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d,VD)是指由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1],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类型之一,直接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受到广泛重视。中医学对血管性痴呆早有记载,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医药实践给本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痴呆综合征。属于中医“呆病”、“文痴”、“健忘”等范畴。根据现在研究结论认为,VaD具有潜在的可防治性,其部分是可逆的。中医药在延缓VaD病情进展,改善患者全身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智能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痴呆综合征。属于中医“呆病”、“文痴”、“健忘”等范畴。根据现在研究结论认为,VaD具有潜在的可防治性,其部分是可逆的。中医药在延缓VaD病情进展,改善患者全身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智能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优势。随着人们对老年期智能损伤问题的日益重视,中药治疗VaD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可能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治疗VaD[1]:一是通过改变机体的一般功能状态而影响记忆;二是作用于与记忆有关的神经结构,易化记忆过程,如对中枢胆碱能系统、去甲肾…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属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类型中的一种类型,也是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转归的一种类型。脑血管性痴呆或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导致脑供血障碍而出现的智能全面减退。即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衰退性疾病。仅次于Alzheimer病和路易体痴呆,我国VD所占比例较高,患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常在50~60岁起病,约半数并发原发性高血压,以智能阶梯性恶化为主。脑血管性痴呆多见于反复"小中风"的患者,随着一次次"小中风"发作,病情逐渐加重。智力减退不是进行性加重,而是呈阶梯式发展,在"小中风"康复后,智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病情稳定;但是,再次"小中风"后,发作又加重,呈间歇性发展,最后出现痴呆。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以出血、缺血、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等基础上,引起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产生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VD是指由各种血管病变引起的老年痴呆,其分类包括缺血性痴呆,失血性痴呆,皮质血管性痴呆,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等。VD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在早期的临床症状,局部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痴呆症状。目前VD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6.
许波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105-106
目的总结对于血管性痴呆(VD)患者有效的实施临床护理术。方法通过对15例VD患者采取生活、安全、情感障碍、预防并发症等措施进行护理。结果减少外伤和各种并发症以及缩短患者住院天数。结论做好VD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药物繁多,按药理机制大致可分为非胆碱能药物及胆碱能药物,按治疗机制又可分为一级防治(即各种脑卒中及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二级防治(包括脑卒中的急性与康复期治疗,预防卒中再发等)和症状治疗(对各种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治疗及非认知性精神症状的治疗等)。研究显示,药物治疗疗效有限且差异较大,可能与各临床研究的病例数、随机性不同及目前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及评分量表不统一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虹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81-182
目的观察分析益肾健脾汤辨证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 6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肾健脾汤辨证治疗,根据MMSE方法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分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明显有效1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到83.3%,对照组患者中明显有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只有5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论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西医基础上采用益肾健脾汤的辩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病因等方面的研究发展较快,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以独特的优势,扬长避短,发挥学科特点,更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推广研究。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的参考文献,就中医药对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治疗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医对VD的认识、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全面阐述了中医药对VD的治疗及研究概况,可望对临床VD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血管性痴呆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疾病之一,多在中风病变基础上发病,临床以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人格行为改变及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几乎世界各国的老年病研究机构均将其列为未来十年的研究重点。近年来中医在血管性痴呆的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田金洲等[1]对近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VD的42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在VD临床辨证中,肾精亏虚证达93%,痰浊阻窍证达75%,瘀血阻络证64%。徐凤华、曹晓岚[2]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型的分析中,肾精亏虚证、瘀血阻络证和痰浊阻窍证分布都较多。现将中医有关血管性痴呆的认识和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玉红 《天津药学》2012,24(3):76-78
血管性痴呆系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血管性痴呆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随着社会老龄化,血管性痴呆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血管性痴呆预后较好,治疗前景广阔,在一定程度可以预防。通过广泛检索近几年的文献,对文献中所记载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医通过中药和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改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现将近年来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随着全球老龄化时代的到来,VD发病呈上升趋势,防治VD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老龄化”非常重要.现将近年来VD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奥德金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奥德金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行长谷川痴呆量表检查.研究组31例患者应用奥德金20ml加入0.9%氯化钠250ml,1次/日,静脉滴注,2周为1疗程;对照组30例应用血活素20ml加入0.9%氯化钠250m1,1次/日,静脉滴注,2周为1疗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7.74%,对照组为63.33%(P>0.05),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奥德金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48例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世碧  郭艳萍 《贵州医药》1996,20(6):367-368
随着人寿增长及中风病人的增加,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成为目前较多见的老年性疾病。因此VD的诊治已是临床医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我院自1992年1月以来,共收治48例VD患者,现将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1.亚一般情况:48例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57~83岁,平均67岁;其中59岁以下2例,60~69岁29例(6042%),70~79岁12例(25·00%),80岁以上5例。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2例(87.50%);有中风史别例(64.58%),其中首发中风9例,多次中风22例。有神经障碍及局灶体征34例(70.83%…  相似文献   

15.
水蛭在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类型,属于中医"痴呆"、"善忘"等范畴,中医认为瘀血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近年来笔者在血管性痴呆综合防治过程中广泛使用水蛭,收效显著,故将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林昭敏  吴静  王梅平 《海峡药学》2009,21(10):101-103
目的评估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对35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患者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疗程12周。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判定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谱勒(TCD)检测平均脑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治疗前后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予尼莫地平治疗后,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用药后脑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改善(P〈0.05),用药后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提高(P〈0.01),尼莫地平不良反应轻。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各种脑血管疾病所致脑损伤而引起的痴呆综合征,属于中医“老年呆病”、“痴呆”等范畴。由于该病在早期积极的治疗干预下具有可逆性的特点,因此是目前痴呆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中医以整体观的辨证方法诊治该病,显示出很大的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电刺激小脑治疗血管性痴呆 30例 ,结果显示 ,明显好转 11例 ,好转 12例 ,稍好转 4例 ,无变化 3例。按智力量表打分评价治疗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96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随机分成吡拉西坦治疗组和胞二磷胆碱对照组,分别在治疗第10天和第21天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MSE)和长谷川评分(HDS)从而判断疗效。结果奥拉西坦治疗组患者的第21天后,MMSE和HD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改善。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好,方法简便,使用范围广,无明显不良反应,为血管性痴呆患者提供了另一个可选择的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永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801-2802
观察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法加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智能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疗效90.O%、MMSE评分(23.16±8.06)分和HDS评分(19.274-7.1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0.0%、(20.494±5.29)分、(15.28±4.27)分(X^2=3.475,t=5.121、5.790,均P〈0.05)。结论俞原配穴法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