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色素胃镜在食管早癌及异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70例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黏膜病变者,用2.0%卢戈氏碘液染色后取活检,结合病理分析,探讨内镜下病变部位碘染色改变与活检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170例患者中有139例呈现碘不染色,活检病理诊断食管癌36例,异型增生39例;碘淡染及碘不染色者仅有6例异型增生,余均为慢性炎症。内镜下碘不染区异型增生及食管癌共75例,检出率高于碘淡染及碘正常染色区(χ2=16.283,P<0.05)。结论:色素胃镜能鉴别食管黏膜病变,指导活检可提高食管早癌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表浅病变的临床及病理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胃镜下发现的食管可疑病变,用2%卢戈氏液染色,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并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病理结果与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普通胃镜检查发现178例食管表浅病变,其中食管鳞癌39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食管中度不典型增生31例,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14例,慢性食管炎57例,鳞状上皮增生30例.(2)卢戈氏液染色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卢戈氏液不染和淡染,其准确性为61.5%;卢戈氏液不染诊断食管癌和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准确性高达95.6%.结论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结合活检对判断食管表浅病灶的性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已设定的本地区40-69岁符合条件的普通居民1000人,用1.2%卢戈氏碘液10-15ml进行胃镜下食管粘膜喷洒染色,在阳性部位进行组织粘膜活检.结果 常规胃镜检查发现中晚期食管癌6例,早期食管癌0例,非典型增生8例.镜下经卢戈氏碘液染色后显示:食管粘膜正常着色者626例,呈深棕色染色者32例,342例表现为对碘不染或染色不良.经病理活检证实,中晚期食管癌6例,早期食管癌10例,轻度非典型增生3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4例,食管炎286例.染色后早期食管癌和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前P<0.05.结论 内镜筛查结合卢戈氏碘液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色素内镜的发展和应用,镜下染色技术已广泛被内镜医生应用于帮助诊断消化道病变。卢戈氏液染色是其中方法之一。我院于2003年9月-2008年10月对268例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卢戈氏液(3%复方碘溶液)食管粘膜染色技术,本文就此方法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 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内镜在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光内镜检查、ME NBI及ME NBI结合卢戈氏液色素内镜镜下诊断,以活检病理或手术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共筛出198例病变患者,病变处共260例,食管早癌共73例,统计分析三种方法诊断食管早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ME NBI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内镜诊断食管早癌准确度明显高于白光内镜、ME NBI检查(2=34531,P<0001; 2=11134,P=0001);ME NBI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内镜诊断食管早癌灵敏度、特异度高于白光内镜(2=39806,P<0001 2=14457,P<0001);ME NBI结合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早癌灵敏度、特异度高于ME NBI诊断(2=17843,P<001; 2=0205,P=0651)。结论 ME 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可以提高食管癌高危人群食管黏膜病变检出的准确度,并且对食管早癌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乳头状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智  郝玲  熊俊光  丁惠芬 《重庆医学》2005,34(1):116-116
目地为了评价卢戈氏液内镜下食管黏膜染色对诊断食管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及形态观察,并取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食管乳头状瘤碘染色后呈浅染,与早期食管癌不染可相鉴别,结合内镜下形态改变可确诊为食管乳头状瘤.结论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有助于食管乳头状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切除术中卢戈氏液染色判断食管切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才  章五一 《中原医刊》2006,33(15):28-29
目的评估食管癌切除术中卢戈氏液染色判断食管切缘有否残留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食管癌切除术中,用卢戈氏液染色,观察切除食管切缘粘膜之染色结果,对比病理检查之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中,2例食管切缘粘膜卢戈氏液染色阴性,病理检查食管切缘癌浸润1例,食管切缘部分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1例;16例食管切缘粘膜卢戈氏液染色阳性,病理检查食管切缘均未见癌。结论食管切缘卢戈氏液染色判断有否残留癌,其方法简便直观,快速实用,且准确率较高,可作为食管癌切除术中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7例病人行常规胃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进行染色,食管行卢戈氏碘液染色,胃黏膜行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并作出染色后诊断,取活检标本或手术切除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 在42例食管异常染色病例中,8例不着色者均为食管癌,浅着色者33例,其中不典型增生21例(63.6%...  相似文献   

9.
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卢戈氏液内镜下食管粘膜染色对食管早期癌的诊断效果。方法 对 990 4例申请胃镜检查而内镜下肉眼未发现食管病灶的患者行食管粘膜染色 ,并对不染区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食管早期癌 7例 (上皮内癌 1例 ,粘膜内癌 4例 ,粘膜下癌 2例 )。不同程度非典型增生 60例 ,不同程度慢性炎症 2 0 5例。并发现有食管症状者碘不染区出现率明显高于无食管症状者 (P <0 .0 5)。结论 卢戈氏液染色能及时诊断食管早期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早期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2016年7月就诊于我科高度可疑的口腔黏膜病变200例患者行2.5%卢戈氏碘染色后并在淡染或不染区行切取活检术,结果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共174例,炎症6例,单纯上皮性增生20例。经染色后早癌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不染区和淡染区,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早期口腔癌及癌前病变辅助诊断的敏感度98.85%(172/174),特异度73.08%(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99,P0.01);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斑纹类口腔病损辅助诊断的敏感度94.29%(66/70),特异度80.0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7,P0.01);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溃疡口腔病损良恶性辅助诊断的敏感度96.67%(87/90),特异度6.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结论对高度可疑的口腔黏膜病变行卢戈氏碘染色对早期口腔癌及癌前病变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价值,能很好指示病变部位,指导切取活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及分析55例可疑食管早癌病变的病理结果,探讨卢戈氏碘色素内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所进行的可疑食管早癌病变的病理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病例中,卢戈氏碘色素NBI技术的漏诊率为0%,检出率100%,普通内镜漏诊1例高度异型增生和12例低度恶性倾向性病变,检出率76.3%;单纯NBI对早癌及高度异型增生未漏诊,但漏诊9例低度恶性倾向性病变,检出率83.6%;碘染未漏诊所有病变(检出率100%)。结论卢戈氏碘色素内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6例食管黏膜病变者行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比较食管病变及着色范围,对黏膜不染色区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EMR),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者经超声微探头检查证实为黏膜内癌,予以黏膜下剥离切除。结果46例患者中,15例患者存在18处黏膜不染色区,其中上皮单纯增生3处,轻度不典型增生4处,中度不典型增生6处,重度不典型增生4处,鳞状细胞癌1处。结论卢戈氏液染色法是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实用的方法,可提高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联合卢戈氏液染色、超声微探头、氩离子凝固术(APC)、黏膜切除和黏膜剥除对食管黏膜病变的诊治价值。方法:①对常规胃镜发现的232例食管黏膜病变者采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超声微探头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②多点活检获得病理诊断;③根据病理结果结合及染色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选择APC、高频电套切、黏膜切除或黏膜剥除予以治疗;④术后病理学复检并定期对治疗病例进行随访。结果:232例患者中有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35例、黏膜慢性炎34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8例、黏膜内癌31例、息肉20例。所有治疗病例均能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短期随访无复发(3~42个月)。结论:内镜下联合卢戈氏液染色、超声微探头、APC、黏膜切除和黏膜剥除的诊治策略对于食管黏膜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89例受检者进行内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活检,对食管黏膜颜色、形态和黏膜下血管纹理轻微改变的患者,内镜下先给予卢戈氏液染色,再观察其颜色变化,并进行组织活检。结果食管癌多发于50岁以上,60~69岁为发病高峰期,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吞咽不适,胸骨后灼热不适,进食哽噎感,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癌以食管中段最多(38.1%)。发现原位癌12例。碘染色前后发现早期食管癌分别为2例和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检查及组织活检是诊断食管癌的重要方法,内镜检查中卢戈氏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部分特点及提高内镜对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诊断率。方法 对上消化道多灶病例 ,分别对病灶和病灶之间的粘膜进行活检 ,必要时卢戈氏液染色后活检。结果 内镜检出同时性多原发癌 5 5例 ,异时性多原发癌 2例。检出癌灶 116个中早期癌灶 13个。食管—食管和食管—贲门多原发癌分别占 40 .4%和 2 8.1% ,食管一胃 2 6 .3 % ,其它 5 .2 %。结论 内镜是诊断上消化道多原癌的重要手段 ,内镜下染色可提高早期癌灶的诊断率。上消化道多原发癌以食管—食管和食管—贲门多见 ,其次为食管—胃多原发癌。  相似文献   

16.
兰春慧  李平  曹艳  兰丽  王瑶  朱建英  樊丽琳 《重庆医学》2011,40(14):1388-1390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术在食管胃静脉曲张诊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次行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或组织胶注射患者的资料,比较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操作时间、苏醒时间、药物剂量、术中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并与同期8例普通胃镜下行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60例次接受无痛胃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或组织胶注射的患者术中收缩压与术前相比下降16.7%(P<0.01),舒张压下降26.8%(P<0.01),术后恢复,术中心率、血氧饱和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急诊止血率为93.8%,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9%。结论无痛胃镜下行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和组织胶注射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自从无痛胃镜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疾病的检查以来,大大提高了患者在接受检查时的耐受性,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方面应用广泛,有效地减少了操作过程中患者的痛苦.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10年5月内镜下取出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异物合计220例,现将同期无痛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137例(观察组)与普通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83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卢戈碘-美蓝双重染色在老年人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粗糙、浅糜烂、局限性充血、黏膜增生浅隆起等可疑病灶共47例,首先进行卢戈碘染色,其中卢戈氏碘不着色或浅着色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即双重染色组18例和对照组(卢戈碘染色组)22例.对照组在卢戈碘不着色或浅着色区直接活检送病理检查;双重染色组在卢戈碘不着色区喷洒0.5%美蓝5mL;1分钟后观察着色情况并活检.结果 双重染色组中检出食管鳞癌3例(其中原位癌1例)、腺癌1例,癌检出率22.22%;对照组22例中检出食管鳞癌1例,癌检出率4.55%.双重染色组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卢戈碘-美蓝双重染色法能够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卢戈氏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1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安来  江荣 《中原医刊》1999,26(6):27-27
对168例早期食管癌可疑患者进行内镜下卢戈氏染色,结果食管粘膜出现不染色区16例,活检、病理诊断鳞癌10例,腺癌1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提示内镜下食管粘膜卢戈氏染色可以更确切地获得形态学的判断,而且指导准确活检,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染色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希宁  叶晓霞  王涛  陈伟  周萍  丁慧  程晋 《安徽医学》2004,25(6):484-485
目的 探讨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染色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内镜发现的食管、胃粘膜小病灶直接喷洒色素染色 ,根据病灶着色情况和结构形态表现的提示 ,进行活组织检查 ,由病理组织学做出诊断。结果 染色后病灶形态于正常粘膜对比明显 ,界限清楚 ,轮廓凸显。各种不同病变显示了不同色彩变化。胃炎性病变多染成淡蓝色 ,浅蓝染多为萎缩和肠化生 ,深蓝染强烈提示可疑癌灶。食管卢戈氏液染色不染区提示异型增生癌灶。结论 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染色应用方便 ,操作简单 ,根据染色后色彩和形态对比变化 ,进行活检 ,可提高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状态的检出率 ,是一种很好的内镜辅助诊断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