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切除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2 8例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中全切除 2 6例 ,1例肿瘤的延髓侧切除中呼吸有改变行近全切除 ,1例肿瘤的下级有囊性变和空洞 ,术中部分囊性变残留 ,术后MRI显示部分囊肿壁上有肿瘤残留。无手术死亡病例及手术致残者 ,术后神经系统功能多数得到恢复和改善。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可靠方法 ,绝大多数肿瘤可通过显微外科手术达到全切除 ,未全切除者或间变者应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孟祥云  杨俊 《海南医学》2008,19(4):39-40
目的探讨脊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北京天坛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21-65岁,平均34.5岁。首发症状为肢体麻木无力和感觉异常。病情由上向下发展为其特点。20例均行MRI检查,全切除18例,近全切除2例。结果20例均得以随诊,时间为6个月-1年,症状完全消失12例,明显改善6例,2例为部分改善。结论室管膜瘤与脊髓界限清楚,行后正中入路,掌握手术要点可完全切除,全切肿瘤后术后无需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内室管膜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至2009年10年间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脊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脊髓内室管膜瘤患者,有32例获得手术全切,全切率为88.9%,3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24例(66.7%),无明显改善者7例(19.4%),加重5例(13.9%);随访0.5年至9.5年,术前Mc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在Ⅰ~Ⅲ级的24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3例患者未见明显好转,2例肌力障碍程度加重;术前Mc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Ⅳ级的12例患者中,有5例好转,3例症状有加重。肿瘤复发有3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达到脊髓内室管膜瘤的镜下全切,患者术后症状大多数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技术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42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进行随访,并采用Mc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对手术前后的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变脊髓的功能状况,预后与年龄、性别、肿瘤长度等均无显著性相关,而与术前的脊髓功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早期发现、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必然选择.全切肿瘤、术中使用电生理监测、椎板切除术后的椎板重建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9例脊髓室管膜瘤的手术体会。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及超声吸引切除9例巨大髓内室管膜瘤。结果:9例肿瘤全切,7例完全恢复,1例无变化,1例术后轻残。结论:巨大脊髓室管膜瘤应用显微外科及超声吸引可以完全切除肿瘤,避免脊髓损伤。且精确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加超声吸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近3年来我科手术治疗的11例资料完整的脊髓髓内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方法 和MRI影像检查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6例室管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5例星形细胞瘤,2例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4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5例,较术前神经功能加重2例.随访3个月-3年,6例室管膜瘤无1例复发,其中1例次全切除患者进行了放疗;5例星形细胞瘤术后均进行了放化疗,2例大部分切除患者2年后临床症状又进行性加重,MRI提示肿瘤复发. 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适时进行手术达到既能全切除肿瘤又能保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新疆阿克苏农一师医院接受治疗的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56例,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肿瘤全部切除患者(76.78%)明显高于次全部切除患者(23.22%),神经功能全部改善患者所占的比例(73.21%)明显高于神经功能无变化患者所占的比例(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将肿瘤全部切除,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内室管膜瘤10例,分析肿瘤部位、信号特点及肿瘤强化特点。结果肿瘤位于颈髓5例,胸髓3例.终丝及马尾2例.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在T2WI上呈等、高信号。1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脊髓内室管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发病部位、信号特点、强化特点及临床资料常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CT和MR特点。材料与方法,我们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CT和MR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35岁,结果,10例肿瘤表现为部分囊性,2例肿瘤表现为实性,结论,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部分囊性型最多见,多见于青少年,肿瘤好了于顶叶,体积较大,完全实性型室管膜瘤少见,多见于年长的成人肿瘤好发于额颞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外侧经髁入路显微切除延颈髓交界区腹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应用远外侧经髁入路显微切除延颈髓腹侧及腹外侧肿瘤3例,其中脊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鞘瘤恶性变1例。结果:2例肿瘤全切除,1例硬膜下肿瘤全切除,硬膜外肿瘤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但有1例存在后组颅神经损伤症状。结论:该手术入路可增加术野空间,从而更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有利于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对颈髓肿瘤的诊断水平,回顾分析颈髓肿瘤12例的临床资料,12例分别由椎管造影、CT、MRI检查确诊.其中神经鞘瘤11例行全切除,脂肪瘤1例次全切除.2例哑铃型肿瘤一期行椎管内外肿瘤切除术.作者认为MRI是诊断颈髓肿瘤的最佳手段.哑铃型神经鞘瘤可一期行椎管内外肿瘤切作术.脂肪瘤难以全切除时,硬脊膜敞开减压或行减张缝合.  相似文献   

12.
小儿纵隔、颈纵隔型淋巴管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纵隔、颈纵隔型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19例纵隔及颈纵隔型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颈纵隔型14例,瘤体均深入锁骨或胸骨到达纵隔内,纵隔型5例,瘤体位于前上或后纵隔内。所有病例均由病理证实。结果 14例颈纵隔型中,2例系先行颈部病灶切除,术后发现纵隔病灶而再次经胸手术;1例先经胸行囊肿切除,术后再次行颈部囊肿切除;10例经颈胸联合切口手术;1例放弃手术。5例纵隔型均侧胸人路手术。完整切除3例,其他病例行囊肿揭顶引流,部分切除,残留囊壁石炭酸烧灼。术中发现左肺发育不良1例,术中损伤无名静脉1例,术后复发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颈纵隔部位的肿瘤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切口的选择应遵循充分暴露、避免损伤的原则;术中不宜强求完整切除,残留囊腔敞向胸膜腔可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小儿四脑室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小儿(16岁以下)四脑室肿瘤28例,手术采用枕下后正中切口,手术入路采用经小脑下蚓部切开和经小脑延髓裂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证实髓母细胞瘤15例,室管膜瘤10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结论:小儿四脑室肿瘤首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合适的手术入路和精准的显微技术可以做到安全地全切除和/或近全切除肿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近5年来我科手术治疗的18例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方法、疗效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5例为髓内肿瘤,其中4例室管膜瘤在显微镜下全切除,1例星形细胞瘤大部分切除;13例髓外硬膜下肿瘤中有12例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未见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全切除,且安全性高,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MR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影像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均行MR常规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主要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强化特点及瘤周水肿程度。结果左额叶3例,左颞顶叶2例,右颞叶2例。5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2例为实性肿块。肿瘤实性部分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及FLAIR表现为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轻度强化1例。肿瘤囊性部分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表现为高信号,DWI表现为低信号。7例肿瘤边缘均可见分叶,边界均清楚,瘤周围水肿6例为轻度,1例为中度。结论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有一定的特点:好发于脑室旁脑实质,边缘呈分叶状,边界清楚,实性部分明显强化,DWI上为高信号,中老年人好发。当临床遇到有类似MR表现的脑实质肿瘤时,术前鉴别诊断应考虑到本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开窗显微手术治疗髓外肿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单侧椎板开窗显微手术治疗髓外肿瘤11例,其中神经鞘瘤10例,脊膜瘤1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完成。结果1例哑铃型神经鞘瘤椎管外肿瘤残留,其余10例均全部切除。除1例术后早期出现同侧大腿内侧感觉麻木外,其余患者术后当时和随访期内(3—28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所有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单侧椎板开窗显微手术技术治疗髓外肿瘤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可最大限度保护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囊性听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7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囊性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听力保留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30例,功能保留22例。无手术引起的死亡。结论熟悉面听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囊性听神经瘤手术可以较好的保留面神经。  相似文献   

18.
李军  廖可立 《西部医学》2006,18(6):742-743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全切7例,2例因肿瘤与颅神经粘连紧密,无法分离而残留部分肿瘤,2例患者因肿瘤呈哑铃状生长,手术暴露困难而残留颅外部分肿瘤,颅外残留部分行伽玛刀治疗。1例A型次全切除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而再次手术,术后6例症状改善,5例无变化或加重。结论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选择适当手术入路,可通过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并获得良好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颅内室管膜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室管膜瘤的CT表现。在15例中位于脑室内8例,其中四脑室3例、三脑室2例、侧脑室3例,肿瘤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CT表现为混合密度肿块部分可见斑点状钙化。脑实质内7例。结果在脑实质内室管膜瘤比较典型表现为脑室旁、以侧脑室三角区或前脚旁多见混杂密度,肿块较大,伴有囊变、钙化,肿瘤与脑室壁关系密切。结论提高对室管膜瘤典型CT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36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听神经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出现听力丧失31例,面神经功能障碍18例,后组颅神经损伤4例,脑脊液漏3例,出现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加重2例,颅内感染1例,颅内出血1例,死亡1例。结论:听神经瘤术后听力丧失和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肿瘤的大小、囊性变及术者显微手术熟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