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本文针对飞机前起支架频繁出现裂纹的情况,对其裂纹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裂纹修复的焊接方案和具体焊接工艺。研究内容包括提出焊接修复方案,原件材料性能分析,确定焊接方法、焊接材料以及相关工艺措施。实际使用情况证明支架焊接修复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低压转子裂纹缺陷的检查方法及结果,对低压转子裂纹修复及改造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治国  张丹丹 《材料保护》2021,54(5):176-179,183
针对热力管道开裂问题频发现象,通过搭建与实际工况相似的试验平台,利用A-TIG焊(Activating flux TIG welding)对热力管道裂纹进行了修复.研制的纯氧化物低碳钢活性剂可以将8 mm厚的Q235试板焊透.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管道无积液情况下,利用A-TIG焊可以修复6mm壁厚的管道裂纹,调整工艺参数可以修复更大壁厚的管道裂纹,在管道有积液情况下,配合手工焊进行密封焊接,然后进行A-TIG焊可以修复6 mm壁厚的管道裂纹,提高了热力管道裂纹修复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进一步提升5A90板材塑性成形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 从板材内部裂纹修复的角度出发,针对脉冲电流处理技术在5A90板材上的应用进行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脉冲电流在板材裂纹处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带裂纹板材通电后其内部电流场、温度场、应力场与位移场来模拟脉冲电流对材料内部裂纹的修复机制,并采用试验件对温度场的计算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脉冲电流处理对板材内部裂纹具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作用,并且可以阻碍裂纹的进一步扩展。结论 脉冲电流处理可以有效减少5A90板材的内部缺陷,并提高其塑性成形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遇到很多种裂纹,有的裂纹可以通过打磨去除或技术处理进行修复,有的裂纹暂不能(无法)修理。文章对压力容器发生低应力断裂的准则,使用容器寿命估算及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属裂纹板经复合材料补片胶接修补后,其结构强度明显提高,但裂纹板中的裂纹会导致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并易产生塑性变形,呈现强烈的材料物理非线性特性,需要采用弹塑性力学原理,进行复合材料胶接修复结构的静强度预测。为此,考虑金属板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建立了金属裂纹板复合材料胶接修补结构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COD)判据的拉伸强度预测方法,分析了修复结构的塑性应变、COD以及静拉伸强度。结果表明:相对于应力强度因子K判据, COD判据能更有效地预测修复试件的静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7.
电子束焊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焊接方法。利用电子束焊接可以用来修复古代金属文物。介绍了对两种铜质文物进行分修复的情况并分析了成份。结果表明;不仅修复了文物的断裂裂纹,保证丁焊缝的强度,而且保证了不发生外貌的形变。  相似文献   

8.
许章华  谢志雄  康茂东  王俊  董仕节  彭志贤  刘静 《材料导报》2021,35(22):22115-22120
采用TlG焊对K4169高温合金薄片中铸造组织缺陷进行修复,并对修复前后的合金薄片进行疲劳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铸造缺陷对合金薄片疲劳性能的影响很大,含铸造缺陷的合金薄片疲劳寿命不到3万周次,而不含铸造缺陷的合金薄片疲劳寿命达7.1万周次.含铸造缺陷的样品经过TlG焊接修复后,疲劳寿命仍达6~9万周次,接近甚至超过了不含缺陷的试样疲劳寿命,这表明合适的焊接修复方法不会降低高温合金薄片的疲劳性能.铸件焊接修复后疲劳寿命高的原因是,焊缝中析出的较粗大相数量多、分布均匀,且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产生较多的二次裂纹引发了裂纹偏移和扩展路径增长.  相似文献   

9.
骨疲劳裂纹的出现和自我修复被认为是引发并促进骨重建的重要原因之一.骨内产生微微裂纹后裂纹尖端部位的应力值比将会其它部位高,而且裂纹两侧的应力状态也将会发生改变,因而其压电电位也可能发生变化,确定这种电压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骨内微裂纹自修复的机理.该文采用机加工切槽的方式模拟骨的微裂纹,对切槽部位的压电电压进行了测试分析.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理化性能检验以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塔里木油田某气举井修复油管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修复油管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对P110钢级油管的要求,油管断裂是由于油管内壁存在大量裂纹导致承载能力降低所致,而油管内壁裂纹的产生则是腐蚀疲劳和应力腐蚀开裂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弹性体应用于工程领域中,由于其长期受到静态或动态拉伸、挤压、剪切、扭转等机械作用,使得弹性体内部容易产生微裂纹,这些裂纹不断增长和扩大后,将导致弹性体失效甚至完全破坏。采用自修复技术是减少弹性体等高分子材料早期破坏,提高弹性体寿命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研究由复合材料延伸到弹性体,文中主要综述了基于超分子的自修复弹性体、基于微胶囊的自修复弹性体及其它自修复弹性体的结构、性能、自修复机理和修复效率等。  相似文献   

12.
葛茂忠  项建云  范真 《材料导报》2018,32(16):2803-2808
为了研究激光熔覆修复对TC4钛合金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采用激光熔覆技术,通过逐层堆积TC4钛粉,对TC4钛合金板表面凹槽进行修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测试样的微观结构和疲劳断口,采用疲劳裂纹扩展实验测定试样裂纹长度与循环次数,利用修正的七点递增多项式拟合法获得每组3个试样在相同裂纹长度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实验结果表明:激光修复区由β晶粒和沿晶界连续分布的α相组成,属于典型的魏氏组织,热影响区由等轴的α晶粒和β转变组织组成,属于典型的双态组织;同母材相比,激光熔覆修复件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显著降低。TC4钛合金熔覆修复件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的提高归因于魏氏组织断裂韧性高和双态组织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向硼/环氧复合材料补片真空袋压工艺单面修复含中心裂纹不同厚度铝合金板,测试了修复试件的疲劳性能,从疲劳寿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裂纹扩展纹线考察不同厚度铝合金板修复后疲劳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硼/环氧补片胶接修复后,铝合金板的疲劳寿命大幅度提高,且疲劳寿命提高幅度随铝合金板厚度增大而降低。厚度为1.76mm、5.20mm和10.20mm 3种铝合金板修复试件的疲劳寿命分别是未修复试件的22.30倍、12.84倍和8.40倍。厚度为1.76mm铝合金板修复试件在铝合金板完全断裂后还能继续承担疲劳载荷,而厚度为5.20mm和10.20mm 2种铝合金板修复试件在铝合金板断裂后完全破坏。裂纹扩展速率和归一化裂纹长度差均随铝合金板厚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汽轮机高压缸盖裂纹产生的原因及焊接性能进行分析,选用奥氏体焊接材料,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成功地修复了裂纹,满足了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目前辊齿堆焊修复模式单一,单面修复导致的热变形大、易产生裂纹等问题,设计一种新式辊齿自适应堆焊修复设备.方法 设备采用一种凹形夹持装置,通过对辊齿双面同时修复以降低修复过程所产生的热变形,并将修复夹持装置设置为可活动式结构,以便适应不同厚度的辊齿修复,提高辊齿的修复效率.结果 对不同磨损程度的辊齿,系统可以自动选择小角度、大角度或非对称模式进行修复;修复层表面平整,界面结合良好,辊齿变形小,无明显的气孔、夹渣和裂纹等修复缺陷.结论 开发的新型的单辊辊齿修复系统,能够实现单辊辊齿自适应修复.  相似文献   

16.
12Cr超临界转子钢裂纹愈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超临界转子钢的内裂纹愈合过程中,用钻孔压缩法制备预制试样内裂纹,在一系列不同的加热温度下对裂纹进行修复,观察内裂纹的愈合情况,从而得出控制裂纹愈合的最佳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宏观检验、壁厚及硬度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环戊烷进料线三通产生裂纹及补焊后再次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通中的裂纹是制造加工时产生的,在安装应力及管系应力的作用下开裂并造成泄漏;补焊后的焊接应力作用于未消除裂纹部位造成了再次开裂。最后对补焊修复和同类型三通检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Co基高温合金疲劳裂纹的修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到生物愈合现象的启发,寻求工程材料损伤的修复方法,采3用高温钎焊修复了钴基高温合金的疲劳裂纹,使其疲劳寿命得到了延长。  相似文献   

19.
倪卓  林燕玲  王帅  林柳丽  邱利明 《功能材料》2011,42(6):1004-1007,1011
合成了脲醛树脂/环氧树脂微胶囊,并作为功能材料设计自修复聚醋/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OM)对微胶囊功能材料和自修复材料进行研究.碳纤维能够提高材料的弹性模量,在材料损伤过程中,控制裂缝的宽度.微胶囊具有增韧效果和自修复能力.经过拉伸复合材料内部产生裂纹.微胶囊在裂纹前端...  相似文献   

20.
结构因荷载反复作用及材料选择、制造、施工安装不当等产生具有扩展性或脆断倾向性裂纹损伤时,对结构的安全性有影响,应设法修复。在修复前,必须分析产生裂纹的原因极其影响的严重性,有针对性采取加固措施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