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肾移植病人自控镇痛对肾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迎阳  尚红 《人民军医》2001,44(8):456-457
内皮素直接参与肾功衰竭的发病过程[1] 。我们通过观察肾移植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血浆内皮素及肾功能的影响 ,探讨影响肾移植病人术后肾功能恢复的因素 ,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慢性肾功衰竭 4 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18~ 5 0岁 ,体重 4 4~ 66kg。随机分成自控镇痛即PCEA组和非自控镇痛组 ,每组 2 0例。1 2 方法 两组均在麻醉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10 0mg ,阿托品 0 5mg ,选T12 、L1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管 ,经硬膜外给 1 5 %利多卡因(含 1∶2 0万肾上腺素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 采用改良Allen’s法 10g× 2 5cm致伤大鼠第 12胸椎脊髓 ,经蛛网膜下腔导管分别于术后即刻、1、4、8、2 4、72h各注入神经生长因子溶液 ,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内皮素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内皮素含量在伤后均显著升高 (P <0 0 1)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 ,在伤后 4、8、2 4、72h ,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继发作用 ,抑制了内皮素导致的恶性循环 ,从而保护了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EA组、PCI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各时相点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浆皮质醇(COR)、血糖(BS).在T1、T2、T3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在术前、术后1 d、术后7 d行焦虑评分.结果 PCEA组和PCIA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在术后各时相点均无明显变化,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T1、T2时相点心率(HR)、MAP均升高,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相点PCEA组和PCI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 PCEA组VAS低于PCIA组(P<0.05),两组又低于C组(P<0.05).PCEA组和PCIA组在T1和T3 COR及BS与T0比较明显降低并低于C组(P<0.05或0.01),PCEA组又低于PCIA组(P均<0.05).术后焦虑评分PCEA组和PCIA组均低于C组(P<0.05).结论 PCEA和PCIA均能提供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减轻手术后应激反应和焦虑状况,但PCEA优于PCIA.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病人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病人术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法 :肾移植术后 (观察组 ) 10 2例 ,对照组选择门诊体检者 96例。移植后第 1,2 ,3个月查血压、尿素氮和肌酐 ,并检测血糖 (GLU )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和载脂蛋白A I(apoA I)水平 ,手术后 3个月均常规作心电图。结果 :观察组 10 2例中 ,高血压发生率 93% ,高血糖发生率 11% ,血脂异常发生率亦较高 ,与对照组比较 ,均差异显著。肾移植后未服用降压药 5 7例组病人BUN、Cr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而移植后血压值 ,无论收缩压 (SBP)还是舒张压 (DBP) ,与术前比较 ,均差异不显著。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达 6 5 % ,与对照组比较 ,ST T改变、QT间期延长 ,左心室肥厚、左心室高电压发生率明显增高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肾移植术后病人冠心病易患因素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 )发生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肾上腺髓质素是 1993年发现的一种血管活性多肽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 2 0肽是由其前体产生四个活性片段之一 ,本文观察高血压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 2 0肽水平的变化 ,探讨其病理生理作用。方法 用放免方法测定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 2 0肽、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含量 ,高压液相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 2 0肽为(18 4 2± 2 33)ng L ,高血压病组为对照组的 1 6 2倍 (P <0 0 1) ,心力衰竭组为对照组的 1 5 3倍 (P <0 0 5 ) ;两组病人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 2 0肽水平与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病人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 2 0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升高的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 2 0肽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病理过程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 2 0肽水平的升高对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术前后血浆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的含量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内皮损伤情况。方法 :选取在发病 12h内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15例 ,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1h及术后 2 4h采静脉血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GMP -14 0的含量。结果 :PTCA及支架术前GMP -14 0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GMP -14 0在术后即刻和术前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1) ,术后 1h和术前相比下降 (P <0 .0 1) ,术后 2 4h较术前及术后 1h明显降低 (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PTCA及支架术前存在内皮损伤和血小板的活化 ,在PTCA及支架术后血小板的活化呈现下降趋势 ,损伤的内皮逐渐修复 ,血栓再形成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经肾动脉途径单次或多次移植于阿霉素肾病大鼠后对其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阿霉素经尾静脉输入构建大鼠慢性肾病模型32只,随机分为M0、M1、M2、M3组(4×n,n=8),另选8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以2×106个/ml、单次0.5 ml分别移植BMSC细胞0次(M0组)、1次(Ml组)、2次(M2组)、3次(M3组),不进行BMSC移植组别每次操作以L-DMEM培养基0.5 ml作为安慰剂对照,移植间隔为1周.移植前及末次移植后1、2周末检测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蛋白,末次移植l周末制作病理片并于激光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和BMSC细胞在肾脏内分布情况.结果 M0、M1、M2、M3组在各观察点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总量、24 h尿微量蛋白均明显高于N组(P<0.001),末次移植第1周末M2、M3组24 h尿蛋白总量、24 h尿微量蛋白明显低于M1组(P<0.05),M2、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 BMSC经肾动脉途径移植2次治疗大鼠阿霉素肾病效果最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 :观察 40例PCEA(P)组和 40例肌注 (M)组病人的镇痛、镇静效应、副作用 ,观察PCEA对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影响。结果 :(1 )PCEA镇痛效果优于传统肌注组 (P <0 0 5) ;(2 )P组 93 %病人Ramsay氏分级维持在Ⅱ级。镇静效果较M组好 (P <0 0 5) ;(3)副作用 :P组恶心、呕吐的发生比M组低 (P <0 0 5) ,两组皮肤搔痒 ,呼吸抑制的发生无差异 ;(4)PCEA对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PCEA镇痛、镇静效果好 ,较安全 ,护理中要注意观察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对入选的83例伤后6 h入院重型脑损伤(GCS<8分)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治疗组41例,每天2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30 m l微泵静注,2次/d。以42例同等伤情未用乌司他丁治疗病例为对照组,于治疗后24 h、72 h、7 d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ET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明显升高,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血浆ET水平均下降,于第3天,7天治疗组E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血浆ET值接近正常(P>0.05)。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浆内皮素的水平,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巴利昔单抗对肾移植受者血清IL-2与血肌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巴利昔单抗对肾移植受者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巴利昔单抗组(n=37)和对照组(n=35)。所有病人均采用环抱素(CsA)+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维持治疗。巴利昔单抗组:分别于术前2h和术后4d使用巴利昔单抗1.0mg/k异。检测术后2月内IL-2和血清肌酐浓度。观察急性排斥反应(AR)、不良反应、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巴利昔单抗组IL-2和肌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共有12例病人发生AR,巴利昔单抗组3例,对照组9例(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明显降低IL-2和血清肌酐水平和AR发生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强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和评价经肾动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慢性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结果.方法 采用5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2只12周龄大鼠用于BMSC分离培养;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N组),36只经尾静脉注入阿霉素制作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慢性肾病对照组(C组)、经肾动脉移植BMSC组(A组)和经尾静脉移植BMSC组(V组),每组12只.N组经尾静脉注入等量0.9%氯化钠溶液.结果 A组、V组、C组在各观察时点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N组(P<0.01).移植后1、2周A组24 h尿微量蛋白均低于C组(P<0.01),且血肌酐均较C组和V组低(P<0.01);移植后1周A组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蛋白均明显低于V组(P<0.01),但2周时与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肾动脉途径移植BMSC可提高细胞归巢效率,并提高对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经皮肾镜手术前后肾阻力指数(RI)的变化来评价肾功能。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纳入本研究的40例患者,记录经皮肾镜手术前、手术后0.5 h、手术后2周时双侧肾上、中、下段肾叶间动脉阻力指数,以及血液肌酐、尿素氮数据,分析肾动脉阻力指数与肾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①患侧肾在经皮肾镜术前2 h与术后0.5 h叶间动脉RI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术后1周的叶间动脉RI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5),而健侧肾在经皮肾镜术前与术后0.5 h叶间动脉RI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05),而与术后2周叶间动脉RI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②患者的术前2 h血液中肌酐与术后0.5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P>0.05),而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P<0.05),患者的术前2 h血液中尿素氮与术后0.5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P>0.05),而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5);③患者健侧肾术前、术后RI值与肌酐、尿素氮变化无相关性,而患侧肾术前、术后RI值与肌酐、尿素氮的变化呈负相关(r=-0.37,P<0.05)。结论可以应用经皮肾镜手术前后肾RI的变化来评价肾功能的变化,为泌尿科微创取石手术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在肝移植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对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的晚期肝硬化40例,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和多巴胺组(D组),术中分别持续输注NE和多巴胺,两组分别于切皮前(T1)、切皮后1 h(T2)、无肝期30 min(T3)、新肝期1 h(T4)及新肝期4 h(T5)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肾功能和心肌酶.结果 两组各时点MAP均维持在目标范围内;T3时,N组MAP高于D组,心率(HR)低于D组(P<0.05);T2时β2-MG N组明显低于D组(P<0.05).T3时两组患者血清CK浓度升高(P<0.05);T4~5时各心肌酶值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晚期肝硬化患者行肝移植手术,NE能较好地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且对心率影响较小,而且未见NE对肾功能和心肌酶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肾功能损害标志物测定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损害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评价其在CK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共66例,其中病例组(CKD患者)37例,对照组29例.采用谷氨酸脱氧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SBUN)浓度,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和尿肌酐(UCr)含量,尿酸酶比色法测定血清尿酸(SUA)含量.免疫透射比...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e low-osmolar contrast agent iopamidol and antimicrobial drugs on renal function in pediatric,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records of 120 consecutive pediatric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llogeneic BMT in 1997 or 1998 was performed. Eighty-nine patients (median age, 8.1 years) fulfilled study eligibility criteria. Cumulative doses of nephrotoxic antimicrobial drugs were recorded, as well as serum creatinine and blood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from 24 hours before to 72 hours after each administration of iopamidol during a computed tomographic examination performed within 100 days after BMT. Random coefficient mode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nephrotoxic effects. RESULTS: Mean baselin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was 130.2 mL/min/1.73 m(2), and mean baseline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was 0.51 mg/dL (45 micro mol/L). Older age at BMT (P <.001), use of foscarnet (P =.003), and receipt of iopamidol (P =.073) each prompted a rise in serum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The antiviral drug foscarne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the creatinine level; the use of iopamidol effected a relatively small rise in creatinine level. CONCLUSION: Iopamidol nephrotoxicity was negligible in this cohort of pediatric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allogeneic BMT,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elevated renal function level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生脉散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双侧肾动脉夹闭45min,再灌注24h,造成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模型。分别测定加味生脉散治疗组、病理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组织中髓过氧物酶(MPO)和丙二醛(MDA)浓度,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病理模型组相比,加味生脉散治疗组的缺血再灌注大鼠血尿素氮下降42.8%(P=0.024),血清肌酐下降55.9%(P=0.011);肾脏组织MPO及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P<0.05)。结论:加味生脉散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脏损伤,其机制与降低缺血再灌注有关的自由基损伤和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彭艳玲  黄洁  马东星 《武警医学》2018,29(6):578-581
 目的 探讨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7 d检测24 h尿量、血钠、血钾、尿素氮、肌酐、尿酸、B型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7 d 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24 h尿量、血钠明显改善,BN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尿素氮、肌酐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酸、血钾未见明显变化。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伐普坦可有效改善CHF患者临床症状,纠正低钠血症,改善心肾功能,且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多种临床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99Tc^m-DTPA清除率测定50例肾功能正常者和72例肾功能不全者(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炎者46例,其他疾病者26例)GFR,同时采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尿酸、K^ 、Na^ 、Ca^2 、血红蛋白,并测心率、尿比重、24时尿蛋白定量、平均动脉压、体重指数、体表面积,记录受检者年龄、测定GFR所用核素剂量。将各组及不同原发病的GFR分别与同组的上述各临床因素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对与GFR有相关关系的上述临床因素再与GFR作多元相关分析。结果 在肾功能正常、肾功能不全组中,GFR均与SCr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9和-0.275,P均<0.05),与其他临床因素的相关关系则各不相同。结论 在肾功能正常及不同原发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者中,SCr是反映GFR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