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基因表达及其与癌细胞生长的关系。 方法:选取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8 月于孝感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 75 例 EC 患者作为 EC 组,70 例子宫内膜不典型 增生患者作为不典型增生组,70 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作为单纯性增生组,同时纳入同期 70 例女性健康体检者 作为健康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微小核糖核酸 155(miR–155)水平,比较 EC 组和不典型增生组 PTEN 基因表 达情况,分析 EC 组患者 PTEN 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检测 EC 组和不典型增生组 PTEN 基因以及增殖 基因细胞周期蛋白 D(CycD)、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B1)、Sushi 重复蛋白 X 连锁 2(SRPX2)、清除记忆基因(TET1) 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量。结果:EC 组、不典型增生组、单纯性增生组患者血清 miR–155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 组(P < 0.05),且 EC 组>不典型增生组>单纯性增生组(P < 0.05);EC 组中 PTEN 基因表达缺失率为 77.33 %, 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的 34.29 %(P < 0.05);EC 组患者 PTEN 基因缺失表达与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有关 (P < 0.05),病理分级 G3 级 PTEN 基因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 G2 级(P < 0.05),> 50 % 子宫肌层浸润 PTEN 基 因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 50 % 子宫肌层浸润(P < 0.05),PTEN 基因表达缺失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 组织学类型、有无脉管内癌栓、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有无复发无关(P > 0.05);EC 组 PTEN mRNA 表达量明显低 于不典型增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增殖基因 CycD、HMGB1、SRPX2、TET1 mRNA 表达量明显 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血清 miR–155 水平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 膜不典型增生以及 EC 患者中呈明显升高趋势,PTEN 基因在 EC 患者中缺失表达,并与患者病理分级和子宫肌层浸 润程度有关,PTEN 基因表达缺失可能促进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及HER-2蛋白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蛋白及HER-2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为缺失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而且PTEN表达在G1级肿瘤高于G2、G3级(P均<0.05),PTEN蛋白缺失率与肿瘤组织类型有关(P<0.05),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为高表达,HER-2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学分期以及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均显著相关(P均<0.05),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均>0.05)。HER-2与PTEN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PTEN表达缺失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蛋白表达缺失常发生于细胞分化较差的子宫内膜癌。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HER-2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53例,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STAT3蛋白表达,比较2种组织中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STAT3 mRNA与年龄、病理分期、肌层浸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的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50岁患者STAT3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50岁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分期依Ⅰ期、Ⅱ期、Ⅲ期的顺序,STAT3 mRNA阳性表达率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分化程度依G1期、G2期、G3期的顺序,STAT3mRNA阳性表达率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肌层浸润50%患者STAT3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肌层浸润≤50%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STAT3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蛋白为阳性高表达,STAT3 mRNA阳性表达情况与病理分期、肌层浸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补肾化瘀方配合高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疗效及对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高效孕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补肾化瘀方进行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MMR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MMR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化瘀方配合高效孕激素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提高MMR蛋白表达阳性率,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及HER-2蛋白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蛋白及HER-2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为缺失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而且PTEN表达在G1级肿瘤高于G2、G3级(P均〈0.05),PTEN蛋白缺失率与肿瘤组织类型有关(P〈0.05),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为高表达,HER-2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学分期以及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均显著相关(P均〈0.05),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均〉0.05)。HER-2与PTEN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PTEN表达缺失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蛋白表达缺失常发生于细胞分化较差的子宫内膜癌。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HER-2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yclin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16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5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Cyclin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E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为18.75%,明显低于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61.11%)及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66.00%,P<0.05).50例子宫内膜癌中,Cyclin E蛋白在G2、G3中的表达率(87.10%)明显高于G1(31.57%,P<0.05);在临床分期Ⅱ~Ⅲ中的表达率(93.33%)亦高于Ⅰ期者(54.29%,P<0.05).结论:CyclinE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提示可能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凋亡蛋白Survivin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判断预后因子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33例子宫内膜腺癌及2例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癌(UPSC)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在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癌及UPSC阳性表达率很高,分别为70.0%、87.5%及100%,三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高于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10.0%(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但与肌层浸润无明显关系。结论: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凋亡和促进增殖两方面的作用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其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判断因子。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72-975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施治对胃癌前病变组织Bcl-2、Ki-67和AP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36例胃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中药实验组和西药常规组,分别予中药辨证施治、叶酸口服治疗6个月,并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行免疫组化检查,同时另在本院选10例Hp阴性正常胃病理切片作为正常对照,对比分析Bcl-2、Ki-67和APC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癌前病变组患者治疗前Bcl-2(41.67%)、Ki67(44.44%)总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0%),APC蛋白总的阳性率(55.56%)低于正常对照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实验组和西药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理组织Bcl-2、Ki67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实验组治疗前后病理组织APC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西药常规组治疗治疗前后病理组织APC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Ki67蛋白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上调,APC蛋白表达下降。中药辨证施治可能通过抑制Bcl-2蛋白异常表达、降低Ki67细胞增殖活性,从而逆转胃癌前病变患者黏膜异型增生、萎缩、肠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ho C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情况,并以此作为标记物评估翼状胬肉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45例翼状胬肉标本,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Rho C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分析Rho C蛋白的表达与翼状胬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翼状胬肉组织中Rho C的阳性表达率为60%(27/45),显著高于正常球结膜组织(P0.05)。31例进展期翼状胬肉Rho C阳性表达率为58%(18/31),14例静止期翼状胬肉阳性表达率为57%(8/14),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4例男性中14例阳性表达(58%),21例女性中13例阳性表达(62%);≥60岁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56%(15/27),60岁以下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61%(11/18);Rho C蛋白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间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Rho C蛋白的检测可有效判断翼状胬肉发病及复发情况,为临床早期采取相关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配对盒基因(PAX)-2、上皮细胞膜蛋白2(EMP2)在子宫内膜增生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即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子宫内膜组织、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PAX-2、E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子宫内膜增生症中,PTEN和PAX-2表达明显减弱或缺失表达,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MP2在子宫内膜增生症中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PAX-2、EMP2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发生相关,对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诊断具有一定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TEN,Bcl-2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和和临床价值.方法: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和Bcl-2在62例骨肉瘤及20例骨软骨瘤表达情况结果PTEN的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中为58.1%(36/62),在骨软骨瘤中为85%(17/20),两者差异显著(P<0.05);Bcl-2的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中为51.6%(32/62),在骨软骨瘤中为20%(4/20),两者差异显著(P<0.05).PTEN的低表达与分化程度无关与肺转移有关,Bcl-2的高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术后生存5年以上者的PTEN蛋白阳性率(66.7%)较生存时间不超过5年者(28.1%)高(P<0.05).骨肉瘤组织中Bcl-2与PTEN基因的表达未见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骨肉瘤中存在PTEN呈低表达而Bcl-2高表达,PTEN低表达和Bcl-2高表达于骨肉瘤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细胞凋亡因子及其磷酸化的影响,研究白藜芦醇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0,50,100,200μmol·L~(-1)Res处理MGC803细胞后,采用台盼蓝法测定MGC803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ad),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ad,磷酸化Bcl-x1/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p-Bad),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浓度增加Res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生长作用明显增强(P0.01);Res(100μmol·L~(-1))能明显下调MGC803细胞中Bad,p-Bad蛋白表达,同时可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Res可以诱导MGC803细胞凋亡,其凋亡与浓度、时间有一定的依赖性;Res诱导MGC803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下调Bad,p-Bad蛋白和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Tyrphostin中的AG372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的直接作用及其酶动力学机制。 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克隆、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人蛋白激酶CK2α和 β亚基 ,在体外等摩尔数混合构成有最大生物活性的重组CK2全酶 ,在不同条件下测定CK2的活性。CK2活性通过测定转移到CK2底物上的 [γ 3 2 P]ATP或 [γ 3 2 P]GTP的 [3 2 P]放射活度来检测。结果 重组人CK2是一种Ca2 + ,cAMP和cGMP等第二信使非依赖性蛋白激酶 ,与天然CK2的性质一致。AG372对重组人CK2全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IC50 为 6 2 7.1nmol·L-1,抑制作用远大于已知CK2抑制剂DRB和A3。AG372对重组人CK2的动力学研究表明 :它与GTP呈竞争性抑制作用 ,与酪蛋白呈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结论 AG372是一种很强的重组人CK2抑制剂。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可作为一种较为简便筛选和开发有效的CK2抑制剂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4.
应用m2-Gi1α融合蛋白鉴别M2受体的特异性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表达m2-Gilα融合蛋白,通过检测GDP与m2-Gilα融合蛋白的亲和力大小来鉴别m2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拮抗剂和反向激动剂。方法用两步PCR反应重组m2-Gilα融合蛋白cDNAs,并插入到pBacPAK9病毒载体中,利用Sf9细胞表达M2受体蛋白和m2-Gilα融合蛋白,通过[3H]QNB结合饱和实验及[35S]GTPγS竞争性替代结合实验,检测受体表达水平及GDP 与m2-Gilα融合蛋白的亲和力。结果m2-Gilα融合蛋白表达水平是(18.14±0.17)pmol·mg(膜蛋白)-1。M2-Gilα融合蛋白与[3H]QNB的结合量随着[3H]QNB浓度的升高而增加,10μmol·L-1GTDγS使m2-Gilα融合蛋白与[3H]QNB的饱和结合曲线明显下移。Ach使m2-Gilα融合蛋白与[35S]GTPγS竞争性替代结合曲线明显右移,Pilo稍次之,alcuronium,AF—DX116,Iso及atropine 则使曲线左移,GDP的IC50值分别是168.4,152.3,6.84,6.12,5.59,4.52μmol·L-1,无配体存在时为14.7μmol·L-1。结论表达的m2-Gilα融合蛋白具备M2配体结合的特性及G蛋白耦联受体的信号转导功能,对于有基础活性的m2-Gilα融合蛋白,Ach, Pilo是完全激动剂;atropine,alcuronium,Iso和AF-DX116为拮抗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组织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表达的影响,为其治疗肾病蛋白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禾肾丸组(1.8 g·kg~(-1)),贝那普利组(1 mg·kg~(-1))及空白组。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 mg·kg~(-1)复制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禾肾丸组及贝那普利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28 d。给药结束后,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蛋白,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中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苏木素-伊红(HE)检查肾脏组织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足突及基底膜改变,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表达。结果:经禾肾丸治疗后,24 h蛋白尿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血清SCr,BUN显著降低(P0.01),Alb显著升高(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禾肾丸组肾小球上皮细胞肿胀明显减轻,部分肾小球体积略增大,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仅见轻微增生,管腔内未见小管有蛋白管型。超微结构研究显示,禾肾丸组肾小球基底膜光滑均匀,略见增厚,足突清晰完整、偶见融合。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禾肾丸组nephrin蛋白阳性面积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ephrin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禾肾丸可能通过上调nephrin表达水平,修复受损足细胞而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6.
中药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有许多较为成功的实例。作者回顾了前人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工作,并提出建立一门专门针对中药研究的蛋白组学,即中药蛋白质组学。该文对中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和思考,希望为从事中药蛋白质组学研究者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7.
周倩倩  李治国  黄力 《中医药研究》2011,(12):1409-1411
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4个不同阶段的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寻找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蛋白质。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联合质谱的技术方法对正常健康人、冠心病中高危人群、冠心病急性期患者及冠心病稳定期患者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结果通过鉴定得到了7种差异蛋白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载脂蛋白E(ApoE)、载脂蛋白A1(ApoA1)、CD5抗原样蛋白(CD5L)、结合珠蛋白(Hp)、血清白蛋白(ALB)、簇连蛋白(CLU)。结论这些与冠心病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主要通过参与脂质代谢、炎症反应以及氧化损伤等过程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对缺氧缺血大鼠脑组织Bc1-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1-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幼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10只,模型组(B组)20只,川芎嗪注射液组(C组)20只,均于造模前腹腔注射液相应药物。应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并6%氧、94%氮混合气体处理4 h的方法制备缺氧缺血模型。3组大鼠均于脑缺氧缺血后24 h取脑组织标本检测Bc1-2、Bax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HE染色结果显示A组海马区神经元分布均匀,形态无异常;B组海马区神经元排列紊乱,神经元肿胀变性;C组神经元镜下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②尼氏染色结果显示A组的海马区细胞层次清晰;B组海马区细胞数减少,神经元排列疏松;C组较B组神经元丢失明显减轻。③A组未见Bc l-2和Bax阳性细胞数增多;B组海马区Bc1-2及Bax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P0.01);与B组比较,C组海马区Bc1-2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多,Bax蛋白阳性细胞数目降低(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通过上调缺氧缺血大鼠脑组织中的Bc1-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