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也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传统的二维(two dimensional,2D)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具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类器官是一种在体外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培养并模拟体内器官的细胞结构,可以更准确地保留体内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与思路。目前众多研究报道了心脏类器官的构建方法及其在药物实验、疾病模型、再生医学与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文章概述了心脏类器官的构建方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也提出了其发展前景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化为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的能力的细胞,近期研究表明移植的干细胞能在心肌损伤部位中存活,增强心功能。细胞移植为病损心脏细胞重建及衰竭心脏功能恢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极具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干细胞的特征、分类、移植方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肺系统由气道和肺泡腔两部分组成,其组织和细胞的复杂性保证了肺部的免疫防御和气体交换功能.虽然传统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已被广泛用于阐明人体肺发育、生理学和发病机制,但这些模型不能准确地再现人体肺部环境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肺类器官是目前最接近人类肺系统的模型,而以肺类器官为代表的体外肺模型也成为研究肺发育、功能和疾病病理学的一种更容易获得的工具.本文主要介绍肺类器官的主要类别及研究现状、肺类器官的培养过程、肺类器官技术的独特应用、肺类器官培养的主要局限.  相似文献   

4.
潘慧超  张丽华 《河北医学》2010,16(8):1007-1009
淀粉样变性是以不可溶性的淀粉样物质沉积于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外区,导致相应的器官或组织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它是一种细胞体液免疫性疾病,其主要蛋白成分为免疫性轻链蛋白(AC)、非免疫性淀粉蛋白(AA)、类降钙素蛋白(AEI)以及老年性淀粉样变的血浆前蛋白(SA)等4种。淀粉样物质主要是多糖蛋白复合体,沉积于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壁,以后逐渐扩展至细胞间,不断累积而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及组织损害、萎缩等病变。心脏是淀粉样变性常累及的器官,能被苏木紫-伊红均匀染色的不可溶性淀粉样蛋白质沉积在心肌组织内,导致心肌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心血管疾病是涉及人体循环系统的疾病,人体循环系统是指在人体内主要负责输送血液的器官与组织,如心脏、血管等。根据心血管具体的发病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慢性,二是急性,均与人体动脉硬化相关。因此,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根据病因、发病过程应开展具体的治疗和护理。现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1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6.
<正>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和血管,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微血管。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脏血管的病变容易导致心肌组织的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会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加速,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细胞 (VEC)为衬贴于血管内腔面的单层扁平细胞 ,位于血流和组织之间 ,其面积可达 1 0 0 0m2 以上 ,除具有天然屏障作用外 ,还具有活跃的代谢与内分泌功能。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 ,同时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细胞凋亡。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时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作如下综述 :1 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正常的血管内皮代谢极为活跃 ,功能十分复杂 ,内皮细胞作为简单的血管内壁衬托组织和被动屏障的观念已过时 ,它与血管、心脏共同组成心血管内分泌器官。其主要的生理学功…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它是一大类磷脂依赖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迄今为止,已从不同种属组织器官中分离纯化至少10种PKC亚型,各个亚型有不同的组织分布和功能。PKC在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细胞广泛表达,在介导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细胞骨架蛋白的重塑、离子通道的调节及细胞分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发生发展中,PKC的表达和活性发生改变,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生物学过程。本文主要就PKC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是一系列与心脏血管相关的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和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心血管疾病以血管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其主要诱因包括炎症反应、内皮细胞损伤、脂代谢异常、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在诸多心血管疾病中,危害性最大患病人数最多的有心肌肥大、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及肥胖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人 类健康。心肌细胞作为永久细胞,一旦坏死后将永久缺失,坏死的心肌由瘢痕取代,从而出现心力衰竭、恶性心 律失常等影响心脏功能,如何从根本上改善心脏功能是目前研究最主要的问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多 向分化潜能和旁分泌等功能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一种可能。有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 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机制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类器官因其可在体外最大化模拟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成为近年来新药研发、病理毒理研究和机理探索的优选模型载体。随着再生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类器官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缺乏血管化微环境的类器官在培养后期受限于氧气、营养物质的缺失,出现细胞凋亡甚至组织坏死,难以长期维持结构和功能,成为类器官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桎梏。本文围绕上述问题,从血管的形成以及目前血管化类器官的体外构建体系进行综述,凝练血管化类器官培养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以期为血管化类器官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分化程度可控、能够重现来源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人类鼻粘膜类器官模型。方法 采集手术切除的新鲜中鼻甲和鼻息肉组织,将消化过滤的鼻粘膜上皮细胞分为连续“扩增”培养组(EO组)及“扩增-分化”分段培养组(DO组)。分别在基于气液界面进行体外3D类器官培养,通过STR鉴定、电镜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对两组鼻粘膜类器官的结构、细胞组成及纤毛功能进行鉴定。再通过PAS染色对DO组中分化后的鼻粘膜类器官分泌功能进行鉴定。结果 整个培养期间,均能生长出直径逐渐增大的空泡状或实心球状3D类器官。培养第16天,DO组多为空泡状类器官,EO组多为实心球状类器官,DO组空泡数比例大于EO组([ 21.67±8.57)% vs(54.67±13.26)%,P<0.05]。将鼻粘膜类器官与来源组织同时进行STR检测,匹配度为100%。培养第21天,DO组鼻粘膜类器官扫描及透射电镜显示纤毛超微结构,而EO组多显示出短绒毛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呼吸区粘膜主要包含P63(基底细胞)、β-tubulin(纤毛柱状细胞)、MUC5AC(杯状细胞)。相比EO组,DO组类器官纤毛细胞数[(7.95± 1.81)% vs (27.04±5.91)%,P<0.05]及杯状细胞数[(14.46±0.93)% vs (39.85±5.43)%,P<0.05)占比更大,基底细胞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组中分化后的鼻粘膜类器官糖原染色呈阳性表达。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扩增-分化”分段式培养法,培养出能够在体外长期稳定生长、高度拟似来源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纤毛功能及分泌功能),且分化程度可控的鼻粘膜类器官。  相似文献   

13.
李娜   《四川医学》2018,39(8):954-957
<正>1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又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损伤、心肌收缩力减弱等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的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器官代谢需要而产生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等症状[1-2],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是目前危害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3]。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心脏功能受损引起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降低而引起的综合征。由于心室收缩、射血功能受损;心脏排血量不足,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器官、组织血液的灌注不足,并发肺循环或/和体循环淤血。临床的表现主要有:端坐呼吸、双下肢水肿、体力活动受限和全身缺血缺氧性病变。临床按发展速度主要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主要包括: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储睿  朱刚艳  周兴宇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7):187-190,58
年龄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鉴于此,研究衰老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机制,对于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从衰老对心脏的结构、心肌细胞、细胞外微环境和心脏功能4个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为干预或逆转心脏衰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热休克蛋白(HSPs)是一组在结构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其分子量范围从10000~150000,并依据其分子量的大小分为不同的家族。HSPs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和组织中表达,在心脏中也不例外,并在应激的情况下对心脏起保护作用。近期研究表明HSPs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本文主要对HSPs在心脏中的作用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急性、广泛、严重的缺血引起的心泵功能衰竭,以心脏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从而使细胞损害,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以血压明显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的症候群。本文报告18例,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以血压升高为特点,动脉压持续性升高,会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影响心、肾、脑等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器官损害.因此,选择一种有效降压、同时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的药物至关重要[1].盐酸贝尼地平是一种新型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本文对贝尼地平的药效学特点和对心脏和肾脏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一种全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是一种因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引起细胞死亡的调节形式.大量研究显示,铁死亡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铁死亡的发生导致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丧失可直接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因此针对心血管疾病,抑制铁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覃艳艳  刘宇  柳长柏  王君 《广东医学》2016,(18):2827-2828
类器官是将具有干性潜能的细胞进行3D培养,从而形成相应器官的部分组织。类器官能准确模拟体内上皮结构并能长期传代培养。这些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从分子水平到细胞、组织、器官或整个有机体来阐述身体的功能。目前已成功建立了人与鼠胃、小肠、肝脏、胰腺、前列腺等类器官模型[1-4]。这些类器官模型均能进行长期培养,且具有稳定的表型和遗传学特征。类器官的培养为我们建立了更可靠的疾病模型,而且类器官也可作为筛选药物的新途径。类器官的培养不仅开发了一种检测细胞介导的和药物引起的疾病模型新方法,同时也开辟了基因和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