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改变 ,以及这些改变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法和免疫扩散法 ,对 2 8例妊高征孕妇、31例正常孕妇及 2 4例未孕妇女血脂和载脂蛋白进行了检测 ,分别测定了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 (apo) A 、B10 0、C 、C 和 E,并计算非 HDL - C(n HDL C)和 TG/ HDL - C比值。结果  1与未孕妇女比较 ,正常妊娠 36~ 42周妇女血清 TG、apo C 及 apo C 水平分别升高了 3.5倍、2 .4倍和 2 .8倍 (P<0 .0 0 1) ;血清 TC升高 2 1% (P<0 .0 1) ,血清 HDL - C未见明显改变 ,n HDL - C升高 33% (P<0 .0 5 ) ;apo A 、apo B10 0及 apo E分别升高了 5 5 %、79%和 77% (P<0 .0 0 1) ;TG/ HDL- C比值显著增加 (P<0 .0 1)。2与未孕妇女比较 ,妊高征组妊娠 32~ 42周妇女血清 TG、apo C 及 apo C 亦分别升高 2 .3倍、4.0倍和 2 .8倍 (P<0 .0 0 1) ,血清 TC仅升高 2 7% (P<0 .0 1) ,HDL - C升高 2 9% (P<0 .0 5 ) ,n HDL - C升高 2 6 % (P<0 .0 5 ) ;apo A 、apo B10 0及 apo E分别升高了 5 2 %、90 %和6 7% (P<0 .0 0 1) ;TG/ HDL- C比值亦显著增加 (P<0 .0 1)。与正常妊娠组比较 ,妊高征组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脂异常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 1 0 0例 2型 DM(其中有大血管病变组 5 2例 ,无大血管病变组 4 8例 )和 1 0 0例对照组 (非糖尿病患者 ) ,采血测定血脂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M组和对照组比较 ,TC、TG、L DL- C,Apo B明显升高 (P <0 .0 1或 P <0 .0 5 ) ;而 HDL- C、Apo A1下降 (P <0 .0 1或 P <0 .0 5 )。 2型 DM合并大血管病变与无大血管病变比较 ,前者 TG、L DL- C、Apo B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2型 DM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 ,其中 TG、L DL- C、Apo B明显增高与 2型 DM合并大血管病变有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效胰岛素联合非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 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方法 :6 6例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 3组 ,A组 (中效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拜糖苹 ) ,B组 (中效胰岛素加二甲双胍 ) ,C组 (中效胰岛素加拜糖苹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 3个月测定 FBG、PBG、Fc、Pc、CH、TG、L DL- ch、HDL- ch。结果 :A、B、C3组治疗 3个月后 ,FBG、PBG、CH、TG、L DL- ch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HDL- ch均升高 (P <0 .0 5 ) ,Fc、Pc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FBG下降的幅度 A组 >C组 ,B组 >C组 ,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BG下降幅度 A组 >C组 >B组。结论 :小剂量中效胰岛素联合非磺酰脲类降糖药对继发性磺酰脲类药物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而有效 ,且以中效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拜糖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高龄老年组腔隙性脑梗死血脂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差异。方法 :将 6 6例住院患者按脑 CT检查结果分为两组 :A组 33例 ,为对照组 ,年龄 5 1岁~ 6 9岁 ;B组 33例 ,为高龄老年组 ,年龄 70岁~ 86岁 ,对比两组在血脂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高龄老年组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L- C)、TC/HDL- C及 TG/HDL- C比值均降低 ,以 TG和 TG/HDL- C比值的降低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和 P<0 .0 5 )。结论 :在高龄老年组患者中 ,血脂各项指标均减低 ,以 TG和 TG/HDL- C比值的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脂肪餐后血脂的代谢变化。方法 :测定 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4 5例正常血压者空腹、脂肪餐后 2 h、4 h、6 h、8h的血清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脂蛋白 (a) [L p(a) ]、载脂蛋白 A1 (Apo A1 )和载脂蛋白 B(Apo B)。结果 :高血压病组空腹及餐后各时间点的 TG和 TC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高血压病组餐后 2 h、4 h、6 h、8h的 HDL - C降低 (P<0 .0 5 ) ,TC、HDL- C、Apo B则显著升高 (P<0 .0 5 ,P<0 .0 1,P<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脂肪餐后 TG水平异常升高 ,伴 HDL- C的降低是其血脂代谢异常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产辛伐他汀调整血脂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国产辛伐他汀调整血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血清总胆固醇(TC)≥5.7 mmol/L的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7例)和对照组(36 例)。试验组给予北京万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辛伐他汀(商品名亿辛),对照组给予杭州默沙东公司生产的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所用药物的初始剂量均为10 mg/d,晚上睡前口服,服用4周后如TC下降未达显效(下降≥20%)或仍≥5.7 mmol/L者,将剂量增至20mg/d,总疗程8周。观察治疗后血清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的变化;安全性指标观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PK)和肌酐(Cr)。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脂各指标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57)。治疗后4 周和8 周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两组TC、TG、LDL C下降值的差异的有显著性(P<0.01)。治疗8 周试验组TC、TG和LDL C分别下降22%、16%和20%,对照组分别下降26%、18%和26%;两组下降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HDL C无明显改变(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降低胆固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和88.2%。试验组ALT及CPK异常升高超过正常上限者各1例,升高幅度在正常高限的1 倍以内,停药后2 周复查自行恢复正常。结论 与进口制剂(舒降之)相比,国产辛伐他汀(亿辛)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中药首乌、山楂、葛根合剂和苯扎贝特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13 8例病例随机分为A组 ( 3 4例 ) ,B组 ( 3 4例 )分别用中药合剂和苯扎贝特共 8周 ,C组用中药合剂 16周。用药前后比较TC、TG、HDL C和LDL、Lp(a)以及ox LDL。结果 :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1.16%及 97.0 5 % ,P >0 .0 5。A、C组显效率分别为 73 .5 2 %及 77.14 % ,P >0 .0 5。用药前后各组以上各项血脂自身前后对照P <0 .0 1。其中ox LDLA、B组分别下降 3 0 .95 %和 2 9.0 2 % ,A略优于B ,但P >0 .0 5。B组中有 2例出现一过性ALT升高 ,2例程度消化道反应。A组和C组无 1例有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调时抗氧化合剂有良好的抗ox LDL和调时作用 ,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防治冠心病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硝酸甘油和艾司络尔对高血压病全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预防作用 ,将 36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全麻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2例。于拔管前 2min分别给药 :A组将 0 .0 5 %硝酸甘油按 8μg/kg滴鼻 ;B组将 0 .0 5 %硝酸甘油按 8μg/kg静注 ;C组将 2 %的艾司络尔按 2mg/kg静注。结果A组拔管时收缩压升高 ( P <0 .0 5 ) ,B、C组血压较给药前下降 (P <0 .0 5 ) ;C组的RPP较A、B组明显下降 (P <0 .0 1) ,A组和B组的RPP分别升高和下降不明显 (P >0 .0 5 )。认为静注硝酸甘油或艾司络尔能有效防止高血压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硝酸甘油滴鼻降压效果不稳定 ,应慎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对反流性食管炎 (RE)的疗效。方法 :根据临床反流症状、胃镜检查证实的 (洛杉矶分级 A级和 B级 ) RE患者 87例随机分为 3组 ,A组 2 9例予洛赛克 mups2 0 mg,每日 2次 ;B组 3 3例予洛赛克 mups2 0 mg,每日 2次 ,1周后改每日1次 ,雷尼替丁 15 0 mg临睡前服 ;C组 2 5例予雷尼替丁 15 0 mg,每日 2次。分别于治疗后 2、4、8周观察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疗效 ,并于 8周后复查胃镜 ,观察镜下愈合率。结果 :3组 RE患者服药 2周后症状均明显改善 ,症状记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A、B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症状积分下降值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 ,两组在内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及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 ,但 A、B组分别与 C组 2、4、8周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洛赛克 mups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轻、中度 RE简单、方便、疗效肯定且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0.
:将 118例充血性心衰的住院病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 :常规疗法加服福辛普利 10mg ,每日 1次 ;B组 :常规疗法加服卡托普利 6.2 5~ 2 5mg ,每日 3次 ;C组 :单纯常规疗法 (强心、利尿、扩管 )。均治疗 14天观察结果。结果 :A、B、C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1%、89.5%、71.1% ,A、B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副作用的发生率分别为 8%、2 9%、2 6%。A组分别与B、C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提示 :福辛普利能改善充血性心衰的心功能而副作用比卡托普利少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is clinical trial wa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lipids regulating effects of domestic simvastatin (DS, produced by Chengdu Huayu Pharmaceutical Co.) in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METHODS: 160 hyperlipidemic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A, B and C). Groups A and B were subjected to single-blind trial; group C was for open trial. Group A took DS 10 mg q.n., group B Zocor 10 mg q.n. and group C DS 10 mg q.n. respectively for 8 week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t the 4th week and 8th week. 155 patients finished the trial with 59 cases in group A, 47 cases in group B and 39 cases in group C. RESULTS: At the 4th week,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 in group A, B and C decreased by 16.88%, 19.23% and 14.10%; serum triglycerides (TG) decreased by 19.27%, 15.66% and 17.96%; HDL-C increased by 7.69%, 7.46% and 6.69%; and LDL-C decreased by 23.02%, 27.84% and 24.43%,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 > 0.05). At the 8th week, serum TC in groups A, B and C decreased by 25.03%, 26.53% and 25.22%. TG decreased by 23.85%, 24.74% and 24.75%; HDL-C increased by 9.23%, 8.95% and 8.39%; and LDL-C decreased by 33.72%, 35.50% and 30.99%, respectively; still,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was observed (P > 0.05). The incidence rates of side effects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similar.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more significant at the 8th week than at the 4th week for Zocor and DS. CONCLUS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DS is as effective and safe as Zocor in clinical use for lipids regulating seru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柔脉胶囊调整血脂及抗氧化的作用。方法:选择血脂异常患者119例,治疗组(柔脉胶囊组)78例,对照组(地奥心血康)41例,全部连续服药12周,观察血脂及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 白胆固醇(LDL-C)和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用药后第8、12周比用药前显著降低。甘油三脂(TG)、HDL-C在用药后4、8、12周较用药前亦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盐藻β-胡萝卜素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①目的 观察盐藻 β 胡萝卜素 (β C )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②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鹌鹑 12 0只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2 0只 ,分别用灌胃法连续 8周喂以普通饲料 +花生油 (普饲对照组 )、高脂饲料 +花生油 (高饲对照组 )、高脂饲料 +β C 6 .2 5、12 .5 0、2 5 .0 0、5 0 .0 0mg/kg(A、B、C、D组 )。从第9周开始各组换以普通饲料继续喂养至 11周。分别于实验第 8、11周末检测各组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 C) ,并计算HDL C/TC比值。同时 ,测定动脉壁TC、游离胆固醇 (FC)、胆固醇酯 (CE)含量。③结果 实验第 8周末 ,B、C组动脉壁TC、CE含量较高饲对照组低 ,差异有显著性 (F =5 .36、15 .89,q =3.94~ 5 .38,P <0 .0 5 )。第 11周末 ,B、C、D组血清TC、LDL C、VLDL C及动脉壁TC、CE含量低于高饲对照组 ,HDL C/TC比值高于高饲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F =5 .6 7~ 37.2 7,q =2 .17~ 5 .13,P <0 .0 5 )。 ④结论 β C可通过调节脂肪代谢 ,降低过氧化脂质 ,减少胆固醇特别是CE在动脉壁的沉积而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余甘子果汁粉对食饵性高脂血症家兔血脂及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学的影响。方法20只日本长耳白兔被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4只,饲以普通饲料。第二组:高脂组,8只,饲以高脂饲料(0.5%胆固醇及15%蛋黄粉)。第三组:余甘子组(预防组),8只,饲以高脂饲料(0.5%胆固醇及15%蛋黄粉)加余甘子果粉4g。动物单笼饲养,饮水不限,自由摄食,每日进食150g。分别于第0、6、12周时测定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并于12周后放血法处死,运用图象分析法测定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余甘子能使高胆固醇饮食家兔的血浆中的TC、TG、LDL-C的含量分别降低42%、29%、31%并使HDL-C的含量升高33%,同时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减少38%。结论余甘子能抑制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白质慢性缺血与血脂各项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磁共振 (MR)表现对脑白质慢性缺血分组 ,然后分析各组之间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及其同功酶2(HDL2 )和同功酶3(HDL3)、低密度脂蛋白 (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 0 (apoB10 0 )及其两者比值 (A/B)以及高血压、吸烟的相关性。结果 :脑白质慢性缺血组的TC、TG、apoB10 0 平均值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HDL、HDL2 、HDL3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 ,LDL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apoA1和A/B低于正常组(P <0 0 5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的HDL2 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而TC、TG、HDL、HDL3、LDL、apoA1、apoB10 0 和A/B与脑白质慢性缺血组相似。高血压频数在脑白质慢性缺血组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而吸烟频数两组接近 (P >0 0 5 )。逻辑回归分析提示LDL和高血压是脑白质慢性缺血的单独致病危险因素。结论 :凡年龄在 5 0岁以上如血浆中LDL增高和HDL2 、apoA1、A/B降低可视为脑血管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尤其是伴有高血压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且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治疗组(4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 ,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和HDL‐C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事件。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 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治疗8周后降低更为明显(P均<0.05),8周末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 HDL‐C均升高,8周后升高更明显(P<0.05),对照组HDL‐C升高幅度为21.7%,治疗组23.9%,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LDL‐C、TG、HDL‐C、3项血脂指标均达标和非HDL‐C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伴T G升高和/或HDL‐C降低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有助于血脂的全面达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喂饲胆固醇和猪油造成高脂血症家兔模型,采用3种不同剂量的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DDPH)溶液灌胃6周,用酶法分别测定用药前和用药疗程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酸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以观察DDPH对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结果表明:DDPH可使实验性动物模型的各项血脂质指标及(TC-HDL-C)/HDL-C比值都有显著降低,并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加大,TC、LDL-C及(TC-HDL-C)/HDL-C比值均呈下降趋势,有量效依赖性。提示DDPH在治疗高脂血症和预防冠心病方面可能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怀昌  严俊儒  徐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205-2207,2209
目的 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20mg/d与氟伐他汀80mg/d对老年高脂血症病人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A组:阿托伐他汀20mg/d;B组:氟伐他汀80mg/d。治疗前、治疗后2、4和8周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K)。结果 A,B两组均能显著降低TC(P〈0.01)、LDL-C(P〈0.01)、TG(P〈0.01),A组作用强于B组(P〈0.05);同样A,B两组均能升高HDL-C,终点时比较A组仍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20mg/d与氟伐他汀80mg/d均能显著降低TC、LDL-C和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阿托伐他汀20mg/d作用明显优于氟伐他汀80mg/d,两者均有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汪维忠 《河北医学》2003,9(9):799-802
目的 :探讨来适可 (氟伐他汀 )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 :将 12 4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来适可每次 2 0mg ,每晚 1次 )和对照组 (舒降之每次 5mg ,每晚 1次 ) ,分别于治疗后 4周、8周、12周后观察其血脂的变化和用药反应。结果 :两组有明显的降TC、TG、LDL作用 ,在升高HDL方面 ,来适可显著优于舒降之 (P <0 .0 5 ) ,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来适可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有较好的疗效是一个十分良好的调脂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