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外辐射源的无源雷达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基于外辐射源的无源雷达的特性和研究实例,分析了目前研究的几种无源雷达的定位和跟踪方法,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外辐射源的ESPRIT超分辨成像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基于外辐射源的无源雷达成像算法中,获得方位向的高分辨率需要大的目标累积转角,然而在实际系统中,一方面大转角需要时间长,难以满足实时要求;另一方面,目标散射函数在不同的姿态角下并不一样,当转角增大时,其变化的程度会更严重。该文针对小转角情况下如何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提出了ESPRIT超分辨成像算法。该方法通过估计回波信号的自相关矩阵,利用特征值分解得到各散射点对应的正弦波频率,根据正弦波频率推导目标点的位置,从而估计散射点散射强度。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外辐射源雷达系统的目标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锋  尹锦荣 《现代雷达》2006,28(10):18-21
基于外辐射源的单站无源定位系统实际相当于收发分置的双基雷达,具有反侦察、抗干扰、反隐身和防反辐射导弹等潜在优势,因此利用外辐射源信号对目标进行无源定位和跟踪是目前国际上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外辐射源的单站无源定位系统的目标定位算法,借助信号到达的时间差和方位信息,对空中目标进行定位,并进行算法的推导、精度的分析,通过仿真验证了此定位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外辐射源的机动目标单站无源定位IMM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一种基于外辐射源的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和信号到达方向(DOA)信息,利用固定单站对机动目标进行无源定位与跟踪的新方法。在建立目标机动模型与量测方程的基础上,运用交互式多模型(IMM)算法,实现对机动目标进行定位与跟踪。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外辐射源雷达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具有隐蔽性好、反隐身能力及抗干扰能力强、系统简单可靠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影响外辐射源雷达性能的主要因素有直达波信号对消、多径信号对消、同频干扰的消除等,在系统设计中应进行针对性设计。文中以基于调频广播信号的外辐射源雷达系统为例,介绍了外辐射源雷达系统的原理、组成及性能,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外辐射源雷达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超短波超视距无源侦察系统的工作机理,分析了利用超视距辐射源信号形成视距或超视距目标定位的典型模式,探讨了定位系统工程实现的主要挑战和解决措施。文中推导了目标反射超视距辐射源能量的表达式,论述了辐射源特性和选用依据,并以无线电视和雷达为典型外辐射源分析了目标定位范围。仿真分析表明,利用超视距辐射源,可检测辐射源周边、辐射源与侦察系统视距交汇区域及周边的空中目标,从而有效扩展被动定位范围,形成超视距跟踪和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隐身目标设计的特点,阐述了基于外辐射源的目标探测技术构想,结合工程实现,建立了无源探测技术的体系模型,探讨了该技术的一种实现途径,并分析了直达波/杂波抑制技术、弱信号检测技术、低信噪比下的参数估计方法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庄旭昇  汪玲  高瑾  池冰清 《雷达学报》2014,3(6):694-701
近些年无线局域网快速发展,覆盖范围增加,该文研究基于WiFi (Wireless Fidelity)信号的运动目标成像,扩展无源雷达的应用。首先探讨分析WiFi信号模糊函数特性,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距离分辨率,可以用作无源雷达的外辐射源。然后采用分布式孔径,借助广义似然比估计理论进行成像,重建运动目标在2维空间的分布与速度,并分析了成像分辨率。仿真结果验证了给出的基于WiFi信号的无源雷达运动目标成像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外辐射源雷达是利用电视、广播等非合作照射源对运动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跟踪的雷达系统。由于目标回波信号功率微弱,淹没在直达波、多径杂波以及接收机热噪声中,一般需要通过杂波对消和相干积累来检测目标。考虑到回波信号互模糊函数在距离-多普勒域的稀疏性,建立了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的外辐射源雷达目标检测模型。该模型对辐射源信号形式没有要求,不需要杂波对消,并且在强目标存在的情况下不影响对弱目标的检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方法在性能上与常规方法相当,并且在强目标存在时也能有效检测到弱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调幅广播为信号源的短波外辐射源雷达系统需进行信号长时间积累以检测微弱目标信号,目标运动变化会导致多普勒频率展宽,传统积累检测方法检测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运动补偿的积累检测方法。建立了动目标回波模型;介绍了基于多项式拟合积累检测算法原理;分别通过仿真数据和试验数据进行补偿,验证目标运动补偿前后信噪比得益;并利用计算机仿真建模方法验证了该积累检测算法的检测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补偿后的理论损失及搜索步长的参数获取,并评估了目标运动补偿方法的运算量。  相似文献   

11.
吴江  胡捍英  吴瑛 《电讯技术》2008,48(8):25-29
提出一种针对多目标的单站无源定位算法,综合利用多个外部照射信号,基于对信号多径时延的测量,在目标位置空间进行概率融合,将多目标定位问题转化为对一个目标函数的多峰寻优问题。该算法通过空间关联性实现参数自动配对,能依据单次观测数据对较大数量的散射体目标同时定位。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民用移动通信网络的目标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杰  何芳  华云 《现代雷达》2005,27(12):71-74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双(多)基地雷达具有极高的四抗能力,在现代战争恶劣环境中有很强的生存力。这种技术民战结合,有很好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在未来战争中对制胜敌人有很大的潜在优势。文中分析了利用民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对空中动目标探测的技术可行性,同时对探测距离进行了估算,并给出了几种实现方法的技术路径,对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体化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指示(SAR/GMTI)处理器实现多功能同步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SAR/ISAR处理的地面运动目标成像处理模块设计,复用距离脉压数据实现场景成像、动目标检测以及动目标成像功能的并行。结合集成了多处理器的分布式内存体系结构的数字信号处理板卡,通过同构设计和链式数据缓存,每片DSP和其外存构成独立的成像处理节点。同时链路口互联结构可发送当前子孔径的脉压结果实现同步缓存,因此各成像节点可并发响应上位机对已检测动目标的成像请求。基于外场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证明了该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A novel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 has been proposed which re-focused slow moving targets based on phase retrieval al-gorithm. After theoretical derivation, we can get that the raw data Fourier magnitude of slow moving targets is ap-proximate to the stationary ones in the SAR system. By applying the Fourier magnitude of received data to phase retrieval algorithms, the blur and defocusing eff ect caused by the moving of the targets can be eliminated. The sim-ulated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is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反辐射导弹(ARM)的特点及其雷达回波信号中速度、加速度等特征,研究了利用非合作外辐射源对反辐射导弹的检测技术,仿真了该雷达系统的探测范围,采用模糊函数和短时傅里叶变挟(STFT)的算法,得出导弹目标加速度,利用解线性调频的方法对导弹信号进行积累,实现导弹目标检测与告警。  相似文献   

16.
用于无源双(多)基地雷达系统的GSM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就无源双(多)基地雷达问题,论述了一种新的机会照射源——移动通信中的基站应用于雷达系统的可行性。文中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证:移动通信信号本身特点、移动通信信道的选择、基站作为机会照射源雷达系统的覆盖范围、检测及定位方法等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运动目标,在考虑激光雷达方程、信噪比和自动增益、成像指标、噪声、图像处理等模块的基础上,对脉冲相干成像激光雷达进行了运动目标的成像模拟。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视调频广播载波信号的双(多)基地雷达系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严明 《现代雷达》2000,22(4):19-24
阐述了利用电视、调频广播载波信号的双(多)基地雷达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特点,介绍了新一代基于商用电视、调频广播载波的双(多)基地雷达系统的研制现状,并提出了对发展这种双(多)基地雷达系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