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原料选择、编织工艺、染整工艺3方面,介绍新型生物质石墨烯内暖针织运动面料的设计思路及开发工艺。选用16.67 tex/144 f石墨烯复合涤纶,在佰源BYJM20型双面圆纬机上开发双面结构的起绒针织面料。详细介绍编织工艺及注意事项、染整工艺及技术要点,测试产品的基本性能及远红外法向发射率、蓄热升温值,同时与市场同类蓄热保暖火山岩快热涤纶、远红外印花(纳米陶瓷粉)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石墨烯内暖针织面料远红外功能佳,蓄热升温值高于同规格火山岩快热功能面料、远红外印花功能面料,最高温差可达7~8℃,且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功能持久,可满足消费者对秋冬季户外运动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选用化学纤维涤纶作为经纬原料,以小提花作为织物组织,开发设计菱剑绸面料,并对其折皱性、透气性、硬挺度、撕裂性、强度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编织的菱剑绸面料折皱性能较好,经向强于纬向折皱弹性,平均可达到70°;透气能力较强,达42.27 mm/s;织物较挺括,并且强力较大,纬向的硬挺度比经向好;具有一定弹性,适合做服装外套。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女性保暖及抗菌复合功能内衣面料的设计要求,以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氨纶混纺纱(混纺比为95∶5)和棉纤维、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混纺纱(混纺比为55∶45)为原料,采用纬平针组织进行女士内衣面料的设计实践。通过对试样的保暖性能以及远红外性能、抗菌性能、吸湿快干性能以及色牢度进行测试,并与对照试样进行对比可知: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可以提高面料的保暖、远红外以及抗菌性能,同时,浅灰色面料的色牢度有所增加,吸湿快干性能会产生小幅度降低,但是仍然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石墨烯改性女士针织内衣面料不仅满足了保暖和抗菌的功能性,还符合面料服用性能要求,展示出了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石墨烯多功能阻燃面料的开发方案。采用不同基材、不同含量的石墨烯纤维与阻燃类纤维混纺,研究最优纤维配伍方式。设计7种纤维混纺比,在纱线、织物规格与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测试混纺织物的强伸性、透气性、阻燃性、抗菌性以及远红外功能,分析石墨烯纤维基材与含量对织物力学性和功能性的影响。采用灰色近优综合评价法对7种织物的白化灰近优度进行优劣排序。结果表明:黏胶基石墨烯/腈氯纶/阻燃涤纶/锦纶基石墨烯/聚酰亚胺混纺比为20/30/20/10/20时,织物的远红外发射率为0.98,远红外辐射温升为2.5 K;织物经50次水洗后对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达到9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9%;织物燃烧时无续燃、阴燃现象,损毁长度<100 mm。此外该织物开发方案的近优度值最接近1,综合性能最佳,具有阻燃、抗菌、远红外复合功能,认为采用30%石墨烯纤维与阻燃类纤维混纺,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抗菌和远红外功能。  相似文献   

6.
蛹蛋白粘胶长丝面料的开发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蛹蛋白粘胶长丝是蚕蛹蛋白溶液与粘胶溶液制成的具有皮芯结构的蛋白质纤维,该纤维具有独特的护肤保健功能和天然纤维的优点,重点对蛹蛋白粘胶长丝在纺织加工工艺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用蛹蛋白粘胶长丝开发的四种产品进行了撕裂强度、透气量和耐磨性测试。蛹蛋白粘胶长丝织物的风格和吸湿性能优良,价廉物美,品种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竹纤维面料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菌性、透湿性、悬垂性等,而且可以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种家纺用再生竹纤维织物的开发,并且对其产品与棉织物对照进行测试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介绍石墨烯改性面料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和开发情况。分析了石墨烯改性材料在机织印染服装面料、针织服装面料、家纺面料和牛仔面料等领域所开发的产品特性,并对所开发石墨烯改性面料的功能性和其他物理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石墨烯改性面料能够提高受测者的人体PU值,远红外发射率高于标准值,远红外辐射温升值1.5℃,高于标准值1.4℃。认为:石墨烯改性材料能够改善人体微循环,产生热效应。  相似文献   

9.
从原料选择、编织工艺、染整工艺3方面,介绍新型生物质石墨烯内暖针织运动面料的设计思路及开发工艺。选用16.67 tex/144 f石墨烯复合涤纶,在佰源BYJM20型双面圆纬机上开发双面结构的起绒针织面料。详细介绍编织工艺及注意事项、染整工艺及技术要点,测试产品的基本性能及远红外法向发射率、蓄热升温值,同时与市场同类蓄热保暖火山岩快热涤纶、远红外印花(纳米陶瓷粉)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石墨烯内暖针织面料远红外功能佳,蓄热升温值高于同规格火山岩快热功能面料、远红外印花功能面料,最高温差可达7~8℃,且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功能持久,可满足消费者对秋冬季户外运动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石墨烯/碳纳米管(GNs/CNTs)功能针织面料的结构与性能,选用3种不同组织涤纶针织面料,采用简单的控压喷涂法制备GNs/CNTs功能面料,通过SEM和FTIR分析GNs/CNTs喷涂分布情况,并对复合织物进行断裂拉伸测试、导电性能及电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Ns/CNTs呈相互缠绕勾连状态均匀粘附在涤纶针织面料纤维和纱线表面且未在织物表面成膜,织物结构清晰可见;GNs/CNTs能改善织物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GNs/CNTs网眼织物的电导率高达1 567 S/cm; GNs/CNTs功能针织面料在低电压下具有较好的电热性能,在不同组织面料中表现各异,其中纬平针织物升温速率快且发热效率高,网眼织物在10 V电压下可在15 s内升温至116.3℃。GNs/CNTs功能针织面料在智能服装、医疗保健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选用合适规格参数的石墨烯改性再生纤维素纤维,通过合理的纺织染工艺配置,解决了研制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进行了纱线、面料的开发并应用于家纺产品。经检测机构测试,面料达到国家标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将GN与T分别以N/T 47/53、GN/T 47/53、GN/T 57/43、GN/T 85/15比例混合纺14.8 tex,捻系数358的紧密赛络纱,并织成橫密145/5 cm、平方米质量155 g/m~2相同规格纬平针针织物(其中N为普通锦纶,GN为含2.5‰生物质石墨烯的改性聚酰胺短纤,T为涤纶)。选用振荡烧瓶法定量评价四种GN/T织物对E.coli、S.aureus、C.albicans三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发现:GN比例越大,织物获得抑菌活性的时间越短;缩短接触时间,GN/T 57/43能在30 min内获得99%以上抑菌率,pH3~10条件下抑菌率达90%以上,洗涤50次后抑菌率达97.8%以上。得出在实际生产中为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纱线可纺性、获得较高抑菌活性的GN/T织物,综合选择57%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在针织圆机上设计开发了莫代尔/Sorona 60/40纬平针织物和棉/Sorona/莫代尔50/35/15双罗纹织物。对织物进行耐久性、外观保持性和舒适性的测试,并与纯莫代尔织物和纯棉织物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Sorona混纺针织面料的耐磨性较好,抗起毛起球性能、抗皱性好;Sorona纤维与莫代尔纤维混纺,能够明显提高织物的透湿、导湿性能,织物接触冷感强烈,适宜用作吸湿排汗面料和夏季贴身面料。  相似文献   

15.
16.
对生物质石墨烯黏胶纤维针织物的保暖、透气、透湿、抗静电和防紫外性能进行测试,并与普通黏胶针织物、棉针织物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织物的密度、厚度、面密度与织物组织是影响织物保温、透气和透湿性能的主要因素,加入少量石墨烯的黏胶织物仍表现出较好的保暖性;加入石墨烯后对织物透气性没有显著影响;石墨烯黏胶织物与普通黏胶织物的透湿性均较好;添加石墨烯可以明显提高黏胶纤维的抗静电和防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型石墨烯纤维发热机理进行研究,并设计两种常规组织结构及3种纱线配比的面料进行梯度对比,分析织物组织结构与原料纱线配比对针织面料发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面料力学性能、透气性、透湿性、吸湿发热性、保暖性的测试分析,优化设计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石墨烯纱线、棉纱配比为25∶75时面料综合性能最优,且成本合理,吸湿发热升温达4.8℃。该结果可为智能发热纺织品提供设计思路,为石墨烯面料的开发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根据石墨烯功能,结合锦纶与棉纤维的优点,设计石墨烯锦纶棉休闲服装面料.测试指标显示,面料具备石墨烯功能,成功实现石墨烯锦棉休闲装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玉玺 《染整技术》2020,42(1):50-51,64
利用生物石墨烯复合纤维,把石墨烯加入涤纶纤维与棉纤维中混纺,设计出梭织服装面料,提高了原有织物的服用性能,使石墨烯在服装面料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经编针织毛/聚酰亚胺(80/20)面料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工艺配方,讨论了产品各生产工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采用紧密纺纱线;织造张力和密度小;预定型150℃×1 min;活性染料兰纳素黑CE 2.7%(omf),LDW630CE低温促染剂3%,染色温度85℃,保温50 min,开发出黑黄双色效果的经编针织面料。经测试,混纺羊毛经编面料耐水洗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达到4.0级,耐湿摩擦色牢度为3.5级,面料透气性好、强力高、抗起毛起球、防毡缩、保暖性好、阻燃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