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社区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加上心理干预,观察其降压效果。方法对治疗组30例给予药物治疗及生物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血压为132.6/72.5mmHg vs 140.3/78.0mmHg,平均差值7.7/5.5mmHg。结果试验组对照组血压控制更理想,波动明显降低,且大血管事件和微血管事件终点(脑血管病、心血管疾病、肾病)相对风险降低(P〈0.05),即试验组获益更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社区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3):240-240,170
2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目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1治疗目的 高血压的治疗目的;①降低血压,使血压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近年许多资料说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8.7KPa(140mmHg)/12KPa(90mmHg)以下;1998年结束的HOT试验也证明,将血压降至≤135/85mmHg,可使高血压病人获得最大益处。  相似文献   

3.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5):400-400
2.5.5联合用药原则单独使用一种降压药的有效降压率为50%~60%,还有40%~50%的患者需用两种或更多药物。联合用药可使疗效相加、用药剂量减少和减轻不良反应。临床上将二种、三种甚至四种药物合用治疗高血压很常见。一般先用一种降压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加用另一种降压药物,必要时采用三联或四联用药方式,以减少单一药物因剂量过大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发挥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JNC7认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水平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以上,常需要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来达到目标血压(〈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130/80mmHg),其中一种通常为利尿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期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血压的变化及调控。方法:急性期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48h平均动脉压〈130mmHg、或收缩压〈220mmHg,可不用降压药物;若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15mmHg,可临时加用降压药物。结果:临床监测38例急性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8~72h内有32例血压〈165/100mmHg.12周时30例血〈140/90mmHg;常规降压药物:有12例减少1/2用量,17例减少了1/3用量,其余的维持原量。结论: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卒中后,血压会逐渐下降,较小剂量的降压药可维持良好的血压水平,减少脑卒中的冉发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5.
生物反馈疗法对大专学生高血压前期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测定方法观察生物反馈疗法对大专学生高血压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45例高血压前期且血压在130/80~139/89mmHg之间(JNC7认为需要早期干预)的大专学生,与对照组44例作空白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平均收缩压和和平均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均有P〈0.05),与空白组对照,两组24h平均血压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对高血压前期且血压在130/80~139/89mmHg之间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管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实施分级管理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00例,进行分级管理,1年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一年的分级随访管理高血压病患者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超重和肥胖、大量饮酒、缺少体力活动的危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从61.0%、77%、58%、56.0%上升到86%、94%、83.5%、73.0%,提高约20个百分点,分级随访管理前低危组血压[(147.9±4.46)/(87.8±3.04)]mmHg;中危组血压[(160.24±7.00)/(92.6±3.58)]mmHg;高危组血压[(172.7±9.88)/(97.0±3.80)]mmHg,分级随访管理后低危组血压[(131.5±5.75)/(81.6±4.30)]mmHg;中危组血压[(137.5±5.07)/(83.2±4.43)]mmHg;高危组血压[(141.3±5.02)/(87.3±4.62)]mmHg,各组分级随访管理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高血压分级随访管理,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控制率,对预防并发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发病特点,探讨其临床治疗的疗效,总结临床防治老年高血压的经验。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91例,对其血压、脉压、体征、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积极有效治疗,治愈10例,有效7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11%。患者获得良好控制,血压恢复正常,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DBP)〈90mmHg。结论药物治疗辅以非药物干预是目前防治老年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因其病程长、起效慢、并发症多,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个体化护理在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48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并发症控制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9.8±8.7)mmHg、(97.3±8.8)mmHg均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124.5±9.7)mmHg、(84.2±7.1)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治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抵抗性高血压是指糖尿病或肾脏病[即肌酐〉1.5mg/d(133umol/L)或24h蛋白排出量〉300mg]患者尽管坚持接受至少3种抗高血压药物(包括1种利尿剂)治疗且剂量充足,但血压仍至少为140/90mmHg或至少为130/80mmHg。对新近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或尚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不论他们血压水平如何,都不应考虑抵抗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替米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H)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EH患者服用替米沙坦80mg,1次/d,疗程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为(166.25±13.78)/)85.65±85.65)mmHg,治疗后降为(130.34±8.67)/(71.10±6.28)mmHg(P〈0.01)。脉压亦有明显缩小(P〈0.01),24h动态血压计算降压谷峰比值〉6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老年E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60例采取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对临床治疗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用药可减少单一药物剂量,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2级高血压(≥160/100mmHg)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目标值。联合降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血压晨峰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140~179mmHg,舒张压(DBP)90—109mmHg]口服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4周后应用ABPM评价血压和血压晨峰程度的变化。以起床后2h内SBP增加≥23mmHg,DBP〉15mmHg为晨峰阳性(MBPS)(+)组,低于以上值为MBPS(-)组。结果(1)入选60例患者,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治疗4周末,24hSBP/DBP降低(10.8±1.7)/(8.6±0.8)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入选60例患者治疗后,MBPS(+)的患者减少,MBPS(-)的患者增多,治疗前后频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国产)联合卡托普利不仅有效降低24h血压,还能够遏制血压晨峰的发生,并降低晨峰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率,减轻靶器官损害,减少各种高血压病并发症。方法对四冶住贵溪市60岁以上职工和家属进行体检,筛查出高血压病患者,统计高血压病患者之高血压控制率,再给予健康教育,对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酒),给予抗高血压治疗,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率变化。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特点为:发病率高、病史长、并发症多、以单纯性收缩压升高多见、血压波动性较大、药物耐受性差。通过健康教育,对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率明显升高,于之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病特点,给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多数麻醉医师和心脏专家主张重度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础血压〉24.0/14.7kPa(180/110mmHg)的患者在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前不应进行择期手术,而对于有充分的监护和治疗者无需因为轻度和中度高血压而取消手术,中度高血压而无症状的患者,Goldman最近观察其择期手术的风险与无高血压组比较并无区别。术前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一定水平,是防止患者在围手术期血压严重升高致并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的一种措施,笔者针对高血压患者麻醉管理中手术患者血压的处理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氯沙坦配氢氯噻嗪(观察组)与苯那普利配氢氯噻嗪(对照组)对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10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舒张压为95~110mmHg),经过一周安慰剂洗脱期后被随机分为观察组(50mg/12.5mg)和对照组(10mg/12.5mg),每日服药1次,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99例完成了本研究。舒张压下降到正常或下降10~19mmHg以上为有效。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降血压疗效有效率达80%,对照组效率77%。结论氯沙坦配氢氯噻嗪是治疗高血压药物的最佳联合,其固定剂量复方制剂降压效果肯定,安全性、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少,对代谢的影响小,尤其适用于老年人轻、中度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小剂量联合使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卡托普利+尼群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171例。平均每日剂量:卡托普利45mg,尼群地平18mg。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联合用药后1周即开始降压,1个月后除药物不良反应6例停药外,120例患者血压均达到有效〈140/90mmHg,45例加用双氢克尿塞治疗后血压达到有效〈140/90mmHg。结论小剂量联合使用降压药物可有效降压,临床治疗高血压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口服缬沙坦,观察组再加服氨氯地平,治疗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分别为(132.8±12.3)mmHg、(73.24±6.5)mmHg及(7.14-0.7)mmol/L;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分别为(147.4±10.3)mmHg、(84.24±7.2)mmHg及(8.4±0.9)mmol/L。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血压,并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特点。方法依据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对高血压进行的重新分类,按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20/80mmHg)75例,高血压前期组(SBP/DBP121~139/80~89mmHg)74例,高血压组(SBP/DBP≥140/90mmHg)77例,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均高于血压正常组,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组人群已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观察和护理体会,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我院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科学规范的降压药物治疗,用药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和遵医行为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患者收缩压(SBP)由干预前的(148.53±11.36)mmHg降低至(118.45±7.83)mmHg,舒张压(DBP)由干预前的(95.74±8.12)mmHg降低至(86.52±6.54)mmHg,遵医行为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并辅以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兰迪)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患者6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治疗4周,治疗4周末坐位DBP〈80mmHg,且SBP≤130mmHg者继续原剂量治疗至8周末;坐位DBP〉90mmHg或SBP〉140mmHg者剂量分别加倍至10mg每日1次治疗至8周末。分别观察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和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变化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8周的临床试验。与试验前比较.用药第4周起,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降压总有效率达83.3%。不良反应轻而少。结论 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轻中度肾性高血压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