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5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围手术期临床经验。方法5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3例使用标准法、2例接受双腔静脉法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供心保护液为4℃ Stanford大学溶液或HTK液。免疫抑制治疗采用赛尼哌加“三联”方案。结果5例供心移植完成后均自动复跳,循环稳定,4例术后至今未发生感染及并发症,心功能1级,已恢复正常工作;1例于术后早期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GRRT)后14天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MOF)。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供心及其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前提,重视围术期处理,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缜密的随访是移植成功和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自2000年11月-2003年5月成功实施了4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4人均存活至今。现将原位心脏移植的手术配合总结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治疗体会,对2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心脏移植,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法。供体为急性脑死亡者,供心保护用4℃HTK液。供体与受体配置为受体群体反应性抗体(PRA)<10%,ABO血型符合输血原则。免疫抑制治疗采用赛尼哌(Daclizumab)诱导加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三联方案。结果2例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超急性或急性排斥反应,心、肾功能恢复正常,无感染发生,术后3周出院。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有效心肌保护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以左室或左右室扩张和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以左室受累为主,临床多为表现病程进展的任何阶段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和猝死,心脏移植已成为治疗末期扩张型心脏病的首选方法,2006年我院成功地为1例终末扩张型心脏病实施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2周后康复出院,这是迄今华南地区唯一手术后最快健康出院的病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心脏患者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2003年4月,我院首次为1例心脏换瓣术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再次行心脏移植手术,48d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现就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2年8月行心脏移植术2例,现将麻醉处理报道如下:例1,男,22岁,49kg,因活动后气促、胸闷7年,腹胀、双下肢浮肿半年,心脏起搏器术后3年,心脏彩超示:左、右房显著扩大,左、右室肥厚。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IV级。拟行心脏移植术。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测BP110/70mmHg,HR62次/min。在局麻下行桡动脉和左、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监测MAP,CVP,ECG,SpO2,体温,PCWP,电解质和血气。麻醉诱导:咪唑安定2mg,氯胺酮40mg,芬太尼0.1mg,利多卡因40mg,琥珀胆碱100m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控呼吸。维持用药:间断静注芬太尼和哌…  相似文献   

7.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作用,以避免心内膜下心肌活检带来的损害。方法 2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进行床边的密切跟踪,随时记录心脏移植术后的解剖结构、心脏血流动力学特别是二尖瓣E、A峰的变化等综合判断可能出现的排斥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明显特征改变是供、受体心房缝合缘的清楚显示,及右心房上下径增大;右室短期内肥厚扩大,1例出现室间隔和左室后壁一过性增厚;心包积液的出现,以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移植术后增加明显;房室瓣返流及1例出现主动脉瓣返流。本组2例心脏收缩功能正常及舒张功能一过性轻度降低,二尖瓣E、A峰轻度变化。结论 心脏移植术后处理是确保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在术后24小时开始检测跟踪,随时准确地提供以上各项指标变化,对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脏移植(heart transplantation)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一种重要疗法,自1967年南非Barnard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以来[1],80年代由于环孢素A(ciclosporin A)的问世[2]、心内膜心肌活检技术的应用、供心保存方法的改进,心脏移植的存活率显著提高。正确地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是关系到心脏移植受者术后能否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而环孢素A药物动力学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明显,故监测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对于指导临床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我院2006~2009年心脏移植手术15例,现将麻醉管理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扩张性心肌病13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所有患者诊断为心功能Ⅳ级。终末期心脏病。入院时活动明显受限。夜间不能平卧。颈静  相似文献   

11.
1 病案摘要患者男 ,2 5岁 ,活动后气促 2 0余年 ,腹胀 ,颜面及下肢浮肿半年。血压 15 2 / 98mm Hg(1mm Hg=0 .133k Pa) ,心率 5 8次 /min;桶状胸 ,心前区轻度隆起 ,P2 >A2 。ECG示 :心房颤动 ,交界性逸搏心率 , 度房室传导阻滞 ,右心室肥厚。心脏彩超示 :先天性心脏病 ,艾森曼格综合症 ,动脉导管未闭 ,二尖瓣前叶脱垂伴中度以上返流 ,主动脉瓣轻度返流 ,三尖瓣重度返流 ,重度肺动脉高压 ,房颤 ,左房血栓形成。经漂浮导管测得右室压 139/0~ 4 6 mm Hg,肺动脉压 15 1/ 6 9~ 97mm Hg。肺功能检查 :通气功能呈限制性减退 ,伴小气道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为20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术1例,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19例,其中心肾联合移植1例。术中及术后给予一氧化氮(NO)吸入及静脉持续泵入前列环素,降低肺动脉压预防右心功能不全。手术应用巴利昔单抗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术后常规抗排斥治疗采用环孢素A(CsA)与泼尼松(Pred)加霉酚酸酯(MMF)三联方案。肾功能不全患者延迟时间应用CsA。结果 3例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予大剂量MP冲击治疗3d缓解;1例术后第3d出现肾功能衰竭,给予血液透析;早期霉菌感染2例。早期死亡2例,1例为术后25h上消化道出血;1例为心肾联合移植术后18d发生肺动脉栓塞。随访1~84个月,晚期死亡2例,1例为术后35d肾功能不全及抗排斥药物神经毒性反应所致;1例为术后46d感染性休克死亡。存活病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分级),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严格掌握受体适应证、合适的手术方法及合理的围术期管理是提高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翔波 《首都医药》2001,8(10):54-54
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直接威胁到移植心脏的存活和移植受者生活质量,预防感染的发生是心脏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消毒隔离是预防感染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反复胸闷气紧,双下肢浮肿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4年,入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EV级,肺动脉高压"于2000年9月18日在全麻CPB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入SICU重症监护治疗,患者术后6天神清,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于术后第7天(9月25日)转入我科监护隔离病房,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2003年5月至2004年12月进行了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例1、例2术后至今无排斥反应及感染发生,心功能良好,已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例3术后14天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1].现将原位心脏移植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1岁。主因乏力、心悸、气短、胸闷等就诊于我院心胸外科。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入院检查:心率通常在100次/min以上,心律不齐,听诊可闻及二尖瓣反流杂音;心电图提示:左心室传导延长,左心室肥厚,窦性心动过速,偶见室性早博;x线检查:心脏重度扩大,心胸比率〉0.7。由于病情较重,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学习。  相似文献   

16.
心脏支持网(ACSD)是用聚丙稀网绕匝心脏以预防和延迟已衰竭的心脏进一步扩大和重塑恶化加重。1例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伴晚期心衰同时患纵隔肿瘤的病人,于我院行纵隔肿瘤切除和ACSD手术,术后十个月出院时病人UCG,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5.4CM(术前6.3CM),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4.1CM(术前3.0CM),EF为44%(术前36%),心功能Ⅱ级(术前Ⅳ级)。此例所示对晚期扩张性心肌病性ACSD手术简便安全,术后十个月心脏功能改善明显。确切的结论需要继续观察多例此类手术,及长期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I)在心脏移植术后检查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及结果采用CDEI对心脏移植术后的室腔大小、室壁厚度及动度,收缩与舒张功能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诊断排异反应、术后感染、判断预后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论CDEI为心脏移植提供了直接、简便、安全的检查方法,优于心肌活检术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1967年Bamard在南非成功地施行人类第一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以来.随着医学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心脏移植经验的积累,手术疗效的不断提高。患者术后存活时间大大延长,生活质量也有根本性改变.因此心脏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类型终末期心脏病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我院从2005年6月-2007年1月成功地施行心脏移植手术3例。第一例、第三例于术后2个月顺利出院.现生存状态良好。第二例术后13天死于急性排斥反应。现将3例患者的监护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大鼠心脏移植术后移植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大鼠同种异位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移植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分为6组,行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术。分别于术后24小时、72小时、7天、10天、12天取移植供 体心脏做病理切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变化分级。结果:与移植前相比,术后72小时移植心肌组织开始出现典型的I-II级移植排斥性病理改变,术后第7天表现为III级或III级以上严重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结论: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后第3天,宿主开始对异体移植物产生病理水平的排斥,第7天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