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民族实践历程表明,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是多民族的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形势下,实现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必须以宪法和行政法律为依据,按照《民族法制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完善民族事务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民族事务管理人员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强化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机制,推动根本性或长期性的民族政策逐步实现法制化.  相似文献   

2.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党和国家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目前理论界对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内涵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也未达成理论共识。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需要从理念、制度、运作方式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理解。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逻辑前提是完善的民族法律制度体系;运作方式是民族事务的依法治理;核心内容是少数民族基本人权保障;基本路径是促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许亢 《中国民族》2014,(2):42-43
以法治方式处理民族事务是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手段。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工作,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上海各级民族事务部门主动适应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民族事务依法管理水平,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三个离不开”与”两个共同”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的法治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3月16至3月23日,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委员吴仕民率全国人大民委和国家民委联合调研组,深入湖北调研民族工作。调研组分别在武汉、恩施、宜昌召开座谈会,听取湖北省和湖北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民族工作、民族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和民族法制建设情况的汇报,邀请民族工作专家学者和老民族工作者就如何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研究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思路和途径等问题,特别是就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进我省民族法制建设,落实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和促进我省民族地方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11月27至29日,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了“甘肃省民族立法理论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统战部、省民委、省司法厅的领导和西北民大、兰州商学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国家治理体系理论为视角,在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中,探讨完善以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分析研究国家治理视域下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区互动关系的自我认知和主题阐释,系统阐释中央集中统一指导下“俯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和运行机理,全面分析民族自治区自治发展上“仰视”单一制统一多民族国家集权治理体系,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社会治理等多维视角把握两者互动的基本主题,系统认知中央与民族自治区政府互动关系的内在逻辑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俊良  侯喆 《民族学刊》2023,(9):38-49+157
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地方政府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从理论层面分析,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其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属性特征、前提条件和关键变量;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体建设有相互契合的逻辑,其包含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十二个必须”等重要论述;在新时代构筑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依托。从地方实践层面分析,广东民族工作通过创新党建引领的体制机制,破解基层民族聚居社区治理难题;通过各类培根铸魂的育人工程,开展少数民族班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改进多民族聚居社区互嵌格局,激发老街区新活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为载体,在文化创意方面搭建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的平台;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国际实践,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有益经验移植到国际化社区治理工作。上述创新模式与方法,从不同维度、广度和深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8.
治理理论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治理理念则一直存续于中国本土的管理实践之中。乘当前中国政治发展之势,治理理论与治理理念交汇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之中,同样也适用于当前中国民族事务管理的创新之旅。治理理论与理念的引入有助于实现我国当前民族事务管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机制的发展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的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机制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而不断进行创新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的改变 ,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进一步创新中国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成为现实之需。本文对中国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机制的发展过程、现今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适应时代需求创新的必要性和创新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以法治方式处理民族事务是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手段。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工作,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上海各级民族事务部门主动适应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民族事务依法管理水平,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三个离不开"与"两个共同"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的法治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允武  才让旺秀 《民族学刊》2016,7(5):35-43,107-108
Under the situation that traditional beliefs have remained basically unchanged while the social economy has developed and population mobility has increased, with the trend of an in-creasing diversity in beliefs,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religious followers and temples, the management of religious affairs has become more difficult. In ethnic areas, the speed of moderniza-tion has accelerated, ethnic interactions are fre-quent, and the beneficial conflict or cultural con-flict among various ethnic groups has become nor-mal; the impact of modernity, ways of life, the value and ideals of the temple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al model brings new social pressure for the monks who are adapting to modernization, and making a leap in development while safeguard-ing traditional rituals, culture,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number of criminal cases involving monks has increased, which brings a strong negative influence to the religious followers in Tibetan areas. All these factors are directly in-fluencing the stabilit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Tibetan areas. As the second-largest Tibetan area,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Sichuan’s Tibetan areas is u-nique. In ancient times, the policy of “keeping the Tibetan areas stable means keeping Kham sta-ble at first” had been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manage all of the Tibetan ar-eas.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present times, it still has a practical use, and even has special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safeguarding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Sichuan”, especially when the people have but a hazy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edom of faith and managing reli-gious affairs according to the law in Tibetan areas, and one needs to have a legal response to it. Hence, “keeping Kham stable” needs to depend on the law, and legal means should be taken to safeguard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Management of the religious affairs according to the law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China to promote the goal of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s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bility. Based on an active response to the guidance principle of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religious affairs according to the law pro-pos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Sichu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we should standardize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affairs, insist on a combination of legal management and policy guidance, adopt various measures, search for a practicable path to realize the significant goal of managing the religious affairs according to the law in Tibetan areas of Si-chuan.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methods of man-aging the religious affairs according to the law as follows:1 ) To insist on the CPC’s leadership in reli-gious work and management of religious affairs;2 ) to actively and reliably promote the systematic con-
struction of the legalization of religious affairs;3 ) to insist on the combination of legal management and policy guidance;4 ) to encourage the public to manage religious affairs according to law; 5 ) to standardize the scale and number of monks by u-sing new methods of management;6 )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the “four troops” (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ing cadres,ethnic religious work cadres, ethnic minority cadres and talents, and religious believers ) , especially religious believers; 7 )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of the Buddhist community; 8 )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ose monks who wish to return to secular life;9 ) to distinguish the boundary between normal and il-legal religious activities, between folk custom and extreme religious concepts; 10 ) to identify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monks and lay people”, and“ordinary cases and religious cases”. At present, there are four foundations for managing religious affairs according to the law:1 ) the idea that freedom of faith is not only one’s right, but also one’s duty has gradually enjoyed popular support;2 ) there is a good policy base for managing religious affairs according to the law;3 ) there is a relatively stro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managing religious affairs according to the law;4 ) there exists good legal support for managing reli-gious affairs according to the law.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年是中国近代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出台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中,尤其是在各类宪法性文件及草案的讨论与制定中,都有关于民族事务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但同时也关照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客观上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起了重要作用,对处理国内民族事务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由于时代的局限,民国初期制宪活动中关于民族事务的考虑仍然存在较大缺陷,相关规定也难以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明 《民族研究》2007,(3):11-19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先祖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制度.只有通过法律手段调整涉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关系,依法确立与制定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正确方向和措施,才能真正地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法律制度,必须先了解建构这个法律架构的基础,因此,理清法源就成为建立这个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王允武  王杰 《民族学刊》2012,3(3):68-81,103-104
2011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成果颇丰。这些研究在内容上的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其中民族司法的研究增多且有理论突破;二是出现了一些梳理性、反思性研究成果;三是应用性研究成果增多。这些研究在方法上的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法律政策学、软法话语成为研究的新视角;二是注重实证研究;三是注重比较研究。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笔者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与评价,在辨别良莠、展示精华的同时,力图为中国民族法学研究的不断繁荣提供可借鉴性的年度综合史料。  相似文献   

15.
王杰  王允武 《民族学刊》2023,14(1):95-102, 150
民族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密切相关。民族地区的市场性、区域性与传承性,使得其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需要经济伦理和法治机制双重保障。经济伦理是经济活动传承性的写照,从内部支持和保障民族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法治则是其外部保障。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下,唯有重视伦理传承与法治推进双重保障的互补与统一,才能有效构建民族地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强民族法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法学作为以调整民族关系的民族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是在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我国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民族法学研究须注重本学科的特点,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在民族法实践的基础上,开展民族法学研究,为现实的民族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现阶段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信仰宗教。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往往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相联 ,是一个关乎全局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 ,少数民族宗教工作经历了 4个发展阶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处理好少数民族宗教问题 ,要做到 :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 ;依法管理宗教活动场所 ;加快培养爱国爱教的新代表人物 ;正确对待和处理少数民族宗教之间、教派之间、教派内部的一些问题 ;提高对民族分裂主义的认识 ,有效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渗透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田辉 《民族论坛》2012,(4):33-36
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宗教事务管理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内在特征。这些内在特征要求对宗教事务进行创新管理。本文就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多元一体法文化:中华法系凝结少数民族的法律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是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它凝聚着少数民族的法律智慧,吸纳了少数民族优秀的法文化成果,是各民族的法律文化与法制经验相互交流与吸收的结果。各个少数民族在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少数民族的习惯法与民间法,同样构成并丰富了中华法系的内涵。在统一多民族的古代中国,经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推动,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法文化。  相似文献   

20.
论清末民初宪政中民族观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慧 《民族研究》2006,(6):72-79
在清末民初的宪政活动中,统治阶级的民族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古代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不平等的统治策略发展到提倡消除民族之间的界线,在宪法中开始体现民族平等思想,后又发展到“五族共和”,这是我国法律思想由古代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