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致母猪流产的疾病很多,为确诊湖南岳阳某规模猪场母猪流产的原因,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病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对疫情进行诊断。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后备猪引进导致猪蓝耳病引起母猪流产;病原检测显示母猪血清1/5蓝耳病毒阳性,血清学检测显示流产母猪,空怀母猪,怀孕母猪,后备母猪蓝耳抗体处于不稳定阶段。综上确诊此次母猪流产疫情为猪蓝耳病。提示猪场引进后备猪至少隔离35d以上,混群前将蓝耳抗体水平控制一致。  相似文献   

2.
血清学检测,是猪场最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之一。本案例中,笔者对江苏某猪场送检的193份血清样进行了猪瘟抗体、猪伪狂犬g B/g E抗体、猪圆环病毒抗体、猪蓝耳病毒抗体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场后备母猪猪瘟免疫欠佳,猪伪狂犬病免疫不合格,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偏高;母猪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程度较高,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普遍感染且抗体偏高;公猪猪圆环病毒抗体水平偏高;商品猪猪瘟免疫效果不稳定;猪蓝耳病感染比较普遍,且部分猪群抗体水平偏高,猪圆环病毒病免疫欠佳。结合该场免疫程序,表明该场后备母猪和商品猪的猪瘟、猪伪狂犬病免疫程序需要做适当调整;同时考虑通过测序了解本场的猪蓝耳病流行毒株,以确定合适的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血清抗体消长规律,分别对PRRSV免疫A场和PRRSV非免疫B场近2年的PRRSV抗体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免疫A场稳定的重要指标是S/P平均值约为2.0、离散度≤40%和≥2.5比例为0;非免疫B场稳定的重要指标是逐渐降低的抗体阳性率和≥2.5比例为0。结合生产情况,追溯猪场出现抗体大波动的时间点,发现每当从外场引种就会造成猪群不稳定,说明外来后备猪驯化是防控PRRS的重点。本研究为调查猪场调整PRRS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上解读猪场PRRSV抗体监测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1蓝耳病(PRRSV)的危害1.1引起高热病蓝耳病与猪瘟、圆环病毒等烈性病毒传染病继发或混感,引发高热病。自2008年以来,给猪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养猪业的头号传染病。1.2蓝耳病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包括迟发情,不发情,返情,妊娠后流产、早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无乳综合症,子宫炎症,增加后备母猪二胎综合征发生概率。1.3蓝耳病肺炎即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RS阳性场,破坏肺部巨噬细胞,导致放线杆菌和副猪  相似文献   

5.
规模猪场种猪群PRRS血清驯化效果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RRS血清驯化的效果,对A、B两个规模商品母猪场进行PRRS血清驯化,在血清驯化前后,对母猪群的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及PRRS抗体水平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RRS血清驯化前后的猪群受胎率和配种分娩率无明显变化,但血清驯化一年后母猪的配种分娩率和活仔数明显上升,同时商品场的种猪群获得了稳定的PRRS抗体水平。本试验为规模猪场制定PRRS的防控策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应用ELISA法对吉林地区8个PRRS未免疫猪场和9个PRRS免疫猪场的后备母猪、生产母猪和5~10周龄的断奶仔猪三个猪群进行了PRRSV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吉林地区8个PRRS未免疫猪场均受到PRRSV感染,猪场抗体阳性率为100%,猪群抗体阳性率在50%~75%之间,平均阳性率为62.26%;吉林地区9个PRRS免疫猪场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在70%~100%之间,平均阳性率为87.78%。PRRS未免疫猪场与PRRS免疫猪场猪群抗体平均阳性率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在PRRSV持续性感染猪群中的抗体动态,对蓝耳病阳性猪场育肥猪、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及仔猪每周采血1次,分离血清,用RT-PCR方法检测PRRSV,ELISA试剂盒检测抗PRRSV抗体并检测猪瘟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在猪群康复后PRRS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并逐渐趋向于稳定,当整个猪群再次表现临床症状时,抗体逐渐上升至一定水平,但抗原检出率较低;猪瘟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上升依然很快,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猪蓝耳病,妊娠母猪最易感,容易造成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本文主要通过饲喂板蓝根颗粒,研究板蓝根对蓝耳病抗体强阳性后备母猪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饲喂板蓝根可以有效降低后备母猪抗体均值和抗体S/P值大于2.8比例,使猪群蓝耳病更为稳定,提高后备母猪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应用ELISA法对吉林地区8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未免疫猪场和9个PRRS免疫猪场的后备母猪、生产母猪和5~10周龄的断奶仔猪3个猪群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吉林地区8个PRRS未免疫猪场均受有PRRSV感染,猪场抗体阳性率为100%,猪群抗体阳性率在50%~75%之间,平均阳性率为62.26%;吉林地区9个PRRS免疫猪场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在70%~100.00%之间,平均阳性率为87.78%。PRRS未免疫猪场与PRRS免疫猪场猪群抗体平均阳性率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用国产ELISA试剂盒,对湖北省部分规模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进行了检测,共检测1816份血清,阳性402份,阳性率22.14%。其中哺乳仔猪148份,全部阴性,断奶仔猪733份,阳性82份,阳性率11.19%,肥育猪145份,阳性46份,阳性率31.72%,后备母猪310份,阳性72份,阳性率23.23%,经产母猪480份,阳性202份,阳性率42.08%。共检测猪场97个,血清学阳性猪场66个,占68.04%。对43份PCV-2阳性和94份PCV-2阴性的PRRS未免血清进行PRRSV病原学检测,PRRSV感染率分别为72.09%、12.77%,表明PCV-2感染会加剧猪群PRRSV感染;对77份PCV-2阳性和114份PCV-2阴性的PRRS已免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检测,PRRS免疫合格率分别为32.17%、72.81%,表明PCV-2感染对PRRSV的免疫应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的烈性传染性疾病。自1987年PRRS在美国暴发后,接下来10年左右时间快速蔓延至几乎所有养猪国家。我国1996年分离到PRRSV,证实了PRRS的存在。以北京地区的猪场母猪流产为主,造成流产风波,给我国养猪业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到2006年5月,我国南方猪场大面积暴发的"猪高热病"疫情,给我国养猪业再次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前所未  相似文献   

12.
蓝耳病(PRRS)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蓝耳病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母猪表现繁殖障碍,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比例增高;生长猪呈现呼吸困难、生长迟缓并伴随免疫抑制为特征的重大传染病。随着猪病复杂程度的加剧,近几年蓝耳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蓝耳病阳性猪场猪群死亡或多或少与蓝耳病有关,因为感染蓝耳病的猪群极易继发感染细菌性病原(如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相似文献   

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以怀孕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对猪危害极大,最明显的是造成流产率极高。该病自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在美国发现,此后迅速蔓延到欧洲、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我国郭宝清等人首次从国内PRRS血清阳性猪群中分离到PRRSV,  相似文献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PRRS)是 1 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的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主要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及免疫机能下降 ,该病已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际兽医局 ( OIE)将该病列为 B类传染病。该病曾被称为猪神秘病、不孕和呼吸综合征( SIRS)、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 ( PEARS)、蓝耳病 ( BED) ,1 992年正式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PRRS)。我国郭宝清等 1 996年首次报道从流产胎儿中分离到 PRRSV,同时对 1 0个地区 1 0个猪场的血清学调查发现 PRRS阳性感染率为 58.6%;同年简中友等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健康发展的猪场每年都保持30%~50%的引种率.引种既是维持繁殖猪群数量稳定和胎次结构科学分布、 保证猪场生产成绩必不可少的环节,又是充满风险的环节.一旦引种后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疾病的暴发,而科学的隔离和驯化则是降低疾病暴发风险的关键环节.以蓝耳病病毒驯化为例,驯化的目标是让同一批后备猪同期感染本场流行的蓝耳病病毒,在并群前既要产生针对性的免疫保护、 又要结束蓝耳病病毒的排毒.为了尽可能实现驯化的目标,本文介绍了一种非常实用的后备猪驯化方法,该方法基于用棉绳收集病毒血症期猪群口腔液,随后将棉绳悬挂于后备猪栏,让后备猪感染棉绳中的蓝耳病病毒而实现驯化.本方法适用于大、 中、 小各种类型的猪场,为实现稳定猪场的蓝耳病、 改善生产指标并在断奶时获得蓝耳病病毒阴性仔猪增加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暴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广东某猪场进行,猪群暴发PRRS后立即封群。为研究猪场PRRS疫情和PRRSV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在母猪饲料中全群添加抑制PRRS的泰万菌素100 mg/kg~200 mg/kg,持续90 d。统计猪场PRRS暴发到平稳期间的临床数据,并用RT-PCR检测的方法检测分娩母猪血清、脐带血、弱残仔猪和保育死淘猪病料。结果显示,猪群PRRS暴发时,存在PRRSV经典毒、高致病性野毒和高致病性疫苗毒3种毒株亚型;猪群PRRS平稳时,猪群只检测到PRRSV疫苗毒株1种亚型。表明猪群感染PRRSV类型越单一,猪群PRRS越平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泰州市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发病情况,采用ELISA法对泰州市四市两区12个集约化养猪场398份猪血清进行了蓝耳病病毒(PRRSV)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出PRRSV阳性血清99份,阳性率为24.87%;不同阶段的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在15.50%~34.27%之间,其中母猪群高于育肥猪群,断奶仔猪阳性率最低。对不同时间采集的血清检测显示,6—9月份PRRSV抗体阳性率都高于其他时间,为31.25%;10月份—次年2月份最低,PRRSV抗体阳性率为20.24%;3—5月份PRRSV阳性率介于两者之间,为23.27%。此结果可为猪场蓝耳病的综合性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科学评价不同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选取19个规模猪场,分别使用蓝耳病国产弱毒疫苗、进口弱毒疫苗、普通灭活疫苗、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进行免疫,免疫1月后,采集免疫猪群的血清与全血样品,进行PRRSV病原学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国产弱毒疫苗、进口弱毒疫苗、普通灭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对照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40%、76.10%、36.70%、49.30%、31.17%。使用PRRS弱毒疫苗免疫组PRRSV变异株检出率较高,使用高致病性PRRS灭活疫苗免疫组PRRSV普通株检出率较高。此结果提示PRRS疫苗免疫后能产生一定的保护性抗体水平,但交叉免疫保护性较差。对于PRRS的防控,关键在于提高猪群PRRS抗体的水平与整齐度,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9.
自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143个猪场采集4 203份血清样品,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弓形虫抗体。结果显示,河南省猪弓形虫抗体阳性率达38.7%。按不同季节汇总分析,冬季阳性率最高(45.7%),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31.9%)(P0.01)。按不同地区汇总分析,豫中阳性率最高(53.6%),其次为豫西、豫东和豫南,豫北最低(30.4%)(P0.01)。按猪场不同规模汇总分析,小型规模猪场阳性率最高(46.0%),其次为中型规模猪场,大型规模猪场最低(32.9%)(P0.01)。按猪群不同年龄汇总分析,母猪群阳性率最高(57.8%),其次为后备母猪和育肥猪,保育猪最低(12.2%)(P0.01)。按繁殖母猪不同胎次汇总分析,6胎及以上母猪阳性率最高(73.8%),其次为3~5胎母猪和2胎母猪,1胎母猪最低(57.3%)(P0.05)。同时,本试验也调查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伪狂犬病(PR)对弓形虫抗体阳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PRRS发病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最高(49.4%),其次为PRRS阳性稳定场,最低为PRRS阴性净化场(9.2%),三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PR阳性带毒场和PR阴性净化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24个PR阳性带毒场内,gE抗体阳性母猪和gE抗体阴性母猪的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也不显著。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猪群中普遍存在弓形虫感染情况。猪场通过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可以减少弓形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20.
<正>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以母猪流产及仔猪呼吸系统障碍为主要病征的传染病,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该病毒传染性强,而且感染机体后致免疫抑制及各种并发症,给养猪业造成巨大危害和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山东某猪场送检病料,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经PCR病原学鉴定确定是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主要以引起母猪发热、厌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