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调查手足口病再感染率和病原分布情况,分析其地理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0年河南省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地理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再感染率和病原的分布特征。结果河南省2008—2010年手足口病再感染率约为7.74%。;其分布集中在豫中部(郑州市、平顶山市、许昌市等)和豫北地区(鹤壁市、焦作市等);手足口病发病率高的地区,再感染发生率亦高;在EV71流行期伴随着CoxA16或其他肠道病毒同时流行的地区再感染率较高。结论手足口病再感染存在地域差异,病原在不同地区存在变化,手足LI病流行期间肠道病毒血清型种类多的地区再感染发生率高,提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核评估湖北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防治目标和效果。方法分析湖北省2007、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资料;查阅和审核15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2004—2008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每县随机抽取3个流行村,现场调查人、畜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资料整理和归档情况.考核和评估血吸虫病疫情现状。结果防治资料表明全省5408个流行村人群、家畜感染率均降至5%以下。15个县、45个抽样村2004—2007年资料均为合格;2008年资料整理系统、规范,得分均〉70分,建立了以村为单位的反映疫情变化的档案资料。现场考核的15个县3279个流行村的人畜感染率均降至5%以下,其中人群感染率≥1%的村2544个(占77.58%),〈1%的村578个(占17.63%),为0的157个(占4.79%),人群平均感染率最高的是公安县(3.72%),家畜(耕牛)感染率最高的是沙市区(3.51%)。现场调查45个流行村,人畜感染率均在5%以下。其中人群感染率最高的3个村分别为公安县积玉村(2.98%)、嘉鱼县复阳村(2.50%)、潜江市进步村(2.46%)。耕牛感染率最高的3个村分别为江陵县花彭村(3.51%)、监利县烟灯村(2.97%)、汉川市丁岗村(2.63%)。结论湖北省所有的流行村人群、家畜感染率均降至5%以下,两年没有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反映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符合《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中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的有关指标,全省达到了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开封地区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尤其是机会性致病原虫和人兽共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甲醛-乙酸乙酯-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该地区门诊和住院病人6093份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检出肠道寄生虫8种,总感染率为1.49%,首次摸清了人环孢子虫感染的流行状况,感染率为0.85%;蓝氏贾第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率次之,分别为0.16%和0.15%;蛔虫、人隐孢子虫和阿米巴原虫感染率均为0.10%.钩虫感染率为0.08%,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为0.02%,混合感染感染率为0.05%。结论开封地区临床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仍应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斯氏狸殖吸虫病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行区采获溪蟹镜检囊蚴,检查动物体内斯氏狸殖吸虫的感染情况,收集既往资料与现场肺吸虫抗原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调查的数据作统计,分析人群肺吸虫感染情况。观察人类行为、局部环境的改变对中间宿主孳生的影响。结果环境因素、特别是人类的行为对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有较大的影响,局部流行的区域已不具备中间宿主孳生所需的环境,水位的提升可形成更多的溪沟和山涧,有利于螺和溪蟹的孳生。调查显示人群感染率为23.37%,经防治人群肺吸虫和中间宿主囊蚴感染率都有较大幅度降低。结论鄂西北地区作为斯氏肺吸虫病的流行区,原有的部分斯氏狸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孳生环境己发生了改变,动物宿主肺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及人群感染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适合中间宿主的繁殖和野生动物的活动.肺吸虫病的疫源地也将会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是全球性传染病,人群感染率分布不平衡,西欧、北美的人群感染率为2—4%;非洲、东南亚、我国人群感染率为60%。HBsAg携带率在西欧、北美为0.1—0.2%;非洲、东南亚、我国为10%或更高。高发区的主要流行特征是儿童期HBV(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很高,5岁以下约40%被感染。HBsAg携带者孕妇在围产期对新生儿的感染是严重的,30—40%的此类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可以成为HBsAg无症状的阳性者,其中80%成为长期HBsAg携带者。估计人群中的HBsAg携带者1/2是来自于母婴围产期传播。因此TORCH感染中的O(others),在我国主要指HBV。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梅州市乙脑流行特征,为乙脑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3—2007年乙脑病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03—2007年梅州市五华等6县(市、区)共发生乙脑流行病例93例。流行高峰为6月份。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3岁,以6—10岁为多见。发病地区以五华县(64例)为主,占68.82%。临床表现以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和锥体受损为主,易诊断为“病毒脑”。乙脑特异性抗体IgM检出率为48.33%。结论梅州市乙脑流行高峰为6月份,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发生“病毒脑”时应作乙脑IgM抗体检测鉴别。对≤10周岁的儿童应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是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措施,10-15d可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郑州市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尤其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甲醛—乙酸乙酯—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该地区某医院住院病人4836份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检出肠道寄生虫6种,总感染率为1.26%,发现了卡耶坦氏环孢子虫感染病例,且感染率最高,为0.45%;蓝氏贾第鞭毛虫、圆线虫和钩虫感染率次之;混合感染病例1例,感染率为0.02%。结论郑州市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机会性原虫感染病例增加,应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地区无偿献血者中肝炎病毒(HBV、HCV)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2年在我院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标本165566份,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和抗-HCV在血清中的阳性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165566份样本中,有1936人次为肝炎病毒感染者,总感染率为1.17%,其中HBV感染率为0.71%,HCV感染率为0.46%,混合感染率为0.006%.感染者中,男女比例为7.9∶1,年龄中以36~45岁为最高(1.42%).结论 该地区的献血人群中肝炎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输血传播的控制,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山东省滨州地区成年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情况与基因型的分布,为本地区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与子宫颈癌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721例妇科门诊成年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为标本,导流杂交PCR法检测HPV基因型并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居住地患者间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滨州地区妇科门诊患者子宫颈HPV总的感染率为26.76%,高危型感染率为18.44%,低危型感染率8.32%,高危型中共检出12中亚型,感染率前3名分别为16型(3.19%)、58型(2.35%) 66型(2.08%);低危型中感染率最高为43型(2.77%).20~ 30岁与50 ~60岁年龄段总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分别为47.36%、32.23%;城镇居住地者与农村居住地者HPV感染率分别为25.74%、27.97%,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滨州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具有本区域的流行分布特征,可为该地区HPV感染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模拟不同免疫策略对流感大流行疫情的影响,了解流感疫苗在疾病防制中的效果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高效率的防病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传统SEIR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防病措施,建立流感大流行的传染病模型,采用感染率(AR)作为判断指标,对比不同免疫策略对疫情的影响。结果对于R0在2左右的流感大流行,感染者均表现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免疫策略启动时间对感染率的影响大于免疫策略完成时间,当感染率控制在50%以下则被认为疫苗有价值时,最大的TL和Dv组合为均小于40d或TL〈30,Dv〈90,实验室检测未能为控制疫情赢得时间,当这两个时间无法达到上述组合时,增加实验室检测仍可适当降低感染率,减轻大流行的损害。结论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大流行期间的损失。防病重点应放在尽早地开发和使用疫苗上。  相似文献   

11.
钩虫病的化学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除少数高寒地区缺少报导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钩虫感染的存在,感染人数在二亿以上。四川省有151个县市流行钩虫病,感染人数在5000万以上,其中10%有症状。感染率与50年代相比变化不大,平均感染率仍高达60%。每年在一些重度流行区,都有急性感染发生。究其原因:1、至今没有切实可行易于推广的管粪措施和防护办法,因此反复感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除少数高寒地区缺少报导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钩虫感染的存在,感染人数在二亿以上。四川省有151个县市流行钩虫病,感染人数在5000万以上,其中10%有症状。感染率与50年代相比变化不大,平均感染率仍高达90%。每年在一些重度流行区,都有急性感染发生。究其原因:1、至今没有切实可行易于推广的管粪措施和防护办法,因此反复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流行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对HBV基因分型试剂盒进行评价。方法用HBV基因分型试剂对湘潭地区95例HBV感染者的样本进行检测,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HBV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结果与测序的符合率为100%,湘潭地区HBV各种基因型分布比例:B型占74.74%。C型占11.58%,B、C型混合感染占13.68%。无症状携带者组与慢性重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之间HBVB型和C型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慢性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C型感染率要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HBV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是准确、简便的,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湘潭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其中B型为优势基因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黄祚军  朱新义 《医学信息》2009,22(10):2090-2093
目的了解该县既往有偿献血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和流行因素,以及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方法2007年3月选择豫东地区某县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对18-60岁的成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静脉血作HIV及HCV检测。结果在1730名受调查的村民中共检出102例H1V感染者(总感染率为5.90%),其中既往献血人员的感染率为9.72%(69/710),非献血人员的感染率为3.24%(33/1020);710名献血人员中有献血浆史者的HIV感染率(11.83%)高于无献血浆者(4.43%),献血超过20次者的感染率(15.35%)高于不足20次者(7.05%),1996年以前开始并结束献血者感染率(83.92%)高于1996年以后开始献血浆者(19.57%)。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1@P)调查阐明献血员对这方面知识十分缺乏。结论豫东局部地区既往有偿献血人员中存在HIV感染流行。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遏制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报道了卵形半肠吸虫(MesocoeliumovatumGotoetOzaki,1930)在厦门地区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和同型阔纹蜗牛(Bradybaenasimilaris)中自然感染情况的调查,阐述了卵形半肠吸虫在厦门黑眶蟾蜍中的流行情况。一年中黑眶蟾蜍感染卵形半肠吸虫的高峰期,主要在6-7月份,其中6月份感染率最高达16.67%,夏季感染率高于秋季。平均感染率7.84%,感染强度最高为1只蟾蜍1432条虫。其在陆地蜗牛中平均感染率为0.48%,其中春季感染率最高为1.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广州市与汕尾市两个地区电信员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血清学调查资料,以了解广东中心城市与沿海城市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差异。方法使用免疫胶体金法对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广州市和汕尾市电信员工(共2379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广州市与汕尾市两个地区电信员工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分别为23.73%和34.35%,汕尾市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显著高于广州市(Х^2=29.964,P〈0.01);两个地区电信员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1岁以上年龄组为感染率高峰组;广州市男女的阳性率分别为24.82%和20.9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2.260,P=0.103);汕尾市男女的阳性率分别为35.14%和33.65%,两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Х^2=0.191,P=0.662)。结论广东中心城市电信员工Hp感染率明显低于沿海城市,各地区有必要针对本地区人群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制定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我国中东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地区—信阳和济南的蜱中有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存在,且有复合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情况,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检查法在河南省信阳市和山东省济南市捕获蜱,采用PCR和RT-RCR进行病原体感染筛查.信阳市捕获长角血蜱215只,其中游离蜱164只,寄生蜱51只.37只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测阳性,阳性率17.2%;38只蜱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阳性,阳性率为17.7%;4只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1.9%.山东省捕捉到166只寄生蜱,均为长角血蜱,4只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4%.6只蜱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6%:2只蜱为斑点热立克次体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1.2%.结果证实我国中东部地区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掌握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重庆市地理环境状况在东南山区、中部城郊、西部丘陵分别选择梁平、长寿、永川各设1个监测点,监测点内年龄在3周岁以上的常驻居民,采集粪便1000人以上,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粪三检,计数检查钩虫、蛔虫、鞭虫虫卵,检查到的其它虫种一并记录。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定必检查蛲虫卵。各监测点随机抽取10户,每户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四类场所土壤各1份.每份30g,离心取沉淀液镜检受精或未受精蛔虫卵,土壤培养法区别死活受精蛔虫卵。结果3个监测点共调查3142人。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者975人,感染率为31.03%。其中蛔虫感染者736人,感染率为23.42%:钩虫感染率为7.89%:鞭虫感染率为5.41%;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6.54%。蛔虫和鞭虫性别感染率无差异,钩虫感染女性高于男性:蛔虫和钩虫50岁以上年龄组显著低于低年龄组,鞭虫感染年龄组间无差异。菜园地、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各监测点均检出蛔虫卵,各场所间检出率无差异。结论重庆市人群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且渝东山区重于渝中和渝西,环境土壤蛔虫卵检出结果与人群感染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平湖地区2005—2008年HIV/AIDS的流行特征,分析其传染来源和流行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平湖地区艾滋病监测资料及个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8年共发现46例HIV/AIDS病例,男32例,女14例,主要感染途径为性接触(52.17%)和静脉吸毒(36.96%),25%是通过HIV阳性配偶或性伴侣间感染,46例HIV/AIDS病例中外来流动人员占89.13%。结论HIV/AIDS在该地区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预计今后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制力度,防止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梅州市乙类传染病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梅州市2003—2007年乙类传染病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2003—2007年全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42821例,年均发病率为187.45/10万;死亡病种6种163例,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58.65%,年均发病率109.9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1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36.56%,年均发病率68.5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年均发病率居前2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占死亡总数的63.80%。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今后梅州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HIV/AIDS等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