)经颈部淋巴结活检、手术病理检查和临床治疗证实纵隔淋巴结肿大作了影像学分析,全部病例均作了胸部平片和CT扫描,其中35例作了CT增强扫描;结果:63例中转移性淋巴结肿大32例(肺癌23例,乳腺癌9例),肺结核12例,恶性淋巴瘤12例,结节病5例,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胸部平片仅发现56例纵隔增宽和42例肺内病灶。CT则在63例中均能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部位、数目、大小和形态,其中35例CT增强扫描,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强化不明显,而结核性淋巴结呈环形强化,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略有强化,结节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明显强化;结论:CT扫描是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方法,CT增强扫描结合CT扫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病因的诊断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林 《四川医学》2000,21(7):589-590
目的 分析胆囊癌的螺旋CT表现特点,认识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胆囊癌30例影像。结果 根据胆囊癌影像形态学表现,其中最17例,腔内型6例,求前仍28例肺真菌例误诊为胆囊息肉。结论 螺旋CT在胆囊癌的早期和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支扫描、强化扫描应作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