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高等学校教师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教师投入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课程建设缺乏发力点和被边缘化的现状,提出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实施九个一的举措,阐述其具体内容,并介绍在华南师范大学实施该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IT业的迅速崛起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双师型"教师正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就大多数高职院校来看其"双师型"计算机师资却相当匮乏。为此,加强高职计算机专业"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该文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3.
《软件》2016,(10):7-9
在当前我国本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和认证过程中的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为依托,通过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课程群体系建设,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并为推动软件工程专业认证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4个方面阐述了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学生分类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形成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为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技术人才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过程、现状和建设模式,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师资建设的最佳途径,说明了紧密结合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既能提高教师实践能能力又能使校园信息化建设更加满足教学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我国的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在许多软件专业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软件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本文提出了在财经院校建设软件工程专业的一些探索,主要为解决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解决就业问题等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坚  郭振民 《福建电脑》2009,25(9):185-185,168
本文就高职院校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双师素质、富有活力、精干高效.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出了一些途径和方式,对促进我省、我国所有高职院校及其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黄淮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探讨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软件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指出该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地方高校软件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叙述了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效,同时对未来进一步进行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在经历快速发展后,为了能更好地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必须要加强专业建设。文章主要阐述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建设软件工程特色专业,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数据特点及其对软件工程带来的挑战,提出进行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可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纪律、教学工作量和教研教改等六个方面讨论了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当前软件工程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其培养的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以致出现高校就业难和企业人才难的两难局面。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针对该弊端提出特有的教学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了学生在学习完成理论知识后,能够及时的转化为实践能力。该模式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软件设计、实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专业素养,进而提高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浙江省服务外包软件业的发展与高校在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培养之间的矛盾,分析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以"服务外包"为特色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方面的优势,提出以强化"服务外包"特色,培养复合型、实用型软件工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的优势专业建设总体规划和主要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6.
对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进行探讨,提出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建设的具体措施:合理构建动态课程体系,以课程群为单位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提前进行毕业设计,安排丰富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借助教学团队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借助教学督导和学生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引进和培养"双师型"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等。并对下一步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地方性院校是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对目前国内地方性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体系建设等环节对地方性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围绕着这些环节开展,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理念及改革措施,为地方性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软件工程专业传统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其培养的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以致出现高校就业难和企业人才难的两难局面。软件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针对该弊端提出特有的教学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了学生在学习完成理论知识后,能够及时的转化为实践能力。该模式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软件设计、实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专业素养,进而提高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从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介绍黄淮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历程,提出增强专业价值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软件工程专业“学习情境”建设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已逐步成为认知理论中一个新的重要分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将知识从外部搬运到学习者记忆中的简单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大力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包含4个基本要素,即"学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